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科毕业论文 ( 20 届) 千古知音此心同,一曲无奈蝴蝶梦 论越剧梁祝中祝英台的内心世界 所在学院 专业班级 汉语言文学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职称 完成日期 年 月 1 摘 要 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 是越剧四大经典之一,讲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生死不渝的爱情悲剧。它深刻展现了封建社会闺阁女子对青春和爱情不能自主的无奈情怀及其在无奈中不断抗争的心路历程,并以象征、比喻、对比、反复等手法对祝英台的内心世界作了圆形、跳跃、反差和回环的艺术呈现;正是复杂的个性内涵赋予了祝英台形象的独特之美和永恒之美。 关键词 越剧梁祝;祝英台;内心世界;无奈 Soul Mates with Everlasting
2、 Love to Inter-treat, Butterflys Dream with Helpless Feelings to Intonate On Discussion of Zhu Yingtais Inner World In Yue Ju Liang Shanbo And Zhu Yingtai Abstract: Yue Ju-Liang Shanbo And Zhu Yingtai is one of the Four Classics, creating a tragedy love unto death of Liang Shanbo and Zhu Yingtai. Th
3、is tragedy deeply expresses the helpless feeling that a girl who was born in a fedual society can not have the choice to determine her own yorth and love, and meanwhile it unfolds the psychological process of her fighting against the authority of fedual system with that feeling. In this work, symbol
4、ization, as a rhetorical device, is applied as a round-backing of Zhus inner world, metaphor as a climax, comparison as a contrast, and repetition as a cycling. It is the complex accomplishment that endows the character of Zhu with a unique and everlasting beauty. Key words: Yue Ju-Liang Shanbo And
5、Zhu Yingtai, Zhu Yingtai, Inner World, Helplessness 2 梁祝故事源出东晋,见诸文字于唐代,后世铺衍不绝。从唐代张读撰宣室志,到元杂剧、明传奇,乃至各种说唱、宝卷,再到越剧梁祝旧本,梁祝故事逐渐丰满。目前演出本 越剧梁山 伯与祝英台 1 (以下简称越剧梁祝 )是“参照梁山伯祝英台夫妇攻书还魂团圆记唱本以及英台宝卷、梁祝哀史改编而成。” 2 越剧曲调婉转,扮相清丽,与梁祝故事的完美融合,极有力地表现梁祝爱情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特点。越剧梁祝融合喜剧的风趣幽默和悲剧的壮烈惨痛,极具文学内涵和美学价值。 1954 年,周恩来总理参加日内瓦会议以根据越
