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毕业论文:关于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思考.doc

上传人:文初 文档编号:298430 上传时间:2018-09-1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92.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关于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关于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关于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关于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关于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思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本科毕业论文 ( 20 届) 关于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思考 所在学院 专业班级 行政管理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职称 完成日期 年 月 目 录 摘 要 . 1 Abstract . 1 前 言 . 2 一、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内涵及必要性分析 . 2 (一) 公民参与 公共政策是其民主化的必然要求 . 2 (二)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是其科学性的重要保证 . 3 (三)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是防止其腐败的有效途径 . 3 二、当前我国公民参公共政策制定存在的问题 . 3 (一)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公共意识薄弱 . 3 (二)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能力不足 . 4 (三)公民参与公共政策

2、制定的制度低效 . 4 (四)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权力不均衡 . 5 (五)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法律制度不完善 . 5 三、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对策分析 . 6 (一)增强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公共意识 . 6 (二)提升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能力 . 6 (三)完善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体制 . 7 (四)加强政务公开与民主监督 . 8 (五)完善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法律制度 . 9 四、结束语 . 9 参考文献 . 10 1 摘 要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是顺应社会发展的一种新趋势,是我国目前正在逐步推广的公民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有效途径 。 为此,对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必要

3、性 、 现实困境以及改善途径等方面的分析就显得日益重要。目前我国 公民参与尚存在公民参与意识薄弱,参与能力不足,参与制度不完善,权力不均衡,相关法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国急需制定和完善公民参与的有关法律法规,增强公民参与意识,完善参与体制,推行政务公开, 以期进一步推动公民参与的发展,早日实现政府决策的科学化 、 民主化和法制化。 关键词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参与障碍;对策分析 Abstract: Citizen participation in public policy development to follow a new trend of soc ial devel

4、opment, China is gradually promoted social and political life of citizens to participate in an effective way. To this end, of our citizens need to participate in public policy development, practical difficulties and to improve the way other aspects of the analysis becomes increasingly important. At

5、present there are still citizens of our citizens to participate in weak in the system inefficient, poor channels of participation, power imbalances, and other issues related to the legal system is imperfect.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Chinas urgent need to develop and improve citizen participation in

6、the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and enhance civic participation, improve the participation system, the implementation of government affairs to furth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 an early government decision-making more scientific, democratic and legal system. Key words:Citi

7、zen Participation, Public Policy, Barriers, Policy analysis 2 前 言 在现代民主政治制度下,参与已经成为公民的一种普遍性和广泛性 的行为,公民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也是衡量一个社会政治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尺度。从公民参与的实践来看,公民参与所涉及的内容更多地是集中在公共政策领域,甚至有的学者把公民参与的内容仅仅局限于公民在公共政策中参与的行为及活动。这些表明公民参与在公共政策的整个过程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在中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力的具体体现。就目前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情况来说,还处于发展阶段,存在着

8、法律制度不健全、监督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不完善、 参与主体缺乏普遍性、 参与渠道有效性不足、 参与程度不深、质量不高 等问题。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要求发展,必然要“对症下药”,针对上诉突出问题制定相关对策,从而才能使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更加健康地发展。 一、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内涵及必要性分析 所谓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就是指当政府做出与公民具有利害关系的决定和政策时,公民个人或团体通过一定的方式、途径和程序直接进入政府的决策过程,了解相关的政策信息,并对决策发表意见和看法,以此来影响政策结果的行动过程。 十七大报告在论述人民当家作主时说到: “ 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

9、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 、 民主决策 、 民主管理 、 民主监督 。 保障人民的知情权 、 参与权 、 表达权 、 监督权 。” 1十七大报告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把实现党的民主执政作为明确的方向,这必然对党的执政方式及我国政府的治理模式提出新的要求。 社会运行需要政治民主化,而政治民主化需要公民参与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是我国社会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 , 并随着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热情的高涨和政府对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推动 ,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价值也逐渐得到承认和重视。 (一)公民参与 公共政策是其民主化的必然要求 在当前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不同的利益主体为了促成于己有利的政策形成 , 广

