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科毕业论文 ( 20 届) 荒诞主义对二十世纪后期中国小说的影响 以余华的鲜血梅花为例 所在学院 专业班级 汉语言文学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职称 完成日期 年 月 2 摘 要 “荒诞”是 20 世纪西方文学的一个重要思潮。由于社会、文化和艺术观念等方面的 原因,在中国,直到 20 世纪中后期,荒诞思潮不断向中国文化领域渗透,荒诞小说才成为重要的文学现象。那么,“荒诞”的形态和实质是什么?在怎样的背景下西方产生了荒诞文学?为什么 20 世纪后期(特指八十、九十年代),中国出现了荒诞文学?其发生发展与西方荒诞文学有何联系?鲜血梅花怎样体现了 20 世纪后期中国荒诞文学的发展?针对这些令人
2、关注的问题,本文试作简要评论。 关键词 荒诞;当代小说;余华;鲜血梅花 Absurdity fiction of the late twentieth century the influence of China TakingYu Huas “blood plum“as an Example Abstract: “Absurd“ is an important trend in the 20th Century. Due to social, cultural and artistic concepts and other reasons, in China, until the late 2
3、0th century, absurd thoughts continue to penetrate the Chinese culture, absurd novel became an important literary phenomenon. So, whats the the form and substance of “absurd“? In the context of what the West had a fantastic literature? Why the late 20th century, the emergence of a fantastic literatu
4、re? The development of its literature any contact with the Absurd? “Blood Plum“ how to realize the absurdity of China in the late 20th century, the development of literature? In response to these concerns, try to make a brief comment on this article. Key words: Absurd; Contemporary novels; Yu Hua; B
5、lood Plum 3 一、西方荒诞文学的发生、发展 “荒诞”源于西方,在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是一个主要的特征。“荒诞”指的是不和谐 ,在文学创作中 主要表现为变形、解体等 , 把客观存在的对象按自己的主观意图打乱,并以非逻辑的形式重组 ,通常 人物形象怪异、举止反常 、 环境背景虚无慌乱等等。“荒诞”是现代主义文学创作中最常用的艺术手法之一。表现主义小说、存在主义小说、美国的黑色幽默、法国的新小说 、拉丁美洲的魔幻现实主义等流派的作家 , 在其创作中都广泛地运用了荒诞的手法。到了 20世纪 50年代,荒诞派戏剧在欧美兴盛,真正以荒诞命名的文学派别 诞生。 (一)西方荒诞文学形成的背景 荒诞派戏
6、剧是在存在主义哲学的基础上发展来的。 法国 的存在主义 哲学家 加缪 被称为荒诞派戏剧和存在主义之间的桥梁,他认为 :“一个哪怕可以用极不像样的理由解释的世界也是人们感到熟悉的世界。然而,一旦世界失去了幻想和光明,人就会觉得自己是陌路人。他就会成为无所依托的流放者,因为他被剥夺了对失去的家园的记忆,而且丧失了对未来世界的希望。这种人与他的生活之间的分离,演员与舞台之间的分离,真正构成荒诞感。” 1 这种荒诞感的产生有着其深刻的背景原因: 1、战争下的恐惧、经济和社会制度的动荡对人的挤压。 二十世纪,西方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帝国主义的势力猖獗,疯狂地争夺世界霸权。两次世界大战的 爆发,更是整个人