6、剧舞台版改编的电影梁祝招待各国记者,记者们对影片赞不绝口,把它称为“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3越剧梁祝兼具 思想的深度和精神的维度, 不仅反映了 封建社会 中 青年男女尤其是女主人公祝英台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对社会压制的反抗;而且呈现出为理想而献身的悲剧之美,以及在无奈中不屈抗争所显示出来的伟大与壮丽。越剧梁祝在精神上,化悲为美,真爱永恒;在形式上,蝶飞扇舞,寄意形神。蝴蝶飞翔,是不灭的爱的展望。 一、祝英台的心路历程 一曲梁祝吟咏出中国封建社会闺阁女子生命中最强烈而又最寻常的情怀 无奈。千古绝唱,意悲而远。封建社会中,男尊女卑的思想根深蒂固,三从四德让女性失去了自由、放弃了追求,甚至放弃了生
7、命内在的价值意义。然而,祝英台并不屈从可悲的现实,她追求自由, 渴望爱情,反抗命运,虽然功败垂成,但是她顽强的抗争精神、独特的心路历程足可震撼人心。 (一)自由:一步之遥 越剧梁祝开场就交代:“祝英台,秀丽聪明。她胸中有大志,要求学上杭城。”从中可见,祝英台是一个才貌双全、追求自由,有女性意识的大家闺秀。她也想像男儿一样走南闯北,求学访师。但是,社会礼教的约束,让她身不由己。求学的不自由第一次造成了祝英台的无奈心境。身处困境,但她并不屈服,而是想方设法争取自由。最后她坚决地说:“女儿一定要去!”这里足可见祝英台追求自由的决心,也体现了她内在的刚毅。她敢于抗争,为自 己的理想不懈努力。 几经周折
8、,祝英台终于女扮男装走出家门,身份的不自由暂时被衣冠遮盖。但是,她不能以女性的本来身份与男子平起平坐,平等求学。当她与梁山伯不期而遇时,梁山伯表现得非常从容、豁达;相反,祝英台更多的是表现了大家闺秀的矜持和女性特有的谨慎。她没有主动招呼梁山伯,结义金兰也是梁山伯提出的。在整个“草桥结拜”的情节中,祝英台始终处于被动状态,这是女性心理和祝英台身份不自由的直接体现,是女扮男装也改变不了的内心世界的真实。女扮男装是女性在男尊女卑的社会中要求平等权利的表现,既具有反抗性,又带有妥协性。一 方面女扮男装可以让祝英台达成求学的心愿,这是成功的体现;另一方面,她又必须装成男子模样,掩饰女性形象的本真,这就显
9、示了女子身份不自由的无奈。因此,祝英台的抗争并没有取得绝对的胜利,她与自由还有一步之遥。 (二)爱情:咫尺天涯 同窗共读、志同道合激发了梁祝二人两情相悦、生死相依情结的萌发。恋爱的不自由再次造成了祝英台的无奈心境。这种无奈心境也是一种杂糅情感,即多种情感相互交织。祝英3 台的杂糅情感主要表现为她与梁山伯相知相悦的欢喜与自己真情难诉的忧伤相交融。杂糅情感在心理学上也称为意志行为中的冲突。普通心理学 指出:“人的意志行为通常表现为接近或回避某一目标。” 4 祝英台的内心世界就充分体现了这种接近与回避的矛盾。她兼有回家之喜和离别之悲,思乡之情与留恋之意并重;归心似箭却又难舍知音,欲诉衷肠却又难以启齿
10、。十八相送,不同于普通朋友的挥手道别,也不同于恩爱情侣的洒泪分离。祝英台对老父亲既挂念,又担心,还带一点埋怨;对梁山伯既爱恋,又羞涩,还带一点嗔怪。百感交集,万分无奈。但在这无奈中又蕴藉着希望、生机。 为爱抗争,她以并不存在的九妹作自己的替身,这是祝英台的聪明。梁山伯的允婚,既是对知己祝英台的信任,因 为兄弟情深,贤弟为我做媒自然不会有错;同时也是因为九妹是祝英台的妹妹,好像亲上加亲;更重要的是九妹品貌就像祝英台。梁山伯是一个德才兼备的知识青年,他与祝英台的深厚感情也是建立在文化生命的契合、理想信念的沟通基础上。因此,在选择终身伴侣时,他也希望找到一个志趣相投的红颜知己。在这里,祝英台就是九妹
