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方言助词特点初探【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文初 文档编号:298585 上传时间:2018-09-1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余姚方言助词特点初探【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余姚方言助词特点初探【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余姚方言助词特点初探【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余姚方言助词特点初探【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余姚方言助词特点初探【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本科毕业论文 ( 20 届) 余姚方言助词特点初探 所在学院 专业班级 汉语言文学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职称 完成日期 年 月 摘 要 余姚方言属于吴语太湖片临绍小片。本文从余姚方言的归属与现状入手,简要分析介绍了余姚方言的现状与归属以及语音方面的特点。针 对余姚方言中的助词,从动态助词、结构助词、语气助词三方面入手,着重对具有余姚方言特点的助词做一些共时描写,并与普通话助词加以横向比较,力求较全面地归纳出余姚方言助词的主要特征和大致轮廓。 关键词 余姚方言;动态助词;结构助词;语气助词 Preliminary discussing Yuyao dialects auxiliary c

2、haracteristics Abstract : Yuyao dialects belongs to wu in Taihu Lake near Shao. Dice tablet this article from Yuyao dialects attribution and status quo of tongues, introduc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cooler attribution and voice features. And the auxiliary key seize Yuyao dialect from dynamic auxil

3、iary Angle, structure, auxiliary, tone auxiliary three aspects, focuses on the auxiliary with Yuyao dialects characteristic synchronic description, and do can compare with mandarin, strive to a more comprehensive inductive Yuyao dialects rough outline auxiliary. Keywords: Yuyao dialects; Dynamic aux

4、iliary; Structure auxiliary; Tone auxiliary 1 前 言 现代汉语词典上解释,“方言是一种语言中跟标准语有区别的、只在一个地区使用的话” 余姚方言属于吴方言太湖片临绍小片。方言研究历来受到高度重视,吴语方言也不例外,前辈早已贡献卓著,如赵元任现代吴语研究、钱乃荣当代吴语研究等等。从前辈的研究成果中我们不难发现他们的研究一般着重大片方言的语音描述,如王福堂的绍兴话记音、郑张尚芳的温州音系等, 方言词类研究特别是方言虚词研究所涉不多。小片方言,尤其是属于临绍小片的余姚方言一直被忽视,从没得到专门研究。即使余姚地方志中有少量余姚方言记录,也只大致介绍整体特点

5、,方言词类研究尤其是助词研究是一片空白。 方言被认为地方文化的活化石。在吴语研究保护工作中,当然首先着眼于上海话、温州话这类大片方言。但随着社会发展,小片方言逐渐被融合、消失,我们也应该及时转眼到小片方言研究和保护。同时,虚词虽没有实际意义,但它的语法功能,特别是在语言表达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因此在方言研究工作中,我们也应该适量涉及方言虚 词研究描述,特别是方言虚词中最经常使用、意义最虚的方言助词。 本文拟以余姚城区方言“阳明中心调” 为研究对象,试从余姚方言中的助词角度出发,着重就余姚方言助词做共时描写,通过与普通话助词的比较,力求较全面地展示余姚方言助词的独特魅力,为余姚方言虚词的

6、系统探索和研究打下一个基础。 本文的方言语料来源主要是本人与家人的日常口语,以及左邻右舍调查情况。本人生活在余姚市区,自幼的语言环境便是“阳明中心调”,二十岁之前未离开过余姚,具备活的语料条件。 一、余姚与余姚方言概况 (一) 余姚概况 余姚地处浙东宁绍平原,东与宁波市 江北区、鄞州区相邻,南枕四明山,与奉化市、嵊州市接壤,西连上虞市,北毗慈溪市,西北于钱塘江、杭州湾中心线与海盐县交界。东西极距 58.5 公里,南北极距 79 公里。 余姚历史悠久,秦时置余姚县(一说汉建),属会稽郡。东汉建安五年( 200 年)始筑县城,为浙东古县城之一。 1985 年 7 月 16 日撤县设市,隶属宁波市。

