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著名诗人一览表和背景和事迹.doc

上传人:11****ws 文档编号:3001068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DOC 页数:171 大小:3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历代著名诗人一览表和背景和事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1页
中国历代著名诗人一览表和背景和事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1页
中国历代著名诗人一览表和背景和事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1页
中国历代著名诗人一览表和背景和事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1页
中国历代著名诗人一览表和背景和事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风靡魔杰中国历代著名诗人一览表编辑本段 中国历代著名诗人一览表(先秦至现代)【先秦】屈原 宋玉 【两汉】枚乘 贾谊 司马相如 王逸 东方朔 朱穆 王褒 刘彻 班婕妤 赵壹 秦嘉 班彪 班昭 班固 扬雄 张衡 蔡邕 蔡琰 祢衡 曹操 孔融【魏晋】曹丕 曹植 王粲 陈琳 刘桢 徐干 阮瑀 应璩 应玚 繁钦 曹叡 嵇康 向秀 阮籍 何邵 潘尼 潘岳 张翰 张华 张协 张载 傅玄 陆机 陆云 石崇 孙楚 左思 曹摅 陶渊明 郭璞 刘琨 卢谌 袁宏【南北朝】谢惠连 谢灵运 鲍照 谢朓 鲍令晖 孔稚珪 萧衍 江淹 沈约 范云 何逊 阴铿 徐陵 庾信 江总 朱超【隋代】杨素 薛道衡 陈子良 卢思道 孔德绍

2、孔绍安 【唐五代】虞世南 上官仪 王勃 卢照邻 杨炯 骆宾王 陈子昂 杜审言 朱弯 沈佺期 宋之问 张说 张九龄 常建 储光羲 李颀 高适 岑参 王昌龄 孟浩然 王维 李白 杜甫 刘长卿 韩愈 柳宗元 韦应物 寒山 拾得 顾况 李益 卢纶 钱起 王建 张籍 孟郊 元稹 白居易 刘禹锡 贾岛 许浑 李商隐 杜牧 李贺 薛涛 皮日休 陆龟蒙 杜荀鹤 罗隐 僧皎然 僧贯休 僧齐己 温庭筠 韦庄 王翰 崔道融 刘希夷 徐氏 张谓 张继 崔曙 苏味道 马戴 刘叉 崔颢 王湾 王之涣 贺知章 崔护 朱昼 刘方平 于良史 聂夷中 于鹄 祖咏 杨师道 赵徵明 张若虚 袁郊 崔涯 张仲素 秦韬玉 李约 王涯 胡

3、令能 卢汝弼 戎昱 崔珏 王驾 黄巢 崔国辅 于武陵 捧剑仆 施肩吾 花蕊夫人 李郢 皇甫松 张祜 綦毋潜 张南史 徐彦伯 李珣 冯延巳 李煜 【宋辽金】潘阆 范仲淹 苏舜钦 欧阳修 张先 晏殊 晏几道 柳永 王安石 苏轼 黄庭坚 秦观 陈师道 李之仪 张耒 晁补之 贺铸 陈与义 吕本中 毛滂 周邦彦 李纲 朱敦儒 李清照 朱淑真 舒亶 韩元吉 胡铨 叶梦得 张元干 张孝祥 范成大 陆游 杨万里 陈亮 辛弃疾 刘过 姜夔 吴文英 史达祖 刘克庄 元好问 蒋捷 文天祥 王沂孙 刘辰翁 吴激 蔡松年 段克己 戴复古 李祁 黄裳 朱熹 王观 赵佶 林逋 张泌 周密 李克 岳飞 李重元 康与之 魏承班

4、 曾觌 徐俯 阎选 孙光宪 黄公度 周紫芝 赵令畤【元代】萨都剌 刘因 关汉卿 狄君厚 范康 高文秀 金仁杰 宫天挺 孔文卿 王实甫 白朴 马致远 孟汉卿 尚仲贤 石君宝 张养浩 刘致 张可久 贯云石 卢挚 郑光祖 高明 纪君祥 郑廷玉 张国宾 岳伯川 杨梓 武汉臣 王伯成 赵孟頫 王冕 洪希文 杨载 杨维桢 元好问【明代】刘基 高启 汤显祖 陈子龙 夏完淳 袁宏道 于谦 王世贞 李攀龙 何景明 李梦阳 唐寅 戚继光【清代】钱谦益 吴伟业 顾炎武 顾贞观 陈维崧 朱彝尊 洪升 孔尚任 王士祯 查慎行 纳兰性德 袁枚 仓央嘉措 黄景仁 龚自珍 黄遵宪 秋瑾 苏曼殊 乾隆 郑板桥 曹雪芹 刘鹗【近

