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科毕业论文 ( 20 届) 海派文学:现代意识与文化自觉 所在学院 专业班级 汉语言文学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职称 完成日期 年 月 摘 要 20世纪 30、 40年代被主流文学所排斥与诟病的海派文学依凭其通俗性与先锋性,以“异类”的姿态登上了文学殿堂。海派文 学以其第一品格“现代质”冲破主流文学的藩篱,消解权威话语的文学霸权,掀起了一场现代意识与文化自觉的革命。本文试从商品化的市场背景、作家独立人格的获得、海派写作的方法技巧革新、新市民的人性自觉意识以及海派文学对“性”的大胆涉及等方面,分析海派文学以其都市市民精神对主流文化的叛离,探究海派文学的“现代质”与文化自觉。 关键词 海派
2、文学;现代意识;文化自觉;叛离;解构 Shanghai Style Literature: modern consciousness and cultural awakening Abstract: As the excluded and unaccepted literature school by main current in the1930s and 1940s, Shanghai style literature arised with its popularity and pioneer as heterodoxy. Shanghai style literature broke
3、through the barriers of main current and eliminate the cultural hegemony of authority discourse relyed on its foremost quality and made an revolution with modern significance of modern consciousness and cultural awakening.This essay attempt to conprehend Shanghai style literatures renegade of main c
4、urrent and makeout the rebellious modern trait and cultural consciousness of Shanghai style literature from lots of aspects such as the commercial market background、 the independent personalitygain of authors、 the writing methods and skills innovation、 the new citizens consciousness of humanity and
5、the courageous involving of sex and so on. Key words: Shanghai style literature;modern consciousness; cultural awakening; renegade; deconstruction 1 从严格意义上讲,海派文学并不是一种界定明确的文学流派,而主要是作为一种租界文学和洋场文学的 混合的文学现象,以其特定的地域文化为依托宣泄着它的独立另类与标新立异。在中国文学史上,海派文学一般意义上是指活跃在上海的作家,以新感觉派、张爱玲等为代表的表现“上海”这一城市主题的都市文学。然而有学者也提出了不
6、同的观点:“海派文学有两种传统 :一是以繁华与糜烂同体的文化模式描述出极为复杂的都市文化的现代性图像即突出现代性的传统,如新感觉派 ;一是以左冀文化立场揭示出都市文化的分野及其人道主义的批评,即突出批判性的传统。 30 年代的新感觉派与左翼文化把这两个传统推向顶峰。到 40年代,在张爱玲的艺术世界里,这两个传统 融合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审美范畴。” 1 但是,这几种说法都有着偏颇之处:在时间的延续上,只关注了 1949 年之前的前海派文学,而对 20 世纪 80 年代后出现的海派文学视而不见。因此,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海派文学应该是指“以上海都市文化意识为内核的,以渲染上海风貌、塑造上海灵魂等为己