7、全市共辖 14 个镇、 1 个乡、 6 个街道。 2000 年,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 852719人。 (二)余姚方言归属与现状 由于地理位置及历史原因,余姚方言呈现特殊性 余姚地处绍兴与宁波之间,历史上曾隶属 于绍兴府,现归宁波市管辖。因而 全境方言处于吴语太湖片临绍小片与甬江小片交会地,方言 主要属于吴语太湖片临绍小片,但存在内部差异: 丈亭、陆埠、河姆渡、三七市、大隐等乡镇 1954年才划入余姚的,之前属于宁波府管辖的老慈溪县。这一片方言属于甬江小片,称之为慈城话,属于宁波方言范畴。 余姚市区和临山、泗门、低塘、马渚、黄家埠、梁弄等七个区镇,均原属余姚县,方言属临绍小片,但其中

8、又有细微的差异, 原余姚镇的方言即为现在余姚城区方言,即正宗余姚话,称之为“阳明调”或“阳明中心调”; 梁弄镇、黄家埠镇贴近上虞县,带有上虞和绍兴腔 称之为余姚话上虞腔;临山、泗门、马渚等 姚西北地区,在秦朝以前还是大海,唐朝后才逐渐成陆,并陆续有绍兴移民来此定居,故而形成一个绍兴方言圈,这个地区是绍兴方言与阳明中心调的过渡带,称之为余姚话姚西北调 ;鹿亭乡中村等地靠近近鄞县,惯说宁波话。四明山区因地处四明山腹地,方音呈犬齿交错现象,除大岚、华山两乡旧属余姚外,大部乡镇均系 1960年自邻县并入,四明、大岚地区方言称之为余姚话2 四明山调。全区上述各地都保留着各自原有的乡音。上述图表标注的就是

9、余姚方言简略分布图。 所以总体看来,余姚方言按地域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型:一是以余姚城区话为代表的余姚话(含城区周边的低塘、朗霞、马渚、泗门等乡镇街道),这类方言听起来感觉比较柔和;二是以丈亭、陆埠为中心的宁波话(含周边的河姆渡、三七市、大隐等乡镇),这类方言听起来感觉比较硬,听人交谈犹如在吵架;三是以临山为中心的绍兴方言(含周边的牟山、黄家埠、小曹娥等乡 镇),这类方言听起来声调比较重,语调比较夸张。 1、 余姚方言语音与语调 狭义的余姚 方言俗称 “ 余姚话 ” ,指的是余姚城区方言,称之为“阳明调”或“阳明中心调”,属吴语太湖片临绍小片,通行全市 。 “余姚话”既有绍兴话的后音(后音稍拖长抬

10、高),又有宁波话的硬性。不过,“余姚话”却仍能自成体系,独立意味,别有特色。 根据 赵元任先生的现代吴语的研究和钱乃荣先生当代吴语研究对余姚方言语音的研究和描写, 余姚方言共有声母 29 个,韵母 45 个(详见下表) 。3 余姚方言虽与周围宁波方言,绍兴方言有相似之处,但余姚方言在声调、音节方面还是有其别具特色的地方。 a、声调 赵元任先生在编写现代吴方言研究时,曾把余姚作为一个研究点,他通过调查和描写认为当时余姚方言有声调 6 个(阴平、阴去、阴入、阳上、阳去、阳入)。今余姚的声调已趋简化,一般都认为只有四个音调,声调结构在吴方言里也是最简化的: 1、古平上去清音声母字,现余姚合并念成一个

11、次高平微升调,叫阴舒声。 2、古平 上去浊音声母字,现余姚合并念成一个次低平微升调,叫阳舒声。 3、 古入声清音声母字,现余姚念高短调,叫阴入声。 4、古入声浊音声母字,现余姚念低短调,叫阳入声。 b、音节 余姚方言的 45 个韵母中, 自成的音节有 4 个: l 耳 儿 尔 而 耳 饵 二 贰 鱼 呒( 有,没有) 五 儿 吴 用于复词中。如“母亲”呼作“ m 嬷”或“ m 妈”。 n 用于应声或复词中。如“芋艿”呼作“ n 艿”。 4 (三)本文凡例 a.本文方言字用同音普通话字代替,不研究本源和语音。 b.本文例子中先列方言句子再列相对应的普通话句子。 c.本文例子中省略部分用( )补出

