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教材简析: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 1994 年美国洛杉机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 38 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伴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作家截取了父亲救子的三个感人镜头和儿子的两个令人惊叹镜头。语言平实,内容浅显,但蕴藏在字里行间的父子深情却令人震撼。设计理念: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教师应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充分的对话。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实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语文教学最终的落脚点应
2、在“读写结合”上。“教材只是个例子”,“读”是为了会“写”,也就是让学生把从教材中学到的写作知识和方法在实践中运用。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方面:通过自学认识本课生字,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理解词语的意思。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领悟反映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2、过程与方法方面: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理解内容,体会情感。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感受伟大的父爱以及儿子所受到的爱的渲染。第一节课的预习内容:1、生字词的认识及理解2、记叙文速读程序的前五项:题目、作者、出处、把握
3、住文章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理清主要情节、写作特点(记叙的顺序、语言特点、表现手法等)、中心思想。3、关于父亲和儿子了不起表现在哪,自己的体会。教学过程:一、 检查预习 地震揭题1、检查字词师:上课前,老师先检查一下同学们字词的自学情况:昔日、混乱、废墟、瓦砾堆、疾步、爆炸、挖掘、绝望、布满血丝、破烂不堪、砸下来、颤抖 (1) 开火车读词(2) 齐读,边读边想由这些词你想到了什么?2、地震揭题师:地震带给我们的伤害实在是太大了,在近两年里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至今仍记忆犹心的两次地震你们知道吗?2008 年 5 月 12 日 14 时 28 分 04 秒四川省汶川、
4、北川的 7、8 级的大地震和 2010 年 4月 14 日晨青海省的玉树发生了 7、1 级大地震。(播放地震后的图片)师讲述:一场场一次次突如其来的灾难,在一瞬间多少人在被夺去了宝贵的生命,多少人在瞬间被埋入了废墟,多少幸福美满的家庭在瞬间支离破碎,大地颤抖,山河移位,满目疮痍,生离死2别 也许山川可以瞬间崩裂,也许道路可以瞬间扭断,也许城镇可以瞬间毁灭,但灾害无情,人间有爱。面 对 突 如 其 来 的 巨 大 灾 难 , 无 论 是 孱 弱 的 母 亲 , 还 是 强 壮 的 父 亲 , 他 们 都 毫 不犹 豫 的 把 生 的 希 望 留 给 了 孩 子 们 , 用 生 命 诠 释 着 爱
5、 的 崇 高 与 伟 大 。 今 天 , 我 们 要 学 习 的 课文 讲 述 的 也 是 发 生 在 地 震 中 的 又 一 个 感 人 故 事 。3、 检 查 课 文 内 容 预 习 情 况 : ( 用 记 叙 文 速 读 程 序 的 前 五 项 来 汇 报 )题目:地震中的父与子作者:美国作家马克汉林文章的六要素:时间:1994地点:美国洛杉矶人物:父亲和阿曼达起因:经过:结果:面临 6.6 级大地震这样的灾难,人类如同蚂蚁般渺小,生命在弹指间灰飞烟灭。可就是在这样的一场灾难中,这对父子创造了如此神话般的奇迹,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出示文章最后一自然段“ 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
6、紧拥抱在一起。 ”齐读父与子的了不起体现在哪里呢?这是本节课我们重点讨论的话题。三、合作探究 感悟“了不起”(一)了不起的父亲1、高尔基说:父爱是一部震撼心灵的巨著,读懂了它,你也就读懂了整个人生!那么你从课文哪里看出父亲的了不起呢?要读懂一个人,我们要观其貌,听其言,察其行,(副板书:外貌,语言,行为)我们应该抓住人物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方面来理解。出示学习要求:自学内容:现在请同学们默读 212 自然段,先画出看出父亲了不起的语句,再圈出让你体会最深的一个词或字,最后在句子旁写写自己的感受。学习时间和检查方式:给大家十分钟的时间先自己学习再小组交流,看哪个小组学习的最认真、最有效,完成
