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核概论.doc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2992534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原子核概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原子核概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原子核概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原子核概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原子核概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质量数 :A , 原子量最接近的整数部分 A=Z+N (三者都是整数)中子数:N质子数:Z(核电荷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原子核质量: MNuclear MA Zme原子质量: MA, 常表示成原子量与原子质量单位 u 的乘积。核外轨道电子的静止质量: me,核外电子的结合能很小。核素:具有相同质子数 Z 和中子数 N 的一类原子核,称为一种核素。同位素: Z 同, N 不同同中子素(同中异位素): Z 不同, N 同同量异位素: A 同, Z 不同同核异能素: A 同, Z 同( N 同) ,能量状态不同的核素。 60Co, 60mCo镜像核:质子数和中子数互换的一对原子核, 如:核素

2、图:以中子数为横坐标,质子数为纵坐标对核素作的图。稳定的核素几乎全落在一光滑的曲线上或紧靠曲线的两侧,该区域叫做核素的稳定区(或稳定的核素半岛) ,该曲线称为 稳定线。核半径:R = r0A1/3, r01.2 fm, 1 fm=10-15m核子数密度:中子和质子具有自旋为 1/2,并在核内做复杂的相对运动。27-2231g1.6058kg=931.4MeVc6.04AuN 2.789.8pmu 2153560ecn XAZN1733330/m4nuclearnuclearnuclearnucleoMMVRA3801cm4nV(1)IPI在原子核处于基态时,当 A偶数时,则 I整数;当 A奇数

3、时,则 I半整数原子的总角动量等于电子的角动量与原子核自旋的矢量和,其数值是量子化的:原子核自旋的 I 值可通过原子光谱的超精细结构来测量。例:Si 基态电子组态是 3p2,其中“2”代表两个电子都处于 3p 次壳层上( 轨道量子数 l=1,轨道磁量子数 ml=1、0、1),是两个同科电子,填充方式是:最大 S 值1/2+1/2+0=1;最大 L 值=1+0=1J 的取值为:S+L, , | S-L|,根据半数法则同科电子数小于半次壳层数,J0光谱项:3P0, (3 为 2S1,0 为 J 的值)l=1ml 1 0 -1ms 0例:已知 59Co 原子基态(4F9/2) ,原子光谱的精细结构分

4、裂成 8 个成分,试确定 59Co 原子核的自旋角动量。解:考虑原子核的角动量后,原子的总角动量等于电子的角动量与原子核自旋的矢量和,其数值是量子化的:1) 当 JI,则 F 有 2I1 个值;当 JI,则 F 有 2J1 个值;2) 而由 4F9/2 可知 J9/2,若 JI,则 F 有 2J110 个值,显然不符精细结构分裂成8 个成分。故只能有 JI,则 F 有 2I18 个值,从而得到 I7/2,于是其角动量为:电四极矩 :面积的量纲, 与原子核的电荷分布的形状密切相关。FIJPP(1) (,1,.|)FFIJIJ() (,1,.|)FP IIJIJ (1)37/2IP2429.274

5、01AmBem玻尔磁子: 272(1)2 15.08Am836I I NpN BpegPgIem 原子核磁矩:2()5QZca宇称算符的本征值只有两种值( 1 或 1) , 宇称以“、”表示。例:氦的基态为 0, “0”表示自旋为零, “”表示宇称为正(偶)偶(正)宇称本征值1:奇(负)宇称本征值1:宇称守恒定律:如果微观体系在空间反演下不变,则其宇称保持不变,当体系内部发生变化时,变化前的宇称等于变化后的宇称。 能量守恒:时间平移不变性角动量守恒:空间转动不变性宇称守恒:空间反演不变性费米子:自旋为半整数,如电子、中子、质子、中微子、 介子FermiDirac 统计:在每一量子态中只能有一个