12、。 d.数字 1、 2表示同一字的几种不同用法。 e.“” 表示两者选一。 f.本文部分例句出自黄伯荣先生的汉语方言语法调查手册 ,由余姚城区人发音,文中不再说明,仅在此表示感谢。 三、余姚方言助词特点分类研究 现代汉语词类中,助词是独立性最差、意义最不实在的一种特殊的虚词,主要有动态助词、结构助词、语气助词这三大类。 汉语的助词 是由一些很不相同的虚词组成,但有共同的特点 :一是 绝大多数助词都黏附于实词、短语或句子,不能单独使用; 二是 只表示语法意义,没有实在的词汇意义 ;三是 由于处于附着地位,一般都读轻声。 余姚方言中助词尤其多,大致的功能种类却也不外乎动态助词、结构助词、语气助词这

13、三大类,其特点也大致与现代汉语助词特点一致:其在句中的位置主要处于 句首话题后的位置 、 句中谓词后的位置 或 句 末 收尾的位置 , 都念轻声;一般只具有语法意义,词汇意义难以描述要在具体方言语境里才能感知。本文拟抓住余姚方言中与普通话相异的几种常见助词,分门别类地从动态 助词、结构助词、语气助词这三方面加以归纳分析,以期描述余姚方言助词的特别之处。 a、 动态助词 动态指的是动作或性状在变化过程中的情况,是处在哪一点或哪一段上。 动态助词是以虚词的形式出现的,它可紧跟动词,也可离开动词出现在句末 。 余姚方言的动态助词 较多,主要有 “ 了 ” 、 “ 子 ” 、 “ 啷 ” 、 “ 过

14、” 。 这里笔者拟就 对 “ 了 ”、“ 子 ” 、 “ 啷 ” 、 “ 过 ” 这几个词 用法及特点, 做出分别的描述。 1动态助词“了” 余姚方言存在与普通话助词相同的音“了”,用法主要有两种:一是跟在实词后面,常见形式为 “名词 +动词 +了 ” , 是指 动作或状态 已经完成,表完成态 。这一用法和普通话 “了”的用法 基本 一致 , 如“饭却了”相当于普通话“饭吃了”。 余姚话 中动态助词“ 了 ”更多的是第二种用法 用在短语或句子中间,后面跟量词补语或者程度补语,常见的形式为“动词 +了+量词补语 ”或 “形容词 +了 +程度补语 ” , 表完成态或存在态。从下面例子可看出,这一用

15、法和普通话中的动态助词“了”的用法“动词 /形容词 +了 +数词 +量词(作补语)”是有细微差异的,例 如: 坐了抢 。 坐了了(一)会儿 却了餐饭。 吃了(一)餐饭。 大了木老老 。 大了很多很多 。 同样,在余姚方言的动宾短语中,及物动词后面加动态助词“了”, 也一定是 在宾语前加上 量词 补语 , 这个用法也相当于普通话“动词 +了 +数词 +量词 +宾语”, 如: 5 做了件衣裳 。 做了一件衣服 。 余姚话 不存在“动词 +了 +宾语”的情况,如不会 出现 普通话“买了鸡肉,又买了牛肉 。 ”的说法 ,一般 都 说 “买了念鸡肉,亦买了念牛肉” 或 “鸡肉买了念,牛肉啊买了念”。不管

16、以上哪种说法,余姚方言动态助词“ 了 ” 后面跟的一般都是量词 补语 或 程度 补语 。这就是“了”这个余姚方言助词作为动态助词功能的最大特点。 2 动态助词“子” “子”字在余姚方言中广泛应用,其词性也具有多重性。特别是作为形容词词尾的使用尤其多见如“后生子”(学生)、“苗子”(谜语)等等大量存在于余姚方言的词汇中。这里要分析的是“子”承担动态助词功能的特殊用法,在余姚方言中主要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动词 /形容词 +子 1” , 是指动作或状态完成,表完成态 ,相当于普通话的 “ 了 ” , 这与前面余姚方言助词“了”第一种动态助词功能一样, 如: 侬 困 子 1 四个钟头 哉。 你睡了