11、,也就是梁祝二人在精神上已经获得了爱情。但是,祝英台始终不能说破自己就是九妹,这是礼教的阴影,也包含了无奈,是不能说破的无奈。她的抗争只成功了一半,她与梁山伯的爱情咫尺天涯。 (三)婚姻:擦肩而过 追求爱情, 自然希望长相厮守,但事与愿违。正当祝英台沉浸在甜美的相思之中,父亲把她许婚马文才。美好的爱情骤然变成惨痛的悲剧。婚姻的不自由又一次造成了祝英台的无奈心境。不甘认命,她与父亲针锋相对,据理力争:“爹爹应念女儿长亭亲许”,“有师母为媒,玉扇坠为聘,于礼无亏”,“梁家虽属贫寒,也是清白人家”。但是,船到江心补漏迟,姻缘已经错失。她对父亲百般求恳,终究是“已将你许配马家,是万难更改”;对梁兄无言
12、相慰,只哀叹“梁兄啊,这种种全是小妹来连累”。她除了和梁山伯一样有着极度的悲痛,还有深深的自责。这种自责更深刻地体现出祝英 台的“无奈”。这种无奈几乎无人能解,它融合了无限的苦情、悲情、愁情等等。楼台相会既是祝英台无奈的顶峰,也是她反抗封建礼教的高潮,无论在情感上、还是精神上都蔑视了无爱的婚姻。她在无奈中挣扎,但最终不能自主,这是悲入骨髓的无奈。梁山伯的吐血,使祝英台在内心里放弃了礼教、婚姻乃至亲情;梁山伯的病逝,让她完全与整个俗世决绝。她与梁山伯的婚姻擦肩而过。 (四)生死:无可奈何 自由、爱情、婚姻都不能自主,祝英台的生命里只剩下无奈和痛苦。生与死的抉择是人生最大的难题。一死了之,那是软弱
13、者逃避人生的怯懦表现;两人私奔,那是 不肖者忘恩负义的自私行为。当初求学只为不虚度青春,如今活着只是不甘心认命。其实人生除了自由和爱情,还有真、善、美。因此,祝英台选择了规劝梁兄,彼此珍重。她希望梁山伯家庭美满、母慈子孝。但是,当梁山伯去世的噩耗传来时,祝英台彻底地失去了精神支柱,万念俱灰了。人生真的走到了绝境,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生与死都失去了意义。此刻,她只想证明爱,与梁山伯生不同衾死同坟。于是,她借着马家花轿,以拜谒梁山伯为由,跳入坟墓,化身蝴蝶。这里的蝴蝶不仅寄托了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同时也象征着自由、浪漫、无拘无束。这是精魂对现实人生的 反抗,在经历了挫折、压迫、死亡之后,他们的爱情最
14、终战胜了一切,以绝对自由的面目出现。爱情在理想中是自由的,这一自由,由蝴蝶的自由翻飞表述。蝴蝶就4 是爱情的符号,就是自由的符号。他们最终突破了社会的压抑,摆脱了家庭的束缚,实现了长相厮守的诺言,不再在凡尘中苦苦挣扎。这也是现实人生的深刻无奈而借助幻想而表现出来的悲剧之美。对生死,他们无可奈何!现实中容不下如此绝美的爱情。他们的身在现实中死去,他们的爱在理想中永生。 自古以来,女子有太多的不自由和无奈,祝英台就是一个不朽的艺术典型。争自由,她女扮男装出远门 ,有成功,也有遗憾,她与自由还有一步之遥;求真爱,她假托九妹自作媒,是聪明,也是无奈,她与爱情恰是咫尺天涯;反礼教,楼台相会诉衷肠,有抗争
15、,也有妥协,她与婚姻只能擦肩而过;拒婚嫁,祷坟化蝶传千古,是解脱,也是消亡,她对生死无可奈何!一言以蔽之,祝英台的心路历程是抗争与无奈的交融,让人看到她在抗争中的人格魅力,无奈中的精神闪光。 二、 祝英台心境的艺术呈现 抗争与无奈,交错牵连,构成祝英台的生命内核。 越剧梁祝恰到好处地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 把祝英台的无奈心境刻画得淋漓尽致。象征手法,贯穿全剧,呈现祝英台无奈心境的圆形回归;比喻运用,妙趣横生,反映祝英台无奈心境的跳跃变化;对比鲜明,戏味横出,凸显祝英台无奈心境的反差之大;反复吟唱,情感深沉,表现祝英台无奈心境的回环萦绕。 (一)象征:祝英台无奈心境的圆形呈现 象征手法,贯穿全剧。蝴
