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沁园春长沙【教学目标】1了解本文标题词的一些知识2诵读课文,品味关键词语,体悟词中所描绘的意向,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3感受伟人的博大胸怀和革命的凌云壮志。【教学重难点】品读词中的意向,感悟词中阔大的意境。 【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内容】一、导入自古文人多悲秋,杜甫登高有云: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亭浊酒杯。以叹时运的不济,人生的万苦。但也有不少古代文人唱出了秋的赞歌唐朝刘禹锡秋词二首中有: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催人风发,给人力量。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一代伟人毛泽东给我们描绘的秋景,一同体会伟人青年时期的博大胸襟和
2、包袱。二、背景简介与解题此词作于 1925 年春天,是毛泽东在长沙橘子洲头的记游之作,长沙是其故乡,也是他初期革命活动的中心。在青少年时代,他曾在长沙度过长期的进德修业的生活,以后奔走革命,也数度往返于此,长沙对其而言,具有深厚的感情。这首词就是以这样一个典型环境为背景,抒写旧地重游,附近溯昔的激情壮志。词人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三、解题:沁园春四、文本理解1指导学生朗读全词:注意:1 掌握字音 2 注意节奏 3 把握情感2师范读,学生诵读,教师指正“看” “忆”分别是上下阕的领字
3、,要稍作停顿,突出他们的作用。看-要读的抑扬顿挫,充满喜悦之情;忆-要读的慷慨激扬,充满自信。五、整体感知,理清思路1问:本文塑造了一个主人公形象,是谁?为了塑造这一形象,作者用了哪些关键词?明确:本文的主人公是“我” ,作者用了立,看,问,忆,记(显示了本文的思路)2由此看来,上阙由“立”到“看”再到“问” ,侧重写的是什么?(侧重写眼前之景和心中所思谁主沉浮?)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作者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 下阙由“忆”到“记” ,侧重写的是什么?(侧重追忆往事抒发感情,表达青年战士的风姿和远大理想。)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峰岁月稠。 诗人从上片独往旧地
4、重游,自然引起对往昔生活的回忆。 3很明显本文的思路是:由景到情,由实到虚,由眼前之景到追忆往昔的战斗岁月,于自然情趣到人生哲理。层层推理,步步深入。“谁主沉浮”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这句话是本文的关键,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4请大家再读全词,展开想像,思考这首词共描述了几幅画面?明确:四幅画面( 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 -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 )六、赏析课文独立寒秋图让学生将开头三句调整语序,并说出它们的大意?明确:前三句的语序和正常语序稍有不同,这是为了适应诗词的格律要求,其正确语序是: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师板书:独立寒秋图:点名时间,地点,环境湘江秋景图诗人看到了
5、什么, “看”字统领到那一句?(中间七句)诗人从那几个方面描绘这湘江秋景图?他选取了那些意向?四个方面:山上,江中,天空,水底。意向:山,林,江,百舸,鹰,鱼万物(由点到面)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绘的?(远近,俯仰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放眼望去-远眺(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静视线收回-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动 万类(竞) 抬头仰望-仰视(鹰击长空)动低头俯视-俯视(鱼翔浅底)动在这几句中有那些富有表现力的词?明确:万山之多,遍红之广,既写出了色彩的艳丽又写出了境界的开阔;层林之密,尽染之透,店名经过多次的霜打所有树木都变成红色。这漫山红遍的枫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什么?明确:这漫山红遍的
6、景象,让人联想到星火燎原的革命火炬,联想到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漫水之满,透水之清,二字如实的写出了湘江之水的清澈;争把湘江上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闹与壮观场面写了出来。击飞之矫健,显示了雄鹰展翅奋飞,搏击长空的雄姿,翔游之轻快,写出了鱼儿在清澈见底水天相映的水中游的轻快自由,像在天空飞翔一样。竞有力的突出了自然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此时作者眼中的自然万物是自由的,那么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不是更应该“竞”自由吗?(这实际上是一种号召,号召全世界受苦受难的人们要为自由而斗争)面对这样壮观,充满生机的的寒秋图,作者想到了什么?一个“怅”字写出了诗人思绪万千,百感交集。他很自然地想到谁来主宰的问题,诗
7、人把祖国山河写的越壮丽,就越使人感到革命的必要。这一问也写出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凌云壮志。六、课文小结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毛泽东的沁园春 长沙 ,欣赏了毛泽东为我们描绘的生机盎然,色彩绚丽壮美秋景图,体现了伟人博大广阔的胸襟和以天下为己人的使命感。七、作业布置1预习下阙内容2背诵课文,要求把握词的节奏和韵味,并体会壮阔的意境和强烈的感情。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作者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 词的下阙由景抒情,通过回忆,形象地概括了早期共产主义战士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并艺术地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下阙集中描写了主宰大地命运的青年革命家群像,正值青春年少,
8、风采焕发,有火一样的革命热情,有敢于藐视一切反动派的气魄。正是他们,主宰而且能够主宰这个世界。他们有雄心,有才干,是民族的未来与希望。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峰岁月稠。 诗人从上片独往旧地重游,自然引起对往昔生活的回忆。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恰:正值。此亦为领字,一个“恰”字,统领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那时候,同学们正当青春年少,意气风发,才华横溢,激情奔放,敢说敢做,革命精神十分旺盛。面对祖国大好河山,指点谈论。经常在一起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讨恶扬善的文章,把主宰一方的军阀统
9、治者看得如粪土一般。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中流:此指湘江江心。江河中央往往水深流急。击水:毛泽东同志 1958 年 12 月 21 日在文物出版社同年 9 月版大字本毛主席诗词十九首的书眉上批注道:“击水:游泳。那时初学,盛夏水涨,几死者数。一群人终于坚持,直到隆冬,犹在江中。当时有一篇诗,都忘记了,只记得两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中流击水:中流击楫,祖逖典故。夸张语,谓游泳时掀起的波浪遏止住了江中快速行驶着的船舶。这里以设问句结尾,实际上是对“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四、整合小结综观全词,造像写意时,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游人;借景抒情时,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诗人;深沉发问时,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哲人;怀人忆事时,我们看到的是一群战士。鉴赏方法:诵读入境,抓关键词句理清思路,整体把握形象;了解抒情方式,体会情感特征。五、赏读结束放投影片毛泽东诗词手迹,听配乐朗诵带。请朗诵水平好的同学朗读全词,要求读出感情。六、作业写一篇关于沁园春长沙的鉴赏文章,字数 600 字左右。七、板书设计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 -峥嵘岁月图 -中流击水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