7、类的悲剧。人们在经历了战争之后,心灵上被摧残的阴影却始终无法得到释怀。战争空前的残酷性和毁灭性 摧毁了蓬勃发展中的资本主义经济 , 动摇了西方的人道主义理想,崩溃了社会的传统价值观念,使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充满矛盾,整整一代人的内心破灭感无限膨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流于幻灭,世界大战造成的后遗症无法治愈。知识分子作为道德的载体,他们 感到前途渺茫,生活一片黑暗 ,他们将 人们看不到光明 、 看不到出路的悲观绝望流露在文学创作中, 怀着对现实世界的疑虑、困惑和失望,开始寻求对一切的新知。 2、人类信仰空缺,生无所依, 危机让人异化。 悲剧 就是“ 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 2 。在战争的肆虐
8、下,企业频临破产,人们流离失所,所有有价值的、值得所依的事物都成梦幻泡影,人类变得惶恐不安,现实世界和精神世界都无所依靠。“人们一旦与过去切断联系,就绝难摆脱从将来本身产生出来的最终空虚感。信仰不再成为可能。艺术、自然或冲动在酒神行为的醉狂中只能暂时地抹煞自我。醉狂终究要过去,接着便是凄冷和清晨,它随着黎明无情地降临大地。这种在劫难逃的焦虑必然导致人人处于末世的感觉。” 3人们感受不到有序的未来世界,质疑人类的活动是否真正有意 义,“就在普通人开始完全相信科学的时候,实验室里的专家们却丧失了信念。”4正如加缪所说 :“这种心灵的特殊状态 在这种状态中,空无 (vide)成为不容争辩的事实,日常
9、连续的行为中断了,而心灵徒劳地寻求重新连接这些行为的纽带 那么,它就被看做是荒谬的最初信号。” 5 正是这样的背景环境培植了西方荒诞文学的萌芽,现实世界对人类的挤压、人类内心的异化都使“荒诞”成为了 20世纪西方文化中的潮流。这股潮流真实深刻地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世界存在的普遍的精神危机 ,将 人类在非理性的世界里孤苦无助的悲剧处境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 (二)西方荒诞文学的实质及其表现形式 1、西方荒诞文学的实质 4 世界大战之后,根植于西方社会的“荒诞”从实质上体现了当代资本主义文明的危机。这种资本主义文明危机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 : 一、人在现实世界面前的无奈绝望和对现实世界的全面否
10、定 ; 二、传统价值观念的崩溃,人道理想主义的动摇。 在资本主义面临着危机的现实面前,在现代主义文学作家的眼中 , 现实俨然成为了一种纯然黑暗的象征 , 光明、希望等一切积极向上的事物都不复存在 ,他们感觉到 这种黑暗的存在是永恒的 ,是 无力改变的,现实社会只不过是由各种荒谬构建而 成。于是,他们在作品中 ,将自己最真实的心态表现出来 ,将黑暗、残酷、野蛮、丑恶的现实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现实社会的极度不合理、不公正也挤压压迫着他们,他们极度失望和憎恶,只能用荒诞的形式去展现出来 。“ 他们从本体论的角度否定了现实社会的合理性 , 从认识论的角度否定了改造社会现实的可能性。” 6所以,出现在西
11、方荒诞文学作品中的人物都因为作家荒诞的审美观出现了不同程度上的扭曲 , 人物形象不再是单纯的社会人,而是出现了与之全面对立的 ,带着 对现实世界的失落、无奈、悲凉、甚至绝望的情感的人物形象。“他们是一种反英雄的形 象 , 他们没有崇高的品格、壮烈的行为 , 没有惊心动魄的壮举 , 却有许多卑劣怪诞之处 ,他们放弃了一切努力 , 毫无生存的意义 , 他们是极端软弱、卑贱的生物 , 没有生命活力、没有希望的光彩。但他们具有一种执拗、强烈的反社会的倔强。” 7 如加谬的局外人中莫索尔、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尤索林等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 2、 西方荒诞文学的表现形式 西方荒诞文学的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其艺术特
