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项目对我国教师培训的启示 【摘要】文章从 PT3 项目谈起,指出了该项目对我国教师培训的一些启示,总结了我国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该项目提出了从三方面解决问题的办法:改革师范院校学制;采用“专家 +教育技术专业毕业生 +设备”的全新培训模式;鼓励教师寻找“教学自我”善于进行“自我谈话”和“运用比喻”。 【关键字】培训 教师培训 明日教师运用技术之准备项目( T h epreparing Tomorrow s Teachers to UseTechnology)简称 PT3 项目 是亚利桑那洲大学继美国国家 1995 年“办公室的技术评估教师和技术:形成连接”( Office of
2、TechnologyAssessment national report Teachers andTechnology: Marking the connection)政府汇报后在教师培训项目中的一项重大举措,这个项目的焦点是为准教师提供在真正的教学环境下有效合理地运用技术,开发、执行和评价他们自己的教学活动的机会,为他们提供整合技术在教学活动中所必须的大量工具。该项目提出了基础教育领域的技术整合模式(如下图 )并针对两个最主要的问题: 1、对于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知觉、态度和技术整合,这个模式的初步成功是什么? 2、该模式需要增加或修改哪些部分?讨论了该模式的形成性评价。 2 ASU 技术整合
3、模式 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教师感觉到课堂教学中他们没有被提供有效使用技术的大量支持,他们还只限于使用技术做一些简单的、低水平的操作,如课上练习、文字处理、教学游戏、计算机个别辅导等,很少有教师因为教学的目的而使用计算机技术和整合技术,对模式的修改主要落在低年级学生身上,而对于高年级学生它的作用不可低估 。在整个的研究中还提到了一个关键性群体即教育技术专业毕业生,这些学生在技术整合和教学方面都具备专门知识,他们被不断地安排到试点学校,用行动支持和帮助试点学校的教师,准教师和方法设计人员,而采取的这些教学行动都必须是由准教师设计的,必要的时候教育技术专业毕业生还可能尝试做他们的学生,这样保证了更好地
4、建模教学和学习活动中的技术整合。 这个项目的研究给我国的教师培训带来了深刻启示:计算机和整合技术运用到教学中远没有达到理论上强调的那种结果,那么我们在培训教师时应采用什么方法才能让教师在培训后的实际教学中能更 好地运用计算机和整合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呢? 首先从我国教师培训的现状谈起。众所周知,随着教师专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已不在是一个简单的职业,而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专业,它不仅需要从事这项工作的人教师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因此教师培训被提上日程,但从以往的培训中我们可以看出存在的诸多问题: 1、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被搞成与职称评定有关的
5、“考证”培训,出现3 了只重证书,轻视能力的“偏移”现象。 2、“人可以不来,钱不可不交”,而对于评上高级 、特级教师的,手里就象是握着“免死金牌”,从此再不用参加培训了,如此,不更新知识结构,不主动吸收信息时代教育新理论,新方法,再“高级”也会变低级的,正如最近媒体报道的来自全国各地的多名特级教师竟聘南京名校失败事件,令世人叹息!但却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教师继续教育的缺失性。 3、政策导向偏差,培训目标游离,教育基地资质不高,师资遴选不严格。“必须具有 *文凭或 *职称的教师才有资格评选”等限定性要求屡见不鲜,这些都间接地促成了教师进修热、考证热,各种培训进修学校也因此“火”了起来,盲目地扩大培
6、训队伍,导致授 课教师缺乏,因而只要“会”讲“敢”讲的人就可以站到讲台上名正言顺地做起了教师,有些甚至是还没毕业的师范生。 4、课程设置单一,教育内容陈旧,针对性不强。 5、教育手段落后,虽然有时也用到现代教学手段,但还都只限于板书的“电子化”为“使用”而使用,而不是为“教学”而使用。形式缺乏灵活性。 6、教师学习动机激励模式单一僵硬,部分地区缺乏教育经费保障。 针对以上问题,结合 ASU 明日教师运用技术之准备项目我们提出如下解决措施。 (一)从教师的培训基地师范院校入手,抓好准教师的职 前训练工作。我国现有师范院校的教师培养都是在各系各专业进行的,基本上沿用着传统的“公共类课程 +学科专业