7、任的作家作品。” 2 海派文学的 沿袭流传 并非延续性的:起源于 20 世纪 20年代,一度消亡于新中国成立后, 20世纪 80 年代再度振兴。在此,本文着重论述 20世纪 30、 40 年代的海派文学所显现出的现代意识与文化自觉。 海派文学在 20 世纪 30、 40 年代以文学“异端”的态势呈现异常活跃的姿态,并自觉进行文学现代性的探索是有着深层次原因的。繁荣如花的商业化大都市塑造下的先锋都市精神,大众化、世俗化的小市民人性自觉意识,审美现代性的觉醒与解构传统的自觉性探索,无一不揭示着海派文学对现代都市人生世事的独立性体验与人性哲学意义上的探寻与追求。 一、商业化氛围中的都市精神自觉 20
8、世纪 30年代的上海,受到西方资本主义浪潮的冲击以及西方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出现了一系列异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突变,进而演变 成首当其冲接受与糅合西风的大都市形态。在都市商业化氛围中,现代意义上的海派文学产生了。无论是以张资平,叶灵凤为代表的“性爱小说作家群”小说,还是以刘呐鸥、穆时英为代表的新感觉派小说,还是 20世纪 4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以张爱玲、苏青为代表的“十里洋场”娱情小说,抑或是 20世纪 80年代以王安忆为代表的 人性 启迪式小说,它们所表现出来的商业化共同特征不能不引起普遍的关注。 商业化的文化市场背景、日益健全的稿酬制度保障、著作权法律保护的实现、现代媒介的大力推动,为作家进行商
9、业化文学创作奠定了物质与制度基础。由此,作者获 得了独立的社会地位,并完成了人格独立的蜕变。大多数作家 认识到 经济属性对人的合理意义与社会价值,在商业化的语境中,知识分子以文学创作为职业,确立了“以文讨生”的商品意识。 苏青就曾发出过无奈的感叹,她说 :“我很羡慕一般的能够为民族国家革命或文化或艺术而写作的人 ,近年来 ,我是常常为着生活而写作的。” 3 文学生产方式的变更与进步,为海派文学的创新与自觉提供了契机。发达的报刊出版业促使文学生产方式革新,“杂志和报纸与大众的结合带来了政治化和商业化这种文学生产的新的变化。在这里 ,文学似乎不可避免地与五四文学 断裂 ,转变成为大规模的意识形态与
10、商品生产 ,并且成为一种独立运作的力量。” 4 海派作家放弃对重大政治事件的记叙,转而以“饮食男女”、“时尚潮流”为基点,着力描述与魔都五光十色的都市生活相契合的世俗化主2 题与民间意识形态,现代笔法印迹着厚重的都市物质文明质感,成功地吸引了大众眼球。“红的街,绿的街,蓝的街,紫的街强烈的色调化装着的都市啊!霓虹灯跳跃着 五色的光潮,变化着的光潮,没有色的光潮 泛滥着光潮的天空,天空中有了酒,有了烟,有了高跟儿鞋,也有了钟” 5 P254穆时英的夜总会里的五个人中以 绚丽多彩的笔调描绘出都市五光十色的奇异风景,也描绘着都市男女虚荣与欲望的“都市情结”。同时,海派作家从对由于受到西方物质文明冲击
11、而迅速膨胀、畸形发展的上海都市生活的自身体验出发,作品在较深的心理层次上渗透着都市物质文明对人们造成的心理阴影与病态遗留:孤独,寂寞,压抑,怅惘,自我精神折磨以及理想覆灭后的心理滑落,透析出都市人严重的精神危机与话语失落,从而引起大众对海派文学的心理认同感,读者的接受意识呈现出容易化倾向,完成了审美心理时空的超越性行为。“一回儿这四个人全不笑了。四面还有些咽住了的,低低的笑声,没多 久也没啦。深夜在森林里,没一点火,没一个人,想找些东西来倚靠,那么的又害怕又寂寞的心情侵袭着他们,小铜钹呛的一声儿” 5 P261穆时英笔下五个都市男女虽然身处热闹繁华的夜总会中,但是每个人心里都是寂寞、孤独的,以