5、代】谭嗣同 王国维 梁启超 李叔同 柳亚子 郁达夫 斌宗法师 太虚法师 虚云法师 月溪法师、连横、丘逢甲【现代】20 世纪 20 年代: 胡适 郭沫若 徐志摩 闻一多 李金发 穆木天 冯至 田间20 世纪 30 年代:朱自清 林徽因 戴望舒 李广田 艾青 卞之琳 何其芳 南星 辛笛 覃子豪 纪弦 臧克家20 世纪 40 年代:王佐良 陈敬容 杜运燮 穆旦 罗寄一 郑敏 唐祈 袁可嘉 牛汉 屠岸20 世纪 50 年代:周梦蝶 羊令野 方思 余光中 洛夫 罗门 蓉子 痖弦 昌耀 林泠20 世纪 60 年代:郑愁予 任洪渊 杨牧 叶维廉 食指20 世纪 70 年代:江河 北岛 芒克 多多 舒婷 刘自

6、立 严力 杨炼 梁小斌 顾城20 世纪 80 年代:海子 于坚20 世纪 90 年代:伊沙 沈浩波 左春和21 世纪初十年:张与期 阿斐 董非 冯志亮 谷雨 黄运丰 南岩 蒙晦 泽婴 潘建设 屈涛 西洲 郁颜 郑小琼 茱萸编辑本段 唐 朝 诗 人 雅 称唐朝诗人辈出,成就卓越,人们给他们具有概括性、赞美性的雅称。 诗祖陈子昂。元方回称“陈拾遗子昂,唐之诗祖也。 ” 诗星孟浩然。清陆风藻小知录 “诗星,孟浩然也。 ” 诗佛王维。由于其虔诚信佛,在部分诗歌中宣扬佛教,赞美佛教的无声寂火而得名。 诗天子王昌龄。他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美誉。 诗仙李白。因其诗歌雄奇豪放而得名。 诗豪刘禹锡。唐白居易称

7、“彭城刘梦得,诗豪也。 ” 诗圣杜甫。 诗魔白居易。其作与元九书 “劳心灵,役声气,连朝接夕,不知其苦,非魔而何” 诗囚孟郊、贾岛。元好问放言称“长沙一湘累,郊岛两诗囚。 ” 诗鬼李贺。因其诗歌设想奇绝,瑰丽凄恻而得名。诗奴贾岛。一生以作诗为命,好刻意苦吟,人称其为“诗奴” 。诗杰王勃。其诗流利婉畅,宏放浑厚,独具一格,人称“诗杰” 诗骨陈子昂。其诗词意激昂,风格高峻,大有“汉魏风骨” ,被誉为“诗骨” 。编辑本段 佛教诗人【佛教诗人】印度、我国及日本之佛教诗人甚多。通常,杰出之佛教人物大多为杰出之佛教诗人。如佛教之教祖佛陀,其自身即是一位杰出诗人。玆列举佛教史上较具代表性之诗人于下:(一)

8、原始佛教:经典中被推定为佛陀自身所说者,皆以诗偈(梵 gatha )形式记述,如法句经(巴 Dhamma-pada ) ,全经皆以诗偈构成。 此一特殊文体形式,或因当时不用文字记载,然为便于记忆,遂采诗句形式。此外,可说诗人之特质亦即佛教教团之特质。佛陀弟子大多能作诗,且常以诗歌唱咏其宗教心境。此类诗偈流传至今者有长老偈(巴Thera-gatha ) 、长老尼偈(巴 Ther 勹-gatha ) 。佛陀弟子中,最著名之诗人鹏耆舍(巴Van%g 勹 sa,又作婆耆舍)常以即兴之诗偈赞叹佛陀与佛弟子。增一阿含经卷三(大二五五七中):我声闻中第一比丘, (中略)能造偈颂叹如来德,所谓鹏耆舍比丘是。(

9、二) 大乘佛教:大乘佛教之宗教改革运动即具有极浓之文学性格。历代以来,诗人辈出,以诗偈撰成之经典亦甚丰硕。其中,尤以马鸣(梵 As/vaghos!a )为代表人物。其所著佛所行赞(梵 Buddha -carita ) ,即以诗歌叙述佛陀之传记。马鸣另一名著孙陀利难陀诗(梵 Saundarananda -kavya ) ,则以佛陀异母弟难陀及其妻孙陀利之故事为题材所作之美丽叙事诗。其后,马鸣学派之诗人摩咥里制吒(梵 Matr!cet!a )作有四百赞(梵 Catuh!s/ ataka -stotra )与一百五十赞佛颂(梵 S/ata -pancas/atika-stotra ) ,迄今为止,此