10、泛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 , 这是民主社会的普遍现象 , 也是民主政治的重要标志。 科恩在论民主中指出 ,“ 民主的尽度有三个方面 : 广度 、 深度与范围。民主的广度是由公民是否普遍参与来确定的 , 属于民主的数量问题 ; 民主的深度是由公民参与是否充分来确定的 , 它与民主的性质有关 ; 民主的范围则是指全社会实际参与决定问题的多少及其重要程度 , 以及所起作用的 大小。 ”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广泛深入,公民的自由平等观、独立意识、权利意识、参与意识日益增强,公民再也不仅仅满足于作为公共政策的客体而存在 , 被动地认可和接受政府的 公共决策方案 , 而是强烈地要求向公共决策系

11、统表达自己的意愿 , 具体过问公共决策的全过程 , 使公共决策能够更充分地代表自己的利益。 “闭门造车”式的公共决策方式已经不能真正反映多元主体的发展要求。人们越来越希望自己有权直接决定与自己有3 重大关系的事情。在多元利益博弈的过程中,公民参与使公共政策的制定更多体现出民众的心声,从而使公共决策更加透明和民主。 (二)公民参与公共政策是其科学性的重要保证 在现代民主社会 , 公民从不同角度通过各种政治参与的途径,提供了关于政策内容的有效丰富信息 ; 公民在参与政策制定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 创造力 , 从而有助于形成最优的政策方案 ; 公民参与还增强了政策的目标导向性 , 公民参与政策制定的基

12、本动机是为了维护和扩大自身的利益 , 因此他们必然要求公共政策的目标导向性 , 确保公共政策制定是为了真正解决公共问题 , 实现公共利益。其次,公民参与也提高了公共政策的社会可行性。公民亲自参与选择的公共政策容易得到公民的广泛认同和支持 , 使政策在执行中不会遭到普遍的抵制。公民并不仅是政策主体的构成要素,而且也是政策发生的作用对象即政策客体,因此 ,公民在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只有重视公民参与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作用 , 才能尽可能减少决策失误 , 制定出正确、科学、有效的公共政策。 (三)公民参与公共政策是防止其腐败的有效途径 如何在我国现行政治体制下实现对政策制定权力的有效

13、监督、制约,减少产生腐败的可能,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问题。公民参与政策制定打破了政府内部的政策制定人员对政策制定权的垄断 , 公民获得了部分政策制定权 , 政务公开、民主评议等公民参与手段在一定程度上使政策制定过程透明化、公正化。公民以合法的途径普遍参与政策制定 , 有利于形成各种利益力量和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制衡局面 , 促使政府在政策制定过程中不得不考虑多方面的利益因素 , 形成代表公共利益的公共政策 , 从而避免政策制定人员利用职权之便以非法形式对政策制定进行“暗箱操作” , 扭曲公共政策的公共利益价值取向。因此,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是对权力实现监督制约,遏制腐败的有效途径。 二、 当前我国

14、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存在的问题 从总体上看 ,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 伴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 , 公民参与政策制定也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 政府越来越强调行政决策需要公民参与 , 充分体现维护主权在民的政治原则 ,为此在公民参与方面进行多方探索, 实践中也采取了多种参与方式 , 但转型期在公民参与的扩大和发展中 , 仍然 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和矛盾 , 阻碍着公民参与政策制定的过程。 (一)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公共意识薄弱 所谓公共意识,是指公民具有超越个人狭隘眼界和个人直接功利目的,关怀公共事务、事业和利益的思想境界和行为态度。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发展,个体自由自主性

15、获得极大解放,但在公共领域中的个体行为并没有外展而是呈内卷之态势 。 我国长期的集权统治,分散的小农经济结构致使 人们长期以来对于公共事务缺乏明确的认知,严重缺乏公共意识。传统的“官本位”思想在公民心中根深蒂固, 人们对自己小圈子以外的事务,往往是事不关己高高挂 起, 怠于行使权利,漠视履行义务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还普遍地存在着 。另一方面政府官员也认为公共政策制定是政府内部的事,公民被排斥在政策制定过程之外,公民参与4 积极性严重受挫。公民受依附意识影响深重,认为自己是被管理者,就应该服从政府的一切决定,在这种心态下, 老百姓很难怀着一颗平常心去参与政府决策 。 2同时,政府 、 官员也难以平

