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科毕业论文 ( 20 届) 网络时代政府与公民社会的沟通机制研究 所在学院 专业班级 行政管理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职称 完成日期 年 月 - 2 - 目 录 摘 要 . 1 Abstract. 1 前 言 . 2 一、网络在政府与公民社会沟通的重要性 . 2 (一)网络有利于促进公民政治参与的发展 . 2 (二)网络有利于推进政府管理模式的变革 . 3 二、网络时代政府与公民社会沟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5 (一)网络的复杂性可能导致公民参与的无序性 . 5 (二)网上政务公开的观念与管理体制不尽合理 . 5 (三)网络化建设和数字鸿沟所导致的沟通障碍 . 6 (四)政府人员的网络
2、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不强 . 6 三、促进网络时代政府与公民社会沟通机制的对策 . 7 (一)构建公民网络有序参与的保障机制 . 7 (二)改善网上政务公开观念和管理体制 . 7 (三) 加强网络建设,减少“数字鸿沟” . 8 (四)提升公务员的网络信息意识和能力 . 8 四、结束语 . 9 参考文献 . 9 1 摘 要 互联网在中国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推进了中国政府与公民社会沟通体系的加速重塑。网络具有便捷性、广泛性、互动性、高效性的特点, 目前,它已经成为政府与公民社会之间沟通的一种新型平台。网络有助于推动政府与 公民之间的直接沟通,改善公民参与的效果。但是,由于网络自身复杂性、隐匿性等弊
3、端,政务公开体制的不完善,网络化建设和“数字鸿沟”导致的网络参与失衡,以及政府工作人员网络信息意识和能力不强等因素,阻碍了政府网络信息化进程以及政府与公民社会之间的良性沟通。基于此,政府要完善公民网络有序参与的保障机制、政务公开的法律体系,加强网络化建设,致力于消除“数字鸿沟”,提升政府工作人员的网络信息意识和能力,以此推进网络时代政府与公民社会的良性沟通。 关键词 网络时代;政府;公民社会;沟通机制 Abstract: Internet in Chinas rapid development and wide application, and promote the Chinese gove
4、rnment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ivil society to accelerate remodeling. Network has the convenience, extensive, interactive, efficient features, and at present, it has become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government and civil society, a new model. Networks between government and citizens can help to pro
5、mote direct communication and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 However, due to the complexity of the network itself, latent and other defects, the imperfect system of government affairs, network construction and the “digital divide“ caused by imbalance between network participatio
6、n and awareness of government staff and the ability to network information is not strong and other factors, hindered process and the government information network between government and civil society healthy communication. Based on this, the network ordered the Government to improve the participati
7、on of civil protection mechanism, open administration, legal system, strengthen the network construction, working to eliminate the “digital divide“ people-oriented, government staff to enhance awareness and ability to network information in order to promote Network of the Government and civil societ
8、y healthy communication. Key words: Network time; Government; Civil society; Communication mechanism 2 前 言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随着互联网络的发展和普及应用,网络逐渐衍生成一种力量源,是当今社会信息获取和信息传递的工具。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截至 2010年 12 月 31 日 发布 , 中国网民规模达到 4.57 亿,较 2009 年底增加 7330 万人;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 34.3%,较 2009 年底提高 5.4 个百分点 ,网民规模跃居全球第一。网络比