12、征的荒诞化,大致可以归纳为四点:一、它往往通过变形、解体等,把客观存在的对象按自己的主观意图打乱,以非逻辑的形式重新组合。二、 人物形象 怪异、举止 怪诞 反常 ,作品中处处充斥着荒诞、怪异的情节画面。三、背景环境虚化慌乱、情节松散杂乱、时序颠倒混乱、生活内容杂乱无章、呈现出反理性和疯狂的特征。四、运用象征的手法、极度的夸张、恣意的联想来深化现实世界的丑恶和荒谬。如秃头歌女、等待戈多、拙劣的模仿、椅子、女仆、阳台、弹子球机、万镜之厅等等,作品中经常出现不合常规的舞台形象,被打乱的时空观念,不合语法的语言,极度夸张的噩梦与幻觉,等等。 美国著名文论家大卫盖洛威曾这样评价道:“荒诞已经变成第二次世
13、界大战后几十年期间评论 上的一个时髦的词了这似乎是西方文化中的一次大地震”。 8这地震一阵波动着一阵,西方世界的形形色色都被冠上了“荒诞”的帽子,而事实证明,“荒诞”的影子笼罩得不只是世界一隅,更是影响了其后对世界文学的影响。 人们借着“荒诞”的外衣,用文字形式将个体的生活体验和对现实的感悟表达出来,将自己的思想情感混杂在荒诞感中,犹如火山爆发一般,迫不及待地呐喊出压抑已久的情绪,“荒诞 ” 这场地震,震了这个世界。 二、二十世纪后期的中国荒诞文学 “荒诞”作为西方二十世纪文学创作中的一个重要潮流,自盛行以来不断影响着世界文坛 。为什么直到二十世纪后期,“荒诞”才在中国小说的创作中展露出来,成
14、为重要的文学现象?其中有着深刻的历史、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原因。 (一 )二十世纪中后期中国文坛的概况 这一时期的中国正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政治波动,文学创作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受到了政治的压迫,文学始终被政治话语所统治,成为政治的传音器,无法真实地流露知识分子的心声。清一色的文学创作无法满足中国作家繁杂的心里感受和令人窒息的生活体验,越是文化被禁锢,作家们内心对自由的渴求就越是强烈。 5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给死寂的中国文坛带来了自由的“ 文艺的春天” 9。巴金在中国作家协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闭幕词中指出:“现在文艺界形势很好。粉碎四人帮以后,三年来,全国各省市都出版了小型和大型的文
15、艺刊物,每个刊物上都发表了不少好作品。这是从未有过的。” 10 因为被压抑过,所以作家们的热情在二十世纪后期尤为高涨,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时期对西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存在主义等文学的翻译和研究工作也空前繁荣。在这股有着西方异域特质的文化因素的渗透下,许多作家的创作欲望被激发。西方文坛当时盛行的荒诞主义也悄无声息地流入了中国文坛,这股“荒诞之风”一旦在 中国文化领域找到合适的土壤,便生根发芽了起来。 (二)中国荒诞文学兴起的背景及实质 随着大量的西方文艺作品在中国文化界的盛行,荒诞思潮也在无形中走进了中国作家的文化精神领域。中国作家并没有排斥西方文艺中的荒诞,相反地,他们在历经了浩然的心理空落
16、和现实绝望之后,在这股荒诞的思潮中找到了共鸣。 正如王蒙在对一些文学观念的探讨一文中谈到:“在艺术形式上,在小说的写作手法上,我正在做一些实验、探索。借鉴是成功还是放小时髦乃至拾人牙慧,关键看是否来自我们自己的生活,来自我们的人民,来自我们作家的真情实感。” 11可见,西方文学中的荒诞思潮在中国的发展并非偶然,而是因为在二十世纪后期的中国文艺界找到了合适的土壤,这最主要的是得益于中国作家在这股异域的荒诞感中找到了共鸣的情绪。 1、社会动荡、历史灾难对人造成的苦难、信仰缺失、人文主义理想落空。 从社会历史的角度看,帝国主义的侵华战争以及建国后的“文化大革命”给整个中国造成的苦难是无可估量的。曾经