6、费米子玻色子:自旋为整数,如光子、氘、 原子核的结合能原子核 电 四极矩: 说 明原子核的形状是偏离于球形不大的 轴对 称 椭 球。()()xx结合能:自由核子组成原子核所释放的能量称为原子核的结合能 2 2(,)(,)()(,)pnBZAMZAcZmAZMAZc2022401(/)EmcpvcEp粒子的动能: E k=E - m0c2经典粒子( v 200)结合得较松, 预言了原子能的利用(重核裂变、轻核聚变) 。例:计算从氦核 (4He)中取出质子、中子必需消耗的最小能量,并解释结果的差别。解: (1) 从 4He 中取出质子所需的能量相当于一个质子与氚核结合成 4He 放出的结合能,即:

7、 4He 3H 1H,根据结合能公式有 E(p) = M(3H) + M(1H) M(4He)c2 = 3.016050u+1.007825u-4.002603uc2 = 19.814MeV(2) 从 4He 中取出中子所需的能量相当于一个中子与 3He 核结合成 4He(,)()(,)pnMZAmAZmMAZ放出的结合能,即: 4He 3He 1n,根据结合能公式有 E(n) = M(3He) + M(1n) M(4He)c2 = 3.016029u+1.008665u-4.002603uc2 = 20.578MeV(3) 明显有 E(n) E(p),是 由于静电斥力,原子核中质子的结合能小

8、于中子的结合能,所以取出中子消耗的能量大于取出质子的能量。1、核力 (吸引力核力的基本性质:(1) 核力是短程强相互作用力: 其有效力程小于 3fm;(2) 核力近似地与核子的电荷无关 : np、nn、pp 间都具有相同的核力( 实验证实 );(3) 核力是具有饱和性的交换力: 核的总结合能与核内核子数 A 成正比;(4)核力中除了有心力外,还包含有微弱的非有心力成分; 1液滴模型的实验根据:液滴模型是早期的一种原子核模型, 它将原子核比作一个液滴,将核子比作液体中的分子, 主要的实验根据有两个:一是从比结合能曲线看出,原子核平均每个核子的结合能几乎是常数,即BA。说明核子间的 相互作用力具有

9、饱和性 (短程 )。这种饱和性与液体中分子力的饱和性类似。二是从原子核的体积近似地正比于核子数的事实知道, 核物质密度几乎是常数,表示原子核是不可压缩的 (排斥芯 ),这与液体的不可压缩性类似。由于质子带正电,原子核的液滴模型把原子核当作荷电的液滴。半经验公式:结合能体积能表面能库仑能对称能对能费米气体模型:是把核子(中子和质子)看成是几乎没有相互作用的气体分子,把原子核简化为一个球体,核子在其中运动,遵守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核子受其余核子形成的总势场作用,就好像是在一势阱中。1幻数存在的实验根据:当组成原子核的 质子数或中子数为 2, 8, 20, 28, 50, 82 和中子数为 126

10、时 ,原子核特别稳定。这些数目叫做“幻数”。(1) 核素丰度:核素丰度是指核素在自然界中的含量(2) 结合能的变化:原子核的结合能,是原子核稳定性的一种表征。结合能的相对值越大,表示原子核结合得越紧密,稳定性就越好。实验发现的总结合能与液滴模型计算的结合能之间存在偏离,当质子数或中子数等于幻数时偏离最大。3壳模型的基本思想: 可以把原子核中的每个核子看作是在一个平均场中运动,这个平均场是所有其它核子对一个核子作用场的总和 (多体问题变成一体问题) 。对于接近球形的原子核,可以认为这个平均场是一个近似的有心场。 泡利原理不但限制了每一能级所能容纳的核子数目,也限制了原子核中核子与核子碰撞的概率,

11、使得核子在核内有较大的平均自由程,即单个核子能被看作在核中独立运动。 所以壳模型也叫独立粒子模型。或者说服从 泡利不相容原理双幻核基态的自旋为 0,宇称为正。 (已为实验所证实)偶偶核基态的自旋为 0,宇称为正。 (已为实验所证实)集体模型:其基础是壳模型,它保留了壳模型的基本概念,即认为 核子在平均核场中独立运动并形成壳层结构。 但它对壳模型作了重要补充, 认为原子核可以发生形变(指球形变为非球形) ,并产生转动和振动等集体运动。19 世纪末,3 大重要发现:揭开了近代物理的序幕;提供了原子核内部运动变化的许多信息。(1) 放射性衰变现象; (2)电子的发现; (3)X 射线的发现。放射性衰

