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诗歌复习之一鉴赏诗歌形象学习目标:1、学习透过形象把握主旨情感的阅读方法,培养诗歌鉴赏能力。2、掌握意象、意境类题型特征和答题思路。一、鉴赏指导:1、诗歌形象:()诗中人物形象(叙事类)()抒情主人公形象(作者)(3)景物形象(写景类)(4)事物形象(托物言志类)2、基本题型:概括意象、概括分析人物形象、概括意境、分析意境等。3、分析意境类问题模式和答题模式:(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2)答题模式: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
2、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注意要能准确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分析作者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3)答题套路:这首诗描绘了一幅( )的画面,营造了一种( )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心情,心境)。 通过( )等意象(景物描写),构造了一幅( )的画面,抒发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2二、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
3、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1、此诗描写了哪些意象?答:(1)诗里写了江山、花鸟、燕子、鸳鸯,四种景物。2、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2)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描绘景物)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点明景物特点)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分析思想感情)。画眉鸟 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注:本诗为作者贬官外任时所作。3、分析诗中画眉鸟的形象诗
4、歌描写了一只画眉鸟出笼后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形象。其中一、二两句具体描写画眉鸟出笼后,自由自在的飞翔、无拘无束歌唱的特点。其实画眉鸟的形象就是摆脱了朝廷束缚后自由舒畅的诗人自己的形象写照。 三、阅读训练:游月陂 宋程颢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3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3 分) 参考答案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 (1 分)营造了宁静(或静谧、幽静等) (1 分)的意境,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 (1 分)的心情。诉衷
5、情 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2、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参考答案:步骤一:诗中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步骤二:上片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匹马征万里,英姿飒爽。后两句说诗人现在早已被弃置不用。下片 “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明诗人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步骤三: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四、达标检测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问题望江南 超然台作 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
6、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注】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 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1、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步骤作者通过细风、斜柳,烟雨中春水和城中之花这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暮春时节江南烟雨图。江南暮春时节,春意仍在,细风吹动斜柳。从超然台上放眼望去,春水潺潺,满城之花虽未凋谢,但烟雨已隐约挡住城中人家。步骤这是一幅孤寂冷清的暮春图。 步骤作者把他的细腻难以察觉的郁郁之情巧妙的融合在景物与动作的描写中,寓情于景,使全词勾勒的画面4都隐隐浮现
7、,这种淡淡却无法排遣的情感。诗歌复习之二鉴赏主旨情感学习目标:1、通过抓住情感字眼、分析情景关系等方法提高把握诗歌主旨情感能力。2、掌握主旨类题型特征和答题模式。一、鉴赏指导:1、分析主旨类题问题模式:( 1)提问方式: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主旨?( 2)提问变体:请分析某句诗蕴含了作者当时何种心情。2、解答分析:分析主旨往往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涉及的文化常识、生活常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和自然现象;某一诗句的大意或内涵;诗人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生活经历;时代背景、社会现实。3、答题模式:分析具体诗句写了什么;抒发了什么情感,暗寓了什么。答题套路:这是一首( )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
8、( ),通过( )手段,抒发了作者( )的情感(心情,心境)。二、答题示例1、主旨概括类武夷山中 (宋)谢枋得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注】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 ,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1)本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3 分)表达了破国亡家的痛苦之情, (并借梅花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孤傲不群、坚贞自励的情怀。2、主旨分析类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5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沙明拳宿鹭,天阔
9、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注潘大临(约 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答: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 ,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 三、阅读训练: 西 楼(曾巩)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注:钩疏箔:把帘子
10、挂起。1、问: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连天的海浪伴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生查子独游西岩 辛弃疾青山招不来,偃蹇雄怜汝?岁晚太寒生,劝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注 本词为作者罢官闲居上饶时作。偃蹇:高耸的样子。生:语助词,无义。2、简析本词的思想感情。(4 分) 作者写青山明月,暗示自己高洁的品行;借读 离骚 ,抒发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孤愤之情。四、达标检测: 6【折桂令】问秦淮 孔尚任
11、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2、 “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4 分)通过“白鸟” “绿水” “嫩黄花” “新红叶”等描绘了初秋景色。又通过“飘飘” “滔滔” “有些蝶飞” “无个人瞧”等表达了因昔盛今衰引发的冷寂落寞之情。诗歌复习之三鉴赏诗歌手法(1)学习目标:1、培养通过分析艺术手法鉴赏诗歌能力,能够识断并分析常见的表达技巧。2、掌握手法类题型特征和答题思路。一、鉴赏指导:(1)提问模式
