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两弹一星 23 位元勋1、于敏,1980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在我国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一系列基础问题,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起了关键作用。此后长期领导核武器理论研究、设计,解决了大量理论问题。对我国核武器进一步发展到国际先进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2、王大珩,我国光学事业奠基人之一。为国防现代化研制各种大型光学观测设备有突出贡献为我国的光学事业及计量科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3、王希季,卫星与返回技术专家,1993 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第一枚液体燃料探空火箭、气象火箭、生物火箭和高空试验火箭的技术负责人;提出中国第一颗卫星运载火箭“长征一号”的技术方案,并主持该
2、型运载火箭初样阶段的研制;主持核试验取样系列火箭的研制。4、朱光亚, 1980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院士)。 1994 年被选聘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解放军总装备部科学技术委员会高级顾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名誉主席。5、孙家栋,火箭和卫星总体技术专家。从事中国第一枚自行设计的中近程导弹与中远程导弹的总体设计工作,任总体主任设计师;参加领导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返回式遥感卫星的研制与发射;担任多种型号卫星的技术总负责人和总设计师;负责绕月工程大系统的技术决策、指挥和协调,任总设计师。6、任新民,航天技术与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专家。领导和参加了第一个自行设计的液体中
3、近程弹道式地地导弹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研制;领导组织了中程、中远程、远程液体弹道式地地导弹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研制、试验等。7、吴自良,物理冶金学家。50 年代,从事苏联低合金钢 40X 代用品的研究,对建立我国低合金钢系统有示范作用。60 年代,领导并完成了铀同位素分离用“甲种分离膜”的研制任务,为打破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做出贡献。8、陈芳允,无线电电子学与空间系统专家。为我国无线电电子学做了开创性工作,单独或与他人合作完成多项国家急需的电子系统课题,和合作者研制并参加组建成功我国人造卫星无线电测量控制系统提出了微波统一测控系统的新方案,并负责这一系统的研制和星地技术协调工作。9、陈能宽,金属物理学、材
4、料科学、工程物理学家。在交叉学科的工程物理研究方面,为中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从事爆轰物理、炸药工艺与炸药物理化学、特殊材料冶金、实验核物理等学科领域的研究和组织领导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10、杨嘉墀,空间自动控制学家。30 多年来,多次参与我国空间计划方案论证工作。主持人造卫星姿态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发展。在三轴稳定的返回式卫星和科学探测卫星的发展中作出重大贡献。11、周光召,理论物理、粒子物理学家。在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和战略核武器的研究设计方面做了大量重要工作,为中国物理学研究、国防科技和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12、钱学森,应用力学、工程控制论、系统工程科学家。在应用力学、工程
5、控制论、系统工程等多领域取得出色研究成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创建与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13、屠守锷,火箭总体设计专家。中国导弹与航天技术的开拓者之一。领导参加地空导弹初期试制,任副总设计师;研制液体弹道式地地中近程导弹、中程导弹,任总设计师;研制洲际导弹和长征 2 号运载火箭,任总设计师。14、黄纬禄,自动控制专家。1957 年后主持液体战略导弹控制系统试制及改型设计;20世纪 70 年代后主持研制潜地和地地固体机动战略导弹获得成功,突破了水下发射、三轴稳定平台在运动基座上的调平及瞄准、导弹设计诸元的适时计算和装订、陆上机动车的研制发射等系列关键技术。15、程开甲,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究的开创
6、者之一,在核武器的研制和试验中作出突出贡献。开创、规划领导了抗辐射加固技术新领域研究。是我国定向能高功率微波研究新领域的开创者之一。16、彭桓武,物理学家。长期从事理论物理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先后在中国开展了关于原子核、钢锭快速加热工艺、反应堆理论和工程设计以及临界安全等多方面研究。对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做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对中国第一代原子弹和氢弹的研究和理论设计作出了重要贡献。17、王淦昌,核物理学家。 20 世纪 50 年代领导建立了云南落雪山宇宙线实验站,使中国的宇宙线研究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在杜布纳联合原子核研究所,他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了反西格马负超子。60 年代提出激光惯性约束核聚变的设
7、想并获得实验证明。在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研制中作出了突出贡献。18、邓稼先,核物理学家。领导完成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前的爆轰模拟试验。组织领导了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的研究,组织领导并亲自参与了1967 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与试验工作。20 世纪 70 年代初以来,在组织领导与规划中国新的核武器工作中作出了重要贡献。19、赵九章,气象学家、空间物理学家。对大气科学、地球物理学和空间科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是倡导和开拓我国地球科学数学物理化和新技术化的先驱。在气团分析、信风带热力学、大气长波斜压不稳定、大气准定常活动中心、有关带电粒子和外层空间磁场的物理机
8、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是奠基性的。20、姚桐斌,作为我国第一代航天材料工艺专家和技术领路人,对现代冶金学有关金属和合金粘性、流动性的研究卓有成绩。他治学严谨,以身作则,为科研人员培养和作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21、钱骥,是一位功勋卓著的科学家。他从事空间技术 25 年,是我国空间技术开拓者之一,为我国人造卫星发展规划、科学试验卫星、应用卫星的研究贡献了毕生精力。22、钱三强,核物理学家。在核物理研究中获多项重要成果,特别是发现重原子核三分裂、四分裂现象并对三分裂机制作了科学的解释。为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立、发展和“两弹”研制作出了突出贡献。在组织推动中国科学院和国家的科学研究及国际合作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23、郭永怀,力学家、应用数学家。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在跨声速流和奇异摄动理论(PLK 方法 )方面的成就为国际公认。倡导了我国高速空气动力学、电磁流体力学和爆炸力学等新兴学科的研究。担负国防科学研究的业务领导工作,为发展我国核弹与导弹等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文来源:“科普中国-科技名家风采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