9、任何其它媒介传播的速度更快,更富有情感,更节省能源的方式沟通信息。网络对于公民参与具有重要的影响,能促进公民之间的交流、政府与公民之间的沟通,能在多个渠道获取信息,降低参与的成本,增强公民参与的热情。 网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是并存的,一方面, 以政府与公民社会的网络沟通为特征的政治沟通问题已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这有利于新型网络政治沟通机制的构建;另一方面,在引导和发展网络政治参与的过程中, 既要充分利用网络推动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又要防止 网络引发的诸多危机问题。因此,能否有效的利用和正确应对以网络为媒介的“沟通”具有重大的意义,关系到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建设,关系到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关
10、系到国家安全。 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在网络时代中电子政府与公民社会的沟通面临着一系列巨大的挑战乃至威胁,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和威胁,是当今电子政务发展中需努力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网络在政府与公民社会沟通的重要性 (一)网络有利于促进公民政治参与的发展 网络作为一种技术力量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为公民的政治参与提高了全新的生态坏境,更加完善了公民政 治参与的手段和渠道,使公民政治参与在广度和深度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当前网络是政府与公民社会沟通的途径,政府的信息网络化满足了公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能够让公民在网络上可以自由的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促进了政府与公民社会的良性沟通,增强公民
11、的参与的意识,增强公民行使民主权利以及促进政治发展和政治文化建设。 第一,网络改变了政治沟通的途径与手段。 网络让中国公民在政治权利上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一样,通过网络使得政府和公民社会之间的沟通创造了诸多有利条件。因为,沟通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实现面对面的直接交流,相对于非网络环 境下网络沟通来的更有效,成本更低廉。 网络推动了政府与公民社会的直接互动,改善了公民参与的效果。 网络政府信息公开使我国从传统的单通道信息传送体制变为多通道的信息传送体制,提高了政府行政效能,并为人民群众对政府监督提供便利的途径 1。 伴随着的公民社会的逐步成熟,公民参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催生新的政治沟通途径和手段,
12、“电子投票”、“电子选举”、“电子民意调查”、“电子公告板”、“政府微博”、“电子邮件”、“电子听证会”、“在线论坛”等形式的出现,赢得了大众的支持和认同。网络将成为公民足不出户就能揽尽天下大事,只 需敲击键盘就能与其他公民交互讨论的工具。对政府的政治行为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对政府提出意见和建议。由此可见,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更多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将会应用到政府与公民社会的沟通中去,扩大公民参与。根据 国际电信联盟( ITU) 1999 年的报告,横跨大西洋的光缆每话路分钟的建设成本不到 0.01 美分,运营成本较高的国际通讯卫星,每话路分钟的综合成本也不超过 1 美分,如果利用合理,传
13、输单位成本随容量的扩大将趋近于零3 2。 第二, 网络强化了公民参与的意识与能力。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网上参与能够切实使 公民感觉到平等的权力和地位,网络就像没有守门人的论坛,被称为“自由的信息公社” 3,网络使公民可以更自由、更直接、更方便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表达自己的政治情感。公民的政治参与的意识在逐渐增强,一方面,公民政治参与意识的加强可以促进政府与公民之间政治的沟通,使普通公民与高层领导沟通更直接的对话。 如网络政治交流、网络政治结社、网络政治辩论等等,这些对提高公民的政治参与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4。 另一方面,公民参政、议政能力的提高也会增加公民对自己合法权利的保护。能够在