17、有论者谈起中国的这种现象:“过去以为现实生活是一片歌舞升平,或者处处都是斗争。但是再全国陷入疯狂的文革年代,这一切都成了梦魇。是非颠倒,人性沦丧,现实突然变成了一个硕 大无朋的荒诞,人变为非人。” 12更有论者认为:“文化大革命所造成的泯灭人性的巨大阴影,实际上并不亚于二次大战所带给人类特别是带给西方社会的心理灾难。” 13如果说二次大战带来的灾难是培植西方荒诞主义的温床,那么“文革”的社会阴霾便是中国式荒诞滋生的土壤。 “人活着可以接受荒诞,但是却不能生活在荒诞中。” 14经过了历史颠簸的中国知识分子在反思中引发了对人生意义的质疑和探寻。深重的灾难以及举不胜举的荒诞现象成了作家们创作的现实来
18、源,心灵上的创伤使他们在接触西方荒诞气息的瞬间产生了心底强烈的共鸣。 2、 商品经济时代的到来、物质主义的刺激使世界变得狭隘,人们精神危机加剧。 面对着西方强势的文化渗透和 85年以来国内实行的商品经济,作家们的忧虑更为深重。原本他们正一步步努力地去改变贫穷、愚昧、落后的中国现状,而突如其来的物质文明却让他们警觉到随时都有被诱惑和吞噬的可能。西方式的物质文明在极短的时间内刺激着动荡后的中国,物欲横流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商品拜物教或拜金主义侵蚀了人们的灵魂,“自我”和“个性”的意识被唤醒,多样化的选择可能性使人迷失和陷入困惑,人们开始犹豫,变得难以把握、难以抉择。 物质文明的诱惑使人们 放松了对
19、精神根基的守护,人们在承受着信仰危机的同时又承受了精神危机的双重压力。在这种物质和现实对人的挤压下,“一无所有”的荒谬感前所未有地膨胀,像一种“世纪病”流行开来。作家们敏锐地捕捉到这种变化,开始对这个被压缩的6 世界和生存环境作出回应。 (三)中国荒诞文学的创作群体及发展 中国的“荒诞文学”长期以来是一个具有争议的概念。确切地说,并不存在“荒诞小说”这一流派。文学评论界也只是将这些体现了荒诞意识的小说归入到现实主义小说、现代派小说、寻根小说和先锋小说的类别中去,并没有将其单独作为“荒诞小说”来解读和研究 。在本文中,研究中国荒诞文学的发展,是研究以“荒诞”为表现手法和表达主题的,体现荒诞意识的
20、、展现荒诞的人与世界的文学。 由于“荒诞小说”并没有行程一个独立的派别,所以后来学者研究二十世纪后期的中国荒诞小说时,通常在最广泛的意义上将宗璞、王蒙、张贤亮、陈村、刘索拉、马原、莫言、格非、残雪、余华、苏童、孙甘露、韩少功、林斤澜等作家的作品一起命名为“荒诞小说”,并将这些作家的作品特征归纳为:“鲜明的寓言意识,强烈的观念性、社会性主体,怪诞的情节和形象,对利用叙述的圈套制造陌生化效果的初步尝试。” 15 中国当代文学创作中的荒诞最早出现于中国的荒诞文学从出现到九十年代在中国文坛的沉寂,前后存在仅有十多年的时间。这十多年,荒诞文学在中国文坛经历了探索、发展和转型的过程,宛如昙花一现。 197
21、9年到 1984年,是中国荒诞文学的探索时期。宗璞的我是谁被认为是中国荒诞文学开端的标志,揭开了中国荒诞文学创作的序幕。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还有林斤澜、张辛欣、孔捷生等一批历经了文革动荡的知识分子,他们在创作中常以文革的荒诞现实为切入点,试图用西方荒诞文学中的表现手法来展现现实生活中人的异化。 1985年到 1989年,是 中国荒诞文学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中国荒诞文学的发展渐趋成熟,有对探索时期反思潮流的延续,有寻根文学作家创作出的荒诞,有现代派文学中的荒诞小说,也有新写实文学中的荒诞小说。其中宗璞的泥沼中的头颅、谌容的减去十岁、吴若增的脸皮招领启事 、韩少功的爸爸爸、莫应丰的驼背的竹乡等都