17、四个小时了 。 侬开 子 1 好话类 。 你去了(回来)再说 。 这里的句式和普通话基本 是一样的,不再多加赘述。 另一种用法是是“动词 /形容词 +子 2” , 是指 动作或状态的 进行时,相当于普通话中的“着”,表持续态。 门 开 子 2,( 咋个几 )。 门开着,( 怎么啦 )。 侬却子 2 好,话是蛮子 2 好? 你是吃着好,还是玩着好? 爸爸香烟噶 子 2 走 进来。 爸爸夹着香烟 走进来。 这里的句式跟普通话也基本相同,也不再多加赘述。 综上 可见 , “ 子 ” 在余姚话里 作为动态助词使用时可以表示两种态:一种 可以表示动作或 状态 已经 完成 的完成态 , 相当于普通话的“了

18、”;另一种是 可以表示 动作或状态的进行的持续态 ,相当于普通话的“着” 。 在余姚方言中,其使用条件还是有区别的,主要在于: 表示动作或状态持续时, 这个动作或者状态都必须是可以持续的;而表示动作或状态完成时就不然,这个动作或者状态必须是短暂的或者已经完成的。所以当遇到余姚人说“侬饭却子开哉”应该理解成“你饭吃了再去”,而不是“你吃着饭去”,因为吃是一个短暂性动词,不可能边吃边走。所以,“子”作为动态助词的两种不同表态用法的区分必须落实到具体的方言语言环境中,而不能直接进行方言普通话对译。 3动态助词“啷” 余姚方言被 上海人 称为“啷哉话”, 现存于余姚民 间的说法只是一段传说 : 据传说

19、秦始皇想长生不老,愿出重金,征买长生不老药。卢生见秦始皇,说在东海蓬莱岛上有 使人长生不老的灵丹。 秦始皇 之前多年未寻得,就派其 出海采集灵丹。 卢生 在东海大洋 漂了很久 , 后来在 杭州湾南岸 (现在的余姚地区) 搁浅了。卢生怕 找不到灵药 性命难保, 就 上岸定居下来 。很多年过去, 卢生和他的后代在这里劳动生息 , 当人们问起祖先世居哪里?他们已无法回答,6 只说祖先是浪载来的。说多了 就 成了习惯, “ 浪载了 ” 成了 日常 口语。后来,对浪载的意思变了,成 了 “ 啷哉 ” 。 传说毕竟只是传说,无据可考,笔者认为余姚话之所以被称为 啷哉话,主要是因为方言中大量存在着助词“啷”

20、、“哉”、“啷哉”。 如每天见面的问候语: 甲问“一枪毛窝里啷啊?”(意思是:在家啊)乙答“来啷”(意思是:在的) 甲问 “ 侬饭吃过啷味? ” (意思为:你饭吃了没有?),乙答 “ 饭吃过啷哉 ” (意思为:饭我已经吃啦)。 不同于“哉”和“啷哉”这两个语气助词,“啷”在余姚方言中主要承担着动态助词的功能。在余姚方言中“啷”的用法主要是“动词 /形容词 +啷 ” , 是指 事物的存在或动作、状态的 进行、 持续 ,表示存在态、持续态 ,如: 椅子高头摆啷 。 椅子上摆着 。 窝里 来啷。 在 家 里。 (以上表示事物的存在) 墙壁里 靠 啷。 墙壁上靠着。 我啷却饭 。 我正在吃饭 。 (以

