海派文学:蕴藏于华丽冒险中的文化自觉【文献综述】.docx

上传人:文初 文档编号:296453 上传时间:2018-09-1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派文学:蕴藏于华丽冒险中的文化自觉【文献综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海派文学:蕴藏于华丽冒险中的文化自觉【文献综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海派文学:蕴藏于华丽冒险中的文化自觉【文献综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海派文学:蕴藏于华丽冒险中的文化自觉【文献综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海派文学:蕴藏于华丽冒险中的文化自觉【文献综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汉语言文学 海派文学:蕴藏于华丽冒险中的文化自觉 海派文学作为颇有争议的一种文学流派。它究竟是文人们自觉的文化觉醒,还是满沾铜臭味的“洋场恶少”?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文学界各学人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甚至引起了规模颇大的学术纷争。海派文学的定位和定性,我们当然不能以偏概全,潦草定论,而是应综合各个方面的因素,宏观的来研究与分析。因此,本综述试从海派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写作技巧,以及作品所涉及到的社会因素,文人自身价值观念等方面做排比前说的工作,以期为以后更深入的研究工作提供方便。 一、 社会因素: 文人们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探讨了海派文化形成的夙缘。其中,绝大部分论述都认

2、为资本 主义的萌芽与迅速发展是海派文化展现其独特个性的沃土。 1、 经济的迅猛发展与资本主义的膨胀 陈思和认为“ 当上海被西方冒险家们称作为 “ 东方的魔都 ” 时,它已经自然而然地担当起西方文明的情欲 排泄 口的功能,西方冒险精神正是在这种种犯罪欲望的刺激下变得生气勃勃,风情万种。 ” 1 西方文明固然加速了上海的繁荣与发展,但也悄悄给上海埋下了放纵于情缘孽海中的毒瘤。 2、外来文化的消解与冲击 杨义认为 “ 北平 京派 作家在大学公寓中闻到 十里洋场 的酒气肉味,上海现代派作家在租界亭子里闻到明清古都朴野恬淡的风气的时候,他们都不禁鼻子痒痒的打起喷嚏来。 ”“ 京派和上海现代派是我国现代文

3、学史上两个风格独标的梦,一个梦萦绕于山间的清泉,一个梦漂浮在洋楼的酒浆。当泉水汇入江流,酒意受原野的清风吹拂的时候,梦也就残破,也就苏醒了。 ” 2 错综复杂的中国近代文化,不可避免的冲击着大都市。 陈思和说道 “ 强势文化以充满阳刚的侵犯性侵入柔软靡烂的弱势文化,在毁灭中迸发出新的生命的再生殖,灿烂与罪恶交织成不解的孽缘。 当我们在讨论海派文学的渊源时,似乎很难摆脱这样两种文化的同体现象,也可以说是 “ 恶之花 ” 的现象。 ” 3 3、 政治立场与阶级分野的迥异 刘半农 曾经嘲笑过郭沫若为“上海滩的诗人” 4 ,鲁迅则 干脆用 “ 才子加流氓 ” 5 来概括上海文人。 “ 新的海派文学也敏

4、感地写到了上海的现代性,那些男女主人公既是现代物质生活的享受者与消费者,同时又是这种现代性的反抗者与审判者。派文学出现了两种传统:一种是以繁华与靡烂同体的文化模式描述出极为复杂的都市文化的现代性图像,姑且称其为突出现代性的传统;另一种是以左翼文化立场揭示出现代都 市文化的阶级分野及其人道主义的批判,姑且称其为突出批判性的传统 。” 6 二、 思想内容 杨义在中国现代小说史所说,张爱玲“所记录下来的小人物不可避免地做些有失高贵的事情;这些小故事读来叫人悲哀,不由得使人对于道德问题加以思索。” 7 于青在张爱玲传中说,“是张爱玲笔下那些普通人的传奇故事里,尤其是男女主角所牵牵绊绊的情爱悲剧以及女性

5、普遍毫无例外的苍凉身世确实显露出带有民族文化心理深层中普遍的国民意识,即女性的原罪意识。对女性意识里的女性原罪意识的展露和批判,则是张爱玲对民族文化心理建构的一个补充,是对女性意识的进化和发展的贡献。她们的意识仍被男性所支配和控制。” 8 有学者认为 施蛰存(海派)小说中女性作为一种存在,更多的时候是被关照的对象。一些以女性形象为主体的小说,并且在小说的叙述中,这个超叙述者还常常跳出来做价 值的评判。即使在以男性的心理活动和心态变化为主体的小说中,主导因素仍为女人。即使在以男性的心理活动和心态变化为主体的小说中,主导因素仍为女人。 9 王剑丛在比较中得出张爱玲是现代作家中最专注于 “恋爱、婚姻

