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KJ280 煤矿人员管理系统验收标准北京中矿华沃电子科技有限公司2008 年 8 月前 言本标准包含了 KJ280 煤矿人员管理系统的应用范围、引用标准、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本标准是根据 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规定进行编写的,与标准化工作导则第 1 部分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性,主要差异如下:对 GB/T1.1-2000 中的部分内容进行了必要的补充,如要求、检验规则等,以满足产品的生产、检验要求;去掉了 GB/T1.1-2000 中的规范性附录、资料性补充要素等。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中矿华沃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国君 韦
2、峥嵘 黄国鹏 藤健KJ280 煤矿人员管理系统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 KJ280 煤矿人员管理系统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标准适用于本企业生产的 KJ280 煤矿人员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系统)。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2887 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T1.1-2000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
3、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GB3836.1-2000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 1 部分:通用要求GB3836.4-2000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 4 部分:本质安全型“i”GB 10111 利用随机数骰子进行随机抽样的方法AQ 6201-2006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MT 209-90 煤矿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 通用技术要求MT 210-1990 煤矿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基本试验方法MT 286 煤矿通信、自动化产品型号编制方法和管理办法MT/T 772-1998 煤矿监控系统主要性能测试方法MT/T 899 煤矿用信息传输装置MT/T 1004-200
4、6 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MT/T 1005-2006 矿用分站MT/T 1006-2006 矿用信号转换器MT/T 1007-2006 矿用信息传输接口MT/T 1008-2006 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软件通用技术要求3 产品型号、分类3.1 型号3.2 分类a.工作原理:射频标签式b.信号传输方向:半双工c.系统结构:独立式d.识别卡供电方式:有源e.工作频率:2.400GHzf.工作方式:非连续监测式3.3 系统设备定义KJ280-K 识别卡:用于井下人员识别和定位的无线收发设备。以下简称识别卡。KJ280-F 读卡分站:用于采集识别卡信号并将其传输和处理的设备。以下简称读卡分
