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血鬼题材影片在中国青少年人群中的传播语境【文献综述】.doc

上传人:文初 文档编号:296511 上传时间:2018-09-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吸血鬼题材影片在中国青少年人群中的传播语境【文献综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吸血鬼题材影片在中国青少年人群中的传播语境【文献综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吸血鬼题材影片在中国青少年人群中的传播语境【文献综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吸血鬼题材影片在中国青少年人群中的传播语境【文献综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汉语言文学 吸血鬼题材影片在中国青少年人群中的传播语境 从吸血惊情四百年到夜访吸血鬼,黑夜传说,以及范海辛,刀锋战士、 V 字特工队等等,好莱坞出品的吸血鬼大片,无论是直接大手笔展示他们非同寻常之处的、描述其与不同种族间复杂关系的还是作为反面形象被设计好的英伟人物追杀的,都能引起轰动效果,在人群中造成迷恋追捧潮流,尤其不少青少年甚至把吸血鬼当成自己追逐的理想对象,这其中原因何在?国内外研究成果中充斥着大量对吸血鬼发展史以及流行文化的研究,但将其与中国青少年人群心理情感具 体联系起来的并不多见。本文目的便在于分析探究吸血鬼题材影片在中国青少年人群中的传播语境。 首先,吸血鬼的外

2、在形象魅力很好地迎合了青少年的审美取向。 布莱姆 .斯托克的小说德库拉 1 开创了吸血鬼文化先河,德古拉从此成为了吸血鬼的代称,而布莱姆也成为了吸血鬼文化的开山鼻祖。 安妮 .赖斯的夜访吸血鬼 2 即她整部吸血鬼编年史的首篇,彻底改变了吸血鬼阴森恐怖的传统形象。在这部鸿篇巨制中,吸血鬼们跨越了几千年历史,摇身一变成为了高贵美丽的永恒生物。他们不再害怕大蒜、圣水和十字架,唯一的克星是火焰和日光,他 们能很好地混迹于人类中间,成为上流社会的宠儿明星。全文以吸血鬼莱斯特为主角,他英俊迷人,风度翩翩,能够吸引人在对他的恋慕中不知不觉为其血液干涸而死去。莱斯特的美是性别模糊的中性美。 山东大学的曲丽洁在

3、论文 吸血鬼 当代美国社会中“异态”化的“常态”人物 3 中提到安妮赖斯笔下的吸血鬼已经从十八十九世纪的恶魔形象转化成一个有人类情感的值得同情的形象。 李元媛在从吸血鬼形象的变化看基督教与欧洲人文主义思想的关系 4 中, 阐述并分析了吸血鬼外形不同阶段的不同特征,通过吸血鬼形象由丑趋于美、由恐怖趋于迷人的变 化,揭示出宗教与人文主义思想问并存且对立的微妙关系。 近年来好莱坞吸血鬼题材电影的深度开掘 5 是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上刊登的一片论文,作者李荣涛在其中分析了一众好莱坞电影里吸血鬼形象的丰满型,考证了西方吸血鬼文化发展史,以吸血鬼文化来探讨多元文化主题,研究了不同吸血鬼形象在电影中

4、的魅力展示。 而暮光之城的吸血鬼男主角爱德华的形象则大相径庭,他属于绝对的男性化的帅气。这与当代社会流行的“酷文化”有很大关系。在刘云飞和卢伟的评美国影片 6 和于丽霞的好莱坞青春魔幻电影 赏析 7 中都有说明。而在 北京大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戴锦华的被采访稿无影之影 吸血鬼流行文化的分析 8 一文中,分析了暮光之城在全球造成风暴的原因,也不外乎对吸血鬼外表魅力的描述。 其次 ,哥特式电影风格与青少年审美取向和情感要求之间有着很大关系。 肖明翰在英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 9 中说到“哥特小说属于浪漫主义文学传统 , 被称为黑色浪漫主义 , 其美学基础是审美上的壮美,而其心理基础则是人内心中的恐

5、惧感。”、“哥特小说一产生就大受欢迎 , 当然还有其深刻的心理根源 , 那就是它能激起恐惧这种人 类最基本的情感。”。 在许婉燕翻译的安妮 .赖斯访谈论 10 中,安妮提到了童年生活对她的创作带来的影响 美好的亚热带气候、美丽的旧建筑、战前的宅第和旧式的西班牙镇公所 新奥尔良特有的美妙的阴郁带来的影响。这美妙的阴郁也就是夜访吸血鬼中黑暗、神秘、华丽的哥特式布景风格。 今古传奇 07 年 5 月中有一篇作者名为 12 龙骑的文章 黑暗奇幻 死亡与忧郁的哥特朋克式魅力 11 ,其中对哥特文学进行了一番解析,“哥特文学,对于黑暗压抑、死亡美学、宗教情结以及唯美主义总是有一种天生的、近乎偏执的追求。