22、是这一时期有名的荒诞小说。 1989年以后,中国荒诞文学进入了转型期。随着中国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文学创作环境的改变以及知识分子群体的分化,荒诞文学渐渐在文坛中淡出。 可见,中国荒诞文学的形成既有其自身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 方面的原因,也离不开西方荒诞文学潮流对中国的影响。 20世纪后期,动荡中的中国作家其自身的经历和对世界、人生的感悟都颇为丰满,而西方荒诞文学的渗入恰好为中国作家们找到了精神寄托和宣泄的方式。作家们的创作开始以苦难、信仰缺失、人文主义理想落空以及人类的精神危机为内在本质体现,开始将西方荒诞文学所常用的表现手法运用到自己的作品创作中,这是自身的历史背景下,西方荒诞文学影响的必
23、然结果。 三、以鲜血梅花为例看中国小说中的荒诞意识 余华写自 1989年 1月的短篇小说鲜血梅花是一部体现了浓郁的荒诞意识的小说。其在思 想内容的荒诞及创作中荒诞表现手法的运用都体现了这是 20世纪后期典型的中国荒诞小说。 小说讲述了,梅花剑传人阮海阔遵母遗命,行走江湖寻找杀父仇人的故事。寻仇途中阮海阔因缘际遇帮助了胭脂女和黑针大侠找到了刘天和李东,多年以后,当阮海阔得知刘天和李东便是自己的杀父仇人时,他们两个早已经死在胭脂女和黑针大侠的手下,于是自已再无仇可报。 鲜血梅花借用武侠小说的背景作为包装,却实际上与传统武侠小说的旨趣相去甚远。其叙述的方式以及小说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安排仿佛能让读者看到
24、博尔赫斯迷宫的痕迹。小说7 一开始便定位在“为父报仇” 的主题上,但通读全文,我们不妨说这其实是“寻找线索”的主题的变种,阮海阔的“为父报仇”实际上是在他“寻找各种线索”中糊里糊涂地完成。对于小说这样的安排,我们应该按传统小说的解读模式去解读它。 余华的鲜血梅花是其 1989年的作品,这时候正是中国荒诞文学发展期和转型期的交界。我们不难发现余华的作品中或多或少存在着西方荒诞文学的色彩,或者说是是西方荒诞文学对余华创作的影响。特别是作品中包含着的人与世界之间的荒诞性、不确定性和不可知性的哲学内涵。这个时期的中国作家中,包括余华、格非、孙甘露等,往往在他们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博尔赫斯、马尔克斯、福克纳
25、等西方小说大师的痕迹。因此,对对余华鲜血梅花的解读,也是对中国小说创作中体现的荒诞意识的一次解读。 (一)武侠意蕴的颠覆 初看鲜血梅花,读者会以为是一则寻常的武侠复仇小说。特别是小说中提到的沾满鲜血的梅花剑、神秘死亡的一代武林宗师阮进武、遵母遗命肩负梅花剑浪迹天涯的阮海阔、寻仇途中结识的胭脂女和黑针大侠等等,这些故事情节都是让读者习惯性地将其归入传统武侠小说的类别中。再加上小说中那些随处可见的武侠名词,像“梅花剑、武林高手、横行江湖、华山剑会、杀父仇人、青云道长、胭 脂女、黑针大侠”,鲜血梅花可谓是造足了武侠小说的噱头,在读者面前营造了一个标准的传统武侠的复仇场景。 然而,在细读余华的鲜血梅花
26、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阮海阔的复仇过程,实际上却是一个寻找的过程。虽然背负着血海深仇,但主角阮海阔却出乎意料地选择了一种漫游,作品也以这种毫无头绪的“寻找”主题覆盖甚至取代了本应血雨腥风的“复仇”主题。小说没有出神入化的武功招数,没有凶残险恶的江湖争斗,没有仗义相助的英雄豪杰,也没有缠绵唯美的侠骨柔情,有的只是荒诞无稽的出人意料。阮海阔为父报仇,却羸弱不堪、无半点武功, 更谈不上英雄的行侠仗义、义薄云天。面对如此不适合行走江湖的阮海阔,母亲却甘心自焚,放心让他独自流落江湖,还给出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为了让儿子无后顾之忧。父亲,在每个人的生命中了饰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杀父之仇仇深似海,本应
27、是不共戴天、刻骨铭心的,而在阮海阔的行动中,丝毫燃不起对仇人的恨意,对母亲的离世也只是淡然。小说虽然以“父仇”为切入点,以“复仇”为线索展开,但却没有按照“父亲被杀 儿子立志复仇 儿子拜师学艺 师父放逐徒弟 徒弟苦练武艺 复仇成功” 16的传统复仇模式来展开,而是在不断地 漫游中寻找仇人,在偶然地遗忘下推迟了复仇时机的到来,在恍惚中与重要的线索擦肩而过,可笑的是又在迷糊中借他人之手完成了他最后的复仇大业。一切都只是偶然。 阮海阔不关心复仇,在找到白雨潇时他可悲地感慨“毫无目标的美妙漂泊行将结束”,小说至始至终都被笼罩在荒诞的氛围之下, 没有仇恨的复仇,本身便失去了原有的意义。鲜血梅花与传统武侠