5、站。KJ280-J 数据传输接口:用于地面和井下读卡分站通讯的传输和处理设备。中心站:用于地面采集井下无线接收分站的信息储存与信息处理设备。4 技术要求4.1 一般要求4.1.1 系统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按照规定的程序和国家制定的检验单位审批的图纸和文件制造。4.1.2 中心站及通信电缆的入井口处应设有防雷措施.4.2 环境要求4.2.1 安装于机房、调度室的数据传输接口,应在下列条件下正常工作:a) 环境温度 1530;b) 相对湿度 40%70%;c) 大气压力 86 kPa106 kPa;d) 温度变化率: 小于10/h,且不得结露;e) GB/T 2887规定的尘埃、照明、噪声、电磁场
6、干扰和接地条件。KJ 280登记序号矿用监测系统4.2.2 安装于井下的读卡分站、人员识别卡、隔爆兼本质安全型电源箱,在下列条件下正常工作:a) 工作温度:040;b) 相对湿度:95%(25) ;c) 大气压力:80kPa110kPa;d) 有甲烷、煤尘等爆炸性混合物,但无显著振动和冲击、无破坏绝缘的腐蚀性气体。4.2.3 系统能承受的最恶劣的贮运条件为:a) 高温:+60;b) 低温:-40;c) 平均相对湿度:95(25) ;4.3 供电电源4.3.1 地面设备交流电源4.3.1.1 供电电压在 AC220V10%之间波动时,中心站设备应能正常工作。4.3.1.2 中心站设备 UPS 电
7、源,当交流电源停电时,UPS 电源应保证中心站主机工作 2 小时以上。4.3.2 井下电源4.3.2.1 名称:KDW33 隔爆兼本安型不间断电源箱4.3.2.2 型号:KDW33交流停电时,由井下备用电源供电,备用电源应保证其供电的全部设备正常工作不小于 2小时。4.4 系统组成系 统 由 主 机 、 数 据 传 输 接 口 、 通 信 线 路 避 雷 器 、 读 卡 分 站 、 隔爆兼本安型不间断电源箱、识 别 卡 , 接 线 盒 、 打 印 机 、 UPS电 源 等 组 成 。系统中各主要设备见明细表 1。表 1 KJ280 煤矿人员管理系统设备配置明细表序号 名称 型号 防爆型式 防爆
8、证号 安标证号 使用地点1 读卡分站 KJ280-F 矿用本安型 1074191 42007263 井下2 识别卡 KJ280-K 矿用本安型 1074190 42007261 井下3 数据传输接口 KJ280-J 一般兼本安型 1074192 42007262 地面4 隔爆兼本安型不间断电源箱 KDW33 矿用本安兼隔爆型 2042119 20041636 井下5 矿用本安电路用接线盒 KP5001 矿用本安型 2024052 20022212 井下6 矿用阻燃电缆 MHYV、MHYVP- - 20024090 井下7 通信线路避雷器 KFA1 矿用本安型 1054045 20050602
9、井口8 工控计算机 研华、研祥, - - - 地面联想,华北4.5 系统的主要功能4.5.1 监测4.5.1.1 系统应具有携卡人员出/入井时刻、出/ 入区域时刻、等监测功能。4.5.1.2 系统具有识别携卡人员出/入巷道分支方向等功能。4.5.1.3 系统能对乘坐电机车等各种运输工具的携卡人员进行准确识别。4.5.1.4 系统能识别多个同时进入识别区域的识别卡。4.5.1.5 系统具有识别卡工作是否正常和每位下井人员携带 1 张卡唯一性检测功能。4.5.1.6 系统具有寻呼功能。4.5.1.7 系统具有呼救、告急功能。4.5.2 管理4.5.2.1 系统具有携卡人员下井总数及人员、出/入井时
10、刻、下井工作时间等显示、打印、查询功能。4.5.2.2 系统具有携卡人员出/入区域总数及人员、出/ 入区域时刻、工作时间等显示、打印、查询等功能。4.5.2.3 系统具有携卡人员下井活动路线显示、打印、查询、异常报警等功能。4.5.2.4 系统具有携卡人员卡号、姓名、职务或工种、所在区队班组、主要工作地点、每月下井次数、下井时间、每天下井情况等显示、打印、查询等功能。4.5.2.5 系统具有按部门、区域、时间、分站、人员等分类查询、显示、打印等功能。4.5.3 存储和查询4.5.3.1 系统具有存储功能,存储内容包括:a) 出/入井时刻;b) 出/入区域时刻;c) 进入分站识别区域时刻;d)
11、出/入巷道分支时刻;数、起止时刻及人员;e) 卡号、姓名、职务或工种、所在区队班组、主要工作地点等。4.5.3.2 系统具有查询功能。查询类别如下:a) 按人员查询;b) 按时间查询;c) 按地域查询;d) 按识别区查询;e) 按人员分类查询;f) 按部门查询;g) 按工种查询等。4.5.3.3 系统具有防止修改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等存储内容(参数设置及页面编辑除外)功能。4.5.3.4 系统具有数据备份功能。4.5.3.5 分站具有数据存储功能。当系统通信中断时,分站存储识别卡卡号和时刻;系统通信正常时,上传至中心站。4.5.4 显示4.5.4.1 系统具有汉字显示和提示功能。4.5.4.2