16、蝶象征着祝英台的梦想,而在戏曲舞台上扇子就是蝴蝶意象的缩影。祝英台女扮男装挥扇出门是她求学之梦放飞的起点。她像飞出樊笼的小鸟,暂时脱离无奈,感受自由的天空。舞台上,演员挥动着的摺扇,宛如展翅飞翔的蝴蝶。蝴蝶飞向花丛,是寻求自由、追求生命价值的开始,这就象征着祝英台走出家门是寻 求自由和追求生命价值的起点。蝴蝶起飞,英台梦起。 “草桥结拜”是蝴蝶聚会,是梁祝二人人生抱负和理想信念的沟通,是生死之谊和伦理关系的确定,也是他们圆满实现求学之梦的阶梯,是追求自由理想、寻找生命真谛的捷径。结义金兰,蝴蝶双飞。祝英台怀着强烈的求知欲,渴望与男子平等求学,如今与梁山伯同窗共读,终于得偿夙愿。蝴蝶共舞,英台梦
17、圆。但是父亲的许婚,锁住了自由的翅膀,一对蝴蝶无奈分离。蝴蝶分飞,英台梦残。最后,梁山伯去世让形单影只的祝英台万念俱灰。蝴蝶折翅,英台梦碎。生也悲哀,死也无奈,只留下一曲悲歌千古传 颂。蝴蝶从起飞,到共舞,再到分飞,最后折翅,象征着祝英台的梦起、梦圆、梦残、梦碎,这也是祝英台无奈心境的圆形呈现。 (二)比喻:祝英台无奈心境的跳跃呈现 比喻运用,妙趣横生。“十八相送”这一场中祝英台用一连串的比喻频频暗示,表达爱意。一出场,她就用比喻表达心境:“书房门前一枝梅,树上鸟儿对打对。喜鹊满树喳喳叫,向你梁兄报喜来。”“梅”者,“媒”也。之前祝英台请师母做媒,希望师母玉成好事;此时她请梅花传情,向梁兄表达
18、深深爱意。喜鹊报喜既是祝英台向梁山伯发出的爱的信号,也是她向往美好爱情的欣喜之情的流露 。可惜梁山伯并没有理解其中的深意。祝英台又用樵夫砍柴、摘牡丹花作比喻,暗示梁兄。梁山伯仍然不解,祝英台借着鸳鸯用了一个明显的比喻:“梁兄啊,英台若是女红妆,梁兄你愿不愿配鸳鸯?”直奔主题,大胆而热情。这一句唱腔节奏明快,又带有跳跃性,不仅呈现出祝英台追求爱情的主动,而且反映了她开朗活泼的个5 性。“配鸳鸯”三个字又用花腔加以修饰,着重强调,又有意回避,热诚中带有羞怯,千种风情,百般娇羞。梁山伯打量了祝英台一番,叹息道:“可惜你英台不是女红妆。”祝英台看了一下自己的装扮,一声娇嗔,百般无奈。她进一步暗示:“你
19、不见 雌鹅对你微微笑,它笑你梁兄真像呆头鹅。”“呆头鹅”既带有调侃之味和嗔怪之意,也是祝英台真情难表的无奈之情的宣泄。 前面五个比喻比较含蓄,意在言外,呈现出祝英台的羞羞答答、含情脉脉;后面五个比喻更为直接,热情奔放,祝英台的情绪从娇羞转为着急,反映了恋情如火的单相思女子的生命追求和无可奈何的单恋心境。“你我好比牛郎织女渡鹊桥”,“不咬前面男子汉,偏咬后面女红妆”,“你看这井底两个影,一男一女笑盈盈”,“观音大士媒来做,来来来,我与你双双来拜堂”非常大胆、直接,呈现了祝英台内心的激情涌动。梁山伯终究还是蒙在鼓里, 最后祝英台叹道:“对牛弹琴牛不懂,可叹你梁兄笨如牛。”这既是对梁山伯的嗔怪,也是
20、自我叹息。满怀心事不吐不快,却又难以启齿。以上十个比喻,有曲折,有发展,层层推进,是祝英台无奈心境的跳跃呈现。 (三)对比:祝英台无奈心境的反差呈现 对比鲜明,戏味横出。戏曲开场就使祝英台的一心向学与祝员外的封建顽固形成对比,突出祝英台求知若渴,追求自由而不可得的心境。梁祝二人初次相见时,祝英台紧张、拘束与梁山伯坦然、放松的对比,呈现出闺中女子的羞涩;梁山伯主动提出结拜兄弟与祝英台犹豫思考的对比,反映了闺中女子的谨慎;结 拜后梁山伯亲热地携起“贤弟”的手与祝英台神色慌张的对比,流露出闺中女子的娇羞;祝英台在人前装成男子模样与在人后毫不掩饰的少女天性的对比,显示了闺中女子的拘束。羞涩、谨慎、娇羞
21、、拘束都反映了女扮男装的祝英台不自由的处境,充满戏剧性又真实可信。“十八相送”途中祝英台频频暗示与梁山伯茫然不知形成对比,集中体现了祝英台恋爱不自由的无奈;“楼台会”前祝英台的忧心忡忡与梁山伯的兴致勃勃形成对比,汇集聚焦了祝英台婚姻难自主的悲痛。社会黑暗,青春美好,而美好的理想总被黑暗的现实扼杀,着实令人痛惜,无奈之情溢于言表。最后,梁 祝双双化蝶,他们用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情悲歌,美好理想与残酷现实的对比,让悲剧更加壮美。鲁迅先生说过:悲剧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5生命和爱情都是人生有价值的东西,失去这两样,就是人生莫大的悲剧。综上所述,多重对比交错运用,正是祝英台无奈心境