10、两篇佛颂受到全印度诗人之赞叹。我国求法僧义净于其南海寄归内法传卷四曾云(大五四二二七中):西方造赞颂者,莫不咸同祖习,无著、世亲菩萨悉皆仰止,故五天之地初出家者,亦既诵得五戒、十戒,即须先教诵斯二赞,无问大乘、小乘,咸同遵此。 至四世纪时,圣勇(梵 Aryas/ura ,亦属马鸣学派诗人)以佛陀之本生故事为题材,作成本生鬘论(梵 Jatakamala ) 。一四年顷,迦湿弥罗诗人克薛门特罗(梵 Ks!emendra )作譬喻集(梵 Avadana -kalpalata ) 。(三) 中国佛教;唐代诗人王维、白居易等,留传极多佛教诗。此外,居于始丰县天台山国清寺寒岩中之奇僧寒山,其寒山诗三卷,可

11、谓句句皆具独特之风趣。至宋代,禅僧辈出,杰出之诗作不胜枚举,大多收于碧岩录。其中以雪窦重显(9801052)之诗风,被赞为具有翰林学士之风。(四) 日本佛教:平安时代之著名诗人,有撰写梁尘秘抄二十卷之后白河法皇,与唯信房集之作者大原藤原赖业(寂然) 。于镰仓时代,亲鸾以和赞著称于世。至室町时代,以五山文学最具盛名,尤以雪村友梅、绝海中津、义堂周信为当时杰出诗人。优秀之作品有岷峨集、蕉坚稿、空华集等。江户时代,曹洞宗僧良宽既长于和歌,亦擅于汉诗。另有日莲宗僧深草元政(日政)亦为一时诗坛泰斗,著有汉诗集(草山集) 。编辑本段 电影诗人1 楼屈原(约前 340约前 275 年) ,我国最早的大诗人,

12、名平,字原,战国楚人。初辅佐怀王,做过左 徒、三闾大夫,学识渊博,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联齐抗秦。后被谗去职,顷襄王时被放逐,游 泳于沅湘流域。都城郢被秦兵攻破后,他既无力挽救楚国的危亡,又深感政治理想无法实现,遂投汩 罗江自尽。 史记有传,著有离骚 、 九歌 、 天问等不巧作品传世。2006-7-21 15:59 回复 chenmenzhe 11 位粉丝 2 楼陶渊明(365427) ,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东晋浔阳柴桑人(今九江市)人。 陶渊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祖父

13、陶茂、父亲陶逸都作过太守 年幼时,家庭衰微,八岁丧父,十二岁母病逝,与母妹三人度日。孤儿寡母,多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孟嘉是当代名士, “行不苟合,年无夸矜,未尝有喜愠之容。好酣酒,逾多不乱;至于忘怀得意,傍若无人。 ”(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 )渊明“存心处世,颇多追仿其外祖辈者。 ”(逮钦立语)日后,他的个性、修养,都很有外祖父的遗风。外祖父家里藏书多,给他提供了阅读古籍和了解历史的条件,在学者以庄 老为宗而黜六经的两晋时代,他不仅像一般的士大夫那样学了老子 庄子 ,而且还学了儒家的六经和文、史以及神话之类的“异书” 。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

14、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陶渊明少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杂诗 )的大志,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 ,他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任江州祭酒。当时门阀制度森严,他出身庶族,受人轻视,感到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晋书陶潜传 )他辞职回家后,州里又来召他作主簿,他也辞谢了。安帝隆安四年(400) ,他到荆州,投入桓玄门下作属吏。这时,桓玄正控制着长江中上游,窥伺着篡夺东晋政权的时机,他当然不肯与桓玄同流,做这个野心家的心腹。他在诗中写道:“如何舍此去,遥遥至西荆。 ”( 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 )对仕桓玄有悔恨之意。 “久游恋所生,如何淹在滋?” (庚子岁

15、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 )对俯仰由人的宦途生活,发出了深长的叹息。隆安五年冬天,他因母丧辞职回家。元兴元年(402 年)正月,桓玄举兵与朝廷对抗,攻入建康,夺取东晋军政大权。元兴二年,桓玄在建康公开篡夺了帝位,改国为楚,把安帝幽禁在浔阳。他在家乡躬耕自资,闭户高吟:“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顾盼莫谁知,荆扉昼常闭。 “表示对桓玄称帝之事,不屑一谈。元兴三年,建军武将军、下邳太守刘裕联合刘毅、何无忌等官吏,自京口(今江苏镇江)起兵讨桓平叛。桓玄兵败西走,把幽禁在浔阳的安帝带到江陵。他离家投入刘裕幕下任镇军参军。 (一说陶渊明是在刘裕攻下建康后投入其幕下) 。当刘裕讨伐桓玄率兵东下时,他仿效田