12、狂笑来掩饰着内心的无奈与悲哀。 海派文学作为商品经济的产物,必然要遵循价值规律,以追求商业利益为最终目的,在商业运作中,海派文学不可避免的要受到商品经济的消极影响。文学创作的商品化倾向促使海派作家在一定程度上作出迎合大众口味的让步,以至于有些文学作品粗制滥造、品位低下,带有一定的商业性炒作倾向 ,污染了体现一定审美向度的清明文学市场。张资平出于商业利益,许多作品中出现了情节雷同、自我抄袭的情况,主题被彻底地媚俗化、公式化。 梅岭之春中的 方保瑛 与其叔叔之间的 叔侄 不伦恋与最后的幸福中的 美瑛 被迫嫁给自己不爱且有各种陋习的表哥做偏房,都是女主人公理想中的爱情遇到了现实的种种阻碍,最终以悲剧
13、收尾的雷同情节。 但是,“作为生活在上海文化商业体制内的职业作家 ,海派作家在遵循商品规律的同时 ,也在极力地维护着作家独特的创作个性。海派作家内心深处有着一种传统与现代交织的复杂矛盾 ,他们对现实有着一种现代知识分子的焦 虑 ,但他们又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因此他们在新与旧、雅与俗、文与商之间挣扎 ,这种矛盾的心态使得海派文学更有一种与传统文学不同的人生体验。” 6 因此,尽管海派文学存在着一些过度商业化的消极方面问题,但其商业化氛围中的都市文化精神自觉的积极影响还是占主要方面的。 二、大众化气息中的市民意识自觉 海派文人注重对在上海这一繁华与梦幻的大都市中艰难生存着的普通市民日常生活与
14、精神特质的摹写,并自觉地将女性主体意识提升到文学高度。日常生活意识、俗人意识、女性主体意识的充分描摹宣示着一场大众化气息强 烈的新市民意识觉醒舞剧的华丽上演。 、日常生活意识 日常生活意识是海派文学着力摹写的上海都市新市民自我意识觉醒的的精神主题之一。这在 20 世纪 40 年代的海派文学作品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张爱玲、予且、苏青等作家以其小市民的叙事文学高调地昭示着海派文学对那些与时代、历史、民族、国家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的摒弃,对政治意识形态的疏离,以及对普通市民阶层的世俗性、日常性生活的整体关照与人文关怀。海派文人经过职业作家的世俗化身份转变,“不同程度地开始对都市市民实用的、经济的、自利的
15、日常生活意识和人的世俗性质有所体认,而疏离 、反感甚至专事消解知识分子所一向强调的社会理想和精神价值的神圣传统,显示出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活动的发展,3 其合理化、商品化、工具化的进程也日益渗透进人的思维、精神的主观层次和日常生活领域,体现着海派小说作为现代市民文化的滥觞 海派文化的意义载体或说是表征的精神特征,反映了知识化的市民群体和世俗化的文人群体相互间的影响和渗透,现代知识分子在现代社会中分化的一个方面。” 7 张爱玲执着于以日常生活的世俗、平实与世态人情的实用、势利来消解传统文化的神圣光环与崇高价值。她认为人性“去掉了一切的浮文,剩下的仿佛只有 饮食男女这两项。人类的文明努力要想跳出单纯
16、的兽性生活的圈子,几千年来的努力竟是枉费精神么?事实是如此。” 8 P169 最能体现张爱玲消解神圣的部分无疑是对爱情童话的无情消解。红玫瑰与白玫瑰中振保与王娇蕊轰轰烈烈的爱情却抵不过对传统伦理的恐惧与对保守道德的遵循,本该美好的纯真爱情最终以振保的退缩与背叛宣告终结。对世俗利益的妥协使振保选择安稳的结婚生子,生活步入循规蹈矩的轨道。这种结局其实从开头我们就可以预先获知,小说开篇写道: “ 振保的生命里有两个女人,他说一个是他的白玫瑰,一个是他的红玫瑰。一个是圣洁的 妻,一个是热烈的情妇 。 ” 9 振保潜意识里根本就没有娶王娇蕊为妻的打算,两个人之间只不过是一场华丽的爱情游戏而已,寻求刺激的