28、小说的南辕北辙,将武侠意蕴、复仇模式以及读者的阅读期待都彻底地颠覆了过来,在武侠的空壳子里完美地演绎了一出荒诞的人生寓言。 (二)复仇目标的虚无 余华曾在我的真实中谈到“我将为虚 无而创作” 17。著名的评论家汪晖在研究余华的创作时,感叹艺术家就是为了“虚无”创作。汪晖评价余华是想用虚无来包纳整个世界,包纳那些通过比喻和隐喻等语言体验才可以到达的真实。 余华在鲜血梅花的创作中,也体现了“虚无”这一主张。阮海阔背负着血海深仇却对毫无头绪的杀父仇人没有真正的仇意,他童年时的记忆零碎得只剩下几片血腥的树叶,复8 仇只是母亲的心愿,更是母亲下的命令,他不得不接受,也无法摆脱这样的宿命。所以无可奈何的他
29、总是感觉自己在毫无目标的漫游,时不时遗忘了复仇。 小说对他的“寻找”作了这样的描述:“十字 路口的出现,在他的漫游里已经重复了无数次。然而当他完成了对十字路口的选择以后很久,出现了这样一个事实,他并没有按照自己事前设计的那样一直往前,而是在十字路口处往右走上了那条指示着荒凉的大道。在他重新回想刚才走到十字路口处的情景时,那一段经历却如同不曾有过一样,他的回想在那里变成了一段空白。”阮海阔的复仇之路是这样缓慢这样毫无目的,在他的脑海中复仇早已成了可有可无的幻觉,复仇的意义也在下意识里荡然无存了。他在懵懵懂懂的寻仇过程中,感觉到自己“如一张漂浮在水上的树叶,不由自主地随波逐流。由于长久 的疲倦,使
30、他觉得自己如一件衣服一样飘在喧闹的人声中”。 复仇目标的虚无直接造成了主体性的丧失,阮海阔的非理性和被动性在小说中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巧遇胭脂女和黑针大侠并接受他们的委托居然使阮海阔轻易地遗忘了“复仇”这个真正目的,错失了向白雨潇打听杀父仇人的良机。当他有幸遇上青云道长,却因为用完了两次问话权又一次同复仇的机遇擦肩而过。当复仇又一次在他心中萌动的时候,他却被告知自己的杀父仇人早已死在了胭脂女和黑针大侠的手上。这一切都在冥冥之中形成,他遇到的人和事都带上了一种无目的的合目的性。也正是因为这样,阮海阔以 具有现代荒诞意味的方式实现了自己的复仇目的,存在的荒诞感与复仇意义的虚无始终笼罩在阮海阔的生命中
31、。 (三)自我主体性的缺失 余华在我能否相信自己中谈到:“我并不认为人物在作品中享有的地位比河流、树叶、阳光、街道和房屋来的重要。我认为人物和河流、阳光等一样,在作品中都只是道具而已。河流以流动的方式来展示其欲望,房屋则在静默中显露欲望的存在。人物与河流、阳光、房屋等各种道具在作品中组合成一体又相互作用,从而展示出完整的欲望。这种欲望便是象征的存在。” 18在余华的笔下,人物同河流树叶等是相提并论的,人物的 存在仅仅是他笔下游戏的对象,是一种象征。这事实上也是余华对现实作了深入理解后的一种结果。现实中的确存在着不少缺失了主体性的个体,他们在面对现实时完全依照本能的欲望作出应对,意识不到自我个体
32、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也正是因为这种缺少主体性的个体的存在,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生活乃至整个生命的虚无以及荒诞,并且生存个体在面对这种虚无与荒诞时却浑然不知。鲜血梅花中时时体现出的荒诞无稽也正是作者余华想要在这个作品中所传达给读者的深层意蕴。 作品首先是对父权观念进行了颠覆,以父亲角色的缺席来暗示儿子主体性的缺失。在文学作品 中,父亲的角色一直被隐喻为现实中的权威,代表了一种价值导向,是家庭中的精神主宰。而阮海阔五岁丧父,他的一生早早便缺失了精神的主宰。母亲身兼父职将他养育成人,却无法赋予他飒爽的英姿和刚强的体魄。他貌似其父又羸弱不堪,形似而神异的现象,既显示着无法割断的血缘之亲,又同样昭示着因缺失