16、畴效忠东汉王朝乔装驰驱的故事,乔装私行,冒险到达建康,把桓玄挟持安帝到江陵的始末,驰报刘裕,实现了他对篡夺者抚争的意愿。他高兴极了,写诗明志:“四十无闻,斯不足畏,脂我名车,策我名骥。千里虽遥,孰敢不至!” (荣木第四章)刘裕打入建康后,作风也颇有不平凡的地方,东晋王朝的政治长期以来存在“百司废弛”的积重难返的腐化现象。经过刘裕的“以身范物” (以身作则) ,先以威禁(预先下威严的禁令)的整顿, “内外百官,皆肃然奉职,风俗顿改“。其性格、才干、功绩,颇有与陶侃相似的地方,曾一度对他产生好感。但是入幕不久,看到刘裕为了剪除异己,杀害了讨伐桓玄有功的刁逵全家和无罪的王愉父子。并且凭着私情,把众人

17、认为应该杀的桓玄心腹人物王谥任为录尚书事领扬州刺史这样的重要的官职。这些黑暗现象,使他感到失望。在始作镇军参军经曲经阿曲伯这首诗中写道:“目倦山川异,心念山泽居” “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 。紧接着就辞职隐居,于义熙元年(405 年)转入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部任建威参军。三月,他奉命赴建康替刘敬宣上表辞职。刘敬宣离职后,他也随着去职了。同年秋,叔父陶逵介绍他任彭泽县令,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浔阳郡派遣邮至,属吏说:“当束带迎之。 ”他叹道:“我岂能为五十斗米向乡里小几折腰。 ”遂授印去职。陶渊明十三年的仕宦生活,自辞彭泽县令结束。这十三年,是他为实现“大济苍生”的理想抱负而不断尝试、不断失望

18、、终至绝望的十三年。最后、赋归去来兮辞 ,表明与上层统治阶级决裂,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 陶渊明辞官归里,过着“躬耕自资”的生活。夫人翟氏,与他志同道合,安贫乐贱,“夫耕于前,妻锄于后” ,共同劳动,维持生活,与劳动人民日益接近,息息相关。归田之初,生活尚可。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满堂前。 ”渊明爱菊,宅边遍植菊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从杂诗 )至今脍灸人口。他性嗜酒,饮必醉。朋友来访,无论贵贱,只要家中有酒,必与同饮。他先醉。便对客人说:“我醉欲眠卿可去。 ”义熙四年,住地上京(今星子县城西城玉京山麓)失火,迁至栗里(今星子温泉栗里陶村) ,生活较为困难。

19、如逢丰收,还可以“欢会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如遇灾年,则“夏日抱长饥,寒夜列被眠” 。义熙末年,有一个老农清晨叩门,带酒与他同饮,劝他出仕:“褴褛屋檐下,未足为高栖。一世皆尚同(是非不分) ,愿君汩其泥(指同流合污) 。 ”他回答:“深感老父言,禀气寡所谐。纤辔(回车)诚可学,违已讵非迷?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 ”(饮酒 )用“和而不同”的语气,谢绝了老农的劝告。他的晚年,生活愈来愈贫困,有的朋友主动送钱周济他。有时,他也不免上门请求借贷。他的老朋友颜延之,于刘宋少帝景平元年(423 年)任始安郡太守,经过浔阳,每天都到他家饮酒。临走时,留下两万钱,他全部送到酒家,陆续饮酒。不过,他之求贷

20、或接受周济,是有原则的。宋文帝元嘉元年(424 年) ,江州刺史檀道济亲自到他家访问。这时,他又病又饿好些天,起不了床。檀道济劝他:“贤者在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你)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他说:“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 ”檀道济馈以梁肉,被他挥而去之。他辞官回乡二十二年一直过着贫困的田园生活,而固穷守节的志趣,老而益坚。元嘉四年(427 年)九月中旬神志还清醒的时候,给自己写了挽歌诗三首,在第三首诗中末两句说:“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表明他对死亡看得那样平淡自然。 陶渊明的作品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有时流露出逃避现实,乐天知命的老庄思想,有“田园诗人”之称。2006-7

21、-21 16:00 回复 chenmenzhe 11 位粉丝 3 楼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人,初唐四杰之一。王勃为隋末大儒王通的孙子,王通生二子,长名福郊,次名福峙,福峙即王勃之父,曾出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交趾县令、六合县令、齐州长史等职。可知王勃生长于书香之家。 关于王勃的生卒年,至今尚有歧说。杨炯王勃集序说他于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卒,年 28 岁。据此,王勃应生于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649 年) 。而王勃春思赋载:“咸亨二年(671 年) ,余春秋二十有二。 ”据此推算,则当生于高宗永徽元年(65O年) 。此为王勃自述,当可信,所以现在大多数学者认为王勃生于永徽元

