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汉语言文学 克林特 伊斯特伍德电影中的人文精神研究 我们对好莱坞的大导演如斯皮尔伯格、乔治卢卡斯、詹姆斯卡梅隆都耳熟能详,而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何许人也?他拍过的电影中有哪些知名的作品?关于伊斯特伍德的电影研究,尤其在中国,专业性的评论数量并不多,然而对于“人文精神”这个词,前人特别是哲学家们对于它的理解则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作为美国精神绝对意义上的传承者,他的电影中讲述的故事所反映的主题有许多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的地方,对于现代社会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本综述主要列举前人对于“人文精神”、 “电影中的人文精神”、“伊斯特伍德电影中的人文精神”三个方面的研究。 一 对于“人文主义”的
2、阐释 1.“人文主义”在辞海中解释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代表新兴资产阶级文化的主要思潮。指贯穿于资产阶级文化中的一种基本的价值理想和哲学观念 ,即资产阶级的人性论和人道主义。它强调以人为主体和中心 ,要求尊重人的本质 ,人的利益 ,人的需要 ,人的多种创造和发展的可能性。人文主义作为一种思潮 ,其主流是市民阶级反封建、反中世纪神学和禁欲主义的新文化运动。” 1 文学、电影等艺术形式所说的“人文”主要指人的本质、使命、地位、价 值、个性发展、个人的自由和幸福等的一切现实要求 ,“人文关怀”也即关注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自由平等、人的解放乃至人的生存困境、人的欲望。 ” 2.刘明厚 在“外国戏剧
3、中的人文精神教育”中写到:“ 残酷是生命的本质。当一个人面临死亡或生存危机的时候,他往往会从一切社会与道德的约束中挣脱出来而变得真实,会把隐藏在心底的罪恶、残忍、报复、欲望等都发泄出来。 ” 2 3.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曾这样说:“ 人 的最原始的感情就是自我生存的感情,最原始的关怀就是对自我保存的关怀。” 3 4.阿伦布洛克在西方 人文主义传统中曾经提出 : “作为暂时的假设,我姑且不论人道主义作为一种思想派别或哲学系统,而是作为一种宽泛的倾向,一种思想和信仰的维度它们不是由一个统一的结构维系在一起,不是指有意识地处理成一种一成不变的信仰或实践,而是一种认知 某种思想和假设之间的血
4、缘关系。”人道主义是一种开放、宽广的思想情怀,始终处在不断的发展与更新中,并由此获得现代性与当代性,成为现代文艺不息的精神之源。人道主义思潮既是新生代电影创作观念的理论基石,又对其具体的表现内容与创作方法产生指导性作用。” 4 二对于电影中人文精神 的说法 史言喜 在“充溢悲悯拍众生 论谢晋电影的人文关怀”中写到:“ 说到底是一种艺术 ,其内涵的传达经由一定的艺术形式而实现。所以对其美学风格、叙事视角的选择和把握也是十分重要的。电影作品的叙事视角指叙述者或人物从什么角度观察故事 ,用“谁”的眼光呈现世界。叙述的人称一定程度上说明导演的叙述态度 ,而叙述态度决定和反映导演灌注在作品中的叙事情感。
5、鲁迅先生说过 ,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而悲剧一旦用儿童的视角来表现 ,就会格外让人心灵震撼。文轩先生认为儿童眼光 与那些烂熟的成年状态相比 ,他更多一些质朴无华的天性 ,更多一些可爱稚拙和迷人的纯情。当一个婴儿用了他清澈的目光看这个世界时 ,他必要省略掉复杂、丑陋、仇恨、恶毒、心术、计谋、倾轧、尔虞我诈而在目光里剩下的只是一个蓝晶晶的世界 ,这个世界十分清明 ,充满温馨 。” 5 三 关于伊斯特伍德导演的电影中所表现的人文精神的评论 1.亦小强在“浪漫情怀与适度理性 从廊桥遗梦的畅销看现代人的内心世界”中写到:“廊以流畅平实的语言叙述了一个一见钟情的浪漫的故事。金凯和弗朗西丝卡之间
6、进发的激情具有超越现实生活的虚幻的美 , 美得遗憾 , 美得缥缈 , 美得凄婉。这种 动人心弦的浪漫情怀是一种爱情乌托邦 ,它曾经被城市文明所排斥、践踏与破坏 , 如今 ,生存挫折感越来越强烈的现代人在茫茫的情感沙漠中发现了廊 , 仿佛看到了海市属景中的一私清泉。廊并未解决现实生活中缠绕人们心头的诸多困扰 , 但它熨贴了同代人的情感褶皱 , 给现代人开出了一味精神安慰剂。正如张贤亮在习惯死亡中所说 文学 , 表现的是人类的幻想 , 而幻想就是对现实的反抗 。” 6 2.李红春在“换子疑云对男性中心主义的深层批判”中写到:“电影的结构布局中,活跃在国家公权领域的几乎都是清一色的男性, 尤其是警察