16、常心态面对下属和百姓的参与 、 评价和监督,更难以一颗平常心去扮演一个服务者的角色。 一部分公民虽有较高的参与愿望,但却不知作为一个公民在政治生活中有哪些权利和义务,也不知怎样去参与和怎样实现有 效参与 。 虽然近年来公众参与已得到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与支持,但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主动性和理性化程度不高,相当数量的公民参与缺乏责任感 。 还有一部分公民意识不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依附权威,主体意识差,造成公民认知水平低下,进而失去了参与的主体资格 。 (二)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能力不足 除了公共意识的薄弱,我国 公民参与能力也较低 。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进一步发展 ,必然会受到公民的文化素质

17、的影响 ,因为文化的落后必然导致政治观念的落后和法制观念的薄弱。 公民缺乏有效的参与手段直接受到了文化素质、文化水平的制约和影响。 表现为只求眼前的狭隘利益 , 往往做出的政策选择未必符合自身的根本利益。 我国由于地区差异性很大 ,公民的整体文化素质不高 , 我国文盲占世界文盲总数的四分之一,而“法盲”是由“文盲”密切相关,政治意识、法律意识从来都不是孤立发展的 , 直接受到公民文化素质、文化水平的制约和影响。 另外 , 由于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兴趣和经济实力去关注政策 , 同时也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去理解决策问题 , 对政策问题很少有自己独立的见解 。 参与能力的不足,进一步降低的公民主动参

18、政的热情。 (三)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制度低效 我国宪法 、 法律 、 法规 赋予公民参与的权利,并规定了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多种渠道, 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社会协商对话制度 、 听证制度和舆论信访制度等 。 但是这些重要的政治沟通渠道往往只停留在空泛的原则上,距离普通公众很远,并没有完全发挥出其应有的功能。 3长期以来,我们制度建设中的一个通病就是忽视程序细节,虽然在实体规范上规定了公民可以成为公共政策制定的主体,却没有切实可行的程序去落实,没有将公民参与的形式、内容、途径用制度化的形态予以明确规范。又由于党政关系不规范、政出多门等不合理做法,客观上排斥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 1.人

19、民代 表大会制度与民意脱节 人大的主要职责就是集中 、 表达民意及广泛吸纳公民参政议政,同时负责将党的决策和工作部署层层下达 、 贯彻,并为其落实进行广泛的动员 。 但在实际操作中,前者往往要为后者让路,使其集中 、 表达民意及广泛吸纳公民参政议政的功能被大大弱化 。 代表与广大选民之间没有形成较完善的责任关系 。 42011年初,一场“南京护树运动” 成为地方政府高度关注的公共事件 。怀着对近千棵法国梧桐要让位于地铁修建的怜惜与抱怨, 广大网民借助微博这一流行网络工具 接力传播着与 “ 护树 ” 相关的各类信息 , 绿丝带、公开信等等都从这里发端 。最 终 南京主政者选择因时而变 , 郑重表

20、态:所有市政工程规划、建设都要以保护古树名木为前提,原则上工程需让树,不得砍树。 然而 微博的胜利恰恰是 公民参与制度缺失 的 表现 。按 人大代表大会制度 制度设计,市民并不缺乏参与政治、表达意见的管道。当地方政府把手5 中的权力之剑砍向作为市民精神寄托的古树时,市民最先想到的,应该是人大代表,而不是微博。在职责范围内,人大代表理应收集并及时反映民众诉求,并以合法的代表权力强制政府修改移树方案。 人大代表制度与民意的脱节, 让公民参与决策,变得艰难而无效率。 2.听证制度失效 听证制度是公民参与的 代表性制度,但却存在很多缺陷。听证会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代表不具有代表性 。 听证会组成人员

21、应该是与利益相关的各方,然而事实绝非如此,其组成人员往往是一些专家学者,属于一般群众的只占少数,我国听证会上群众代表一般只占1/3。 这种固定的比例在一些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决策的听证会上就显得非常微小。 2006年媒体就爆出广东电价听证会事前不公布听证会代表名单,且只有一个听证方案,未经听证已定案的事件。公民参与的程序缺失,随意性强,可操作性差,使参与的实效性大打折扣。 (四)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权力不均衡 与 香港城市 大学岳经纶教授认为:“可能全世界政策最多的国家就是中国,但我们有政策,却没有公共政策 。 为什么有政策而没有公共呢?因为政策过程是精英决策,不是大众参与的,很多都是注重专