7、好的小组有优先汇报的机会。小组汇报方式:小组长组织组员按先读句,再点词,最后谈感悟的顺序交流自己的体会。2、按要求先自学再小组学习。3、小组汇报。预设:他挖了 8 小时, 12 小时,24 小时,36 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透过数字体会时间长。师:36 小时啊,两个白天一个黑夜,在这么长的时间里,父亲在一直不停地挖掘着。通过对比感受父亲的艰辛。3他挖了 8 小时, 12 小时,24 小时,36 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挖了 36 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指导朗读,进一步感受时间的漫长,父亲的艰辛。师提示:请你注意中间是逗号,该怎么样读?(课件
8、:逗号变红)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从“满脸灰尘、布满血丝、破烂不堪、到处血迹”这些词语体会父亲的艰辛。通过想象进一步感受父亲的艰辛。师:在这个小时当中,父亲是怎样度过的?请你想想父亲遇到了哪些困难?(学生应该会结合伤痛、饥饿、疲倦、寒冷等回答)小结:这是位多么了不起的父亲啊,他没有被饥饿、疲惫、伤痛所吓倒,你还能从哪儿感受到父亲很了不起。预设 2: 就在他挖掘的时候,不断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我的儿子!” “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便绝望地离开了。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没有希望了。 ”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
9、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 消防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 ” 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 ”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人们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为失去孩子过于悲痛,精神失常了。 通过大家不同角度的劝说感受父亲的坚定。通过师生接读进一步体会父亲的坚定信念。师导语:同学们,你们刚刚关注到了父亲的外貌,关注到了父亲的语言,往往细微之处见真情啊,你们关注到了父亲望着好心人那发直的眼神了吗?(指名读)通过情感体验,感受父亲的内心世界
10、。师:人们都说眼睛是人心灵的窗口,透过父亲这发直的眼神,你们读懂了父亲的心吗?他在想什么呢?通过师生合作读“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感受父亲的坚定信念。通过用“不论总”这组关联词语谈感受,进一步感受父亲的坚定信念。师导语: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正是这信念使父亲不顾周围人的反复劝阻,正是这信念使父亲不顾个人的安危,正是这信念使父亲具有了一种超常的力量!在我眼里,这不是普普通通的一段话,而是一首饱含父爱的诗。课件:他挖了 8 小时12 小时24 小时436 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通过情感渲染,配乐朗读感受父亲的了不起。2、感受儿子了不
11、起预设 1:“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 体会儿子的先人后己。预设:“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通过情景创设感受儿子的了不起。师:同学们,你可曾想过,正当父亲在废墟中挖掘了 8 小时,1 小时,24 小时,36 小时的时候,阿曼达就在废墟下,接读(板书: 等) 通过想象困境进一步感受儿子的了不起。师:在这漫长的等待中,阿曼达和同学们会遇到哪些困难呢?阿曼达会和同学们说了些什么呢?请你展开想象,写一写。师导语:黑暗、饥饿、恐惧,这对
12、一个成年人来说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更何况年仅七岁的阿曼达啊,可正因他坚信“不论发生什么,父亲总会跟他在一起” ,使他不仅战胜了死亡,还鼓励同伴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难关。3、回味“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句话,感悟文章写法。师:这句话为什么反复出现?师引读:当父亲疲惫不堪就要倒下的时候是这句话让父亲充满了无穷的力量。生接读当儿子饥渴难耐,难以支撑的时候是这句话给了他无穷的希望。生接读小结:正是这个信念,正是这源于父子之间深深的爱,使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创造了地震中的奇迹,让我们把这父子幸福相拥的境头永远定格在我们的记忆当中,读最后一段。 (板书:画“心” )三、总结拓展,升华主题看着这幅画
