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科毕业论文 ( 20 届) 西游记与欧洲骑士文学的比较研究 所在学院 专业班级 汉语言文学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职称 完成日期 年 月 1 摘 要 中国 的西游记 与欧洲骑士作为东、西方民族带有尚武色彩的精神文化的象征,呈现出某些 “ 文化共相 ” ,如 他们 都 以游侠的方式采取暴力的手段 主持正义、扶弱济贫 ,人物性格 重言诺、讲信义、忠诚耿直, 都有乐于助人的奉献精神等,但两者毕竟 存在于不同的人文环境 ,在主题思想、人物真幻、文化体系等方面有着极大的差异,本文 将就 西游记与 欧洲骑士文学 的共性与特性进行初步的比较研究 ,并在骑士文学这一载体上挖掘西游记深层次涵义。 关键词
2、 西游记;骑士文学;比较;涵义 “Monkey King“ and European knight literature comparative research Abstract: Chinas “Monkey King“ and European knight with eastern and western nation as the spiritual culture warriors symbol of color, showing a certain “share cultural phase”, If they are to the rangers violent way tak
3、e justice, FuRuoJiPin tautology, character Enoch, acting in good faith, loyalty upright, have helpful dedication etc,But both after all exist in different humane environment, theme, character really in the illusion, cultural system has huge difference, This paper will “Monkey King“ and European cava
4、lry general and characteristics of literature preliminary, and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carrier in Cleveland on literary dig deeper meaning “journey to the west“. Key words: The Adventures of Super Monkey; Knight literature ;comparison ;meaning 2 每个热血青年都有过关于行侠仗义的梦,正如现在风靡的畅销电影一样,蜘蛛侠、变形金刚以及国内经典黄飞鸿和时
5、下风生水起的叶问系列等,这些主角除了具有过人身手外,还有一个共同点,均 武艺高强,侠肝义胆,锄强扶弱 ,铲妖除魔。将思绪投放到欧洲 中世纪去寻找这些主角,首先跃入眼帘的是身着闪光铁甲的勇猛骑士,历史的遐思也总是萦绕着幽灵般游荡的骑士,然而,骑士留给人们的不只是刀光剑影、喋血嗜战的武夫之壮举,而是侠肝义胆、浩然之正气,使人们的思绪留恋和沉浸于那挥之不去的、令人神 往的中世纪历史的幻影之中。骑士不仅是充满了神奇和浪漫色彩的中世纪西欧社会的历史现象和文化现象,而且浓缩了整个中世纪社会的历史和文化现象。欧洲骑士文学产生于十一到十三世纪,这一时期,征战不息的创业时代结束了,由于骑士制度的确立、骑士阶层社
6、会地位的提高,产生了他们自己的精神生活和道德准则,他们突破基督教的出世观念和禁激主义,要求现世享乐,向往世俗的爱情,追求个人英雄主义的骑士荣誉和侠义的扶弱除强的骑士精神以及温雅知礼的骑士风度等,骑士文学就是这种精神特征的集中反映。骑士文学大多取材于民间传说和史诗,其基本主题大 都是封建骑士的建功立志、侠义冒险、崇拜贵妇人及爱情至上等 1。 转移思绪到旧时代的中国,映射在我们脑海里的英雄,侠士,救世主 .自然浮现一位骑白马的高僧和三个相貌怪异的徒弟行走在峻山陡壁的画面,他们师徒四人一路惩恶扬善去西天取经,上演了“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火焰山”等精彩片段。这些出自成书于十六世纪明朝中叶的中