12、:一般提问: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变式提问: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诗人是如何抒发自己情感的?有何效果?(2)答题步骤:1、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具体诗句,加以阐释 3、分析表达效果。(3)答题套路:这首诗用了( )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修辞手法) ,如( ) ,从而突出了(强调了,更有效地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心情,心境) 。 (4)诗歌常见艺术手法:抒情手法: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托物寓理、借古讽今、怀古伤今描写手法:衬托:正衬、反衬、以动衬静、以乐景写哀情。联想、虚实结合、对比修辞手法:比喻、比兴、拟人、夸张、双关、叠词、用典、对偶、互文等(5)各
13、类修辞手法的常见效果:比喻: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繁冗为简洁。夸张:突出特征,强化感情;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7拟人:化物为人,亲切自然;生动活泼,具体形象。对偶:结构对称,形式整齐;节奏鲜明,音节和谐;高度概括,富有表现力。排比:结构紧凑,文意贯通;增强文章的气势,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增强语势,强化感情。 )反复:突出内容,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借代:生动活泼,使语言形象鲜明,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 )反问:加强语气,加重语势;激发感情,加深印象。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引用:增添文句意蕴,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强
14、表达效果,增强说服力。双关:表达含蓄,语义丰富。顶真:环环紧扣,引人入胜。 议事说理,准确、谨严、周密。抒情写意,格调清新。壮物叙事,条理清晰。通感:感觉互换,生动形象,启人联想,耐人寻味。对比:使事物特征鲜明突出,表达强烈的感情。 二、答题示例画堂春 秦观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捻(nin):持取,捻弄1、 “凭栏手捻花枝” “ 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4)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动作)描写。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
15、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 (如果逐句分析,只要能答出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的感情变化也可 )四、阅读训练8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崧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注堵:座。 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轩举:意气飞扬。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 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 (把“衬托”答成“烘托”也算对)从军行 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
16、百夫长,胜作一书生。2、最后两句采用的是_的抒情方式,既表现了作者_ 的思想,也反映了当时唐王朝强盛国势下的_的民族心态,读来令人豪情满怀。 “牙璋” “凤阙”“铁骑” “龙城”采用的都是_的修辞方法。答案: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忠君报国和建功立业的思想;举国上下尚武好战的一往无前、战无不胜的民族心态;借代的修辞方法。 台城台城六代竟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前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3、简要分析这首诗歌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运用了对比、借古抒怀手法。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做了触目惊心的具
17、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4、达标检测:闺怨 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9简析这首是主要运用的艺术手法。这首诗先扬后抑,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诗歌复习之三鉴赏诗歌手法(2)学习目标:1、培养通过分析艺术手法鉴赏诗歌能力,能够识断并分析常见的表达技巧。2、掌握手法类题型特征和答题思路。1、鉴赏指导:1、虚实结合: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现实为实,想象为虚;客观为实,虚构为虚;正面直接描写为实,侧面间接描写为虚。 虚实结合指眼前的、现
18、实的、具体的景、事与过去的、想象中的、虚构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表达某种思想感情。2、动静结合:动静结合是指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3、托物言志 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色彩。诗人塑造具体的诗歌形象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品格、情操、志向、理想),多见于咏物诗。 4、象征(托物言志):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借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这种以物征事的表现
19、手法叫象征。5、借古讽今(喻今、伤今)。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6、联想 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相关联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7、想象 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的基础上,经过联想 推断 分析 综合,创造出新的形象的思10维过程. 8、从对方着笔 这是古代诗词常用的一种表达技巧,也叫曲笔,即诗人不直抒自己内心的情感,而是从对方着笔,展开想象,是推进一层的写法,这样更加显得情深意厚,并给人以无限的回味和遐想。9、衬托: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作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有正衬和反衬两类。10、抑扬结合 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
20、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 2、答题示例鲁山山行 梅尧臣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1、请从“动静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本诗写山行情景,主要运用了以动衬静的反衬手法。颈联写的是动物世界,看起来很热闹,是动景,其实,动中寓静。山野很静,熊才会悠然升树,鹿才会自在地饮溪。尾联自问自答是无人能问, “鸡声”是以声写静(言之成理即可)三、阅读训练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1、简析这首是主要运用的艺术手法。运用想象、比喻手法,诗歌选择了月夜遥忘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塞上听吹笛 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