22、家决策 。 无论领导决策,还是专家决策,实质都是精英决策,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共政策 。” 5我国当前的政策制定模式是在社会没有利益多元化的条件下 ,由政府精英代替人民进行利益的综合与表达 , 忽视公民对政策制定的参与作用。 从对社会阶层的开放程度来看,国家政治结构中的人大 、 政协等重要制度更具有精英参与的特质,而工农阶层的直接参与比例不高 。 决策权力纵向集 中于中央 , 横向集中于各级党委。 权力精英特别是主要领导人往往将个人的价值观念、意志和行为方式融入决策过程之中 ;决策过程充其量也只是在政府部门内部的权力精英及群体之间的协商和折中 ; 决策过程亦没有多少社会互动过程 , 政策议程的

23、设定一般也是掌握在政府手中 , 没有公众议程。 (五)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法律制度不完善 虽 虽然 宪法 和法律对公民参与都有相关规定,但是对公民参与权利和参与行为的法律保障仍显不足。 1. 公民参与权的法律地位不明确 现行的 宪法 却过多地强调公民的义务,对其权利的保护则相对较弱,客观上淡化和削弱了包 括参与权在内的公民权利及其作用 。 没有在法律上明确公民的参与权是公民享有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普通法律中涉及公民参与权利的也相当有限 。 6在我国公民参与的立法方面,还缺少专门法来赋予公民在公共政策制定中的权限和地位。 2. 公民参与的具体程序不确立 目前我国没有以法律形式确立公民参与的形式

24、、内容、具体程序和步骤。我国现有法律对于公民参与决策的实体性规范多,程序性规范少,而用法律形式将公民参与的形式 、 内容 、途径和步骤予以明确规定,并将公民参与作为程序中必不可少内容的则少之又少。比如对我国公民的结社问题,法律没有具体规 定,也没有相应的制度作保障;我国公民的言论自由在多数情况下难以实现;我国的村民自治和职代会在公民参与方面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等 。 3. 公民参与的相关惩治法规不确立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侵害公民参与权的违法现象时有发生,然而法律 、 包括 宪法 对6 此却鲜有相应的惩治规定,使公民在参与权受到侵害时投诉无门,得不到具体法律的保护 。对侵害公民参与权的违法 、 违

25、宪行为的漠视会极大挫伤公民的参与热情,甚至可能激化矛盾,导致公众的非制度化参与,如静坐 、 上访 、 游行以及其他过激行为,从而破坏社会稳定,影响社会和谐 。 而决策者在政策制定过程中 ,也有可能由于相应法律惩治的缺失而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公民参与这一重要环节。 三、 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对策分析 在当前社会转型和利益分化的背景下,我国的政治制度化水平尚不能满足所有公民得到参与需求。因此要实现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消除公民参与的壁垒,克服公民参与的障碍,必须加强相关制度建设,使政治体制水平与政治参与需求保持平衡。 (一)增强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公共意识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不仅是政府的事

26、, 也是公民个人的事 , 营造有利于我国公民参与的政治文化 , 为公民参与创造良好的政治心理背景 ,培育其参与性的公共 意识,对于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培育参与性的公共意识 一方面公民需要加强个人自律, 尽快提高认识,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 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公共意识。应该倡导 “ 自我修养 ”, 即不管是否具有外在的监督,自己都能够通过对人类进步道德意识的感悟,通过对自己在社会生活中行为表现的反思,来不断战胜自身的非公共意识因素,不断提高自身的公民意识、公德意识和公益意识的层次,从而使自己的公共意识得到提升。 另一方面培育公共意识,教育责无旁贷。 就学校的教育来说 ,