7、国四大名著之一 西游记,在中国,乃至亚洲部分地区可谓家喻户晓。它自问世以来在中国及世界各地广为流传,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其中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等人物深入人心。几百年以 来,西游记被改编成了各种地方戏曲及电影、电视剧、动画片、漫画,版本繁多。在日本等亚洲国家也出现了以孙悟空为主角的文艺作品,样式众多,数量惊人。 一 抱着取真经的坚定信念,唐僧义无返顾地在三位徒弟的协助下去往西天路;谨遵忠君爱国、护教任侠的道德规范,骑士们信誓旦旦走在寻觅奇迹的大道上,两者一路扬善惩恶、行侠仗义, 西游记和欧洲骑士文学基于都属游侠式斗恶的方式联系到一起。 此外,两者还存在许多共同点。 其一,西游记和骑士文学在
8、对付“敌人”的手段上是一致的,暴力解决一切。 西游记之所以如此吸引眼球,老少皆迷,和其打斗场面的精彩程度是密不可分的。“如意棒,黑缨枪,二人洞口逞刚强。分心劈脸刺,着臂照头伤。这个横丢阴棍手,那个直拈急三枪。白虎爬山来探爪,黄龙卧道转身忙。喷彩雾,吐毫光,两个妖仙不可量:一个是修正齐天圣,一个是成精黑大 王。这场山里相争处,只为袈裟各不良。”( 第十七回 ) 2,字字精炼,句句生动,一招一式,整个打斗的场景似历历在目,身临其境;骑士文学也不缺乏经典的武斗场面,“他又虔诚地请他的杜尔西内亚夫人保佑他,请她在这个关键时刻帮助他。说完他戴好护胸,攥紧长矛,飞马上前,冲向前面的第一个风车。长矛刺中了风
9、车翼,可疾风吹动风车翼,把长矛折断成几截,把马和骑士重重地摔倒在田野上。桑乔催驴飞奔而来救护他,只见唐吉诃德已动弹不得。是马把他摔成了这个样子。”(唐吉诃德) 3。 再如力量强大的贝奥武甫徒手与魔怪格兰道尔相搏 竞扯下其臂膀,令魔怪身负重伤而逃,最终疼痛致死。(贝奥武甫) 4以及西格夫里特,膂力非凡而武功高强,只身一人便杀死尼伯龙两王子及一众勇3 士,更曾亲手杀死凶猛的巨龙(尼伯龙人之歌) 5。 其二、西游记和骑士文学在暴力下的目的具有相似性,他们都惩奸除恶,有牺牲自我来满足他人利益的真情流露。 我们认为唐僧师徒四人历经“三打白凤精”、“黑松林逢妖”、“乌鸡国除妖”、“ 竹篮擒水怪”等艰险,直
10、接目的是解除去往西天的障碍,但从 第四十七回“圣僧夜阻通天水 金木垂慈救小童 ” 6中, 唐僧师徒来到通天河,被滔滔江水阻挡 .在附近村镇落脚,却又赶上那里人正在用活人祭祀河神,听村民讲述事情内幕后,一致认为乃妖怪作祟,唐僧师徒帮助百姓除妖解难,降服了通天河的金鱼怪;为拯救一千一百一十个小儿的生命,剿除了比丘国国丈白鹿精;“除妖乌鸡国” 7一回中,帮助托梦于唐三藏的老国王恢复身份,使其得以含冤得雪,途中所遇妖魔,有的并未阻挠取经,但是只要发现他们危害百姓,就主动出击。 由此可以看出师徒四人惩奸除恶的理想,一路锄强扶弱的师徒四人一直是带着奉献精神面向观众的;骑士文学中这种精神就更无庸置疑了,骑士
11、精神的“八大美德”中就有“牺牲”一项,一名称职的骑士必须具有这样的勇气和魄力,在需要你付出代价来成全大多数人利益时,你敢于牺牲,也许是牺牲物质利益,也许是牺牲生命。在著名的电影铁面人里有这样的一个情节:菲力普亲王被他的弟弟 国王 路易关押在 巴士底狱 里,忠于菲力普亲王的骑士团冒险将他救出后,结果遭到了路易国王火枪队的伏击。这个时候令人瞠目结舌的事情发生了:路易下令开火,但火枪队并没有扣动扳机,相反,他们丢掉枪支,庄严肃穆地向菲力普亲王骑士团仅存的 4名血迹斑斑的骑士行礼致敬,至高无上的国王在此刻也失去了尊严。 8 其三、当讨论西游记主角的特点时,不免有武艺高强,侠肝义胆,锄强扶弱等形容词,孙
