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语气词“呢”探析研究【文献综述】.doc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296458 上传时间:2018-09-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语气词“呢”探析研究【文献综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语气词“呢”探析研究【文献综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语气词“呢”探析研究【文献综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语气词“呢”探析研究【文献综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语气词“呢”探析研究【文献综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汉语言文学 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语气词“呢”探析研究 汉语语气的表达主要借助于语调、语气词、语气副词以及叹词等。汉语语气词在现代汉语词类系统中作为一个数量不多的类别,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同的汉语语气词在句中可以表达陈述、感叹和疑问等不同功能,有的语气词甚至一词就包含了几项功能。对于不以汉语作为母语,尤其是以语气词极少甚至没有语气词的语言作为母语的人来说,学习汉语语气词是非常困难的,汉语语气词的对外汉语教学也一直是难点和重点。“呢”便是一个包含了多种功能的典型语气词,它的意义并不容易解 释清楚。在研究“呢”的文献中,大都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呢”字溯源;“呢”在疑问句中的

2、性质以及“呢”的意义和用法等。另外,由于在对外汉语教学基础上研究“呢”字的文献非常少,本文除了从以上几个方面整理前人的研究成果外,会另外回顾有关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语气词的文献。 一 “呢”溯源 王力是较早研究“呢”字历史渊源的。他的汉语史稿中写道“呢的来源可能是那和哩”, 1他的另一本书汉语语法史则更加明确的表述了“呢”的最初来源是“那”与“哩”。 2另一位学者吕叔湘先生也是比较早研究“呢”字历史渊 源的。他认为“呢”不过是“哩”的变形,而“哩”字亦有其来源,大致说来是这样变化的:在裏裏里哩呢。 上述两位大家的研究成为了后人研究的基础,例如冯春田继承了王力的观点,并更加深化,认为“呢”是疑

3、问语气词的最初来源,而“呢”字的最初来源是“尔”。 3继承吕叔湘观点的人则有江蓝生、曹广顺、太田辰夫、孙锡信、俞光中、植田均和齐沪扬等,他们研究了“呢”的直接来源。 4 由于“呢”字的复杂性,许多学者都认为“呢”可以表达疑问语气和非疑问语气,所以,“呢”应该有两个不同的来源。江蓝生在他的论文疑问语气词“呢 ”的来源中说到,表疑问的“呢”来源于“那”、“ 聻 ”,表非疑问语气的“呢”来源于“哩”。 5俞光中、植田均、曹广顺、太田辰夫和孙锡信等都从不同方面考证认为,“呢”字的来源远比“聻”、“那”、“哩”复杂得多。齐沪扬结合了前人的研究,对两个表示不同语气的“呢”的来源进行了勾勒:那、聻(唐、五代

4、)那(金、元)那、呢、哩(金、元之后)呢、哩(明代以后)那、呢、哩(金、元之后)呢、哩(明代以后)哪、呢(清代)表疑问语气的“呢”(现代);裏、里(唐、五代)哩(宋、元、明)呢、哩(清代)表非疑问语气 的“呢”(现代)。 6 “呢”字是个复杂的语气词,因此其来源应该会更加复杂,笔者认为,关于“呢”的溯源,还可以往更加久远的年代挖掘。 二 “呢”在疑问句中的性质 上文表述过,冯春田认为“呢”系字是疑问语气词的最初来源,可见其在疑问语气词中重要的地位。然而,一些学者却觉得,“呢”不过是一个附着成分,表达疑问的意思,主要是靠语调来决定的。因此,在研究“呢”在疑问句中的性质时,学者大都分为两派:一派认

5、为“呢”是地位非常重要的疑问语气词,如齐沪扬、胡炳忠等;另一派则认为疑问句中的“呢”并不是疑问语气词,如金立鑫、 邵敬敏等。 ( 1)认为“呢”是疑问语气词:认为“呢”是疑问语气词的学者有以下几个观点:“从历时平面看,呢一直是表示疑问的”; 7“从共时平面看,呢表示疑问语气是呢的最主要功能”; 8在疑问句中,“呢”常常是“羡余成分”,但它负载着疑问信息; 9在“ Q+呢?”这样的句式中,作为虚词的“呢”有“实化”倾向,他在句中负担疑问信息,去掉了他,句子就不能成立了。 10 ( 2)认为“呢”不是疑问语气词:这一派的学者认为,含有“呢”的疑问句,整个句子的疑问信息都是由“呢”字以外的其他成分或

