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页 共 5 页变压器说课稿说课人朱战胜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地位这一节的内容是上一章电磁感应教学的进一步延伸,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电磁感应现象更广泛的应用,并从能的转化和传递的角度进一步强化对电磁感应现象的认识,从而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能力和兴趣。同时,变压器也是交流电路中一种常见的电器设备,是远距离输送交变电流不可缺少的装置,通过这一节的学习为进一步学习下一节电能的输送奠定基础。2知识结构节课主要由以下四个知识点组成: 变压器的构造 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1 2理想变压器 理想变压器的规律: 3 4从知识本身的理论价值及应用价值的角度来看,我确定本节课的知识目标
2、是 知道变压器的基本构造 理解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探索并应用变压器的各 1 2 3种规律。从知识的能力价值角度来看,我确定本节课的过程与方法目标为: 能熟 1练应用控制变量法解决各变量问题 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思路。 2从教育的社会功能角度来看,我确定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为:通过实验探究,体会科学探索的过程,激发对探究物理规律的兴趣 通过真 1 2实操作和记录,获得团队合作精神的体验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二说学生1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电磁感应整章的学习,对于电磁感应现象、互感现象以及涡流现象有了基本的掌握。通过交变电流的特点也比较清楚,已经基本具备了学习变压器这节内容的知识储备。学生在
3、以前的学习过程中已经经历过通过实践探究物理规律,对科学探索的环节已有了初步的了解,特别是对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已有了较深的体会,所第 2 页 共 5 页以这为本节课的学习作了必要的方法储备。2重、难点分析新教科书增加了“通过实验,探究变压器线圈两端的电压计及匝数的关系” 。这一探究实验,旨在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变压器的变压规律,体验成功的喜悦。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根据科学探究的思路研究理想变压器的变压规律。能的概念比较抽象,在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层次上,很难理解变压器如何将电能从原线圈传输给副线圈,并在此基础上建模理想变压器,因此,把此问题做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三、教学及学法为体现教师的
4、主导地位,最优化的使学生从现有的水平向更高一级水平发展 ,本节课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采用演示实验法、分析推理法处理教学的难点,利用学生的分组实验探究法、讨论交流法,处理本节的教学重点, 。学而得法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做到“三会” ,即:会观察、会实验探索、会分析总结规律 。四、说教学1引入新课新课的引入,我是通过两个设问和演示实验实现的(两个设问:1、2) ,第一个问题,学生应用电路的知识,经过思考,能够得出利用电阻分压来实现,但第二个问题,学生原有的认识是无法解释的,利用学生已知的知识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第二个设问,我利用升压变压器演示实验,开门见山引到本节
5、课的题目变压器;这样的引入也为进一步学习变压器的做好铺垫。2讲述新课新课的展开,按照教材的知识结构:第一、变压器的构造属于识记范畴,我的设计思路是观看课件展示的各种常见变压器、具体指导学生拆解变压器、最后让学生总结变压器的组成,我介绍相关概念。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增强学生对变压器的感性认识,认识到变压器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电器设备,从而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变压器工作原理的好第 3 页 共 5 页奇心。第二、是变压器的工作原理:通过演示实验:原线圈两端分别接直流电和交流电,观察副线圈连接的小灯泡的亮灭,学生结合交变电流的特点,容易得出其工作原理是互感现象。关于变压器工作时的能量转化问题是这节课的难点
6、之一。按照学生的思维逻辑,我设计了两个师生互动实验,意在分散难点。在前面的演示实验中,细心的同学会发现,当变压器接上电源时,铁芯发出“呜呜声。学生凭直觉感觉铁芯是带电的。因此我顺应学生的思考过程,我设计了第一个师生互动实验,提出问题:变压器接上电源时铁芯带电吗?并让学生亲自触摸感受铁芯不带电。接着我又提出问题:变压器不带电,看来变压器没有电能,那它有什么能呢?这个问题对学生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设计了另一个师生互动实验,引导学生思考。先让一位女同学到讲台前提铁芯上的横条,女同学轻松提起。再让一位强壮的男同学来提横条,费了很大的力气却没提起!这是为什么呢?在学生思考的同时,再让一组同学到讲台前体验