12、变遵循的原则:( 1)质量数守恒;( 2)电荷数守恒1放射性衰变及其类型(1)衰 变 :放射出 射 线 (氦核), 射 线电 离作用 强 ,贯 穿本 领 小。(2)衰 变 :放射出 射 线 ,即 电 子, 射 线电 离作用 较 弱, 贯 穿本 领较 高。(3)衰 变 :放射出 射 线 ,即光子, 射 线电 离作用最弱, 贯 穿本 领 最高。 射线 不 带电 ,他的放出不影响原子核的 电 荷、 对质 量影响也极微。4422XYHeAAZZ11eXYAZAZZ 衰 变 : 衰 变电 子 俘 获 : mmAAZZ(1)衰变规律(实验总结):No 是 t = 0 时的原子核数;N 是 t 时刻仍存留的

13、原子核数; 为衰变常数,是放射性物质衰变快慢的标志,表示单位时间内原子核衰变的概率,决定于原子核本身,不受环境的影响。每种放射性物质都有他自己的衰变常数。( 2)放射性活度:或放射性强度,表示单位时间内衰变的原子核数目。 0tdNIet001ln20.6932t TNee(4)平均寿命:平均寿命是指一种放射性核素的每个原子核生存时间的平均值。设t t+dt 之间有dN 个原子核衰变, 则这些原子核的寿命为t ,他 们的总寿命为 -t dN,利用dN = -N dt,则所有核素的 总寿命为 :平均寿命:平均寿命后剩余核素的数目 为 :100037%NeNeN01.40.693T例:取1mg的 2

14、38U,测得它的放射性活度I =740个粒子/min,求 238U的衰变强度、半衰期、平均寿命。解:由放射性活度的定义可知, -18-323740/6s4.70s1.128dNIItN 个 个 9ln20.694.50aT放射系:设有一种放射性核素 A 经过放射性衰变生成 B,而 B 还具有放射性生成 C,依次下去直到一直稳定的核素,这样便构成一个放射系。1、铀系( 4n+2 系):从 238U 开始, 8 次 衰变、 6 次 -衰变,生产稳定的0 0ln()ln()tdde tt t 206Pb。2、锕系( 4n+3 系):从 235U 开始, 7 次 衰变、 4 次 -衰变,生产稳定的20

15、7Pb。3、钍系( 4n 系):从 232Th 开始, 6 次 衰变、 4 次 -衰变,生产 208Pb。4、镎系( 4n+1 系):从 241Pu 开始, 8 次 衰变、 4 次 -衰变,生产209Bi。1核反应发生的条件: 1、 入射粒子:2、入射粒子必须足够接近靶核( 10-12cm1、电荷和质量数守恒 (1) 反应前后 总能量不变 ()()()()aAbBTETE(2) 反应能(反应 Q 值):反应后比反应前所增加的动能理论解决:动量守恒不影响精度的表示:实验上测量 Q 值方法(2) 反应能(反应 Q 值):特例:剩余核处于激发态情况( EB*=0 )核反应截面物理意义 :表示一个粒子入射到单位面积内只含一个靶核时所发生的反应概率;或表示一个入射粒子同单位面积靶上一个靶核发生反应的概率。aAbBZZ()() =bBaAaAbBQTTEE22()() )aAbBCCabmMcMcB1/22()(1)()cosababBBBAAEESNI单 位 时 间 发 生 的 反 应 数单 位 时 间 入 射 粒 子 数 单 位 面 积 靶 核 数单位:面积量纲, 1b=10-24cm2五核反应过程的描述及核反应机制第一阶段(独立粒子阶段):可能发生两种情况:1、反射:形状弹性散射(势散射) 2、吸收:吸收截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