12、悟空自然 睿智仗义、武艺超群 ;唐僧 虔敬坚韧、心地善良,猪八戒和沙和尚也都有勇有 谋,骑士文学中的主角们恰恰也迎合了这些特点,骑士精神 概括起来为:谦卑,荣誉,牺牲,英勇,怜悯,精神,诚实,公正,具信守诺言,乐于助人,为理想和荣誉牺牲的豪爽武人品格。 综上,将两者联想在一起是有因可寻的。 二 然而,西游记和西方骑士文学归根结底根植于不同的文化土壤,中西方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不同,也表现出不同的文化特点。 首先、西游记与欧洲骑士文学,在处理男女情爱主题、对待女性态度上尤为不同。骑士文学在描写上尽情美化骑士,年轻健美、知书达理,既能击剑斗殴,又对崇拜的贵妇人百般体贴,兼具阳刚之气 和阴柔之美,为赢
13、得贵妇人的青睐而奋斗、牺牲,把主角视作贵妇人的仆人,博得贵妇人的欢心是他们最大的心愿。这是西方爱情至上观念的表现。 被恩格斯称之为普罗旺斯骑士抒情诗精华的破晓歌 9就是写骑士对贵妇人的爱慕,描写他们在破晓时候分离的情景;骑士传奇 郎斯落或小车骑士 10就是写亚瑟王的骑士郎斯落和王后耶尼爱佛的恋爱。郎斯落为了耶尼爱 佛,不惜骑士的荣誉和冒险,对她的话,他惟命是听,绝对服从。奥迦桑和尼柯莱 11写骑士奥迦桑爱上女奴尼柯莱,遭到父亲的反对。他为了爱情忘了保卫国家、抵抗外 敌的骑士责 任。骑士小说圣忒莱的小约翰 12主要是写法国骑士约翰和公主美姬的爱情。 由此可见,情爱在骑士文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14、,而女性往往是作为被崇拜的偶像进行描写的,追求爱情也是骑士精神的一种具体表现。然而,在西游记里很难发现有情爱描写的场景,在中国传统观念中,侠士,英雄等风骨人物通常对女性是漠不关心,视性为“淫邪”,并且唐僧师徒四人均为出家之人, 佛家提倡清心寡欲,六根清4 净,欲望是烦恼和痛苦的根源,举一个佛陀曾说过的比喻来解释,我们认为淫行的快乐,就象一把很锋利的刀,上面沾了点蜂蜜,我们用舌头去舔蜂蜜,刚 觉得有点甜的感觉,舌头就被刀割掉了,同样的道理,我们认为的这种“快乐”,事实上是我们受无量苦恼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13为体现侠士的风骨,又融合佛教的教理, 在西游记里那么多女性妖魔鬼怪虽个个都美若天仙,却
15、统统被毫不留情的安排了个凄惨的下场。 其次、骑士往往将形体形象与人格形象完美结合,相映成辉,但西游记人物留给公众的深刻印象并不在于形体形象的赏心悦目,而在于人格形象的慑人心魂。在亚瑟王之死中,兰斯洛特骑士、特里斯坦骑士,无不是英姿飒飒、风度翩翩,前者竟使亚瑟王之妻桂乃芬心醉神迷,后者更 令马克王之妻伊索尔德一见钟情。兰斯洛特骑士离开朝廷寻觅奇迹,一路上锄强扶弱,行侠仗义,先是力战陶昆营救被掳的众多骑士,接着又杀死强抢妇女的邪恶武士和霸占渡桥的恶徒,随后又打败奴役贵妇的两个巨人并解放整个城堡。特里斯坦骑士更是救民于水火,为免却爱尔兰安国心王每年向康沃尔马尔克王征收的贡税,大战前来征税的马汉思骑士
16、,令其遭受致命打击负伤而逃,自己也身负重伤,生命岌岌可危。兰斯洛特和特里斯坦的英雄事迹无愧于各自英俊的外表和骑士的荣誉。 14而西游记虽有令女妖颠倒众生之貌的唐僧,但毫无缚鸡之力,反而我们热爱他 对他印象深刻的画面是他放生鲤鱼,精心坐禅等 15,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就更不用说了,他们的样貌常常被百姓误认作妖怪,作者连一张普通长相的脸都没有赋予他们,但不得不说,我们却被他们的人格形象所折服。 其三、 西游记中的人物是由神界降到了人间,而骑士文学中主人公则是由人间进入到了幻象境界。两者的典型人物的活动环境大不相同。 欧洲骑士文学中的骑士们是地地道道的凡夫俗子,它们生活在真实的人间。 唐吉诃德里主
17、人公唐吉诃德本是一位绅士,生活有保障,又有一定的文化基础,所以闲来无事就读骑士小说消 愁解闷。他看得津津有味,爱不释手,背着家人,夜以继日地阅读,结果鬼迷心窍,深陷其中,妄图以中世纪的骑士道来“匡正”资本主义兴起的时代,干出许多害人损己的蠢事,他是从真实的人间步入了作家心造的幻象世界 16。另外一部作品艾莱克和艾尼德,讲述亚瑟王的一个骑士 艾莱克爱上了一家境贫寒的骑士之女艾尼德,经过一番努力后与她结为连理。婚后,艾莱克完全沉湎于幸福的家庭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便整装出发,打算去尽作为一个骑士的职责和义务,从而迈上骑士的传奇旅程,他同众多“骑士”一样包括唐吉诃德,都是从生活气息浓厚的自 然人走到