27、 要把培养现代公民 的公共意识 作为现代国民教育制度的根 本目标 。 公共生活及其 公共意识 应当渗透于学校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学校的公民教育应当避免纯知识性教育,向 公民生活回归, 在真正的公共生活中培养 公共意识。 2营造参与性的政治文化 要营造参与性的政治文化,首先要转变一般公众的观念,加强其社会主人翁地位,使其意识到参与公共政策制定不仅是社会公众的权利,也是社会公众的义务 。 其次 要转变政府的观念, 作为公共政策的主要制定者和执行者 , 政府官员必须 树立民主决策思想, 充分尊重公民的合法权利 ,信任公民,相信公民能够参与政策制定。 转变传统的 “ 官本位 ” 思想,把政策制定看作是

28、政府和公众 共同的事,而不仅仅是政府自己的事情。 并把扩大公民参与政策制定的有益经验和作法制度化,为公民参与提供长效机制。 重视公民参与观念、专家咨询观念、集体决策观念、实事求是观念、决策评价观念等等。克服传统政治文化造成的政治冷漠和急躁情绪 , 积极培育公民参与所需要的适度的、理性的心理 , 引导公民树立平等意识、自主意识、责任意识和法制意识。因此 , 推进公民参与制度的建设 ,应从打造参与型政治文化和服务型政府入手 ,引导公民积极有效地参加到国家政治事务和地方事务中来 。 7 (二)提升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能力 一些公民虽然有很高的 参与热情和强烈的参与愿望 ,但是由于其文化素质不高、能

29、力有限 , 导致公民的参与效率很低。所以,必须加强对公民的教育和培训 , 增强其参与能力 , 使7 其有效地进入参与角色。教育是促成公民参与的根基。由于公民接受了更多良好的教育 , 他们也就更多地要求参与到那些影响他们生活的公共政策。首先 , 必须大力发展文化教育和科技 , 提高公民的文化素质和政治素质 ,使每位公民都成为有理性思维的、能运用自己文化知识的政策参与者 ; 其次 ,应加强对公民相关政治知识和技能的传授 , 努力培养公民的民主政治行为能力。以往的政治教育 , 偏重政治意识形态等的普及 , 较 少从技术的角度来对待政治参与问题 ,导致了实际操作过程中公民参与能力较低的问题。对此 ,

30、应当通过向公民传授必需的公民参与的知识 , 教育公民的手段和工具应该是丰灵活多样的 , 管理者可以通过听证会、公示、简报、民意调查、社区自治、公民论坛、志愿者行动等方式来激发公民的政治热情并提高公民参与的技能。教育公民并不是管理者告诉公民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而是一个双方不断沟通反馈的过程,使得公民懂得如何参与公共政策制定过程 , 了解如何通过参与公共政策制定来保护和实现自己的合法利益 , 增强公民参与的有效性。 (三)完善公民参与公共政 策制定的体制 如果制度准备不足 , 扩大政治参与可能导致政治不稳定。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完善政策参与机制 , 加强政策参与的制度化建设 , 从制度上保障我

31、国的政策参与朝自主型理性化、制度化的方向良性发展。 在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 、 政治协商会议 、 基层民主等相关职能的同时,政策制定者应该多采用一些实际可行 、 直面公众的公民参与的具体制度方法。 1完善听证制度 听证制度是公民有序地直接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一种较好的活动方式 , 是实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公开化、公正化的一种重要制度设计。 8第一,扩大听证制度的实施范围。在大多数重 大公共政策决策中 , 都应该实行听证制度 , 如重要的价格决策、工程建设决策、人事任免决策、教育、科技决策等。比如在西方国家 , 大到制定一些涉及全社会公共利益的法律和政策 , 小到部分人的福利补贴等 , 都要举行

32、听证会。第二,健全听证程序及规则 , 切实实现听证的透明化。这种透明化要求听证会召开之前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相关信息 ; 听证过程中允许一定数量的普通公民旁听 , 甚至可以通过广播、电视作现场直播 ; 听证结果与效果也应该公开。第三,完善公民代表选拔制度,合理确定代表比例及来源 , 保证参与者的广泛代表性以及利益分配的公正性。但其中最为关 键的是要确保代表的意见能够真正发挥作用 , 实现实质性参与。 2.完善民意调查制度 民意调查为政府的政策制定奠定了良好的民意基础。 通过民意调查 , 可以宣传政府的政策 , 获取国民的理解和支持 , 掌握民众对政府服务的满意程度。在加拿大的民意调查机构中 ,既