22、的反差呈现。 (四)反复:祝英台无奈心境的回环呈现 反复吟唱,情感深沉。“英台托媒”这一场中,祝英台道:“三长载,三长载,我有满腹心事口难开”。“三长载”,反复吟唱,既强调了时间之长,突出与梁兄情谊之深;也呈现出祝英台内心情感的跌宕起伏,有满 腹心事,却不知从何说起,独自徘徊、暗忖,内心充满矛盾。分别在即,何以相托?“十八里相送到长亭,十八里相送到长亭”幕后的重唱,也烘托出祝英台不可名状的无奈心境,渲染了深情难舍,依依惜别的氛围。“楼台会”这一场中梁山伯与祝英台互诉相思:“贤妹妹,我想你”,“梁哥哥,我想你”反复低吟,既是缠缠绵绵的相思之情的倾吐,也是生离死别的无奈困境的烘托。最后,祝英台道:
23、“立坟碑,立坟碑,红黑二字刻两块。”这是悲到绝处已难言的呈现。越剧唱词中,反复手法的运用一般表现深情或抒发悲情,在这里恰是祝英台无奈心境的回环呈现。 6 人的正常情感在祝英台的形象里是以端庄、矜持、含蓄、美好的仪态表露的。全剧以情串戏,亲情、友情、爱情交错映照,困境叠设。祝英台的无奈心境不仅在修辞上表现得丝丝入扣,而且与越剧抒情、写意、哀婉的表演特点彼此契合。 越剧以浙江嵊州方言和民间音乐为渊源,广泛吸收了绍剧、京剧、昆曲乃至话剧、电影等多种艺术形式的养分,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它长于抒情,擅于展现充满诗意的美丽画面,抒发人物内心的强烈情感,唱腔哀婉动人,特别适合表现凄美的爱情主题。越剧与梁祝
24、故事两者结合浑然天成,水乳交融。 “毫不夸张,梁祝因越剧而光彩, 越剧因梁祝而辉煌。百年越剧,梁祝的世纪 。” 6越剧梁祝将爱情主题与蝴蝶意象完美融合,让戏曲文学化、诗化。舞台上,它运用超脱性的时空和虚拟的表现手法,表演与布景、灯光、音乐交相辉映,令人叹为观止。空间转换与故事情节紧密联系,时间推进与人物命运息息相关,音乐变化与人物心境相互映衬。祝英台“别亲出门”正逢春天,明媚的春光与愉悦的心情相互交融,再加上音乐轻柔优美,呈现出祝英台渴望自由,陶醉于自然美景的欣喜之情。“十八相送”这一路上山、水、桥、庙、亭的空间转化与祝英台内心的喜、急、怨、叹、愁紧密联系。“山伯临 终”恰在秋天,悲凉的心境与
25、萧瑟的秋景相互渗透,再加上音乐哀婉凄恻,催人泪下。人物的喜怒情绪还与扇子的开合状态一一对应。当祝英台嗔怪梁山伯是“呆头鹅”时,她一边打开扇子,一边观察梁山伯的反应。而梁山伯不觉有些生气,立刻收起扇子。这扇子一开一合,使两人的心境形成鲜明的对比。 值得一提的是梁祝中服饰色彩与人物心境的对应关系。戏曲开场祝英台一般穿暖色调的浅色服装,呈现出她内心的宁静、祥和以及美好的理想、憧憬。出门求学时,祝英台一般穿粉色小生服,反映了她追求自由、纵情山水的欢畅心情。“十八相送”这一场,祝英台一般 穿深红色小生服,梁山伯则穿蓝色小生服,两人形成鲜明对比,突出祝英台热情、大胆地追求爱情,也透露出热情如火的单相思女子
26、的强烈欲望。红色的激情,如火的浪漫,激昂的情绪,跳动的旋律这种写意的融合,把祝英台的热恋心境表现得淋漓尽致!楼台相会,祝英台一般为蓝色装扮,蓝色是忧郁的颜色,也是祝英台内心深沉忧伤的心情之色。祝英台出嫁时,披着大红色的霞帔却着一身素服,大红大白,鲜明的颜色对比,给人强烈的视觉刺激,红白喜事在同一时间落到同一个人身上,这种难以言表的无奈心境通过服饰色彩呈现出来。从中也可见祝英台的抗争精神,她敢于 在传统观念中的良辰吉日去祭拜心上人的坟墓,这是对传统礼教最大的蔑视。尾声部分,梁祝二人都穿着蝴蝶彩衣,梦幻般的浪漫,给人无限遐想。这对蝴蝶,在服饰上形似,在精神上神似。 越剧塑造了一个完美的祝英台形象,