18、虚幻境界中去的 17。 西游记作者在家喻户晓的唐僧取经故事的基础上,将其进一步陌生化、神异化,套进神魔小说的外壳之中。然而作家真正的目的是借其外壳,切切实实地写人情世态,写人的思想与奋斗。为了神魔小说的外壳相协调,作者将孙悟空安排在与世隔绝的仙山福地花果山,让其无公无母无妻无子,摆脱一切人伦关系的重要束缚;而为了表达人的思想与奋斗,作者又将齐天大圣、天蓬元帅、卷帘大将分别打入人间,就连孙悟空的所在地与人间也只有一海之隔,使他们从非人间降到了人间。至于西行路上他们遭遇的牛鬼蛇神、妖魔鬼怪,无不是大自然中各种艰难险阻的“人格化”。所以,作家为其笔下人物提供的活动舞台,是与人间叠映在一起的 18。
19、其四、在思想内容上,西方文化强调的是个人、个人利益、个人荣誉的至高无上,骑士们的信条虽然是忠君、护教、行侠,但是其根本的目的还是为了取得个人的荣誉,能在亚瑟王的圆桌旁占据一席之地,这是它们荣誉的象征(亚瑟王之死)。相比较而言,西游记在作者的影响下注重的是一种“义”,这种“义”不单单为排解心中的愤懑,更多是为伸张正义、5 为激进他人、为批判现实而执笔 19。 西方骑士文学表现了正义与邪恶的冲突,体 现了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规律,但在“正义”与“邪恶”的判断上,骑士文学中是以政治和宗教的利益为准则的,封建君主和基督宗教是正义的化身,这是骑士所必须忠于并捍卫的,而背叛君主的异教行为都是邪恶的行为,这是
20、骑士要加以铲除的。骑士文学描写的是骑士的生涯,歌颂的是骑士的精神。然而,即使对于一个出身不低的少年来说,要获得“骑士”的称号,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他必须有过许多冒险的狭义行为,而这种狭义行为是以中古时代封建阶级的标准来衡量的,即必须杀过许多“异教徒”。骑士文学中的骑士由于是封建特权阶级,因此,他们有着根深蒂固的封 建思想和宗教观念。这种封建思想首先就是“忠君”,早期骑士文学中大量描写骑士为封建君主的利益去冒险,征战或掠夺他国的领地和财产。中世纪封建诸侯借十字军名义,而在农民身 上加倍剥削;借“保护正教”诛灭异教徒的名义来掠夺别人的财产。骑士“保护正教”的信条正是建立在掠夺异教徒基础上的,这种掠夺
21、,又是为封建君主利益服务的。由此“忠君” 与“保护正教”实质上是统一的,体现出政教合一的特征。 西游记并非如此,它取材于历史上唐僧取经的故事,唐代名僧陈玄奘为了穷究佛教经文,孤身一人,穿越大漠,跋涉五万里,历时 17年,途径 100多个国家,备尝艰难险阻,终于抵达印度,从佛教发祥地取到梵文“真经”。回国后,唐僧译经 19年。唐僧取经的的壮举在当时轰动全国,他的伟绩流传白代,彪炳千秋。唐僧取经译经的故事富有传奇色彩,特别是取经故事引起了历代人们的广泛兴趣,在 900年的漫长流传中,人民群众不断地用美的想象去丰富它、发展它。到了集取故事之大成的杰出作家吴承恩手上,这个故事得到了脱胎换骨的改造。取经
22、主角唐僧失去了头上的光环而退居次要地位,他毫无降魔伏怪、克服艰难险阻的实际本领,但他那“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精神使其作为“师父”而成为 名副其实的精神领袖。虚构的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甚至白龙马,成了取经的大业。这样,取经故事也就完成了从真人真事向人、神、魔故事的转变。西游记从外在形式来说是神魔小说,但是它充满了张力,也可以被认定为神话小说、哲理小说。吴承恩所处的明代社会“奸诈之风日党”,他看不惯科场、官场和社会上那些“蝇营鼠窥”,射利如城”的种种丑态,遂将心中的哀哭怒骂化作纸上的黄粱事业。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上,他创作了西游记这部小说,借助神异英雄的本领,代替自己胸中磨损了的“斩邪刀”,对封建社
