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科毕业论文 ( 20 届) 论新生代农民工犯罪问题及对策研究 所在学院 专业班级 行政管理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职称 完成日期 年 月 目 录 摘 要 . 1 Abstract. 1 前 言 . 2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群体特征及现状 . 2 (一 )新生代农民工的群体特征 . 2 (二 )新生代农民工的现状 . 2 二、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的特征 . 3 (一 )犯罪年龄低龄化 . 3 (二 )犯罪团伙以地缘或亲缘为纽带 . 3 (三 )侵财目的显著 . 3 (四 )冲动性 犯罪突出 . 4 三、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的原因剖析 . 4 (一 )社会因素 . 4 (二 )自身因素 . 5 四、
2、针对农民工犯罪的对策建议 . 6 (一 )完善农民工的权益保障制度 . 6 (二 )增强农民工自身的素质 . 6 (三 )引导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 . 6 五、结束语 . 7 参考文献 . 7 1 摘 要 “新生代农民工”犯罪问题 , 是在“新生代农民工”队伍不断壮大、就业日益严峻等社 会背景下发生的社会问题。面对纷繁绚烂的城市生活,新生代农民工所面临的机遇更多,压力更大,对改变现状的渴望也更加强烈。但是这种高预期受到了现实生活的巨大挑战,在他们付出了努力却得不到相应回报甚至是被人排斥的时候,他们的心理产生的严重的不满。一些新生代农民工为了迅速改变现状,不惜铤而走险,走上犯罪道路。新生代农
3、民工犯罪问题已成为当前城市治安稳定的一个重大隐患和亟需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会影响到城市的和谐与发展,任由其恶化甚至有可能引起社会的不稳定。所以,政府制定出相应对策来规范农民工是迫在眉睫的。另外城市 居民改变对农民工的态度也是刻不容缓的。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犯罪;对策 Abstract;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 Crime, In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 has been growing, urban-rural split the remaining system, empl
4、oyment and other social background of the increasingly serious social problems occur. The face of numerous and gorgeous city life,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face more opportunities, more pressure on the desire to change the status quo and more intense. But the high is expected to be the
5、great challenge in real life, some of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in order to rapidly change the status quo, willing to take risks, a life of crime. Crime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has become a major city security and stability risks and the need to solve the problem, this issue is res
6、olved not only affect the harmon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allow it to deteriorate and even may lead to social stability. So, to solve crimes of migrant workers is imperative. Key words;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Crime; Countermeasure 2 前 言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 ,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和乡镇企业就业