22、年(650 年) ,卒于上元三年(676 年) ,生年 27 岁。王勃是初唐诗坛上一位非常有才华的诗人,只活了 27岁,确实令人痛惜。 王勃自幼聪慧好学,为时人所公认。 旧唐书本传谓王勃:“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才藻相类,父友杜易简常称之曰:此王氏三珠树也。 ”又有杨炯王勃集序说:“九岁读颜氏汉书 ,撰指瑕十卷。十岁包综六经,成乎期月,悬然天得,自符音训。时师百年之学,旬日兼之,昔人千载之机,立谈可见。 ”太常伯刘公称王绩为神童。唐高宗麟德元年(664 年) ,王勃上书右相刘祥道,中有“所以慷慨于君侯者,有气存乎心耳”之语,求刘祥道表荐。刘即表荐于朝,王勃乃应麟德三年(666 年

23、)制科,对策高第,被授予朝散郎之职。此时的王勃,才 14 岁,尚是一少年。 沛王李贤闻王勃之名,召王勃为沛府修撰,十分爱重他。当时诸王经常斗鸡为乐,王勃闹着玩,写了一篇檄周王鸡 ,不料竟因此罹祸,唐高宗认为是使诸王闹矛盾,将王勃赶出沛王府。其实王勃此次受打击,并非真的因檄周王鸡而触怒高宗,而是因才高被嫉,所以杨炯王勃集序说他“临秀不容,寻反初服” 。王勃被赶出沛王府后,便去游蜀,与杨炯等放旷诗酒,驰情于文场。 旧唐书杨炯传说:“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 ” 初唐四杰,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个非常著名的集团。作为一个集团,他们反对六朝以来颓废绮丽的风气,提出

24、一些革新意见,开始把诗文从宫廷引向市井,从台阁移到江山和边塞,题材扩大了,风格也较清新刚健,对于革除齐梁余风、开创唐诗新气象,起了重要的作用。讲中国文学史,尤其是唐代文学史,没有不讲到王杨卢骆的。 王勃所遇到的第二次打击,是在虢州参军任上杀死自己所匿藏的官奴而犯罪。咸亨二年(671 年)秋冬或第二年年初,王勃从蜀地返回长安参加科选。他的朋友凌季友当时为虢州司法,说虢州药物丰富,而他知医识药草,便为他在虢州谋得一个小小的参军之职。就在他任虢州参军期间,有个叫曹达的官奴犯罪,他将罪犯藏匿起来,后来又怕走漏风声,便杀死曹达以了其事,结果因此而犯了死罪。幸亏遇大赦,没有被处死。此事甚为蹊跷,王勃为什么

25、要保护罪犯曹达,既藏匿保护又怎能将其杀死。据新旧唐书所载,王勃此次被祸,是因情才傲物,为同僚所嫉。官奴曹达事,有人怀疑为同僚设计构陷王勃,或者纯属诬陷,不无道理。总之王勃两次遭受打击,都与他的才华超人有关。 这次被祸,虽遇赦未丢掉性命,但宣告了他仕途的终结,也连累了他的父亲。王福峙因儿子王勃犯罪,被贬为交趾县令,远谪到南荒之外。王勃远行到交趾去看望父亲,途中溺水而死,从而结束了他年轻的生命。王勃的死,是渡水时遇难不幸而死,还是自杀,无从查考,总归是怀着一腔愁愤离开人世的。 王勃诗文俱佳,不愧为四杰之首,在扭转齐梁余风、开创唐诗上功劳尤大,为后世留下了一些不朽名篇。他的五言律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6、,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杰作,久为人们所传诵,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已成为千古名句,至今常被人们引用。而王勃最为人所称道、千百年来被传为佳话的,是他在滕王阁即席所赋滕王阁序 。对此事, 唐摭言所记最详。 上元二年(675 年)秋,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正赶上都督阎伯屿新修滕王阁成,重阳日在滕王阁大宴宾客。王勃前往拜见,阎都督早闻他的名气,便请他也参加宴会。阎都督此次宴客,是为了向大家夸耀女婿孟学士的才学。让女婿事先准备好一篇序文,在席间当作即兴所作书写给大家看。宴会上,阎都督让人拿出纸笔,假意请诸人为这次盛会作序。大家知道他的用意,所以都推辞不写,而王勃以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晚辈,

27、竟不推辞,接过纸笔,当众挥笔而书。阎都督老大不高兴,拂衣而起,转入帐后,教人去看王勃写些什么。听说王勃开首写道“南昌故都,洪都新府” ,都督便说:不过是老生常谈。又闻“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沉吟不语。等听到“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都督不得不叹服道:“此真天才,当垂不朽!” 。 唐才子传则记道:“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 ” 唐摭言等书所记,或者有些夸张,但王勃滕王阁序 ,确实为不朽之名篇。王勃于南昌阎都督宴上赋滕王阁序的佳话。实乃中国文学史上最为动人的故事。 新唐书本传说王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 ”唐