33、精神主宰而造成的精神孱弱、缺乏个体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正是这样一个特定的人物,为复仇的过程披上了漫游的外衣,为复仇的实现蒙上了荒诞无稽的色彩。 其次,阮海阔不断的寻仇过程中至始至终没有体现其自我复仇的意向。他接受了胭脂女和黑针大侠的委托 ,便淡化了自己的复仇意识,导致错失了向青云道长和白雨潇打探杀父仇人的良机。当他缓过神,记起自己的杀父之仇时,他的杀父仇人早已死于黑针大侠和胭脂女之手。这整个过程已然结束,他因缘巧合地借他人之手复仇,成功保全了自己的性命,但寻9 仇经历仍使他的内心混乱一片,“他看到剑身上有九十九朵斑斑锈迹”,心中的虚无感不言自明。 最后,阮海阔在始终毫无头绪的寻仇之路中迷失了自我
34、,渐渐丧失了精神追求,无形之中已经成为了替父寻仇的工具。“父仇子报”的重担压在他的肩上,他无法抗拒;母亲的自焚迫使他踏上复仇之旅,这是他的宿命。就这样, 阮海阔肩背起名扬天下的梅花剑,纵使没有半点武艺,他也必须四处漂泊去寻找十五年前的杀父仇人。他没有自我决定的权力,甚至不具备要自我决定的意识,复仇的空虚和精神的孱弱时常让他感到自我的渺小和前路的苍凉,他觉得自己“像是飘在大地上的风一样,随意地往前行走”。他本没有强烈的复仇心理,却被卷入为父报仇的使命中去,他为素未平生的人寻找线索,在恍惚中实现自己复仇的誓言。 颠覆的武侠意蕴,虚无的复仇目标,缺失的自我主体性,这正是鲜血梅花内外一致的荒诞意识,并
35、且这种荒诞意识被作者表现得如此淋漓尽致。鲜血梅花只是余华荒 诞园圃中的一朵,而它却展示了余华对这个现实世界存在状态的个人理解,更展示了余华对人无法逃遁的生存状态的深思与解读,这也正是鲜血梅花的魅力所在! 10 注释 : 1法 加缪 .杜小真译 .西西弗的神话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2(5) 2鲁迅 .鲁迅经典全集 . 北京出版社 .2008.129 3美 丹尼尔贝尔 . 赵一凡等译 .资本主义文化矛盾 .三联书店 .1989.97 4美 杰果米里夫金、特霍霍华德 .吕明、袁舟译 .熵 :一种新的世界观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7.203 5法 加缪 .杜 小真译 .西西弗的神话
36、.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78 6王春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荒诞色彩 .内蒙古电大学刊 .2008.( 4) 7王春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荒诞色彩 .内蒙古电大学刊 .2008.( 4) 8柳鸣九 .新小说派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9.57 9矛盾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开幕词中指出:“在拨乱反正、解放思想的斗争中,社会主义文艺园地万紫千红,文艺的春天已经到来。”具体内容见文艺报1979 年第 11、 12 期合刊 10巴金 .中国作家协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闭幕词 .文艺报 .1979.11-12 11王蒙 .对一些文学观念的探讨 .文艺报 .1980.( 5) 12钱中文 .民族文化精神与文学发展 论中国当代文学与现代主义 .文艺理论研究 .1988.168 13赵玫 .先锋小说的自是与浮泛 对近年来先锋试验小说的再认识 .文学评论 .1989.01 14马尔罗 .征服者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98 15徐行言、程金城 .表现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0.152 16林华瑜 .放逐之子的复仇之剑 从铸剑和鲜血梅花看两代先锋作家的艺术品格与主体精神 J.鲁迅研究月刊 ,2002(8) 17余华 .我的真实 J.人民文学 ,1989.78 18余华 .我能否相信自己 M.人民日报出版社 ,1988.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