7、,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 农民工。据国家统计局调查, 2004 年全国进城务工和在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民工总数超过 2 亿 【 1】 。农民工在整个城市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却在城市中过着最底层的生活,干着最脏、最累、最苦的活。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民工问题 ,已制定了一系列保障农民工权益和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的政策措施。但从现 实情况看 ,农民工所面临的困境仍然十分突出 ,主要是工资偏低 ,工资被拖欠现象严重;缺乏社会保障,经济、政治和社会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等等问题。一些新生代农民工有时候承受不了生活的压力就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群体特征及现状 (一 )新
8、生代农民工的群体特征 对于“农民工”这一词大家早已不再陌生,那么如何界定“新生代农民工”,各界确实有不同的说法。根据王春光的说法,设定新生代农民工的年龄为 25 岁以下 (1980 年 1 月 1日以后出生 ), 26 岁以上 (1980年 1月 1 日以前出生 )的则为第一代农民工 2。但王春 光的研究是 2001 年的,现在的那些农民工早已 30 岁左右。而根据朱永安 2005 年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年龄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年龄最小的为 13 岁,平均年龄 21.5 岁,绝大部分年龄在18-25 岁之间 3。 相比于第一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具备“三高一低”的特点 :即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
9、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 【 4】 。所以当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后,他们有着比其父辈即第一代农民工更多的目标和和追求,并更渴望分享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的利益和成果。他们既具有第一代农民工的特点,同时又有与父辈不同的成长经历。他们接 触到的新事物更多,受到新思想、新理念的影响更大,因此,他们的思想更加开放,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比第一代农民工更强,对自己的未来、对事物的判断、处事的方式有更清楚的想法,也正是因为这个特性,使得新生代农民工平等意识增强,渴望得到尊重和认可。他们居住在城市,但绝大多数租住在廉价房屋里,周边生活环境比较差;他们也在城市中接受教育,但由于特殊身份和经济因素等原因,很
10、难与当地的同龄人那样接受正规的教育。他们既与家乡的同龄人缺乏联系,又很难与当地人进行沟通和交流。城市人还戴着各种标签看待农民工,种种逼迫使得还未正真成熟 的新生代农民工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反差,致使其用不正规的手段获取自我所需。 (二 )新生代农民工的现状 1.就业权益缺失 新生代农民工在求职的过程中往往受到歧视和不平等的待遇。首先,由于自身没有收到高等教育而找不到好的工作,没有资质去选择职业。为了让当地人先就业,城市给外来人员3 设置了就业的重重障碍,这就已经让农民工失去了与城市居民平等生存和发展的权利;再次,一些企业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不顾及农民工的安全和健康,不同程度的延长其劳动时间,而农民
11、工为了保留工作也只能忍着继续工作;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农民工没有签署劳 动合同这一概念即使签了合同,也往往是只强调用工单位的权利和农民工的义务,有的甚至在合同中硬性规定“如果发生意外一切后果自负”的生死合同,没有任何保障。许多农民工甚至不清楚合同的内容,一旦发生纠纷,农民工就只能吃这个哑巴亏。 2.社会福利保障 城市农民工作为非城市居民,不可能亨有城市居民所拥有的住房、医疗、失业、义务教育、社会养老等方面的社会福利。首先就社会保障最核心的失业保障方面看,城市居民在失业期间有失业补助,但农民工却没有。失业期间他们多数只能够靠过去的积蓄或向亲友、老乡借钱生活。一小部分人不得不离开城 市回家乡去。其次