12、系统具有列表显示功能。显示内容包括:下井人员总数及人员、区域人员总数及人员。4.5.4.3 系统具有模拟动画显示功能。显示内容包括:巷道布置模拟图、人员位置及姓名、超时报警、超员报警、特种作业人员工作异常报警等。具有漫游、总图加局部放大等方式。4.5.4.4 系统具有系统设备布置图显示功能。显示内容包括:读卡分站的设备名称、相对位置和运行状态(可漫游、总图加局部放大)。4.5.5 打印系统具有汉字报表、初始化参数召唤打印功能。打印内容包括:下井人员总数及人员、区域人员总数及人员、领导干部每月下井总数及时间统计等。4.5.6 人机对话4.5.6.1 系统具有人机对话功能,以便于系统生成、参数修改
13、、功能调用、图形编辑等。4.5.6.2 系统具有操作权限管理功能,对参数设置等必须使用密码操作,并具有操作记录。4.5.6.3 在任何显示模式下,均可直接进入所选的列表显示、打印、参数设置、页面编辑、查询等方式。4.5.7 自诊断系统具有自诊断功能。当系统中分站设备发生故障时,报警并记录故障时间和故障设备,以供查询及打印。4.5.8 双机切换系统主机具有手动双机切换功能。4.5.9 系统具有软件自监视功能。4.5.10 系统具有软件容错功能。4.5.11 系统具有实时多任务功能,对参数传输、处理、存储和显示等能周期地循环运行而不中断。4.6 主要技术指标4.6.1 最大位移速度携卡人员的最大位
14、移速度不得小于 5m/s。4.6.2 并发识别数量并发识别数量:90 张人员卡。4.6.3 漏读率漏读率10 -4。4.6.4 信号传输方式a)数据传输接口与主机通信:RS232;b)数据传输接口与读卡分站:CAN,半双工;c)读卡分站与识别卡无线通信:GFSK,半双工;d)读卡分站与读卡分站之间无线通信:GFSK,全双工;4.6.5 传输性能CAN 总线传输速率:5kbps;接口到中心站传输速率:4800bps。4.6.6 传输距离a)识别卡到读卡分站的无线传输距离为 050m(无遮挡);b)读卡分站至数据传输接口之间最大传输距离 10km。(电缆参数:导线截面积为1.5mm2,直流电阻12
15、.8/km,线缆分布电容0.06 F/km,线缆分布电感0.8mH/km)4.6.7 容量a)系统的容量:系统允许接入的读卡分站数量为 64 台。b)识别卡编号为 18999。4.6.8 巡检周期系统的巡检周期不大于 30s。4.6.9 传输误码率:误码率10 -8。4.6.10 无线通信频率:2.400GHz0.010GHz 。4.6.11 存储时间a)携卡人员出 /入井时刻、出 /入区域时刻、进入识别区域时刻、出/入巷道分支时刻及方向、卡号、姓名、身份证号、年龄、职务或工种、所在区队班组、主要工作地点等记录应保存1 年以上。当主机发生故障时,丢失上述信息的时间长度应不大于 5min;b)分
16、站存储数据时间应不小于 2h。4.6.12 画面响应时间调整整幅画面 85%的响应时间应不大于 2s,其余画面不大于 5s。4.6.13 双机切换时间从工作主机故障到备用主机投入正常工作时间不大于 5min。4.6.14 识别卡电池连续工作时间识别卡采用可充电电池,每次充满电后,识别卡连续工作时间不小于 10 天。4.6.15 备用电源工作时间在电网停电后,备用电源能保证系统连续监控时间不小于 2h。4.6.16 远程本安供电距离电源的本安供电距离应不小于 2km。4.7 电源波动适应能力中心站供电电压在 AC220V10%之间,井下设备供电电压 AC127V 波动范围在 75%110%,系统的位置监测、并发识别、最大传输距离、最大监控容量、最大巡检周期应能满足 4.6主要技术指标要求。4.8 工作稳定性系统及系统中产品进行连续工作稳定性试验,试验时间为 7d,每天检查一次系统的位置监测、并发识别、最大传输距离、最大监控容量、最大巡检周期应能满足 4.6 主要技术指标要求。4.9 防爆性能系统中的产品及关联设备符合 GB3836.1、3836.4 的规定,并取得“防爆合格证”。4.9.1 系统中各设备在正常工作及故障状态下,外壳及本安电路的最高表面温度不得超过150。4.9.2 系统中各设备通过火花点燃试验及联检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