33、有中央政府和各部委的民意调查机构 , 又有民间研究咨询性的民意调查机构 , 以及私营民调企等。在该国 2000多家私营民调企业中 , 有 600多家从事政治性的民调业务。仅 1999年加拿大政府就聘用民意调查私营企业开展了 600多项民意调查 , 为政府政策的制定奠定了民意基础。 9我们可以借 鉴发达国家的经验 , 将各种独立调查机构 , 尤其是民间调查机构所做的民意测验作为了解社情民意的新途径、新手段 , 并明确将其作为政府决策 , 特别是涉及广大公民切身利益的政策出台的前提条件 , 以进一步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以及电子政务的推进 , 也为民意调查提供了实现的平

34、台。正如时下正流行的 微8 博,给中国公民带来了新的话语空间,为政府决策传播提供大量民意信息。我们应当建立更多这样的公共平台 弥补我国公民参与不足 , 实现参与平等。 3. 建立社会讨论决策机制 社会讨论是公民自下而上传达决策信息的参与行为 , 是 当今各国政府决策的一个重要的信息库 , 大大缩短了决策者和公民信息交流的路径 , 也有助于公共政策合法性基础的加强。具体可采用召开座谈会、对话会、专家评议会等形式。浙江省温岭市尝试的民主恳谈会 ,即政府先把第一行动方案提出来 , 交给群众讨论 , 之后进行大会发言 , 让民众自由提出问题 ,政府官员进行回答 , 讨论结束后 , 党委或政府领导班子要

35、转到另一个地方 , 对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梳理、归纳 ,然后再回到会场 , 告诉群众他们的具体决策。这就是一个典型的社会讨论决策案例。但是 , 要使之真正成为有效的合法政策参与途径 , 就既要使其受到法律的保护 , 同时也要确保其在法定范围和法定权限内活动 , 即保证行为的规范性。 4.尝试请愿制度 请愿 是人民就国家的政治措施或对个人的权利、利益之维护,向国家有关机构表达意愿,请求国家有关机构受理并作出答复的权利。 在这方面 ,德国的公民情愿做法可以尝试。德国1991年 5月 23日出台的宪法修正案第 17条规定 , 任何人都有权利以个人或同其他人共同的方式向管辖机关及议会提出请愿、陈述苦情

36、 , 并享有要求附有理由的回答的权利。 10在我国 ,可在完善民意表达机制的基础上 ,制定相关法律,建立专门的请愿受理机构, 让民众依法尝试请愿 ,让政府直接 听取民众心声。 除此之外,公民自身也要积极配合政府,转变观念,以客观的态度投入到公共政策制定中去,合理利用自己在选举、听证、民意调查等机制平台上的权利; 充分发挥政协、工会、妇联、行业协会等社会团体作用 , 培养形成更多的民意代表组织,最大限度体现自身愿望;充分利用公众接待日 、 市长热线电话 、 人民建议征集制度等这些有助于自身参与的渠道,将自己的建议反映给政府部门; 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 ,利用微博、电子信箱表达利益诉求,影响政府决

37、策, 利用平等参与的平台,与政府实现信息互动。 (四 )加强政务公开与民主监督 要均衡公民参与 公共政策制定的权力, 对政府权力运作进行有效制约, 就应建立政务公开制度和民主监督制度,以缓解权力高度集中的精英决策状态, 为公民参与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1.完善政务公开制度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实施把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它扩大了公民知情权、监督权,使公民参与更加方便。第一,公开决策信息,确保公民知情权、参与权。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机密和个人隐私等法律禁止公开的信息外,各级政府依法对事关公民利益或重大事项的决策信息进行真实、及时公开,采取听证会等形式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建议并通过有效的信息反 馈机制给予及时回应,对公民提出的合理建议,有关部门在政策制定时要积极采纳;对于不合理部分,要提供依据、说明理由。第二,公开行政程序。要通过公民易于理解的形式将决策活动各阶段进展情况予以公开,增强公民参与针对性。第三,公开决策结果。通过各种媒体公开决策结果,便于公民监督政策执行,反馈执行中出现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