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生活与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 (注意 :本材料不包括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也要好好复习 ) 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 :辩证唯物主义 和历史唯物主义 1、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 ; 唯物辩证法 ; 认识论) 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物质和意识、规律和主观能动性) 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的派生。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反对实际工作 中,违背世界物质性原理的表现是主观主义。 二、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1、原理内容
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2、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补充) 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它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 发展真理。这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
3、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三、意识能动作用原理(或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原理) 1、原理内容:(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 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意识对于
4、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2、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 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四、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 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 ,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2 ( 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
5、想意识。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和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五、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1、原理内容: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 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被改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2、方法论: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即坚持实事求是),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
6、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反对否认规律的客观性和企图创造规律或消灭规律的唯心主义 观点,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冒险盲干的主观主义。 六、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简而言之,即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 主观能动性,把
7、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反对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盲目蛮干的唯心主义错误;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主义错误。 七、物质和运动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2、方法论: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又要反对 离开运动谈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八、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在肯定物质是运动的
8、同时,也承认静止的存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因而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和暂时的,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2、方法论: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反对割裂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只承认静止而否3 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 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把事物说成是不可捉摸的不可知论、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第二部分:唯物辩证法(联系 、 发展 、 矛盾 、 创新) 贯穿于唯物辩证法的三个重要范畴:联系、发展、矛盾。
9、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的特征 。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的特征由矛盾决定,所以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认矛盾,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一、联系的普遍性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
10、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2、方法论: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反对切忌割裂事物之间的联系,用形而上学孤立的的观点来 认识和处理问题。 二、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2、方法论: 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反对否定事物
11、的联系,或主观臆造联系,把本来不存在的联系强加给事物。 三、联系的多样性原理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 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2、方法论: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反对以一种联系概括事物之间多种多样的不同联系,否认联系的多样性。 四、联系的条件性原理 1、原理内容:事物之间都是有条件地联系着的,无条件的联系是不存在的。任何具体的联系都依赖于一定条件,随着条件的改变,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因素之间的联系的性质、方式也要发生变化。 2、方法论: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分析事物之间联系的条件性。反对忽视联系的条
12、件性,认为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系 是错误的。 五、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 ( 1)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 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 , 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4 于整体。 ( 2)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2、方法论: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反对 只考虑整体利益,忽视局部利益的做
13、法;反对只重视局部、部分利益而置整体利益于不顾,把整体和部分割裂开来的反对。 六、系统和要素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2、方法论: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认 识事物和系统,又要把事物和系统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最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14、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一、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原理(发展的普遍性原理)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地变化发展之中,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方法论:要用发展的观点去看问题。反对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破除思想僵化、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抱残守缺和安于现状的旧观念。 二 、事物发展是前进 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或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原理)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这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2、方法论: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
15、信心,积极鼓励、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成长,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在曲折的道路上问鼎事业的辉煌。既要反对把事物看成是一帆风顺的盲目乐观主义;又要反对看不到光明前途的悲观失望思想。 三 、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发展的状态) 1、 原理内容: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不断前进。 2、方法论:( 1)我们在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极做
16、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2)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 向前发展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反对忽视量的积累,急于求成,盲目乱干;反 对忽视质的飞跃,条件具备时优柔寡断,畏缩不前。 5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一、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矛盾即对立统一。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是
17、始终不可分割的。矛盾具有斗争性和同一性两种基本属性。 2、方法论:矛盾的观点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两分法。反对片面看问题(一点论),割裂对立统一关系,离开对立谈统一或离开统一谈对立。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 1、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着自始自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 2、方法论: 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还要坚持一分为二,两分法。反对 回避、否认和掩盖矛盾,遇见矛盾绕着走的做法
18、,又要反对片面地看问题的观点 。 三、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1、原理内容: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形成了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三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2、方法论: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对对具体事物不作具体分析,千篇一律地用 一种方法解决不同事物的矛盾,反对把理论当成不变的教条,生搬硬套。 四、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
19、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两者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 是特殊性。反之,在一定场合是特殊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普遍性。 2、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不断实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只看到矛盾的普遍性,忽视
20、矛盾的特殊性,看不到事物之间的差别;又要反对只看到矛盾的特殊性,忽视矛盾的普遍性,看不到万事万物的联系 五、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6 1、原理内容: 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 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则是 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方法论:办事情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又不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统筹兼顾。既要反对办事情不分主次;又要反对只抓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 。 六、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每一个矛盾中的两个方
21、面的力量是不平衡的。其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叫矛盾的主要方面。而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叫矛盾的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 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方法论:看问题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但又不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即支流。反对把矛盾双方同等看待,甚至颠倒主次,混淆事物性质的反对 七、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辨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处于支配作用,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
22、定的。矛盾的主次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方法论:要坚持一分为二的矛 盾分析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创新( 2 条原理) 一、辩证的否定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 “扬弃 ”。 2、方法论: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因此,我们不仅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还要立足于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
23、俱进,不断 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反对把否定理解为外力作用的结果,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创新意识 原理 1、原理内容: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2、方法论: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 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
24、,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反对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思想僵化、抱残守缺、固步自封的观念和行为。 第三部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7 一、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意识):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能指导人们提出实践活动 的正确方案,因而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不符合事实本质规律的错误认识,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2、方法论:要求我们首先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25、积极投身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认识;还要重视认识的反作用,特别是科学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二、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 1、原理内容: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 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方法论:( 1)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要求我们,如果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
26、理都会转化为谬误。( 2)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三、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 1、原理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 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的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2、方法论: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27、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2、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 、 价值观 、 人生观) 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辨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 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2、方法论:要树立实践第一的思想,在分析社会现象时,要尊重社会实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时要确立先进的正确的社会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反对落后的消极的社会意识,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二、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
28、8 1、原理内容:(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 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表明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表明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 2、方法论:要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点、矛盾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法,认识和把握阶级社会的各种现象;树立改革创新的 意识,
29、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的方面和环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 1、原理内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方法论:( 1)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2)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 坚决反对脱离群众的倾向和作风 ,反对 夸大英雄人物的作用 。 第二部分 价值观、人生观 一、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 1、原理内容:价值观是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
30、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大的导向作用。表现在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对人生道路的选择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2、方法论:要求我们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坚持正确的价值观,牢固树立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正确处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三者之间的关系。 二、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 :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 社会 价值 指个人对他人或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自我价值指他人或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二者是辩证统一关系,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和源泉,处于首要地位,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前提和条件。 2、方法论:要求我们把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统一起来,在对社会的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三 、人生价值的实现原理 1、原理内容:人要在劳动和奉献中体现和创造价值,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2、方法论:要求我们在个人与社会的 统一中实现个人的价值,同时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个人素质,埋头苦干,要有顽强奋斗精神,充分利用好客观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