12、看医疗保障,城市居民一般都有医疗保障,无论是村里的还是工作单位的,但是农民工却没有。生病了,很多人甚至是不就医,凭借自己“强壮”的身体熬过去就算了,一些老人小孩没办法只能去医院,可是费用又这么高,一大家子人都靠一个男人在外打工赚钱养家,够吃穿就已经不错了,根本没什么积蓄。 二、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的特征 (一 )犯罪年龄低龄化 和近些年未成年犯罪不断增加的整体趋势相一致 , “新生代农民工”罪犯的年龄构成也趋于年轻化。调查结果显示 , 新生代农民工犯罪人员中 25 岁以下的占较大比例 ,其中抓获年龄在 25-30 岁之间的人员占 34.7%,抓获年龄在 25 岁以下的占 65.3%,其中未满 18
13、 岁的犯罪人员占 7.8%【 5】 。他们的犯罪对我们相关部门来说 , 显然是个警号。 (二 )犯罪团伙以地缘或亲缘为纽带 新生代农民工和第一代农民工的根都在农村,在城市的生活圈子往往还是以老乡为主。有着血缘关系或者是来自于相同地方的农民工,在新的生活、工作环境下容易形成一个小团体。当有亲戚或同乡的利益受到他人侵犯时,他们常常选择的是简单的暴力解决方案。他们的流动、交往也是基于地缘、亲缘关系的。这种独特的关系,使他们带有浓厚的地域性和乡土观念 。在犯罪活动中,这些人基本上就会叫上同村、同乡的人一起结伙作案,形成诸如盗窃团伙,诈骗团伙,抢劫团伙,流氓团伙,拐卖妇女、儿童团伙等。团伙成员依仗人多势
14、众,相互壮胆,因而大案不断 【 6】 。 (三 )侵财目的显著 调查结果显示 , 在“新生代农民工”犯罪中 , 以侵犯财产为目的的犯罪比例占到 81.0%, 其中抢劫的占 47.8%, 盗窃的占 26.3%, 故意伤害的占 9.0%, 涉毒的占 4.1%, 杀人的占 2.8%,组织卖淫的占 2.1%,诈骗的占 1.5%。他们犯罪为什么会以侵财为目的呢?调查发现 , 有 24.2%的“新生代农民工”罪犯在案发时“没有找到工作”; 22.5%虽“找到工作 , 但不稳4 定”; 25.3%的人“辞职后 , 正在找工作”。工作不稳定的人数占到 61.7%。他们在犯罪时 , 有 25.3%的人“挣到的钱
15、不够自己花” 【 7】 。工作不稳定、入不敷出可能是他们犯罪以侵财为主目的的主要原因。 (四 )冲动性犯罪突出 在问及“新生代农民工”犯罪是否有预谋的问题时 ,大部分人表示犯罪是出于“一时的冲动”,小部分人表示“说不清楚”,而正真“蓄谋已久”的只占极少的一部分。这在很大程度上显示 , 他们的犯罪动机简单具有很强 的冲动性和盲目性。新生代农民工都是一些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容易冲动,不计后果。也是因为受教育程度还远远不够,对法制的概念比较少,做事随性,目的简单,大多数只是为了求财。甚至还有人表示在他乡犯罪大不了离开。 三、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的原因剖析 “农民工” 属于犯罪高发群体 , “新生代农民工”
16、 的犯罪率也明显高于社会平均犯罪水平。 农民工犯罪既有社会环境因素 , 又与自身因素密切相关;本次调查就发现了 “新生代农民工” 罪犯在城市打工生活中的诸多困境与内心挣扎 , 这些内外部矛盾若得不到正确的解决 ,很可能诱发这个群体日益 增多的犯罪行为。 (一 )社会因素 1.缺乏就业机会 犯罪学研究表明 , 失业与犯罪也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大多数农民工在因为工作不稳定,收入不稳定而犯罪。由于农民工学历不高又缺少法律常识,基本都不会跟就业单位签订劳动合同,这就导致了他们没有保障。一旦失业就要面临生活的困难。失业后他们并不会因为没钱而回老家,而是继续在城市中逗留,这就成为赵树凯所说的“问题民工”。
17、“问题民工”就是农民工罪犯的后备军。“问题民工”面临种种生活问题 , 需要外界力量的帮助才能渡过难关。但是 , 由于他们缺乏就业机会,生活没有保障,于是在 外飘摇不定 ,渐渐的引发内心的一种邪恶。农民工群体永远是城市就业人群中最脆弱的一群 , 就业合同形同虚设 , 更不用说就业培训。这个最脆弱的群体最易受到伤害 , 也最容易越轨 , 走向社会的对立面。 2.社会支持与社会救济的不足 由熟悉的家乡进入陌生的城市 , “新生代农民工”要面对全方位的生活考验 , 没有高收入,没有高地位,没有人际关系,社会支持对他们而言尤其显得意义重大。原本应该受到社会支持,然而当地管理部门实行带有歧视性的管理政策,