14、尊重和福利的生活坏境中,享受自由、平等和充 足的生活条件的基本权利。 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的增强不仅提高了公民参与的数量和质量,还提高了公民参与的兴趣和能力。公民在虚拟的环境中自由的交换各自的信息、知识和经验,独立的发表和传播自己言论,让公民感到自己的重要性,觉得自己的意见被倾听。不放弃任何的权利,控制自己的命运的同时,应该对公民进行更广泛的权利意识和参与意识的教育,使得更多的公民知道自己享受哪些具体的政治参与的权利,以及能够如实的反应和有序的表达自己的利益,从被动参与走向主动参与,使政治参与的意识和能力能够更好的表达。因此,我们利用网络,将网络技术引 入政治生活,就是为了尽可能让政治参与主体有
15、一个相对独立、自由、纯净的空间,重新唤起公民参政的热情,让人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觉得自己的意见被倾听,不放弃自己的权利,控制自己的命运,这是帮助个人迈向公民社会的重要一步。 第三,网络为实现公民民主权利提供平台。 每一种新的技术都是一把双刃剑,网络的发展推动了民主建设,同时也暴露出一些自身的缺陷。 正如埃瑟戴森所说:“互联网并不制造坏人,它只是给他们另一个存在空间。 5”虽然网络可能会给 政治参与 带来负面的影响 ,但我们仍有理由相信网络之于民主的作用绝不至于是饮鸩止渴 。 网络 民主的建设能够调动公民参政的积极性。一方面,网络参政推进了公民民主理性的提升。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只要公民具
16、有资格就可以参政议政。网络参政的直接性与便捷性能够激发公民参与政治的热情,而且网络民意的影响越来越大,随着网络参与的不断实践,在很大程度上公民在民主理性上也有所提升。另一方面,网络参与有助于推进直接民主的发展。逐步扩大直接民主的范围和途径是民主发展的趋势。互联网可以打破时间、空间、行政组织、层级之间的限制,给民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提供一个便捷途径。在网络参与中,任何人不再需要别人来代表 自己,可以直接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进行投票。网络政治参与的权利在普通公民手中,“如果一个社会不仅准许普通参与而且鼓励持续、有力、有效的了解情况的参与,而事实上实现了这种参与并把决定权留给参与者,这种社会的民主
17、就是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的民主” 6。因此,在网络上确立自己的民主权利能够更好的投入到参政、议政的环境中去。 (二)网络有利于推进政府管理模式的变革 伴随信息化建设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互联网以其超时空、高速度、多媒体、大容量和交互等特点,实现政府网络化是政府治理变革必然趋势。网络时代为我国政府只能转变提供 了契机,但同时网络时代政府职能的扩大,也可能给政府职能转变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网络政治传播比传统政治传播体现出更大强大的力量和独特的优势。推进政府网络化,运用4 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手段来改造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不仅可以大大提高政府管理的效率,而且在经济时代中显示出强大的威力。政府面对公众的大
18、量反馈信息,管理模式有管理型转变为服务型。网络时代政府信息的生产和传播、政府管理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 其一, 网络能够推动政府职能的转变。 网络的运用,促进了政府与公民社会之间的信息交流,面对以信息技术为载体、以市场化 为动力的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和以知识创新为内核、以产业信息化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的挑战,网络参政的创建与推动,为政府职能的转变提供了重要的物质设备与技术支持,但更重要的是,它使管理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成为必然。电子政务的特质就在于它是互动式服务型,即透过网络媒体创新政府的管理和服务。电子政务希望达成这样一种理想的服务形态:公民没有走进政府机关即可获取丰富的信息,公民只需在
19、单一机关办事,任何问题皆可随问随答,所办事情立即可取;公民无需进入政府机关,即可经过电脑连续申办。换而言之,电子政务要求政府创新其服务的方式 ,使政府服务更为快捷、更为方便、更为畅通、更为直接、更为公平,具有更高的附加值。电子政务可以使公众不用双腿,而用鼠标通过访问政府站点来完成,充分享受服务的高效性与统一性,节省了时间。综上所述政府能够通过电子政务宣传政策,扩大服务职能,提高办事效率,遏制进而消除官僚主义,从而使政府更好地完成投资于基本的社会服务和基础设施的任务,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其二,网络能够提高政府的管理绩效。一个政府的信息化水平和信息处理能力的高低是衡量这个政府的综合实力,特别是工作
20、效率的重要尺度。网络政府的建立,将克服各种物流阻碍和组 织阻碍,杜绝传统组织形态和物质构成中强调分工所造成的部门分割和官僚主义。信息是决策的基础,也是沟通各部门的纽带,是协调、管理、监督和控制的依据。网络化的办公技术和手段,为政府管理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信息处理工具,使政府面对纷繁复杂的知识和信息,能够快速灵活地做出反应,有效地驾驭信息,从而提高政府利用信息的效率 7。网上视频会议、公文快速传递等,都可以提高决策效率、会议效率和公文效率,可以减少领导者的事务性活动,把领导从“文山会海”中解放出来,从繁杂的事务性活动中解脱出来,使其把精力集中到深入调查研究和处理重 大问题上来。 其三,网络推进了服