6、 ”的作家,其婚恋描写与时代关系淡漠,而是指向人性、人性的恶的一面。 10 张国桢从 “启悟母题 ”角度分析茉莉香片和第二炉香,指出张 爱玲 的作品 “包藏的是真正现代派作家所关注的人性问题的深刻内涵。 11 吴福辉盛赞张 爱玲 对旧家族在大都会的际遇命运的精细表现,认为她的都市最贴近上海的真面目,并深入到现代都市哲理的层面。 12 陈思和则认为 张爱玲头一个捡拾起这种破碎的个人家族记忆,写出了金锁记倾城之恋这样的海派风格的作品。由于张爱玲对现代性的来临一直怀着隐隐约约的恐惧感,及时行乐的世纪末情绪与古老家族衰败的隐喻贯穿了她的全部的个人记忆,一方面是对物质欲望疯狂的追求,又一方面是对享乐的稍

7、纵即逝的恐惧,正是沦陷区都市居民沉醉于 “ 好花不常开 ” 的肺腑之痛,被张爱玲上升到精神层面上给以深刻的表现。张爱玲对都市现代性的靡烂性既不 迷醉也不批判,她用市民精神超越并消解了两种海派的传统,独创了以都市民间文化为主体的海派小说的美学。 13 三、 文人自身的价值观念 沈从文对“海派这个名词的概念”所下的断语是:“名士才情与商业竞卖相结合” 14 鲁迅说得也够清楚:“海派则是商的帮忙而已” 15 张国安教授曾指出: “ 就对生活的观照态度来看,刘呐鸥和沈从文,应当说是在同一地平线上的。善恶美丑是非等等,这些价值观念,在他们单纯和全然的观照态度中纯属多余。不过,刘呐鸥的单纯和全然是都市化的

8、,沈从文则散发着泥土的芳香。刘呐鸥和沈从文,都缺完美,他们最吸引人的是单纯和全然。 沈从文的单纯和全然是自然而然的,刘呐鸥的则矫揉造作,是造作人为的单纯和全然。正如湘西的山山水水和人物,都原本是自然地与自然一体的,而都市风景全是人为。 ” 16 四、写作方法与技巧 有 的学者认为 “对于海派作家张爱玲和施蛰存,尽管 他们的创作阵地在上海这个国际化大都市内,受现代消费文化环境影响,以改变叙事切入角度,尝试心理的、象征的、新鲜大胆的小说用语和多种多样的表达方式” 17 夏志清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所提到的“她能和简奥斯丁一样地涉笔成趣,一样地笔中带刺;但是刮破她滑稽的表面,我们可以看出她的大悲 对于人

9、生热情的荒谬与无聊的一种非个人的深刻悲哀。张爱玲有乔空式享受人生乐趣的襟怀,可是在观察人生处境这方面,她的态度又是老练的、带有悲剧感的。” 则又进一步说出张爱玲通过笔下的人物选择独特视角切入展现人生深刻话题的妙 处。 18 杨义则认为张爱玲的文字而染上了一种时代的荒无感和一切都无法长久存在的恐惧。恰如杨义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所说“凭着屹然高耸的灰墙,作品突破了古老传奇的硬壳,逼近哲学。它思考着天荒地老、文明崩毁和真心犹存带有几分预感,几分侗恢,几分苍凉,几分期待。即便白流苏嗣后在离乱中,在两人真心相待的门坎上,重新思量。”可以说张爱玲的小说意象往往使主题转换和升华, 19 傅雷在评张爱玲小说是分

10、析道“作者的心理分析,她利用暗示,把动作、言语、心理三者打成一片。七巧,季泽,长安,童世舫,芝寿,都没有专写他 们内心的篇幅;但他们每一个举动,每一缕思维,每一段对话,都反映出心理的进展。两次叔嫂调情的场面,不光是那种造型美显得动人,却还综合着含蓄、细腻、朴素、强烈、抑止、大胆,这许多似乎相反的优点。每句说话都是动作,每个动作都是说话,即使在没有动作没有言语的场合,情绪的波动也不曾减弱分毫。” 20 有的研究者则认为“ 张资平的小说向来因其叙事的相似、情节的雷同为人诟病。的确,张资平并非一个文体意识很强的作家 ,他以为的 “ 很不坏 ” 21 的手法大概更多的是指留东外史式的写实描摹,他期望由

11、这些贴近自然欲望心理的摹写 唤起读者共鸣,而非依凭文体的尝试或叙事技巧的翻新 。” 22 傅雷充分肯定了 张爱玲 金锁记,认为 “它是一个最圆满肯定的答复。情欲( passion)的作用,很少象在这件作品里那么重要。 ” “她用暗示把动作言语、心理打成一片。 ” “新旧文字的揉合,新旧意境的交错,在本篇里已是恰到好处,仿佛这利落痛快的文章是天造地设的一般 譬喻的巧妙,形象的入画,固是作者风格的特色。但在完成整个作品上,从没象在这篇里那样地尽快妙用。 ” 23 众多学者还专门为 张爱玲的中短篇小说集传奇 开办了“ 传奇集评茶会 ”。 袁昌硕教授盛赞张的写人技巧,称小说中人物呼之欲出;苏青以 “吞