18、一些部门还要民工交纳各种费用。从外地民工那里获取利益 , 成为农民工很多麻烦的制造者 。当农民工面临困境时 , 他们很少求助当地政府及其他正规组织 , 而主要是向老乡求助,几乎不与当地人互动。当正式渠道不能伸出援手的时候,很多人就会铤而走险 , 社会救济不足无疑是许多“新生代农民工”罪犯走向犯罪深渊的起点。 3权益保障缺位 改革开放前,我国社会结构严重封闭,农民生活在农村,农民与市民之问交往很少,农5 民对城市生活也了解不多,不容易体会到农民与市民的不平等。城乡边界松动,农民进城务工,他们这时才从生存体验中深切地体会到了白己所遭受到的不平等,并被强烈地震撼。他们为当地的繁荣作出了贡献,而所获得
19、的报酬 和待遇却与当地人形成了极大的反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职工平均工资收入迅速增长,但是农民工的工资水平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增长,除去在城市生活的各种开销,基本所剩无几。城市人带着有色眼镜看待农民工,他们融入不了当地社会,于是他们对所在的城市必然既无认同感,也无责任感。这种事件使他们产生了强烈的压抑感和被剥夺感,从而引发他们对城市的不信任甚至嫉恨,最终导致他们的反社会行为。 (二 )自身因素 1整体素质不高 他们无论从受教育程度还是从年龄结构、整体素质来看 , 都算得上是农村社会的精英和希望。但若与城市社会的人口素 质相比 , 还是没有可比性,处于绝对的劣势。新生代农民工在就业市场是没有任何
20、讨价还价的资本,有一份稳定的工作算是不错了,更多的人只能从事低收入、不稳定、没有保障的体力活。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 2006 年的调查数据显示 ,青年农民工中高中中专学历已经占到相当大的比例 ,反映了近年来农民工群体整体素质的提高的现实。但是当今的大学生可以说多的比蚂蚁还多,每年几百万学生的就压力,本科生比比皆是。大学生每年都有剩余找不到工作的,更不用说农民工了。其实光是学历并不能说明素质高低,而且也不是每个低学历的新生代农民工都在犯罪。关 键是当他们在为这个社会做出贡献的同时却得不到相应的报酬,现实的生活与他们的期望值相差甚远,往往就是因为这样很多人才选择的不正规的途径。 2.法制意识淡漠 法
21、制意识淡漠其实与教育水平低下是相关联的。他们一方面年纪较轻 , 没受太多的教育就中断了 , 其中他们所接受的教育是以文化知识为主 , 而法制知识可谓是少之又少;另一方面 , 他们大多在农村长大 , 农村本身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社会 , 道德的力量远远超过法律的约束。他们来到城市后 ,熟人社会的监督制约不复存在 , 行为相对自由,而由于法律意识的淡漠 , 就会随性的做一 些自己想做的事情。比如缺钱了他们就会很容易地想到偷窃、抢劫;再比如出现生理需求的时候,就会实施性侵犯,这是强奸案之多的原因之一。在这种法制意识和观念的暗示下 , 犯罪对他们来说 , 是一件“常在河边走 , 哪有不湿鞋”的道理。 3心
22、理失衡 大多出生于 80 年代的农民工,怀着美好的愿望跟随父母或亲友来到陌生的城市,由于文化素质不高且缺少必要的技能培训,大都在建筑、运输、服务等行业从事劳动强度较大的体力劳动,工作时间长,生话条件差,工作收入低,有的甚至不能满足基本生话需要。他们的心理期望高于父辈、吃苦耐劳能力却低于父 辈。新一代的农民工进城以后,一方面面临的是与农村完全不一样的新鲜生活,各种好吃好玩又刺激的事务在身边诱惑着;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的强大竞争压力下,城市就业形势严峻,农民工只是从事着低收入的工作,无法满足他们对这个城市的渴望。相应的挫折心理、相对剥夺感便得以产生。贫困不会产生犯罪,6 但是因贫困而不满却容易产生
23、犯罪。同时,因城市常住居民对流动人口的歧视和偏见,流动人口对城市和城市人口有着普遍的对抗甚至破坏心理。在流动人口存在上述心理因素的情况下,加之社会缺乏有效的管理、应对措施,流动人口犯罪问题的产生也就不难理解 了。 四、针对农民工犯罪的对策建议 农民工问题的根本解决之道 , 是让他们分享经济发展成果 ,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 让农民工转化为城市市民,让农民工在城市中不寂寞,像是在自己家乡一样,我们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和重视。在城镇社会留出一定的社会空间让他们立身落脚 , 改变他们长期“居无定所”的流动局面 , 使他们成为城镇社会新的居民 ,这才符合我国城市化发展趋势。 (一 )完善农民工的权益保
24、障制度 第一 , 完善就业与培训制度。从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外部制度环境来讲,应完善一系列旨在维护农民工权益、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的政策和措 施。取消一系列限制农民工自由流动的制度性约束 .第二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与否直接关系到国民的安定感和依靠感,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可以为国民消除后顾之忧,增强对政府的信任,减少不满情绪 【 8】 。所以必须建立、健全和改革社会保障制度 ,加大对落后地区教育、医疗、卫生等各方面的投入,提高落后地区民众的生活水平和综合素质。第三,劳动部门应加强对企业用工状况进行检查,遏制非法用工。另外,应督促各类企业尤其是非国有制企业及时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并