17、快感之后便是规矩生活的回归。振保作为张爱玲“城市俗人群”的一员, “ 具有较多的人性,讲求实效和世俗的算计,能够为了自己的利益或性的目的而奋斗 ” 。 10 倾城之恋以两个自私的人之间的利益算计消解着爱情的神圣性与纯洁性,使人们心目中美好爱情的光晕荡然无存。“他不过是一个自私的男子,她不过是一个自私的女人” 11 P222白流苏一定要范柳原娶她,以期获得“经济上的安全”;而范柳原对白流苏却只是“上等的调情”,准备着随时脱卸责任,并不打算真的娶她。两人各怀鬼胎,以实现自己世俗利益的最大化为目的进行着爱情算计。“两方面都是精刮的人,算盘打得太仔细了” 11 P223张爱玲 尽力地为身陷乱世的都市男
18、女寻找个体生存状态的平衡点,但这种努力似乎并没有取得成功,在人性的荒原中,只留下孤独寂寞的苍凉手势。海派文人对现代都市市民窘迫生存环境的精细描绘以及对其精神压抑状态的深刻关注,引发了人性的反省、精神的救赎洪流。欲望之城的陷落吞噬着爱情理想,甚至个人生存状态的乌托邦幻想。于欲望的漩涡中挣扎与咆哮的都市人在歇 斯底里的呐喊之后,只残留下悲剧的欲望堆砌,循环往复,永无止境 、俗人意识 “世上有用的人往往是俗人” 8 P201 张爱玲这一经典论述清楚明白的展现了海派文学对俗人意识的重视与偏爱。海派文人重写历史人物、颠覆英雄圣贤,消解批判了传统文化所标榜的理想价值与神圣光环。 施蛰存的鸠摩罗什在弗洛伊德
19、精神分析学说的学术支撑下,对高僧进行了俗人化的重写,“从对人深层内心的分析来说明人的行为”。 12 鸠摩罗什高僧在施蛰存的笔下,陷入了人性本能与道义的痛苦挣扎中,最终也不得不承认沦落为“最最卑下的凡人”了。 予且 对俗人有着异常的偏爱,“平凡的人,是不值得说的,平凡的事也是不值得记载的。但是社会上平凡的人太多了,我们舍去他们,倒反而无话可说,若单为几个所谓伟大的人物,称功颂德,这是那些瘟臭的史家所做的事,我不愿做!” 13 他顺应俗人最基本的人性欲望,将世俗化的小市民的独立竞争意识导入其中,描摹出一幅都市市民的俗人生活图示。向曲眉的女主人公向曲眉为了维持婆家的生计,不惜牺牲自我,向一直对自己居
20、心叵测的葛老伯求助。当她把卖身所得的钱财交给婆婆时,婆婆非但没有责怪她,反而为她留下了怜爱的眼泪,这就从现实意义上肯定了这 宗不符合纲常伦理的交易。在浓厚的商品意识背景下,不道德的4 交易得到了合理化与合法化的维护,都市市民的世俗生活哲学被表现的淋漓尽致。 、女性主体意识 以张爱玲、王安忆、卫慧为代表的一批海派文人的作品中出现了女性视角的自觉探索,女性主体意识的出现与高扬无疑是海派文学的又一次标榜现代的文化觉醒。 女性主体意识在 20 世纪 40 年代,以及 80 年代后的海派文学中得到了张扬的体现。在张爱玲、王安忆、卫慧的作品中,女性作为叙事主体,通过自身的都市体验,以女性视角窥探整个上海大
21、都市欲望与人性之间的纠缠与消长。“她们的文本主 要以女性叙事为视角 ,将女性的形象放在主题的位置和看的位置 ,写她们的内心世界和感情体验 ,写她们在上海畸形文化中的人性欲望和为了满足欲望的主动出击 ,写她们在命运面前的挣扎和被裁决” 14 张爱玲的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葛薇龙 ,王安忆长恨歌中的王琦瑶 ,卫慧上海宝贝中的倪可,三个上海新女性的代表人物,无一不因陷入欲望的旋流中痛苦挣扎,在荆棘中步履蹒跚的向着覆灭的理想前行,重复体验着希望与绝望,迷幻与清醒的冰火两重天境地。然而,悲剧的是,她们也无一不是抱着精神空虚的浮木,在纸醉金迷的都市梦魇中无助地漂流着 ,最终被欲望的漩涡无情的吞噬。金锁记中七巧
22、这一典型形象的塑造,向我们展示了被都市异化了的女性扭曲的心理世界。文中七巧跟季泽为了争夺财产不惜玷污神圣的爱情,以爱情为诱饵相互进行着算计的套话,各怀鬼胎、勾心斗角之态尽显。 三、现代化审美中的解构传统自觉 海派文学在文学体裁、摹写主题、审美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表现手法、写作技巧以及对“性”的大胆描写等方面大力解构传统、消解话语霸权,自觉的进行着对文学现代质的构建与弘扬。 首先,海派文学冲破旧文学的藩篱,消解政治性强烈的主流文学,转而表现小市民的日常生活,以 符合大众审美趣味的日常生活为写作基点,遵循商业化市场运作,完成了旧文学政治化、社会化向新文学世俗化、商业化的转变。予且的作品中充斥着与上
