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汉语言文学 余姚方言助词特点研究 (一) 前言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方言是一种语言中跟标准语有区别的、只在一个地区使用的话” 。詹伯慧认为 : 方言就是人们常说的“地方话” , 它是通行于某一地点或某一地区的交际工具 , 语言学家对方言的理解正是着眼于它的地域性 , 把方言看作“语言的地域变体”的。 袁家骅认为 , 方言是共同语的继承和支裔 ,具有异于其他亲属方言的某些语言特征 , 在历史时期往往从属于民族的统一标准。这个定义可以包括所谓“语言的地域性变体” 方言的这些定义即为狭义方言,是指地域方言,“ 它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上的分支。” 地域方言在汉语中俗称“话”,如
2、“江浙话”通常指吴方言 。 方言研 究历来受到高度重视,其意义之大自不必多言 。 全国各大省市甚至县镇的方言都被调查过 ,余姚 方言也不例外 。自宋元以来,史称“吴歌杂曲,并出江南,越声曲调,并出余姚”, 说的正是 “ 余姚腔 ” 。 其 名称,最早见于陆容菽园杂记: “ 嘉 兴之海盐,绍兴之余姚 皆有习为倡优者,名为戏文子弟,虽良家子不耻为之 。 ” 作为古代南戏四大声腔之一的余姚腔 , 俚词肤曲 、 杂白混唱 、 以曲代言,通俗易懂 , 一度风靡全国。因此,当时的余姚方言 巨大的魅力 吸引 了 众多学者的目光。如今 由于余姚腔的衰落、经济文化重心转移等诸多因素,余姚方言日益衰落 和消亡,主
3、要是指语言而非语音腔调。 因此、研究余姚方言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二)汉语方言研究的历史 汉语方言词汇研究源头可追溯到西汉杨雄的方言, 郭璞赞其: “ 考九服之逸语 , 标六代之绝语 ” 鲁国尧先生揭出, “ 方言 ” 一词首见于文献且以此称书名皆始于应劭。 被公认为最早研究方言词汇的书。后来,东汉刘熙释名 主要以声训法解释社会生活中各种有形事物与无形观念命名的由来 , 但却保存了许多关于当时的方言 ,也称得上方言词汇研究的 代表作品,如: 水沃出所为泽曰掌 , 水停处如手掌中也。今充州人谓泽曰掌也 ! (释水) 11之后晋代郭璞的方言注对方言作了创造性的补充和说明。郭璞之后,我国传统语文学
4、被称为“小学”,研究包括文字、音韵、训诂三方面偏重于读音和意义 12,虽存在零星方言词语,但未有方言词语整理的著作出现。直到传统语文学全面发展的清代,难登大雅之堂的方言俚语才开始进入研究者的视线,好古思想的2 影响下,方言词语搜集和考证工作异常火热,出现了不少著作,如:钱大昕的恒言录、胡文英的吴下方言考等。此外,清末学者章太炎对杨雄以后方言 不受重视的现象不满,亲自搜集,编成新方言 11卷。 上个世纪 20年代后,随着外国现代语言学理论和研究方法的流入,汉语方言的调查开始打破传统方言学的束缚,但遗憾的是当时也只专注于语音方面,方言词汇的特点和语法尚未受到重视。进入 50年代后,汉语方言词汇调查
5、得以突飞猛进: 1951年,陆志伟搜集了北京话的单音词汇和部分单音词根,编纂了北京话单音词词汇,是较早的北京方言词典; 1955年,中国科学院河北省分院语言研究会对河北及天津方言词汇做了普查,编写了河北方言汇编,这是较早的一次大规模方言词汇调查。此外, 1960年出版的昌黎方言志对昌黎方言词汇作了细致调查,其中的 “ 分类词表 ” 将词汇分为 36类,成为后来调查方言词汇的范本。 70年代中期以后,从十年动乱中恢复发展的汉语方言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特别是出版了一大批方言词汇集,如:成刚北京方言词典( 1985),。陈章太、许宝华、汤珍珠主编的上海方言词汇( 1991),朱彰年等宁波方言词典(
6、 1996),许宝华、富田一郎主编的汉语方言大词典( 1999),李荣主编的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分卷本) (1999)。特别一说的是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分卷本)由 412部分地词典构成,全面记录了中国国现代汉语方言词汇。 因此,汉语方言词汇的调查研究真正兴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随着汉语方言词汇的重要性日益被大家认识,人们才意识到方言的特征研究不光在于语音层面,也同时在于词汇和语法层面。随着汉语方言词汇调查研究的深入,有些学者开始重视理论建构,主要有李如龙、李行健、董绍克三位先生。 (三)余姚方言研究现状 历史上余姚曾隶属于绍兴府,“秦置会稽郡,汉为会稽余姚县” 13现归宁波市管辖。余姚 全境方