21、务型政府的发展。 建设服务型政府 , 是党的十七大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也是我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 网络强化 了服务型政府行政理念。行政理念是政府处理公共事务的基本原则和基本价值取向,是政府行政的“灵魂”。以人为本的行政理念要求政府转变对网络参政的态度,转变管制型政府、“政府本位”理念,为服务型政府理念,强调“社会本位”、“公民本位”。支持和鼓励公民进行网络参政,悉心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切实从人民需要出发,以维护人民利益为根本,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创建“诚实法治” 、“公开透明”、“廉洁高效”的新型服务型政府。是我国开展电子政务的根本目的。 服务型政府模式的确立,意味着政
22、府不仅要依法行政还要合理行政,意味着政府行政活动的中心要转到为社会和公众提供优质的服务上来,这也要求政府对网络参与的引导尽快实现由“硬性引导”向“软性引导”的转变。网络参政有助于提高政府行为透明度,创建公开、透明政府,避免暗箱操作,促使政府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的网络监督。电子政务能够为有序的网络参与提供许多技术支持和便利条件,能够提供一条制度化的途径,5 把公民的网络参与纳入到政府规范管理的 范围内。网络是政治参与的载体,公民通过网络了解政府的政务信息,并对其进行价值判断,进而影响政府的决策以及电子政府对输入利益诉求政策的执行。 二、网络时代政府与公民社会沟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23、一) 网络的复杂性可能导致公民参与的无序性 网络传媒的低门槛和广平台赋予了公众传播者的身份,提高了公民参政的权利。因而出现了很多网民对自己在网上的行为不能理性的控制。由于网络参政的成本比较低,因此也扩宽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但是,正如美国著名学者斯托尔所言,“网络是历史上存在的最接近真正的无政府主义状态的 东西”,因此,这 种 不受任何规范制约的自由参与极有可能导致政治信息的泛滥 8。 网络超越了时空的限制,突破了传统传媒信息传播的障碍,公民通过网络更加及时的能够参与政府政治活动,充分的享受参与的自由。网 络具有虚拟性、隐藏性、匿名性等特点,一些人利用网络来欺骗广大公众,从而导致了网上参与的失
24、序与失范,如果这种状况得不到有效的规范和控制,会给政府控制非法网络政治参与带来混乱,造成及其严重的后果。由于政治信息大量的传播给公众,必然导致政治权利的失衡,在政治上产生了困难。在网络政治参与活动中,有些参与者往往表现出一种非理性的盲从参与。有 些人参与政治不是基于公民的责任感,不是出于对自己的权利和义务的认识,而是凭着心中激荡的冲动来参与政治,甚至是为了发泄心中的不满情绪。例如,一些恐怖组织、邪教组织或持不同政见者,利用网络论坛大力拉拢追随者,利用“信息轰炸”的方式攻击和低毁政府,造成不良影响。再者,网络立法的相对滞后以及网上身份认证技术的不完善,使网络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合法性、规范性、安全
25、性、兼容性一度受到挑战,直接影响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 (二)网上 政务公开的观念与管理体制不尽合理 一方面,网络政务公开的观念错位。一些政府部门和官员在思想上没 有摆正自己的位置,“行政权力中心”的思想还在作崇。因为掌握信息在某种意义上相当于掌握权力。随着社会网络信息化的发展,知识成为权力转移的要素。而如今的人们将日益围绕着知识的分配而在展开权力之争,知识权力的转移与电子网络的信息传播过程有着直接的联系。对权力的过分贪婪导致对信息“权”的垄断掌控,一部分人不愿意放弃手中的权利,不愿意放弃手中掌管的社会信息资源的垄断权。现今一些政府部门领导人的观念和心态是导致他们不愿放权的主要原因。如在 200
26、3年上半年的“非典”事件中,要求提高政府部门信息公开和“透明度”的呼声日益强 烈,一些政府官员也因在此问题上表现失当而饱受舆论指责,甚至受到行政处分。 另一方面,网上政务公开体制不尽合理。电子政务的广泛运用,对于传统的官僚体制而言,电子政府不仅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而且是一个新的政府管理模式。其具体表现为:管理形态由实体性向虚拟性转化;行政过程由暗箱操作向行政公开转化;行政决策由集中决策向民主决策转化;权力结构由集权式向分权式转化;行政机构由臃肿向精干转化;行政人员由管理型向管理知识型转化:政治民主由代议制民主向电子民主的转化 9。网上政务公开的管理能力和管理体制都是非常重要的。公共信 息是政府与
27、公民沟通的基础,如果信息不透明,发布的信息没有科学的根据,就难免引发民众的负面情绪,严重时会造成社会上谣言四起,6 人心慌乱。信息公开制度是一种承认公民对国家拥有的信息有公开请求权,国家对这种信息公开的请求有回答义务的制度。但这一制度只出现在少数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条文中,尚未形成一个系统的制度体系。制度还不够完善,这样会使信息公开的部门不受制约。我们现行行政管理体制中的集权、决策不民主、行政过程暗箱操作等现象都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电子政务信息的公开。 (三) 网络化建设和数字鸿沟所导致的沟通障碍 我 国的政府网络化建设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基于网络应用逐步显示出了优势,由于,电子政务的建设