6、者语境来负载 的,与“呢”无关,因此“呢”不是疑问语气词,金丽鑫的论文关于疑问句中的“呢” 11以及邵敬敏的语气词“呢”在疑问句中的作用 12都提到了这个问题。另外,张伯江指出“句末语气词都是附着在一个命题上的,如果呢是疑问语气词,那么它所在句子的疑问域就应该是整个命题”,但“含呢的疑问句的疑问域要么是一个点,要么是一个局部”,所以“呢”不是疑问语气词。 13 笔者认为,如果单从表示疑问的信息并不是由“呢”提出来而认定“呢”不是疑问语气词是比较片面的,在一些情况下,有“呢”和没有“呢”表达的意思和 语气是不同的,如“他在家。”和“他在家呢?”两句话便有明显的语气差别,一句是陈述,而另一句是疑问

7、。而对于赞同“呢”是疑问语气词的研究,笔者认为依旧有可以挖掘的空间。 三“呢”的意义和用法 现在学界一般认为“呢”主要表示两种语气,即疑问语气和非疑问语气。这样的结论最早应该溯源自马氏文通,它将助字(即语气词)的意义概括为传信和传疑。 14之后吕叔湘在其中国文法要略中将“呢”分为表“直陈语气”以及表“疑问语气”两种。 15之后丁声树、朱德熙等学者将“呢”的用法分为了三种,但分法有所不同,如丁声树将“ 呢”分为表陈述、表疑问和表停顿 16,而朱德熙分为表示持续事态、表示疑问语气以及表示说话人的感情和态度。 17 之后,胡明扬质疑了“呢”作为疑问语气词的地位,并认为“呢”的意义是“提请注意”,18

8、学界在这一质疑中关于“呢”的意义、用法和功能引起了火热的讨论。陆俭明、邵敬敏、金立鑫等都在否认“呢”是疑问语气词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关探析,而赞同“呢”的疑问语气词地位的学者也发表了一系列看法,如叶蓉探讨了非是非问句里的“呢”的用法和意义,认为在此类句式中“呢”可以表达三种意义: 1.缓和的深究语气; 2.确认兼铺 张语气;疑问语气。 19而曹逢甫则将“呢”的用法归纳为五个方面: 1.表示未变状态; 2.主题标志; 3.表示未定或疑问; 4.删节问句中的疑问词; 5.表示对方所言并非定论。 20齐沪扬则在此基础上将“呢”的意义和用法发展为六个: 1.疑问语气; 2.反诘语气; 3.感叹语气; 4.

9、肯定的陈述语气;5.疑惑的语气; 6.停顿。 21 关于“呢”的用法和意义,学界并没有统一的说法,这跟“呢”字的复杂很有关系,而根据是否认同“呢”作为疑问语气词,学术界大致可以分为两派,但各自派别中的学者观点也都不尽相同,“呢”字的意义和用 法也被分得越来越细、越来越多。笔者认为现有的分类方法并不能说是最科学有效的,关于“呢”的用法以及意义,还可以拓宽思路,深入讨论,找到更加明确的定论。 四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语气词研究 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早在唐代就已经有了先声,经过了长期的发展,中国在对外汉语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上摸索出了一套方法,这套方法通过不断的研究越来越完善。而对于语气词教学这一对外汉语教学

10、的难点,学术界早在 20世纪 80年代就已经有许多文献进行相关探讨,如郭春贵 22、常敬宇 23、胡炳忠 24等学者,其中,常敬宇认为,人们说话都带有 一定的语气情态,并且每种语气情态都要选用一定的语言形式来表达,因此语气情态的语用功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应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5 九十年代开始,关于语气词在对外汉语中的教学的研究有所发展,但几乎没有专门研究语气词的教学的文献,大多学者都是在研究对外汉语教学方法的时候顺带提到有关信息。如杨奕榕在其论文谈对外汉语入门阶段的教学中对汉语语气词的教学方法进行了简单强调,认为疑问语气词应成为教学重点。 26而张筱平在探析语气助词“呗”

11、的时候便提出,“呗”字在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方法中被提及甚少 ,并简单探讨了“呗”字的教学方法。 27 二十一世纪以来,探讨语气词在对外汉语中的教学方法的文献逐渐多了起来,并且有了专门探讨相关问题的论文。有从宏观方面探析语气词系统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和教学方法的,如张海荣从分析叶斯柏森对语气分类的质疑及传统语法的研究无法解决的分类交叉性问题入手,明确提出了汉语语气系统的立体特征,归纳了汉语语气的表现形式及其关系,并通过对语气词教学现状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措施。 28也有从研究语气词使用偏误入手探讨教学方法的论文,如谢平认为,英语里没有像汉语语气助词之类的带 有语气的外显形式,因此留学生学习