23、会的种种腐朽黑暗进行扫荡,通过神异英雄 的遭遇和经历,寄托和暗喻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为之奋斗的精神。 最后、西游记和欧洲骑士文学是不同文化体系的产物。西游记有一个强大的东方文化根系作为源头的,这种根系来自中国古代文明。有人把这一文化体系称为“耻感文化”,因为这种文化注重带有极其强烈感情色彩的社会道德与舆论约束力。而骑士属于西方文化体系,这种文化体系被称为“罪感文化”,它以超越性的宗教信仰和理性精神来产生自我的道德约束 20。 将两者进行一番比较,我们不难看出“耻感文化”和“罪感文化”的差异。 在人物的行为特征上,骑士敢于冒险,英勇无 畏、勇敢顽强,但在行为的动机和目的上 ,骑士的行为来自于阶级地位
24、、骑士职责和宗教情绪,以及对某个贵妇人的爱情,其抱着建功立业、升官封爵的信念,具有很强的功利性。中世纪欧洲的骑士是一种贵族封号,获得这一封号就意味着武士进入了上层社会,从而获得了某种封建贵族的特权,要获得这一封号必须通过严格的考试和隆重的仪式,其中有一 个重要的程序就是宣誓,领受训词,其内容是骑士必须要“忠于君王”、“保护正教”。在 一篇骑士传奇中描写了亚瑟王时代的著名骑士忒列6 司忒兰姆的儿子在圆桌骑士兰西格忒的墓前接受骑士的称号时,曾领受这样的 训词:“骑士呀!要对你的敌人残忍,对你的朋友友善 ,对弱者谦让,并且时时要记着去扶助公道,去惩罚那些欺侮寡妇孤儿及穷苦女子的人们;并且要尽全力去爱
25、穷苦的人和神圣的教会。”这种宣誓实际上是骑士自己职责和义务的一种最高形式的承诺,也就是其行为和道德规范的准则 20。如圣忒莱的小约翰中的约翰到欧洲四大强国的巡游冒险正是为了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21。塞万提斯笔下的 唐吉诃德 深受中世纪骑士精神的影响,并按骑士的方式行事,把维护正义、锄强扶弱、清除世间的不平作为自己的天职,为此置个人生死于度外,然而由于那时骑士 精神已不合时宜,他善良的动机得到相反的结果,碰得头破血流。俄国作家为此称 唐吉诃德 表现了“对某种永恒的不可动摇的事物的信仰”,“对超出个别人物之外的真理的信仰”,并付出了“虔诚的皈依和牺牲”。 唐僧师徒在取经过程中遭遇九九八十一难,经历
26、四十一场恶斗。其中有的是自然险阻,但主要的是妖魔的危害和阻挠。取经路上,孙悟空斗志昂扬,矛头直指祸国殃民的妖魔。他不辞劳苦,哪里有妖魔,他就战斗在哪里。正如猪八戒所说:“听见说拿妖怪,就是他外公也不这般亲。”他三打白骨精,力擒黄袍怪,上天入地,查妖精来历,变小虫,或化作妖精的亲戚,深入妖魔洞中探消息,取宝贝,始终不懈。这种顽强斗争精神,更重要的是表现在他勇于为民除害上。正像太白金星所说,孙悟空“专与人问报不平等之事,济困扶危,恤孤念寡”,“专救人间灾害”。 22他以“替天行道”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这种价值观念表现出淳朴性,孙悟空并不类似西方骑士那样认为自己对社会某个抽象的精神,真理信条和行为规
27、范负有什么义务和使命;他行为冲动,也不是来自于对某个与自己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驾临于他之上的主君或束缚他们身心的群众必须履行的责任,他的价值观是朴素的,随机性的感情因素。宅心仁厚的唐僧以及 誓死跟随的另两个徒弟的出发点也是一样的。 三 西游记与骑士文学两相比较各有千秋,这 正暗合了“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23这一哲理,通过欧洲骑士文学这一载体,从下面几个问题的探讨,将更加了解已有四百年历史的西游记不但未被埋进历史的烟海,反而在人民群众中间,代代广为流传,深受群众喜爱的原因, 它 就像一本神秘的密码本,在与欧洲骑士文学的比较研究下解开了密码 ,文本的更深层次内涵就愈渐清晰,一览无遗地浮现在我们眼前:
28、 第一、西游记为什么不表现情爱的主题,忽视女性角色? 除了上述提到唐僧师徒四人均为出家之人 , 佛家提倡清心寡欲,六根清净的理由外,作者 更大的目的在于突出其考究的主题思想,因此相对于欧洲骑士文学来说,缺少浪漫的基调,忽略情爱,将女性置于水火不相容的角色,予以她们隐喻了朝政的骄奢淫乐。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有极不平凡的经历,他遍尝了世间酸甜苦辣,深嚼过人生的滋味。吴承恩本有政治抱负,且卓有才华,时人说他“髻龄即以文鸣于淮”,但在黑暗的现实中,他不仅在科举场屡试不中,而且在生活中处处碰壁,晚年耻于折腰,弃官而归,从事文艺创作,这种经历,使他对科举宦海和一般社会上的施虐贪暴、徇私枉法的种种现象,必然多