21、上表示动作的进行、持续) 门开啷。 门开着。 时间老急 啷 时间很赶 。 (以上表示状态的持续) 这里的 “ 啷 ”就 相当于普通话的动态助词 “ 着 ” 的用法,表示持续态或存在态。但是又与“着”稍有不同,存在其独特之处。余姚方言的“ 啷 ”一般可以放在句中谓语的前面,也可以放在句子的 结尾,尽管两者意思是不同的,但所要表示的动作或状态都必须是可持续的。同时,“啷”位 于句末还兼 有 语气 助 词的 作用 ,使 句子听起来更加舒缓 。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啷”的一种特殊用法:余姚方言中会出现“ 要死啷啊! ”“ 死啷啊! ”这样的用法,在这里 是“ 找死啊 ” 、 “ 像死人一样 ” 的意思

22、, 带有贬义色彩, 而不是 表示“ 死着啊 ”的状态,是 表示厌恶、不满的 情态, 带有责骂意味。 从 以上“子 2”和“啷”的用法分析中, 我们可以 清楚 看到 在余姚话中“动词 /形容词 +子(或啷)” 都 是 可以表示动作或状态的持续 态 , 相当于普通话的“着”。 但是 仔细体味这两者 的语用和感情色彩还是存在 有区别的 ,在使用余姚方言时应该加以区分:“动词 /形容词 +子2” 经常是 带有 对这种状态的不满 情绪 或还有别的话语 ,而“动词、形容词 +啷”一般只表示陈述,没有感情色彩, 比如 “门开子 ,(咋个几 ) ” 与 “门开啷” 都是 “ 门开着 ”的意思。 但是 前一句

23、能体会到其暗含 对 “ 门开着 ” 这件事的不满 ,说话人潜在意思是门本不应该开着的;而“门开啷”就 只是对“门开着”这件事情的一般陈述,不带喜恶色彩 。 4动态助词“过” 跟普通话一样,余姚话中也存在 动态助词“过”,主要有两种用法:一种是“动词 +过 ”7 的用法 , 是指 动作和 状态曾经有过 ,表示过去态,如“书看过哉”(书看过了), 这种用法和普通话 相同 ,就不再赘述 ;另一种是其在余姚方言中常见的特殊用法“动宾 +过”,同样也是指动作或状态曾经有过,表示过去态, 这样的用法在普通话中是不多见的。如: 刮风过哉。 刮过风了。 前日落雨过哉 前天下过雨了 。 以上是余姚方言中最常见的

24、四个动态助词分析,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余姚方言的动态助词与普通话有许多相似之处,都能在普通话中找到承担相应功能的词,表示相同的态。但其与普通话相比,在语义、语法习惯方面也存在差异之处:首先,余姚方言动态 助词区别于普通话的的语法特点在于“动宾 +助词”的用法以及“动词 +助词 +量词补语”的用法。这是余姚方言动态助词区别于普通话与其他方言的共性;其次,余姚方言存在独特的动态助词“啷”这是普通话与其他方言中所不存在的;再次,余姚方言的动态助词并不是与普通话一一对应的,而是相互交杂、比较灵活,所带的感情色彩也更为丰富,只有从具体方言语境才能体会分析。 (二) 结构助词 结构助词附着在词、词组的前面或

25、后面,用以表示句子的结构关系。 余姚 方言 的结构助词 主要有“ 个 ” 、 “ 得 ” 、 “ 子 3”这三个。 1、“个”的用法 普通话中的结构助 词主要有“的、得、地”三个,而在余姚方言结构助词就相对简化。余姚方言助词“ 个 ”相当于普通话 “ 的 ” 和 “ 地 ” ,用法 也对应相同 的 , 如: 一个东西我个 。 这个东西(是)我的 。 慢慢个走,路高头小心 。 慢慢地走,路上小心 。 2、“子 3”和“得”的用法 余姚方言中最常见的结构助词便是“子 3”和“得”。由于这两个助词的用法大致相同,一般情况下可以互换就放在一起分析: 第一种常见形式是“动词 +子 3+动词” 或 “动词