25、监督企业按照合同办事。 (二 )增强农民工自身的素质 权利的发展 是通过权利主体的发展壮大而展示的,国家应大力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术培训,全面提高农民工的文化技术水平;加强对农民工的政策宣传教育,使农民工能够运用政策争取和保护自身权利;加强对农民工的民主法制教育,提高其权利意识,增强他们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利的能力,通过各方面的素质提升,使他们增强自我约束力,从而减少犯罪的发生。 丰富他们的社会生活 , 养成其社会归属感和社会认同感。我们应该利用城市的有利条件 , 如一些公共图书馆、非盈利的民营机构和教育机构、社会团体等 , 在他们当中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 , 有条件的 地方可以利用
26、心理热线、信箱 , 开展心理咨询;发挥基层党团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 , 组织他们在工余时间进行理论学习以及组成社区服务分队 , 开展社区服务活动;引导他们组织基于健康目的的社会团体并给予正确的引导等等 , 使这些活动能让他们获得归属感和社会认同感。 (三 )引导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 我们应该教育城市社会以宽容的态度接受他们。近年来随着外来人员的增加 , 城市的治安、卫生等面临压力 , 城市人更是把这些问题的责任推到外来人员身上。城市人歧视外地人 , 外地人反过来仇视城市人 , 这样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政府应积极做 出反应,改变传统的管理7 方式,变“堵”为“疏” 【 9】 。作为青年 ,“新生
27、代农民工”身上同样具备青年人满怀理想、充满生机、渴望创造等优良品质 , 他们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所以 , 对“新生代农民工”现象 , 我们不能用老眼光把他们视为“廉价劳动力” ,关键是要引导好 , 把他们的创造热情和科学文化知识用于正道上 , 使他们有“用武之地”。社会要努力创造条件 , 接受和吸纳他们 , 改善社会的就业环境 , 特别是不允许那些盘剥农民工廉价劳动的低工资、低保障、高强度的企业再这样经营下去 , 要转变所谓“廉价劳动力”优势的观念 , 把 “以人为本”发展理念落到实处 , 让所有的青年人都有展示聪明才智和创造的机会。 五、结束语 新生代农民工渴望融入城市,在城市中居住和生
28、活,然而待遇上的不平等、享受不到相应的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以及住房等等障碍使得他们难以融入城市。本文从新生代农民工的群体特征及现状,犯罪特征及原因剖析以及最后想到的一系列对策来如何防御这一高发犯罪现状。通过查阅、分析许多学者对农民工犯罪问题的研究,也让我对农民工犯罪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及看法。然而要正真解决城市中农民工犯罪这个问题,并不是做些研究就够的,需要政府、城市居民 和农民工共同长期的努力。 参考文献 1赵志刚 .农民工盗窃行为原因分析及矫正对策 J.2010(03) 2王春光 .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与城乡融合的关系 J.社会学研究 ,2001 3朱永安 .新生代农民工研究 J.南京大学 ,2005(04) 4孙路 .新生代农民犯罪心理原因及防控 J,2008 年第 2 期: 87-88 5李锡伟 .新生代农民工犯罪问题与解决对策思考 M.2010 年第 7 期 6许祖琪 .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犯罪问题分析及预防对策 J.2008(04) 7林彭等 .新生代农民工犯罪问题研究 J.中国青年研究 ,2008(02) 8王春林 .农民工犯罪研究 J.中国政法大学 ,2007(03) 9丁志宏 .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分析 J.20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