7、言处于吴语太湖片之临绍小片与甬江小片交会地。丈亭、陆埠两区 1954年由慈溪划入, 方言属甬江小片,余姚镇和临山、泗门、低塘、马渚、环城、梁弄等七个区镇,均原属余姚县,方言属临绍小片。其中,梁弄镇贴近上虞县,带有上虞和绍兴腔,鹿亭乡中村等地贴近鄞县,惯说鄞县话。四明山区因地处四明山腹地,除大岚、华山两乡旧属余姚外,大部乡镇均糸 1960年自邻县并入,方音也呈犬齿交错现象。全区上述各地都保留着各自原有的乡音。 余姚 方言 俗称 “ 余姚话 ” ,指的是余姚城区方言,即正宗余姚话,称之为“阳明调 ” 或“阳明中心调 ” 14,属吴语太湖片临绍小片 15,通行全市。余姚话 既有绍兴话的后音(后音稍拖
8、长抬高),又有宁波话的硬性。 不过, “ 余姚话 ” 却仍能自成体系,独立意味,发音中也有亲切柔和的成分。 清吴趼人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3 状 第七六回: “ 他们叫来侍酒的,都是南班子的人,一时燕语莺声,尽都是吴侬娇语。 ” 16余姚话就明显具有这种吴侬软语的特点。 近代以来,余姚方言一直被人们所忽视,直到 1927 年下半年 ,赵元任带着助手杨时逢到江浙两省调查吴语 ,,余姚也作为一个调查点,选择余姚市区的 15个发音人 作实地调查 ,记录了余姚方言的音系,调查的成果收录在了第二年发表的现代吴语的研究一书中。 171992 年钱乃荣当代吴语研究对余姚方言作进一步的研 究和描写, 确定余姚方言
9、音系称为余姚音系有声母 29个、韵母 45个、声调 6个。 18 随着普通话的广泛普及,余姚方言正渐渐离我们远去,人们才开始重视余姚方言的研究-2010年 10月份开始的第二轮余姚市志( 1988-2007编撰中把方言列入了编撰纲目,从语音、词汇、语法三方面总括余姚话特点;余姚日报特辟方言栏刊登方言文章 ;也有一批余姚方言研究爱好者,他们活跃在余姚论坛上,对余姚方言探讨研究,如当地文人阿姚写有很多关于余姚方言的文章、泗门的古越东山对余姚泗门镇的方言字音、词汇、谚语、儿歌等作了较详细的收集,编 成泗门镇志;韩长茂方言角度研究红楼梦,认为其中的“天落水”、“空落落”、“成日”“长天老日”之类词语都
10、是余姚话 19。此外,余姚的阮桂君博士发表多篇研究宁波方言的论文,其实他研究的方言为宁波田螺山方言,即为余姚境内的方言,但属于甬江小片了。 余姚方言的研究存在很多问题和难点:专门的研究余姚方言的文献太少,没有方言志,余姚县志、余姚市志中关于余姚方言部分资料十分稀少;缺少研究余姚方言的专著、研究队伍还没有形成正规军、研究的内容有待拓宽和深入。 “由于 人们对语音研究颇多 ,找出了方言和普通话的对应 关系 ,已有了一个明确的标准和规范 ,然而对方言词汇的研究就显得薄弱了。 ” 20余姚方言也是如此,我打算着重结合李如龙先生的“汉语方言特征词理论” 21及 董绍克 的“ 汉语方言词汇差异比较研究 ”
11、方法谈谈余姚方言中助词的特点。 注释: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3. 354. 詹伯慧 . 汉语方言及方言调查 . 武汉 :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6. 袁家骅等 . 汉语方言概要 . 北京 :语文出版社 ,2001. 叶蛮声徐通 锵 .语言学纲要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4.184. 叶蛮声徐通锵 .语言学纲要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4.184. 陆容 .菽园杂记卷十 .北京 :中华书局 ,1985. 124. 阿姚 .余姚话随感 .余姚日报 ,2010.(7). 4 郭璞 .方言注序 . 直隶书局 ,192
12、3.10. 鲁国尧 .“方言”和方言 .鲁国尧自选集 .河南教育出版社 ,1994. 何志军 .刘熙 释名 与汉代文体形态研究 .学术研究 ,2010( 5) . 11 刘熙 .释名卷七 .吉林 :吉林出版集团 ,2006. 12叶蛮声徐通锵 .语言学纲要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4.1. 13周炳麟修 . 中 國 地方志集成 浙江府 縣 志 輯 .上海 :上海书店, 1993. 14 余姚镇志编纂小组办公室编著 .余姚镇志 ,1989.12 15 钱乃荣 .当代吴语研究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2.3. 16吴趼人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0. 17周志锋 .百年宁波方言研究综述 .浙江学刊 ,2010(1). 18钱乃荣 .当代吴语研究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2.59. 19 韩长茂 .戏说红楼梦中的余姚话 .余姚日报 ,2010. 20 侯友兰 .绍兴 方言词语构词特点 .树人大学学报 ,2010( 2) . 21李如龙 .论汉语方言特征词 .中国语言学报 ,2001, 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