26、 +得 +动词”,相当于 普通话的 “动词 + 一 +动词”的形式,经常在后面跟“再”一般表示动 作一先一后,它的语法意义等同于普通话中的动词重叠, 但这里的 “ 子 ” 和 “ 得 ” 只能是 结构助词, 不能看作补语 ,如: 侬等子 3 等再话。 你等一 等 再说。 我坐得坐再跑。 我坐一会再跑。 这里的用法比较简单,跟普通话比较接近,就不作赘述。 主要说的是第二种用法是“名词 +动词 +子 3 得 +趋向补语 ” ,这个用法是余姚 方言结构助词的独特之处 ,先来看几个例句: 哥哥东西却 子 3/得开 啷哉。 哥哥把东西吃走了 。 8 菜嘛 子 3/得来 哉 。 菜买来 了 。 这里的 “

27、子 3”和“子 1”的用法是完全不同的,因为在 句 中的完成是由句末语助词“啷哉”表现出来的, 句中的完成是由句末语气助词“哉 来实现的。这两句话中的“子 3”都不能理解成普通话中的表示完成态“了”,只能看成位于动词与趋向补语之间的一个结构助词,这和普通话的语法习惯有很大的不同。但有时就会出现这两种用法的混淆,如 对于 这样一个句子,余姚话 可以同时用“名词 +动词 +子 3+趋向补语 ” 和 “名词 +动词 +子 1+趋向动词 ”两种形式来理解, 并且他们的书面形式也是一 模一 样的,就是 “哥哥东西却 子 开 啷哉 ”, 但是在语音上两者 就 有区别, 因此也只能从这将 “ 子 1” 和

28、“ 子 3” 区别开来。 理解 成 “ 子 1”时,这句话一般是这样读的 “哥哥东西却 子 /开 啷哉 ”。 这里 读到“子”的时候就要有停顿而且这个字音应该重读 ,用普通话准确翻译 意思 应该是 “哥哥东西吃完,走了”。 当 理解成 “ 子3” 时 ,这句话读起来是没有重音也没有停顿的, 普通话的准确翻译应是 “哥哥把东西吃了”两种不同理解,两种不同用法,同样的句子,意思是不一样的,不能用简单的普通话对译表示出来。另一种方法就是直接把“子 3”替换成相同用法的“得”也能直接看出其不同之处。这就是余姚方言助词“子”的独特和复杂之处。 第三种是“动词 +子 3 得 +量词补语 ” ,这种用 法

29、和 普通话的动词 与 量词补语紧密结合的语法习惯又有些不同 。如: 摸子 3 得 几 。 摸(一)下。 句和 “ 摸 子 1 几”是有区别的的 。 “ 摸 子 1 几”是普通话“摸了下”的意思, 是指动作已经完成了,而 里的对译成普通话是 “ 摸(一)下 ” , 动作可以是完成的,也可以是没有完成的,从而也可见 “ 子 3” 并不是动态助词 ,只能理解为动词与量词补语之间的一个结构助词。 此外, “ 得 ” 还有一 种 特殊的用法 “动词 +得 +啷”,相当于“动词 +子 2”的用法,是指 动作持续或某种状态。只是 在语用上用 “ 得 ”只表示陈述而“ 子 2” 更 有 不满意对方意见或命令式

30、的意味。 但因为句子中存在动态助词“啷”,“得”就只能理解成动词与后面补语之间的结构助词了, 如: 坐得啷话 。(坐子 2 话) 坐着说。 摆 得啷啊 哉 。 (摆子 2 啊哉) 摆着好了。 分析余姚方言的这几个常用结构助词可以发现: 1、余姚方言的结构助词种类相对较少,不能与普通话结构助词意义对应,往往是一个词兼有多种意思,如“个 ” 兼有”的、地”的意思,要具体转化成普通话后才能分析其语义。 2、余姚方言中的结构助词不再与普通话中的结构助词“的、得、地 ”的语法意义对应相同了。如“子 3、得”并不是表示普通话“得”的意思,两者只有在语法意义上才能找到相同点。 3、余姚方言句子语法功能比较复杂,结构助词往往与其他功能的助词出现在同一个句子中,只有仔细分析才能知道其语法功能。 (三) 语气 助 词 语气 助 词 是用在句中表示停顿和句末强调语气的虚词,在句子中读作时不译舒缓停顿,在句末强调语气或通过排比句重复时增强气势 。 常见的语气词 可以大致分为两大类:非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