23、海石库门小市民生活联系紧密的世俗意味;张爱玲笔下构成现代都市人主体的大多为平凡的小市民角色,而非飞扬的都市之子,她倾向于以家庭为切入点来展现都市大舞台夜以继日的浮华与堕落。 其次,以都市为表现主体,前期都市题材与后期都市题材呈现出一种过渡性倾向。在前期的都市描绘中,由于海派文人对城市的认识尚显不足,以至倾向于将主人公设定于饭店、夜总会等娱乐场所却使其内心渗透着不安与迷惘、对 人生的不确定等种种负面情绪。而后期海派能在都市的罪恶废墟中发现文明的记忆碎片,海派小说在浮华背后隐藏着一种荒凉无奈之感,与都市的繁花似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显示着震撼人心的张力。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内心孤独的放逐、信仰的缺失,
24、在华丽喧嚣的都市风景中飘落着灵魂被撕裂后的碎片。由于在迷幻的都市中找不到自己安身立命的归宿,孤独、寂寞、人生的漂泊感与世界的荒诞感导致了人的异化,都市人唯有躲在阴冷的帷幕背后窥视繁华的火焰与鬼魅扭曲的面孔。刘呐鸥的因其都市风景线被编者评论“是一位敏感的都市人,操着他的特殊手腕,他把这飞 机、电影、 JAZZ、摩天楼、色情(狂)、长型汽车的高速度大量生产的现代生活,下着锐利的解剖刀” 15 穆时英在夜总会里的五个人中,细致的描写了丧失灵魂的五个都市年轻人扭曲、狰狞的笑:“黛茜把手帕不知扔到那儿去啦,脊梁盖儿靠着椅背,脸望着上面的红霓虹灯。大伙儿也跟着笑 张着的嘴,张着的嘴,张着的嘴越看越不像嘴啦
25、。每个人的脸全变了5 模样儿,郑萍有了个尖下巴,胡钧益有了个圆下巴,缪宗旦的下巴和嘴分开了,像从喉结那儿生出来的,黛茜下巴下面全是绉纹。” 5 P260“只有季洁一个人不笑,静静地用解剖刀似的眼光 望着他们,竖起了耳朵,在森林中的猎狗似的,想抓住每一个笑声。” 5 P261“缪宗旦瞧见了那解剖刀似的眼光,那竖着的耳朵,忽然他听见了自家儿的笑声,也听见了别人的笑声,心里想着: 多怪的笑声啊! ” 5 P261“胡钧益也瞧见了 这是我在笑吗?” 5 P261“郑萍模模糊糊地 这是人的声音吗?那些人是怎么在笑的!” 5 P261一系列的细节描写展现了都市人失落的理想以及内心充斥着的孤独、寂寞、不安与
26、恐惧。 再次,以“都市男女”为主题,对“性”进行大胆的描写。海派文人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潜意 识、泛性论、本能说、梦的学说以及有关“力比多”等论述的影响,注重对文中主人公的性心理进行特写,透析现代人在西方文化冲击下心理方面发生的细微变化。“海派在享受现代物质文明和男女的性爱禁果时,有狂喜,有感官刺激的解放,又有精神的分裂和迷惘。初期性爱小说突破了旧的言情体,给爱情小说增加了世纪末的颓废色彩,由唯美派接近世界文学的现代潮,从而为新感觉派写性提供了借鉴。” 16 P250张资平的性爱小说增加了广泛的性心理描写,包括性烦闷、性变态、性虐待等等,例如上帝的儿女们、最后的幸福等作品,都充满着肉欲的 气
27、息。施蛰存善于从人的内在生命体验来表现人性的母题与男女间的情爱纠葛,尤其善于对现代人性心理的变迁进行分析与描绘。春阳恰到好处地展现了人物复杂的性爱心理变迁:禅阿姨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春天里,由于本能的欲望骚动而产生了想要跟男人一起生活的念头,可悲的是,这种性本能的欲望却因为金钱的诱惑与传统道德观念的束缚而宣告破灭,禅阿姨也只能在孤独与寂寞的禁欲中悲剧地独身度过自己的下半生 最后,海派文人从小说形式方面消解了传统文学的桎梏。海派文人在颓废 唯美思潮、象征主义的影响下,对叙事与表达方式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与创 新。张爱玲偏爱于用华丽的辞藻描绘都市人生新旧交替形态,展现现代都市的高度发达与都市人的传统封建思