28、人段成式酉阳杂俎也说;“王勃每为碑颂,先磨墨数升,引被覆面卧,忽起一笔数之,初不窜点,时人谓之腹稿。 ”据此可知王勃文思敏捷,滕王阁上即兴而赋千古名篇,并非虚传。 王勃作为古代一位极富才华的作家,未及而立之年便逝去,实在是中国文学的一大损失。 王勃虽然只活了 27 个春秋,但著述仍很多,曾撰汉书指瑕十卷, 周易发挥五卷, 次论语十卷, 舟中纂序五卷, 千岁历若干卷,可惜皆佚失。今所传者,唯王子安集16 卷,也非全本。何林天教授点校整理的重订新校王子安集 ,收录了辑自日本的一些佚文,已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杜审言(? 708),唐代诗人。字必简。祖籍襄阳 (今湖北襄樊),实为洛州巩县( 今属河南

29、)人。高宗咸亨元年(670) 进士。官隰城尉,累转洛阳丞,坐事贬吉州司户参军。因与同僚不睦,为州司马周季重等所构陷,系狱,将被杀。其子杜并,16 岁,刺杀季重,己亦当场遇害。武后闻杜并为父报仇事,甚加叹异,召见审言,授著作佐郎,迁膳部员外郎。 因依附张易之、张昌宗,于中宗神龙元年(705)与宋之问、沈 期等人同时遭贬,他被流配到峰州。不久召还,授国子监主簿。卒年 60 余。 杜审言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少时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 。晚年和沈期、宋之问相唱和。他们都大力创作律诗,是唐代“近体诗“ 的奠基人。南宋陈振孙曾指出:“唐初沈、宋以来,律诗始盛行,然未有以平侧失粘为忌;审言

30、诗虽不多,句律极严,无一失粘者“。 (直斋书录解题 )在贬官吉州之前,他的诗,主要抒写羁旅情怀,描绘山川景物,如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 春日京中有怀 、 登襄阳城等,笔力雄健,能够寓湛深的艺术构思于严整格律之中。陈子昂说他“有重名于天下,而独秀于朝端“ ,“合绝唱之音,人皆寡和“(送吉州杜司户审言序 )。但在武后召见之后,则多歌功颂德、应制献酬的篇什。过去诗论家往往把杜甫和他联系起来而给以很高的评价。黄庭坚说:“杜(甫)之诗法出审言,名法出庾信,但过之耳。“(陈师道后山诗话引)杨万里在杜必简诗集序里也举了他诗中一些佳句,指出杜甫与之相似之处,以明渊源有自。胡应麟甚至把他的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推为

31、初唐五律压卷之作,并举另一首五律秋夜宴临津郑明府宅和排律和李大夫嗣真奉使存抚河东 、 赚苏味道 ,以及七律守岁侍宴应制 、 大为例,认为“皆极高华雄整。少陵继起,百代模揩,有自来矣“ (诗薮 ) 。 旧唐书经籍志 、 新唐书艺文志都著录杜审言集10 卷。但到宋代已佚,仅存 1 卷,“有诗四十余篇而已“(郡斋读书志)。今存 杜审言诗集1 卷,诗 43 首。 全唐诗编为 1 卷。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杜审言考 ,对杜审言生平事迹多所考证。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 25 楼李白(701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附近的秦安县) ,隋朝末年其先租因罪住在中亚细亚。李白的家世和

32、出生地至今还是个谜,学术界说法不一。一说李白就诞生在安西都护府所辖的碎叶城,五岁时随父迁到绵州昌隆县青莲乡。 李白性情豪放,喜爱纵横家的作风,爱好任侠之事,轻视财货。早年在蜀中度过。他的父亲是个富商。李白二十五岁开始漫游全国,走过湖北,江西,河南,山东等地。 李白蔑视权贵,传说他喝醉酒,曾在玄宗面前使高力士给他脱靴。高力士认为这是很大的耻辱,就摘取李白诗句激怒杨贵妃。玄宗每次让李白做官,杨贵妃就加以阻止。李白知道玄宗的亲信对他有意见,于是恳求还家。玄宗赐给他财物,放他离开。 李白是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 。他的诗豪迈瑰丽,诗里有突破现实的幻想,也有对当时民生疾苦的反映和对政