28、是一项非常繁琐的工作,涉及到政府和社会的方方面面,而这些因素将会对电子政府与公民社会的沟通造成影响。 随着上网人数的不断增加,有些数据通信带宽远远满足不了日益膨胀的网上流量,使得数据信息传输速度变得很慢,在上网过程中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而现阶段我们的公共信息设施正处于改造扩建当中 ,信息渠道和带宽建设任重而道远。中国不仅面临着与世界互联网普及水平的巨大差距,同时还面临着巨大的内部差距。 “数字鸿沟”是拥有电脑与使用互联 网者与无法使用网络和最新科技者之间的差异。“在各国国内 ,互联网使用的社会、种族、性别、年龄和空间不均等也颇为明显” 10。 首先,从性别结构看,我国网民男女性别比例为 55
29、.8: 44.2,男性群体占比高出女性近 11.6 个百分点。其次,从城乡结构看,城镇的网民数比农村地区的网民数要高出 45.4 个百分点,农村的互联网发展处于劣势地位,应当成为互联网发展的重点地区。再者,从年龄结构看,我国网民总体的特征是偏年轻化, 30 岁以下的网民占 58.2%,其中,学生网民占较大的比重。正如托夫勒所说:“各个高技术国家的政府所 面临的一种潜在可怕威胁来自于国民分裂成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两部分,下层阶级和主流社会之间的鸿沟实际是随着新的传播系统的普及而扩大了,这种大峡谷一样深的信息鸿沟最终会威胁民主” 11。显然,“数字鸿沟”的出现对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沟通构成巨大威胁
30、,也将对政府造成难以做出真正合乎民意的决策。政治参与的挫折感和无力感将会不断增加,利益和愿望不能得到正常的表达 ,进而必定导致他们体制外的参与,影响国家的政治稳定。 (四) 政府人员的网络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不强 电子政府的运作既要求政府工作人员掌握较高的信息技术,信息技 术的应用使政府人员利用现代工作手段变得更加的轻松以及较快的完成工作。伴随电子政务的普及及推广,必然对传统行政权力的行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政府工作人员对网络信息意识和能力还不够强。首先,一些政府部门的领导人对网络信息意思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网络信息共享的意识。在建国后长期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运行,导致政府机构设置条块分割各自
31、伪证现象严重,即便有了网络信息的建立,政府各部门之间合作、协调还存在各种障碍,在信息流通方面可能会造成网络资源的浪费和网络重复建设。其次,不少政府管理机构的官僚作风严重,“全心全意为人 民服务”的意识不够。虽然在信息公开上有所进展,但是公开程度还不够,一些该公开的信息还未能公开,不能满足公众对信息的需求,使群众感到不满。再次,一些政府部门和公务员的网络信息知识和网络应用能力难以适应电子政府发展的要求,导致对信息处理的能力较弱,使得“信息孤岛”现象随处可见,造成大量的信息资源闲置,大大的影7 响政府的工作效率。更有甚者,由于担心网络环境下对信息控制权力的丧失而怀有抵触情绪,不愿学习或提高自身的信
32、息能力。因此,不少政府机关的计算机硬件档次虽高,但只能被用来进行简单文档处理,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及其 影响政府的工作效率。 三、促进网络时代政府与公民社会沟通机制的对策 (一) 构建公民网络有序参与的保障机制 大力构建高效地电子政府,为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提供良好的平台和契机。亨廷顿指出 ,在政治参与不断扩展的同时 ,旨在吸纳与整合参与要求的政治体系的制度化水平也必须一并提高 ,唯其如此方能保证政治发展与社会秩序稳定同步而行。建立一个高效的电子政府 ,为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提供了许多技术支持和有利条件 :政府要努力打破政府内部 ,及政府与外部公众之间的信息瓶颈 ,实现信息的全面共享 ,为公民有序的
33、政治参与提供良好的信息环境,保障公 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官民之间的良性互动避免了公民通过制度外渠道表达意愿而造成的非制度化参与 ,有效地缓解了各种政治矛盾 ,有利于政治系统稳定健康地发展。 创建完备的法律法规,规范网络秩序。网络法规既要规范网络秩序,又不能妨碍公民政治参与的自由 ,在秩序和自由之间 ,网络立法体现的是两者之间的协调和平衡。网络法律体系应对网络资源管理 ,信息服务 ,网络主体的权利义务和网络的功能利用等做出详尽的规定 ,在规范网络参政秩序的同时 ,为公民网络参政行为提供了一个法制化的管道 ,确保公民在网络中言论自由权不受压制 ,自我利益能通过正常途 径得到满足。通过跨学科、跨领域
34、的研究和实践 ,保持健康、文明、有序的网络环境 ,共同建设完整的网络法律规范 ,真正做到依法治网 ,保障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 例如,为了满足向公众提供政府信息服务的需要,美国国会在 1996 年通过了“信息技术管理改革法案”。此外,美国政府还制定了 政府信息公开法、个人隐私权保护、美国联邦信息资源管理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这对政府信息化发展起着重要的保障和规范的作用,值得我们借鉴。 (二) 改善网上政务公开观念和管理体制 政务公开是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保障公民民主权利、实现政府与公民社 会良性互动的前提和基础。孟德斯鸠认为,在专制政体的国度里,“首脑人物多半是不诚实的人,而要求在下的人都是善人,