7、局和市政府几乎完全在男性的控制之下。由他们来制订社会游戏规则,并把持着对社会事物和行为的命名权。所谓的“公域”,也就变成了狭隘的“男域”,成为男性控制、压制女性的合法领地。尤其是当警察局长、洛杉矶市长、大众传媒和精神病医生都以男性身份亮相,沆瀣一气、统一口径、狼狈为奸,对女主人公进行集体迫害时,更表现出伊斯特伍德对公权领域男性化的忧虑和批判。如果说,亚里士多德还只是在较为中性化的立场上告诉人们,男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人类自然是趋向于城邦生活的动物”,那么,伊斯特伍德则通过视像语言在批判的意义上揭 示出,男人这个政治动物已将政治彻底地男性化了,而男性化则可与野蛮化、性欲化等量齐观,政治成为男性
8、统治女性的合法工具。笼罩着整部电影的那种排遣不尽的灰暗色调,将伊斯特伍德的这种忧虑之情和批判之意表现得深刻而坚定。” 7 3.Costner(笔名)在“走不出的黑暗 :神秘之河”中写到:“年往日的阴影只是在零碎散乱的镜头中忽隐忽现,在现实的生活中散之不去。那一块刻下 少年名字的水泥路面在述说一个不可抹灭的痛苦,痛苦将黑暗值入心灵深处,任凭阳光趋之不散。我不喜欢这样的故事,在二个多小时的观影历程,黑暗紧紧压迫得令我喘不过气来。我只想逃离,想着有一个出口,但是故事结束,电影落幕。它并没有给我一个出口逃离,我只有需要时间来慢慢化解。” 8 4.毛斯在“最后的牛仔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中写到:“国人宣扬
9、民主和人权 , 在他们的信念里 , 个人是社会基本经济单位 , 美国人相信理想和神话是个人主义的实现 , 好莱坞的意识形态正好通过形象化、肉身化、性格化的伊斯特伍德来传播。美国个人神 话主义的使命的主题是 既渴望获得自由与独立 , 又渴望取得社会认可; 既追求个人抱负 , 又要注意社会的团结 。正如美国社会学家詹姆士 罗宾逊所说由、独立、平等、民主、流动的美国个人就必须建立并服务于美国的社区、美国社会 , 这是美国个人主义神话的戒条特伍德本人无比信奉这个使命 , 所以他必然成为美国精神永远不倒的标志性建筑。” 9 5.李一鸣在“伊斯特伍德的反战双眼”中写到:“伊斯特伍德在影片中同样采取了一个士
10、兵的视点 一个有着自由思 想的日军厨师西乡眼中的日本军队。借助他的眼睛,日本军队多少有了一些 人性的味道。更重要的是,借助于对日本守军这种比较人性化的描写,伊斯特伍德把他的反战思想进一步贯穿下来。与传统电影乃至文学作品中把日本人描写成 个美国家庭家门后的敌人 ,伊斯特伍德在日军指挥官栗林忠道和西乡等士兵这样一些有着自由思想的人物刻画中,传递出战争对人的绑架。这些仍然坚守着自己为天皇而战的士兵或军官们,其实始终被一种恐惧和对家人的眷恋所笼罩着,其中甚至包括那个传统日军狂人形象的少佐。最重要的是这些最后全部战死者与作为英雄的美国士兵命运构成了一种对位:那些死于硫磺岛和为天皇尽忠的日本士兵面对死亡和
11、战争的 勇气并不亚于美国士兵,但作为非正义战争的执行者,他们当然不是英雄;而那些名义上的美国英雄又何尝真正获得了英雄的归宿?也许伊斯特伍德想说的是,在战争中,只有在具体的战争行为中的英雄。这可能是他对战争电影底线的最大挑战。 ” 10 注释: 1夏征农, 陈至立 .辞海 .北京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9 2 刘明厚 .外国戏剧中的人文精神教育 .昆明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2010 年 02 期 .P28 3 卢梭 .论人类不平 等的起源和基础 .北京 .北京出版社 .2010 4 阿伦布洛克 .西方人文主义传统 .北京 .三联书店 .1997 5 史言喜 .充溢悲悯拍众生 论谢晋电影的人
12、文关怀 .长春 .电影文学 .2009 年 03期 .P124 6 亦小强 .浪漫情怀与适度理性 从廊桥遗梦的畅销看现代人的内心世界 .沈阳 .艺术广角 .1996 年 03 期 .P32 7 李红春 .换子疑云对男性中心主义的深层批判 .廊坊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2010 年 02期 .P24 8 Costner.走不出的黑暗 :神秘之河 .长春 .电影文学 .2005 年 06 期 .P63 9 毛斯 .最后的牛仔 克林特 伊斯特伍德 .上海 .电影新作 .2006 年 04 期 .P43 10 李一鸣 .伊斯特伍德的“反战”双眼 .北京 .大众电影 .2007 年 18 期 .P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