7、。这时细心的同学会发现,在男同学提横条的时候,原线圈两端接有电源。这时学生会恍然大悟原来变压器接电源的时候,铁芯被磁化,有磁能!这时我接着发问:那电能怎么从原线圈传输到副线圈呢?学生同过分析推理,会认识到原、副线圈中的“电”是通过铁芯的“磁”来相互联系的。为了增强演示实验的效果,我在男同学提横条时,原线圈两端接直流电源。学生通过自己细心的观察、实际动手操作和严谨的分析推理,理解了变压器的工作原理,会获得学以致用的成就感。这时,我进一步追问:铁芯起到原副线圈能量转化的枢纽作用,那变压器的铁芯为什么做成闭合的呢?闭合铁芯又起到怎样的作用?由此引出本节课的理想变压器的教学环节第三、理想变压器的教学环
8、节1、变压器工作时能量损耗的途径 2、理想变压器模型的建立。而只要将变压器工作时漏磁、铜损和铁损三种能量损耗理解好,理想变压器模型的建立也就水到渠成了。首先我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变压器在运行时哪些方面有能量损失呢?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和涡流现象的知识,学生对铜损和铁损的得出是比较容易的。但对于初学者来说,理解“原线圈中的电流产生的磁通,绝大多第 4 页 共 5 页数通过铁芯,只有一小部分漏到铁芯外”是有难度的。为了提高课堂效益,体现教师在学生探索尝试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在这一教学难点的设计中我采用演示实验的方法,逐层设问,以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首先通过演示试验,让学生观察可拆变压器的铁芯由不闭合到闭合,
9、接在副线圈两端的小灯泡的亮度变化,提出问题:小灯泡的亮度为什么发生改变呢?学生能回答出:闭合铁芯起到增大原、副线圈电能传输效率的作用。我以生活中的例子加以引导:自来水从水龙头流出后,无方向性,但加上管子后,水就都在管子里向同一方向流动了,那在变压器中闭合铁芯起到什么样的约束作用呢?学生经思考可回答出:约束了磁感线,使通过原线圈的磁感线大多数通过副线圈,从而增强了电能的输送效率,我再由此小结漏磁现象,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第四、理想变压器的规律理想变压器的规律教学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其包含 3 个问题:功率关系、电压关系和电流关系。根据理想变压器的特点很容易得出功率关系:P 1:P2,电功率关系
10、和电压关联,学生也容易导出电流关系:I 1:I2= n2:n1,本节课探究的重点是“电压关系” ,我将这一重点内容设计为探究性实验和理论推导相结合的方法来处理,以往的教学只能用理论推导得出结论,学生只能采用抽象的逻辑思维规律,如果加以实验探究,学生经历规律产生的全过程,这样处理,不仅体现出物理学科实验性的特点,学生还可以通过形象的观察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这样学生一旦激发兴趣,就可以转化为自觉学习,教师就可以轻松的教,学生轻松的雪,达到教学双赢。另外,由于可拆变压器副线圈匝数较大,变压器效率较高来推数据,接近理论值,这也为这节课学生的实验探究提供了保证。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我按照科学探
11、究的基本思路,在教学中通过几个设问来引导学生完成探究任务。问题 1:输出电压的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这一问题进行大胆、合理的猜想,并注明猜想的依据。问题 2:怎样设计实验方案呢?让学生从实验目的、实验方法、实验步骤几个角度逐一讨论,并请几组同学展示方案,归纳总结。在学生分组实验探究之前,为保证学生和用电设备安全,我提出几点注意事项:1、所用电压不超过 12V,第 5 页 共 5 页2、交流电压表使用要注意量程的选择,3、断开电源时。要防止断电自感的危害。学生依据实验要求小组合作,根据实验原理连接好电路图进行实验。学生根据实验要求,小组合作,根据实验原理图连接的电路
12、图进行实验,利用万用表读取相应数据,并记录在设计的表格中,教师巡视各小组的探究实验,并找出几组同学展示实验数据,接着提出问题(3)根据同学们的实验数据,能得到什么结论呢?来引导学生寻找规律,最后总结两组实验数据,得出电压与匝数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问题(4):我们能不能根据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尝试从理论上再进行探究呢?这样,学生利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自己推导出电压关系 U1/U2=n1/n2这样学生在经历了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再经历理论探究,对得出的公式深信不疑,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探究的态度。在分析得出相关规律后,我选择这样一道初学者的易错题为例题,利用学生常得到的错误答案 48mA 和正确答案 0mA 的冲突,让学生重新思考,就讨论来进一步认识变压器的变压特点,使课堂所学的新知识得以巩固和提高。课堂小结环节是对所学新知识方法的归纳和整理,学生自己整理方案,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为继续应用变压器规律打下基础课堂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布置作业,我设计了这样三道作业题目,涉及多个副线圈问题、互感器问题以及电压、电流、功率的决定关系,让学生在课后认真思考,独立经过物理结论的判断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由于这节课以实验教学为主,在板书设计上我力求图文并茂,让同学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并突出本节课的知识重点以上就是我对变压器一课的设计想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