35、首脑人物是骗子,而要求在下的人同意只做受骗的呆子” 12。马克思曾深刻地揭示出这种政治的神秘性与专制统治之间的密切关系,他认为,“国家机构的普遍精神是秘密,是奥秘,保守这种奥秘在官僚界内是靠等级制组织,对于外界则靠那种闭关自守的公共性质,因此,公开国家精神及国家意图,对官僚机构而言就等于出卖它的秘密” 13。许多政府部门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对政务公开心存恐惧。即使所宣称的政务公开在现实中却出现了 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是搞政务公开的形式主义;有的是在事前进行“暗箱操作”,事后进行政务公布;有的是对公开的数据不加以说明,非专业内的公民弄不懂这些数字所代表的具体意义;有的是只把问题和措施一公布,从来
36、不注意反馈。 所以在面对政务公开与否上,我们只有将它上升到法律层面,用国家的强制力来推动和促使政务公开,才能实现实质性意义上的政务公开。政务公开除了涉及到秘密性的信息之外,其他与公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失误,必须得到公布,因为公民有相应的知情权。 8 事实上,涉及政府信息的立法、范围十分大,它涉及到至少四个方面:第一,政 府信息公开方面的法律制度,如政府信息公开法、政府公报法、行政程序法;第二,政府信息保护方面的制度,如个人资料、隐私保护法、国家保密法、商业秘密法;第三,政府信息存储管理与内部传递方面的法律,如档案法、统计法;第四,政府信息获取方面的法律,主要涉及政府行使行政权力时,向人民强制获得同
37、意取得的相关信息的法律制度。虽然中国政府己经颁布和实施了一系列有关计算机及互联网的法规和条例,如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国际联网管理办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但与实际需要还相距甚远,需要我们加大在这一方面的法律制度建设。 (三)加强网络建设 ,减少“数字鸿沟” 目前中国的信息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是比较落后的,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不同受教育群体之间也存在这较大的网络信息差异。加强信息网络化建设有利于保证电子政务给公众提供平等的享受政府服务机会,不使它成为一部分人的特权,各国政府普遍采取积极措施消除数字鸿沟带来的影响。因此,政府要加快网络化建设,推动网络信息产业的发展。首先对较发达的地区完成网络
38、化建设,根据建设过程中得到的经验再进行一步步的推广,使网络覆盖每个角落。对于无条件上网的弱势群体政府应采取扶助政策,政府要积极地为那些贫 穷的人提供免费的上网环境,可以设在社区附近的学校和公共图书馆。对那些缺乏上网技能的人,政府可以自己或者通过社会力量进行培训,可以让更多的民众掌握接触和了解网络技术,提高其吸收和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以便能更好地通过网络进行政治参与和沟通。 (四) 提升公务员的网络信息意识和能力 “政府上网”对政府工作人员的思想观念,知识结构、知识存量、应用技能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强化网络信息意识,把政务公开视为民众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政府应该履行的义务,政府有
39、责任通过网络传播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尊重公民的知情权 和参与权。在信息化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信息安全、工程建设上都需要政府工作人员有网络信息技术的能力,从而尽可能的打破各种阻碍政府信息自由流动的实际障碍,保障政府之间信息的自由流动和公民自由的利用政府信息的权利。因此现代政府应树立危机意识,使人们从心理、物质、技术等方面做好网络危机管理的准备。政府工作人员对网站开通、网上信息发布及内容更新、网络维护等起着重要的作用。要保证政府网络信息资源的权威性、规范性和准确性,在信息的采集、筛选、分析与综合等方面都应该有严格的标准和规范。让政府网站真正成为服务民众需求的中心 ,这就需要政府内部网络技术人员的
40、支持,必须要提高政府工作人员对网络信息技术的能力。 政府要加大对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培育信息管理人人才队伍。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成为政府工作人员不断学习与培训的直接动力。能为公务员节省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为公务员提供了学习的可能和机会,来不断的提高综合应用能力,来适应网上新的行政环境。政府机关还可以通过公开招聘、考试录用等途径引进具有计算机知识的专业技术人员。以便为政府网站今后的持续更新和维护提供人才支持。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运用于政府管理的全过程,必将树立各级政府的新形象,更 好地面向社会,提高政府信息的公信力,必须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信息素质,因为这些工作人员是政府信息服务的主体,其信息素质的高低直接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