27、象征、比喻、对比、反复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别具匠心。有形的扇子和无形的蝴蝶动静皆宜,是人物生命的依托,构成全剧的统一框架。祝英台心境的艺术呈现是令人沉醉的诗化意境的呈现,它升华了梁祝悲美内涵中生命超越的人文价值。 三、祝英台形象的独特之美 范晔有云:“峣峣者易缺 ,皎皎者易污”。 7出众者总是容易遭到 不幸,追求完美者总是要承担更多的痛苦。祝英台也不例外,她希望做到尽善尽美,却始终被矛盾困扰。追求自由,本可放心去爱,但恪守孝道,注定了她要顾虑重重;热情如火,本想倾吐衷肠,但端庄矜持,造成了她有口难言;知书达礼,并非逆来顺受;自我牺牲,也是情非得已;珍爱生命,绝不7 虚度青春;为爱殉情,也是无怨无悔
28、。矛盾重重,祝英台在无奈中不屈地抗争,呈现出永恒的独特之美。 (一) 追求自由与恪守孝道 祝英台胸怀大志,渴望自由。为了出门求学,她敢于装病、乔装卜卦人来说服父亲,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她是一个勇于反抗的烈性女子。她坚守自我、坚 守着对自由人格的执着追求。祝英台说:“我以为男儿固须经书读,女儿读书也应该”,这就体现了她对“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旧观念的反抗。同时,祝英台又恪守孝道。在她心目中,个人的自由和独立是重要的,但她又希望能够忠于爱情,孝顺父母,做到忠孝两全。当她与梁山伯同窗三载、情深似海时,真挚的友情已经转变为不可抗拒的爱情,但是她并没有对梁山伯直言相告,而是假托为妹做媒,期待梁山伯前来迎
29、娶。从中也可见祝英台的与众不同:一方面,她追求自由爱情,不满于包办婚姻;另一方面,她又有礼有节,希望自己的爱情得到父母的认可和祝福。尽管他 和梁山伯心有灵犀,但她没有选择私下结合,而是希望走传统之路获得幸福。她不是只追求自私的爱情,而是希望在亲情和爱情之间找到一个最佳结合点。这种追求自由与恪守孝道相互冲突,极大地造成了祝英台的无奈心境。她是一个渴望自由的纯情女子。 (二)端庄矜持与热情如火 祝英台是一向处在深闺中的少女。当梁山伯提出结义金兰时,她在答应之前还有片刻停顿,表现出犹豫和思考。她对梁山伯也并非一见钟情,而是在听到梁山伯说“男女同是父母生,女孩儿也该读书求学问”后,才为之感动。直到同窗
30、共读,两人朝夕相伴、志趣相投,祝英台 才对梁山伯产生爱情。当梁山伯写文章时,祝英台为他磨墨;当梁山伯受寒哆嗦时,祝英台为他披衣。这种默默付出正是祝英台,一个端庄矜持的闺阁才女对爱情的表达。一方面,她不像墙头马上中的李千金那样过分大胆,一见钟情就马上相约后花园,私定终身。她与梁山伯同窗三年,情深意长不言而喻,以身相许也是既定主意。但是当梁山伯发现她有耳环痕时,她却极力掩饰,编出小时候扮观音的故事来应付,还佯装恼怒,嗔怪梁山伯做文章不专心。这些举动都体现了祝英台谨慎的恋爱心理,她对待爱情认真而且慎重。另一方面,她也不像西厢记中的崔莺莺那样过 分矜持,明明是一见倾心却又百般否认,如约相见又耍赖反悔。
31、祝英台追求爱情热烈而又坦率。“十八相送”这一路上,她风情旖旎,时时用心,处处暗示。爱情像火一般在她心底里燃烧,大胆而不失稳重,主动而不显轻浮。爱到深处不由人,在祝英台身上就表现为多情、痴心、热情奔放而又含蓄的美。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与女性的自尊和羞涩两者结合,让我们看到一个完美的祝英台形象。她发乎情,止乎礼,是一个美丽聪明的多情女子。 (三)知书达理与自我牺牲 祝英台对父亲的许婚坚决反对,但是对父亲的敬重与孝顺一如既往。她说:“儿愿侍候爹 爹,终老一生。”虽然不是肺腑之言,但也可见其孝心一片。她希望兼顾亲情与爱情,做到两全其美。因此,她既不是逆来顺受,俯首帖耳地顺从;也不是像无知的市井妇女一样一