6、” 蒙塔 古 .萨默斯在他的著作吸血鬼传奇 12 中详细阐释了 吸血鬼现象及其相关结果,向读者娓娓道出了民间有关死亡和吸血鬼的诸多传说。 再次,同性情结在吸血鬼影片中发挥着其另类吸引力。 陈思和教授在他的试论台湾文学创作中的几个同性恋意象 13 中说到在吸血鬼文学的历史上,至少有两个吸血鬼的原型可能有同性恋倾向,一个是英国大诗人拜伦,有人说他的秘书与私人医生在小说吸血鬼里塑造的吕特温爵士就是以拜伦为原型影射了他的放荡生活,也有一种说法是拜伦与波里道利之间有过暧昧的关系。另一个女吸血鬼的原型是十七世纪初东欧的巴 托里伯爵夫人,被指控为酷虐城堡附近的年轻女人,并强迫将这些可怜的少妇少女像动物般地放

7、血,以供她沐浴与饮用。 最后,吸血鬼的爱情观和孤独感与青少年群体的实际心理情况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陈姝霖在人与僵尸的坚贞爱情 14 中评论了影片吸血惊情四百年中 德古拉伯爵和伊丽莎白忠贞不渝的爱情在历经四百年的沉睡后又重新 被 唤醒 的故事,表达了惊情和感动交织的情绪。 安妮 .赖斯在她的安妮 .赖斯访谈录中还提到她的创作动机:“吸血鬼会成为我们所有人的象征,因为他们很孤独,和我们一样,常常觉得自己和生活格格不入 孤独是什么感觉,离群索居是什么感觉,不死者的脑子在想什么 必须眼睁睁看着周围的一切崩塌毁灭,服装变了,音乐变了,绘画变了,所有一切都变了。” 除了以上四大主要内容以外,笔者还阅

8、读了多篇有关论文,如: 邱安在红酒中绽放的魑魅 吸血鬼影片的隐喻世界解读 15 中分析了长久以来吸血鬼影片中吸血鬼形象的寓意,分别为欲望的诉求、暴力的张扬以及其他方面,解析了吸血鬼家族在银幕上生命力如此强大的原因;恒殊在吸血鬼与流行电影 16 中评析了一系列吸血鬼题材影片,指出了其中的经典之作; 王灵娟的试论 17 一文,详细分析了安妮 .赖斯笔下吸血鬼的形象发展史;陈永禹现代人的焦虑与希望 18 则以清醒的口吻阐述了现代社会中大众的普遍心理;朱晓累翻译的吸血鬼的历史 19 从多方面探究了吸血鬼传说的来源;陆扬的中西死亡美学 20 中也涉及到了哥特文化在西方的广泛影响。 通过对以上文献的阅读和

9、研究,笔者尝试从吸血鬼的形象魅力以及哥特式电影风格与青少年审美取向和情感要求之间的关系、吸血鬼影片中的同性情结、吸血鬼的爱情观和孤独感与青少年群体心理之间的共性等方面着手,对好莱坞吸血鬼电影在国内青少年群体中 形成热潮这一现象进行解读,并由此引发对青少年隐秘心理的探究。 参考文献: 1布莱克 .斯托克 . 译 冷杉 姜丽丽 . 德库拉 .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译林出版社 . 第 1 版 (2007 年 12 月 1 日 ) 2安妮 .赖斯 . 译 姜秋霞 . 夜访吸血鬼 .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译林出版社 . 第2 版 (2007 年 10 月 1 日 ) 3曲丽洁 . 吸血鬼 当代美国社会中

10、“异态”化的“常态”人物 . 山东大学 . 2005.03 4李元媛 . 从吸血鬼形象的变化看基督教与欧洲人文主义思想的关系 . 数位时尚(新视觉艺术) .2009.01 5李荣涛 . 近年来好莱坞吸血鬼题材电影的深度开掘 .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5.03 6刘云飞 卢伟 . 评美国影片暮光之城 . 中外企业家 . 2009.08 7于丽霞 . 好莱坞青春魔幻电影暮色赏析 . 安徽文学(下半月) . 2009.09 8戴锦华 . 无影之影 吸血鬼流行文化的分析 . 文艺争鸣 .艺术对话 . 2010.05 9肖明翰 . 英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 . 外国文学评论 . 2001.

11、02 10 Don Swaim. 译 许婉燕 . 安妮 .赖斯访谈录 . 疯狂英语 .中学版 . 2006.10 11 12 龙骑 . 黑暗奇幻 死亡与忧郁的哥特朋克式魅力 . 今古传奇(奇幻版下半月版) . 2007.05 12蒙塔古 .萨默斯 . 译 韩杨 刘群 . 吸血鬼传奇 . 新世界出版社 . 2007.07 13 陈思和 . 试论台湾文学创作中的几个同性恋意象 . 南方文坛 .2001( 3) 14陈姝霖 . 人与僵尸的坚贞爱情 评吸血僵尸惊情四百年 . 电影文学 . 2008(15) 15 邱安 . 红酒中绽放的魑魅 吸血鬼影片的隐喻世界解读 . 暨南大学文学院影视评论 . 2009.09 16恒 殊 .吸血鬼与流行电影 .幻想 1+1.2008(7) 17王灵娟 . 试论吸血鬼编年史中的吸血鬼形象 .湘潭大学 18陈永禹 .现代人的焦虑与希望 .三联书店 .1994 19(法)克罗德 .勒库德 . 译 朱晓累 . 吸血鬼的历史 .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 .2002 20陆扬 .中西死亡美学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文献综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