12、读 ”表达对张的喜爱与感服;谭惟翰指出张女士小说具有用词新鲜、色彩浓厚、比喻巧妙三个特点;吴江枫又补充了两点,一是制造氛围的手腕高,二是 “凉 ”字用得多,读来有一种忧郁感;班公视张为一位从西洋来的旅客,观察并描绘着她喜爱的中国。而 “她的笔法在模仿着红楼梦或者金瓶梅 ”。 “她的小说是一种新的尝试,可是我认为她的散文,她的文体,在中国的文学演进史上,是有她一定的地位的。 ” 24 阎志宏尤其对张的小说结构与语言风格的分析清晰细致,认为 “ 其结构多变,纵 横自如、有完整美和节奏感。其语言则是华糜中有素朴、流丽中见凝重,词旨多寓篇外,耐人寻味 。” 25 五、海派文学的个性与特征 有学者认为“

13、海派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大: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海派文化是大文化 ;海派文学是大文学 !它是多元、多义、多种、多变文化的融合。这种多元、多义、多种、多变、有容乃大、任其自然的文化现象,很难用某一个地区的文化特点概括。由于种种历史的、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原因,使得上海这座城市,形成一座既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又是国际化的大都市。也有人说它是一座 世界城市 。这样 ,就注定了它不但有旧文化,也有新文化 ;不但有现代文化,也有当代文化 ;不但有南方文化,也有北方文化 ;不但有东方文化,也有西方文化甚至伊斯兰文化 ;注定了海派是一个大派,一个由多种风格、多种流派组成的大特区、大派别。” “海派文学

14、的性质,要求上海作家应该具有容纳百川的胸怀,大气磅礴的气度、高风亮节的人格,开拓创新的勇气,丰富渊博的知识,引领潮流的魅力,并把这些体现在自己的创作中。只有这样写出来的作品,才真正具有浓浓的海味儿。” 26 综上所述,大多数学者认为海派文学以其博采众长的胸怀和勇于突破创新的精神,掀起 了一场文化自觉的革命觉醒。当然,还有一部分人认为海派文化是低级趣味,是恶俗的色情歌颂者,登不得大雅之堂。我认为,对海派文学的评价,绝对不能片面为之,而是应该考虑到各个方面因素综合权衡。海派文学固然有像有些学者说的媚俗无品,迎合世俗的情况存在,但其在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主体意识等各个方面的勇于尝试和积极创新,也使它

15、站在了文学的最先锋的位置上。因此,我认为海派文学正以多元化,多层次的包容姿态创新着自我,超越着自我,为形成最上海的先锋文化而进行着自觉的探索与尝试。 注释: 1陈思和论海派文学的传统杭州 .杭州师范学院报 2001( 1) 1 2杨义京派文学与海派文学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2007 3 3陈思和论海派文学的传统杭州 .杭州师范学院报 2001( 1) 1 4 郭沫若 .创造十年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2. 5 鲁迅 .上海文学之一瞥 .鲁迅全集第 4 卷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2 6陈思和论海派文学的传统杭州 .杭州师范学院报 2001( 1) 1 7 杨义 .中国现代小说

16、史 .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6 8 于青 .张爱玲传 . 广州 .花城出版社 . 2008.1 9 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11 10王剑从 .雅俗结合的宁馨儿 .长春 .社会科学战线 . . 11 张国祯 .张爱玲启悟小说的人性深层隐秘与人生观照 .北京 .海峡 . . 12 吴福辉。海派小说都市主题研究 .文学评论 . .1 13陈思和论海派文学的传统杭州 .北京 .杭州师范学院报 2001( 1) 1 14 沈从文论“海派” .大公报文艺 .1934.(1).10 15 鲁迅“京派”与“海派”鲁迅全集(第五卷)北京 .

17、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 16 张国安 .刘呐鸥小说全编的导言 .上海 .上海学林出版社 .1997.5 17 钱理群、温儒敏、 吴福辉 .中国现代文学 30 年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248 18夏志清 .中国现代小说史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 2005.7.257 19 杨义 .中国现代小说史 .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6 20 傅雷 .评张爱玲小说 . 广州 .花城出版社 . 2008.1 21 郭沫若 .创造十年 .沫若文集 (第七卷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8.49 22 乔以钢、孙琳 .日常化情欲的指归 论早期新海派文本的题旨转换 .天津 .南开学报 .2009.4 23傅雷 .论张爱玲的小说 .上海 .万象 .1944. 24杂志编辑 .上海 .杂志月刊 . . 25 阎志宏 .美丽而苍凉的花 .沈阳 .沈阳师院学报 . .2 26张斤夫 .文学 “特区 “与海派文学 .上海 .文汇报 2009.(5).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文献综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