32、哭二闹三上吊的撒泼放刁。她与父亲的争锋相对是据理力争,力挽狂澜,希望父亲改变主意。这也是祝英台作为一个饱读诗书的闺阁才女的气节体现。她既孝又义,温柔而刚强。她对梁山伯的爱情也闪烁着理性的光辉。三载同窗,早已生死相随。但是,父亲的许婚造成了姻缘错失,爱的理想瞬间破灭。面对这一切,祝英台并没有被感情冲昏了头脑,她不是轻率地选8 择与梁山伯私奔,也不是轻易地选择 一死了之,而是从理性的角度出发,更多地为梁山伯考虑。楼台相会时,梁山伯提出去告官,祝英台劝说道:“那马家有财又有势,你梁家无势又无财,万一告到衙门内,梁兄你于事无补要先吃亏。梁门唯有你单丁子,白发老母指望谁?”这不是虚情假意的安慰,而是设身
33、处地地为对方着想,也是忍痛割爱的选择。她情愿独自承受所有的悲痛,也不希望对方痛苦。她强捺情感,规劝道:“梁兄啊!你千万珍重莫心灰。这种种全是小妹来连累。”她把所有的责任归到自己身上。梁山伯临终前,收到祝英台的来信:“珍重二字满纸写,望梁兄除灾又脱晦”。这种真诚的祝福,正是 祝英台对爱情升华的理解。她也说,“我英台此生已无望”这种牺牲精神,也是爱的最高境界。祝英台是一个德才兼备的奇情女子。 (四)珍爱生命与为爱殉情 生命可贵,无庸置疑。祝英台作为一个有理想的闺阁才女自然懂得珍爱生命。尽管自由和爱情的梦想都破碎了,但她还是希望勇敢地活着。面对着死的威迫和生的悲哀,祝英台希望找到一条最好的出路,化悲
34、愤为力量,激起了“向死而生”的勇气。她之所以选择规劝梁山伯,让梁兄另娶淑女,而希望自己与梁山伯的爱情走向“君子之交”,这不是对困境的妥协,却是一种对爱情的崇高追求。她是反抗的,选 择了最智慧的办法去成全这份爱情。她没有选择远走高飞,是以极大的道德力量压抑了自己的爱,只希望对方过得比自己好。这个从感情到理智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是祝英台迂回曲折地向封建礼教提出挑战。她的坚强和不屈有着崇高的思想价值。她希望冲破矛盾,与命运抗争到底。但是,梁山伯的病逝让祝英台彻底失去了精神支柱。理想和爱情都陷入了困境,何来反抗困境的勇气呢?就像黑格尔精辟地指出:“爱情在女子身上特别显得最美,因为女子把全部精神生活和
35、现实生活都集中在爱情里和推广成为爱情,她只有在爱情里才找到生命的支持力;如果她在爱情方面遭遇 不幸,她就会像一道光焰被第一阵狂风吹熄掉。” 8祝英台的为爱殉情,是爱情之美至高层次的体现,她是以死来证明爱情,延续爱情。她的死,不是生命的结束,而是爱情的升华。她有着不可征服的意志,勇敢地追求自由和幸福,面对压迫毫不动摇、妥协,对爱情忠贞不渝,可以说她与梁山伯的爱情战胜了死亡。用肉体生命的毁灭和死亡来换取精神力量的勃发和高扬,正是越剧梁祝的悲壮体现和魅力所在。“化蝶”是精神生命对理想境界的继续追求。就这样,梁祝成功地刻画了一个形象美、性格美、心灵美的祝英台,她是一个为爱而生的至情女子。 注释: 1剧
36、本选自戏曲舞台演出版 .袁雪芬、范瑞娟口述,徐进等改编 .梁山伯与祝英台 :越剧 .上海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79.1-96 2黄士波、俞伟编著 .嵊州越剧 .杭州 .浙江摄影出版社 .2008.108 3章力挥、高义龙 .袁雪芬的艺术道路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4.214 4彭聃龄主编 .普通心理学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352 5鲁迅 .再论雷峰塔的倒掉 .鲁迅杂文全集 .河南:河南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4.62 6周静书主编 .梁祝文库越剧艺术卷 .北京:中华书局 .2007.10 7范晔 .后汉书 .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2000.191 9 8黑格尔 .美学第二卷 .北京:商务印书局 .1979.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