33、治黑暗的抨击。他的散文具有清新明朗,奔放流畅的特点。 著有李太白全集 。6 楼杜甫():唐诗人。字子美,诗中尝自称少陵野老。祖藉襄阳(今 属湖北),自其曾祖时迁居巩县(今属河南) 。杜审言之孙。自幼好学,知识渊博 ,颇有政治抱负。开元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天宝三载(年)在洛 阳与李白相识。后寓居长安(今属陕西)将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贫困,逐 渐接近人民,对当时的黑暗政治有较深的认识。靠献赋得始得官。及安禄山军陷长 安,乃逃至凤翔,谒见肃宗,官左拾遗。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寻出为华州司 功参军。不久弃官往秦州、同谷。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草堂 。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

34、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晚 年携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一说饫死耒阳。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统治 者的罪恶作了较深的批判,对穷苦人民寄以深切同情。善于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社 会题材,反映出当时政治的腐败,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民的愿望。许多优秀作品 ,显示出唐代由开元、天宝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故被称为“诗史” 。在 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 的表达能力。继承和发展诗经以来的优良文学传统,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 主义高峰,起着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 兵车行 、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 春望 、 羌村 、 北征 、

35、三吏 、 三别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秋兴等诗,皆为人传诵。但有些作品也存在着较浓厚的“忠君”思想。有 杜工部集 。 (辞海年版)7 楼王维 字摩诘,河东人,工书画,与弟缙俱有俊才。开元九年,进士擢第,调太乐丞,坐累为济州司仓参军。历右拾遗、监察御史、左补阙、库部郎中,拜吏部郎中。天宝末,为给事中,安禄山陷两都,维为贼所得,服药阳疒音 ,拘于菩提寺。禄山宴凝碧池,维潜赋诗悲悼,闻于行在。贼平,陷贼官三等定罪,特原之,责授太子中允,迁中庶子、中书舍人,复拜给事中,转尚书右丞。维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宁薛诸王驸马豪贵之门,无不拂席迎之,得宋之问辋川别墅,山水绝胜,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

36、诗,啸咏终日,笃于奉佛,晚年长斋禅诵。一日,忽索笔作书数纸,别弟缙及平生亲故,舍笔而卒,赠秘书监,宝应中,代宗问缙,朕常于诸王坐闻维乐章,今存几何?缙集诗六卷,文四卷,表上之。敕答云,卿伯氏位列先朝,名高希代,抗行周雅。长揖楚辞,诗家归美,克成编录,叹息良深。殷王番谓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成珠,著壁成绘。苏轼亦云,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也。今编诗四卷。11 位粉丝 8 楼孟浩然(689740) 中国唐代诗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 )人,世称孟襄阳。 前半生主要居家侍亲读书,以诗自适。曾隐居鹿门山。40 岁游长安,应进士不第,返襄阳。在长安时,与张九龄、王维交谊甚笃。有诗名。后漫游吴越,穷极

37、山水,以排遣仕途的失意。在此前后,他还曾游历扬州以及湘、赣、蜀的一些地方,也曾滞留洛阳。开元二十二年(734) ,襄州刺史韩朝宗约其同去长安,为其延誉。但孟浩然不慕荣名,竟至期未去。二十五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招致幕府,不足一年而返乡。二十八年,他病疹发背,医治将愈,适王昌龄来襄阳,相见甚欢,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而亡。2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祖籍太原 (今属山西)。入仕以前自代宗大历七年(772),至贞元十五年(799),白居易生于郑州新郑(今属河南) 。自幼聪慧,5、6 岁学作诗,9 岁熟悉声韵。11 岁时,因两河藩镇战乱,由荥阳逃难到徐州符离(今安徽

38、宿县北) ,不久又南下到越中,投奔在杭州作县尉的堂兄。5、6 年的颠沛流离生活中,白居易接触到民间疾苦,并受到当时任苏州、杭州刺史的两位诗人韦应物、房孺复的影响,作有江南送北客因凭寄徐州兄弟书 、 赋得古原草送别等诗篇,15、16 岁时,立志应进士举,刻苦读书,口舌成疮,手肘成胝。后来,父死母病,靠长兄白幼文的微俸维持家用,奔波于鄱阳、洛阳之间,生活比较艰苦。 贞元十六年,白居易 29 岁,进士及第。十八年(802) ,又与元稹同时考中“ 书判拔萃科“ 。永贞时(805),王叔文、韦执谊实行政治革新,白居易曾向韦上书,建议广开言路,选拔人才,惩恶赏善,举贤任能,不失时机地迅速改革。但不久,王、

39、韦等被贬,改革失败。他的建议未及采用。与此同时,他还自觉地以诗歌作为“补察时政“ 、“泄导人情“的武器,促进新乐府运动,写了大量的讽谕诗,和他在政治上的努力相辅而行。但由于朝政日趋腐败,他的这些奏状和诗歌反而招来当权者的忌恨与打击。 元和六年,白居易因母丧居家,服满返京任太子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两河藩镇割据势力联合叛唐,派人刺杀主张讨伐藩镇割据的宰相武元衡。白居易率先上疏请急捕凶手,以雪国耻。但却被腐朽的官僚势力攻击为越职言事,并捏造“伤名教“ 的罪名,将他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这对他是个沉重的打击。 自元和十一年(816),至大和二年(828) 。白居易到江州后的第二年,写下琵琶行