29、有所 见,深有所感,晚年创作西游记,对这些所见所感的腐败现象,通过谈鬼说怪,加以揭露讥刺,痛下针砭,亦是时所必然。 西游记揭露了诸多黑暗腐败现象,首先,它写出了不论天庭、地府,还是西天佛地的徇情枉法、受贿成风的种种现象。第十一回崔判官徇情枉法,利用职权,偷改生死簿,使李世民死而复生,连铁面无情的阴曹地府都是如此,那么在官场中行贿徇私之风该是何等肆7 无忌惮。其次,它讥讽了仕途宦海名逐追利的腐败风气。作品中许多地方,颂扬了自由自在、与世无争的生活,批判了官场中腐败风气。第三,它通过各种妖魔鬼怪的描写,揭露讥刺了社会上邪恶势力的罪恶行径。作品中所描写的许多妖怪大多是社会上邪恶势力的象征。碗子山波月
30、洞的黄袍怪强抢象国公主为妻(三十四回);身为比丘国国丈的鹿妖,要取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小儿的心肝为国王医病(七十八回)等 24,作品通过这些揭露性的具体描写,上刺国王昏庸无道,贪欢害民,下刺豪门权贵,地方豪强,依势作恶,为非作歹。表现了作品对丑恶现实的批判。 第二、西游记为什么不赋予人物兼具“形体形象”和“人格形象”? 骑士文学中,相貌堂堂的骑士必定身怀绝技而济世怀人,因为骑士的真实形象往往与其形体形象相符合。 而西游记是一部神话小说,除了要营造虚幻的氛围外,孙悟空等人相貌怪异的最重要原因是作者更想给公众以出乎意料的惊奇之感,进而使其抛却对形体形象的片面知觉而专注于人格形象,知觉偏差将使公众对人物
31、的崇高人格形象刻骨铭心。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崇拜了几个非人非物的角色几个世纪。 第三、西游记既然为神话小说,为什么不在天界,地界展开故事,反而要从神界降到人间? 骑士文学的产生仅仅是顺应了当时的时代潮流,是社会制度的体现,而吴承恩创作西游记,无为修心正道,无为游戏 ,是借神话小说的外壳完成现实批判的思想 旨趣,走到人间,是为了加大真实笔力来揭露社会现实的黑暗。 参考文献 1 朱伟奇 .中世纪骑士精神 .陕西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6. 2 6 7 15 22吴承恩 .西游记 . 北京 .岳麓书社 , 2009.1. 3 16 塞万提斯 .唐吉诃德 .河北 .大众文艺, 2008.10 4
32、5 陈才宇等 译 .贝奥武甫罗兰之歌熙德之歌伊戈尔出征 记 .北京 .译林出版社,1999.6. 8午言 .电影版 连环画 .北京 .中国电影出版社 1985.2 9 10 11 12 寰宇 .浅谈西方骑士文学 M. 郑州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2(01). 13 李睿 .佛学知识全知道 .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8. 14 徐旭 杨迪 .骑士文学与武侠小说的社会角色论 .山东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0.2 17 21 朱维之 .外国文学史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6.1 18 新灿 .与 .北京 .西游记文化学刊, 1995.2 19 刘金凤、王佳琪 . 浅析西方骑士文学的情与义 . 北京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0.1 20 金慧玲 . 从侠士、骑士文学的对比看东西方差异 . 安徽 . 安庆师 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2007. 23 黑格尔 .西方哲学思维观 .北京 . 时事出版社, 2001.5 24 孔另境 .中国小说史料(西游记部分 .北京 . 中华书局 , 1969.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