28、想之间的碰撞与错位,凸显着新鲜的文学张力。金锁记中七巧乖戾地向求婚者暗示女儿有鸦片烟瘾,淋漓尽致地展示了中国妇女在现代与传统的争夺中被撕裂的人格。施蛰存善于运用精神分析学说来剖析现代都市人变态与扭曲的心理状态,将社会变迁暗藏于人物的心理变迁中。夜叉的主人公卞士明患精神衰弱症,将白衣少女当做夜叉杀死了,以潜意识为导引,对现代人扭曲的心理进行分析与探秘。穆时英则把新感觉派的新文体发挥的淋漓尽致:他“创造了心理型的小说流行语和特殊的修辞,用有色彩的象征、动态的结构、时空的交错以及充满速率和曲折度的表达式,来表现上海的繁华,表现上海由金钱、性所构成的众声喧哗。是穆时英等人的新感觉派小说,在现代文学上第
29、一次使得都市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可供品赏,同时进行一定的文化思索”。 16 P252 结语 海派文学自觉地对上海都市精神、市民意识进行体认,自觉地对传统文学的政治话语霸权以及知识分子的崇高理想与神圣价值进行解构,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具有现代性质的文学解放与文化觉醒。吴福辉曾为海派文学正名,他认为海派的现代质就在于:“第 一,它应当最多地转运新的外来的文化。而在 20 世纪之初,它特别是把上一世纪末与本世纪初之交的世界最近代的文学吸摄进来,在文学上具有某种前卫的先锋性质;第二,迎合读书市场,是现代商业文化的产物;第三,它是站在现代都市工业文明的立场上来看待中国的现实生活与文6 化的;第四,所以,它是
30、新文学,而非充满遗老遗少气味的旧文学。这四个方面合在一起,就是海派的现代质。” 17 上述论说正体现了海派文学的先锋性、商业性、都市性和新文学性的四个特征。总之, 20 世纪 30、 40 年代的海派文学以其鲜明的现代性与世俗性在中国文坛造成了 颇具是声势的影响,海派文学现代意识的充溢与文化自觉的觉醒,无疑为中国现代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注释: 1陈思和 论海派文学的传统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 2002 (1) 2严晓蔚 王安忆 : “海派文学”振兴的主角 理论与创作 , 2004 (2) 3苏青 苏青文集 上海 : 上海书店 , 1997 471 4旷新年 1928
31、: 文学革命 济南 : 山东教育出版社 , 1998 19 5朱栋霖 夜总会里的五个人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第一卷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6吴苏阳 海派文 学商业化的历史源头与现实基础 社会科学辑刊 , 2009 (6) 7李今 日常生活意识和都市市民的哲学试论海派小说的精神特征 文学评论 ,1999 (6) 8张爱玲 烬余录 张爱玲散文全编 南京 : 江苏文艺出版社 , 1992 9张爱玲 红玫瑰与白玫瑰 张爱玲文集第二卷 合肥 : 安徽文艺出版社 , 1992 125 10李今 海派小说与现代都市文化 合肥 : 安徽教育出版社 , 2000 251 11张爱玲 创世纪 张爱玲文集第二卷 合肥 : 安徽文艺出版社 , 1992 12施蛰存 为中国文坛擦亮“现代”的火花 沈阳 : 辽宁教育出版社 , 1995 176 13予且 小菊 上海 : 中华书局 , 1934 1 14邓伊 20 世纪海派文学中的女性文本 以张爱玲、王安忆、卫慧的女性叙事为例 延安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6) 15此是刊物编者的评语 文坛消息 新文艺 , 1930 (3) 16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北京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1998 17吴福辉 大陆文学的京海冲突构造 上海文学 , 198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