7、类课程 +教育类课程”的培养模式,学科4 专业类课程和教育类课程在培养计划中混合编排,故师范生一毕业即自动获取教师资格。但这种培养模式培养出的学生在专业性上先天不足,师范生在与综合大学学生相同的学习年限里,即要学习学科专业类课程,又要学习教育类课程,这使得师范毕业生的学科专业水平无法与综合大学的毕业生相媲美,而师范生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师职业技能由于没有开设足够的教育类课程和足够的教育实践而大打折扣。基于此,我们觉 得有必要将师范院校的学制延长,采用 4+1 的学制,前四年可作为公共课与专业知识的学习阶段,而加的“ 1”可作为教师职业技能的实践期,尤其是技术的培训在这一年内应完成,这样上岗后,新
8、教师才能有效地运用技术整合各学科教学。 (二)从培训本身来看,培训的最终目的是使受训后的教师能够在教学活动中综合运用各种技能,整合各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这要求培训本身也要具有一定的整合性,教师才会把培训中学到的技术技能、整合技巧运用到自身的课堂教学中。而对于提高这个环节中的绩效我们又可以从明日教师运用技术之准备项目中的 一个关键性群体:教育技术专业毕业生身上得到启示。基于此我们总结出一个全新的培训模式:“专家 +教育技术专业毕业生 +设备”,由专家提供授课的具体想法,教育技术专业毕业生按此想法综合运用各种设备,完成实现各学科整合的教学要求。 (三)从接受培训的群体教师自身来看。教师要
9、在培训中找到“教学自我”。每个人对自我的定位都是扑朔迷离的,我们的身份从没有一成不变过,教师也不例外。但对于教师来说最重要的是寻找到内在的多个自5 我以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作用。因此接受培训的教师要善于进行“自我谈话”和“运用比喻”。 1、自 我谈话:每个人都会有意无意地在头脑中进行自我谈话,尤其是当我们做决定的时候,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谈话。培训中的教师可能会这样和自己交谈“我为什么接受培训?”“是我的资历不够吧!”“每天学的这些东西真无聊!”“那我也得学啊!最后还要考试呢!”“考试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自己学到了东西!”“对!然后课堂上我才能向我的学生传授更多的知识”。 所有这些内心的谈话都会影响我
10、们的行为,如果教师在培训中能够注意到这些自己内心的谈话,并倾听它们,就有可能以一种新的、更具洞察力的眼光来看待培训。 2、运用比喻。比喻能帮 助我们获得自我知识,因为比喻形成“概念系统的基础,依靠这个基础我们可以在自己的世界中理解和行动”( Talor, 1984)比喻的旅程就是我们作为教师提高自我的发展过程。 在接受培训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习阶段的不同把自己比喻成各种职业来描述。培训初期,教师可把自己比喻成乐团中的一员,而讲课的老师就是指挥,整个乐曲的演奏需要指挥和全体队员的密切配合才能完成。培训中期,教师可把自己比喻成警察,不断地搜寻自己想要学的知识,就向警察在寻找证据一样。培训后期教师
11、 可把自己比喻成一个为孩子们分发礼品的圣诞老人,回去 就可以把学到的这些知识“分发”给学生们了。 每次对先前经验的回顾都是对这些经验的重构,每次探索“教学自我”,每次“运用比喻”都能够为我们提供新的信息,甚至“解放”我们6 的思想。 综上,只要我们从每一个方面都正确地看待教师培训,包括教师本人和培训基地,改变观念,突破制度的束缚,落后的培训体制一定能够改变! 参考文献 1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Volume 51 Number 1 2003 P57-P72 2教师行动研究 Joanne M.Arhar Mary Louise HollyWendy C.Kasten 著黄宁陈晓霞阎宝华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2 年 9 月第一版P49 P64 作者简介:杨光,现供职于鞍山师范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