12、有困难,通过对留学生混用或遗漏语气助词的偏误进行归纳和分析,探讨出现偏误的原因并找出解决的办法。 29另外有的学者则是通过探析某个特定的语气词来寻找这个语气词的教学方法,其中研究“吧”字的比较多,如夏红娟对外汉语教学中“吧”字的句法、功能研究、 30赵卫和白晓红的 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气词 “吧 ”的教学策略 31等等;研究“呢”字的也不在少数,如通过研究日本留学生使用“呢”事得偏误从而找出偏误原因的 母语负迁移对日本留学生学习语气词 “呢 ”的影响 、 32谢白羽 略论语 气词 “呢 ”的完句功能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 33等;另外还有 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语气副词 “毕竟 ”研究 34、 对外汉

13、语教学中语气词 “嘛 ”的教学策略 35等研究其他语气词的教学方法的文献。 笔者认为,汉语语气词的对外汉语教学还有很大的挖掘空间,“呢”的教学方法虽已有许多文献研究过,但由于其复杂性以及其他原因,仍有许多问题有待研究。 注释 1 王力 .汉语史稿 M.北京:中华书局 ,1980.452. 2 王力 .汉语语法史 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9.317-321. 3 冯 春田 .近代汉语用法研究 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0. 4 齐沪扬 .语气词与语气系统 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2.122-138. 5 江蓝生 .疑问语气词“呢”的来源 J.语文研究 .1986.17-2

14、6. 6 齐沪扬 .语气词与语气系统 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2.202. 7 齐沪扬 .语气词与语气系统 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2. 134. 8 齐沪扬 .语气词与语气系统 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2. 134. 9 康亮芳 .从现代汉语疑 问句的构成情况看疑问句句末语气词“呢” 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1998( 4) .43-48. 10 胡炳忠 .有关“呢”的两个问题 J.语言教学与研究 ,1989( 2) .448-451. 11 金丽鑫 .关于疑问句中的“呢” J.中国语文 ,1994( 6) . 12 邵敬敏 .语气词“呢”在疑问句中的作

15、用 J.中国语文 ,1989( 3) . 13 张伯江 .疑问句功能琐议 J.中国语文 ,1997( 2) .104-109. 14 王海 棻 .马氏文通与中国语法学 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8. 15 康亮芳 .从现代汉语疑问句的构成情况看疑问句句末语气词“呢” 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1998( 4) .43-39. 16 丁声树 .现代汉语语法讲话 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2.209. 17 朱德熙 .语法讲义 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2.207-214. 18 胡明扬 .北京话的语气助词和叹词(上) J.中国语文 ,1981( 5): 330-336. 1

16、9 叶蓉 .关于非是非问句的“呢” J.中国语文 1994 (6).93-98. 20 齐沪扬 .语气词与语 气系统 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2.120 21 齐沪扬 .语气词与语气系统 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2.132-135 22 郭春贵 .关于“了”的问题 J.第一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 ,1985 23 常敬宇 .对外汉语教学应重视语气情态表达 兼谈汉语语气情态的语用功能 J.世界汉语教学 ,1988( 4) . 24 胡炳忠 .有关“呢”的两个问题 J.语言教学与研究 .1989( 2) 25 常敬宇 .对外汉语教学应重视语气情态表达 兼谈汉语语气情态的语用

17、功能 J.世 界汉语教学 ,1988( 4) . 26 杨奕榕 .谈对外汉语入门阶段的教学 J.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 .1999( 1) 27 张筱平 .谈语气助词“呗” J.逻辑与语言学习 .1993( 2) 28 张海荣 .汉语语气词及其对外汉语教学初探 J.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6 29 谢平 .以英语为母语的留学生汉语语气助词的偏误分析 J.华东师范大学 ,2007. 30 夏红娟 .对外汉语教学中“吧”字的句法、功能研究 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 ,2009( 5) 31 赵卫、白晓红 . 对外汉语教学中语 气词 “吧 ”的教学策略 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6) 32 徐棠、胡秀梅 . 母语负迁移对日本留学生学习语气词 “呢 ”的影响 J.语言文字应用 .2007( 1) 33 谢白羽 . 略论语气词 “呢 ”的完句功能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 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3) . 34 韩瑜 . 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语气副词 “毕竟 ”研究 J.吉林大学 ,2008 35 夏红娟 . 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气词 “嘛 ”的教学策略 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 .2008(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文献综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