40、。诗中通过一个擅奏琵琶的长安名妓沦落江湖的不幸身世,寄托了自己政治上失意的苦闷。元和十三年,改任忠州刺史。十五年,召还京,拜尚书司门员外郎,迁主客郎中,知制诰,进中书舍人。因国事日非,朝中朋党倾轧,屡次上书言事不听,于长庆二年(822)请求外任,出为杭州刺史。后又做过短期的苏州刺史。在杭州时,曾修筑湖堤,蓄水灌田千余顷;并疏浚城中六口井,以利饮用。离苏州日,郡中士民涕泣相送。文宗大和元年(827),拜秘书监。次年转刑部侍郎。 自大和三年(829),至会昌六年(846)。白居易从 58 岁开始,定居洛阳。先后担任太子宾客、河南尹、太子少傅等职。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仕。他在洛阳过着饮酒

41、、弹琴、赋诗、游山玩水和“栖心释氏 “的生活。时常与名诗人刘禹锡唱和,时称“刘白“。他在舒适的晚年仍然时常想到人民。73 岁时,还出资募人凿开龙门八节石滩,以利行船。两年后病终。葬于龙门香山琵琶峰(见彩图河南洛阳白居易墓 )。诗人李商隐为撰墓志。今已辟为游览胜地。 白居易一生不仅留下近 3000 篇诗作,还提出了一整套诗歌理论。他把诗歌比作果树,提出了“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与元九书 )的著名论点。情是诗的内容,言和声是诗的表现形式,义是诗的社会效果。他分析了诗歌创作中的感情活动,说:“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于歌诗矣“(策林六十九) 。又说:“ 乐者本于

42、声,声者发于情,情者系于政“(策林六十四) 。认为情感活动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缘起于社会生活中的“事“, 密切联系于当时代的“政“。因而,诗歌创作不能脱离现实,必须来源于生活,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反映着一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状况。10 楼元稹,字微之,河南河内人。幼孤,母郑贤而文,亲授书传。举明经书判入等,补校书郎。元和初,应制策第一。除左拾遗,历监察御史。坐事贬江陵士曹参军,徙通州司马。自虢州长史征为膳部员外郎,拜祠部郎中、知制诰。召入翰林为中书舍人、承旨学士,进工部侍郎同平章事。未几罢相,出为同州刺史。改越州刺史、兼御史大夫、浙东观察使。太和初,入为尚书左丞、检校户部尚书,兼鄂州刺史

43、、武昌军节度使。年五十三卒,赠尚书右仆射。稹自少与白居易倡和,当时言诗者称“元白” ,号为“元和体” 。其诗辞浅意哀,仿佛孤凤悲吟,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代表作有菊花 、 离思五首 (其四) 、 遣悲怀三首 、 兔丝 、 和裴校书鹭鸶飞 、 夜池 、 感逝(浙东) 、 晚春 、 靖安穷居 、 送致用 、 宿石矶 、 夜坐 、 雪天 、 酬乐天得微之诗知通州事因成四首 、 织妇词 、夜别筵 、 山枇杷 、 所思二首 、 斑竹(得之湘流) 、 竹部(石首县界) 、 白衣裳二首 、 鱼中素 、 酬许五康佐(次用本韵) 等,其中菊花 、 离思五首 (其四)和遣悲怀三首 (其二)三首流传很广,尤其是离

44、思五首 (其四)这一首极负盛名。该诗写久藏心底的不尽情思,因为与情人的曾经相识而自此对其他的女人再也不屑一顾(“取次花丛懒回顾” ) ,诗中的比兴之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语言幻美,意境朦胧,十分脍炙人口。而遣悲怀三首表达对亡妻的不尽思念,写得悲气袭人,令人不由得一掬同情之泪,其中第二首的结句“贫贱夫妻百事哀”为世所熟诵。微之其集与居易同名长庆,今编诗二十八卷(全唐诗中卷第三百九十六至四百二十三) 。11 楼温庭筠 (812-870?),本名岐,字飞卿,今山西祁县人。文思敏捷,精通音律。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时号“温八叉” 。仕途不得意,官止国子助教。诗辞藻华丽,少数作品对时政有所反映。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 。亦作词,他是第一个专力于“倚声填词”的诗人,其词多写花间月下、闺情绮怨,形成了以绮艳香软为特征的花间词风,被称为“花间派”鼻祖,对五代以后词的大发展起了很强的推动作用。惟题材偏窄,被人讥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