13、面,感受这令人心痛的爱,我不禁想起了汶川大地震中这样一个画面,这样一个动作,这样一段言语。(出示画面、低沉音乐)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这位在废墟中跪寻女儿的父亲用孤独无助的泪水告诉5我什么才是一个父亲心中最深的伤痛(出示画面 2)又是父亲,他背着从废墟中挖出的儿子,艰难地行进在山路上,原因只有一个:要带儿子回家。(出示画面 3)这位小婴儿的妈妈用血肉之躯顶住了坍塌的天花板,呵护了这个小生命甜甜的梦,却只是在临终之前留下这样一则手机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师总结:父爱如山,母爱如海,让我们记住这些故事,记住这如山的父爱!(出示小诗配乐齐诵)总有一个人将我们支撑
14、 ,总有一种爱让我们心痛 ,这个人就是父亲,这种爱就是父爱 .总结:同学们,你们生活的也很幸福,从你们的笑脸,从你们课堂上的表现,我已经感觉到了,老师也徜徉在爱的怀抱中,在成长的道路上,我深深的感受到:爱是黑夜里明亮的烛光,撕开夜幕,指引我前进的方向;爱是冬日里母亲织的毛衣,驱走严寒,给我温暖;那么,同学们,爱在你的眼里,在你的心中又是什么呢?请拿出你手中的笔,回顾你的生活,在文后的方框里书写你心中的爱。 (能写几句写几句)同学们,爱是一曲不老的歌,是一首感人的诗,是一个讲不完的故事,愿我们都能够成为故事中了不起的人物。6他挖了 8 小时、 12 小时、24 小时、36 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15、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你有什么体会?(学生初谈体会。)1、紧扣重点,读出形。这里有两句话,第一句重在写父亲的动作;第二句写的是父亲的外貌。(板书:动作、外貌)说说你从第一句读懂了什么?(挖的时间长)同样表示挖掘的时间,作者在这里为什么不直接写他挖了 36 小时?读读这两句,比较哪一句表达的效果更好。他挖了 36 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挖了 8 小时、12 小时、24 小时、36 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反复读读第二句,你会怎样读来凸现挖掘时间的漫长?练习指导(关注快慢轻重的变化)齐读父亲的动作只有一个字挖。作者却通过突出时间的漫长,来表现父亲挖的艰难。抓住这个“
16、挖”字想开去,你还能读懂什么?提示:他带工具了吗?(没)用什么挖?(手)挖的是什么?(瓦砾)柔软的手挖的是坚硬的瓦砾,对于父亲来说,这是一项怎样的任务?(任务艰巨)任务艰巨呀,再读 他挖了 8 小时、12 小时、24 小时、36 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这里的“挖”还可以换成什么词?(掰、抱、拣)从这么多的动作,你体会到了什么?(挖掘的辛苦)一个“挖”字饱含了这样丰富的内含,也突出了父亲劳动的艰辛 ,这就是中国文字传形、传神、传情的魅力所在,再读他挖了 8 小时、12 小时、24 小时、36 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没人再来阻挡他”,联系前文,哪些人曾阻拦过他?(其他家长、消防队长、警察)为什么
17、阻挡他?(没希望、危险)怎么又没人再来阻拦了呢?(失常了)在这些人看来,已经没有希望了,又很危险,怎么能还在那里挖呢?他失常了,站在父亲的角度想想,他失常了吗?他一心想的是救儿,说的是救儿子,做的也是救儿子,他没有失常呀,读他挖了 8 小时、12 小时、 24 小时、36 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挖掘任务的艰巨,劳动的艰辛,时间的漫长,一个人又这样孤独无助,以至于父亲成了这个样子(闭上眼睛,边听边想像):师读(两遍):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你看到了一位什么样的父亲?你读你看到了一位什么样的父亲?你读是的,一位历经艰辛、衣衫褴褛、疲惫不堪的父亲已浮现在我们的脑海里。
18、读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就这个样子了,他还在苦苦挖掘。这哪里是疲惫不堪、伤痕累累的父亲呀,这分明是一架不知疲倦的机器,这分明是一尊高大的塑像,再读: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同学们,是什么力量促使他不顾危险,不畏艰辛,不知疲劳地挖掘呀?(父爱)多么伟大的父爱,多么惊人的力量!就让父亲的高大形象定格在我们的心里吧,你读(配乐)他挖了 8 小时、12 小时、24 小时、 36 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抽读齐读)师:请大家闭上眼睛,设身处地的想象一下, (放音乐)他挖了 8 小时,12
19、小时,24 小时,36 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父亲扒开满是玻璃碎片的泥土,搬掉裸露的水泥,挪走倒塌的柱子。睁开眼睛,说一说,你眼前出现的是一位怎样的父亲?生:我眼中出现一位挖了很长时间,奋力拯救儿子的父亲。生:我眼中出现一位 36 小时没有吃饭,体力都坚持不住,可他还在挖,挖着挖着,就晕过去了,醒了再接着挖。7师读(两遍):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你看到了一位什么样的父亲?你读你看到了一位什么样的父亲?你读是的,一位历经艰辛、衣衫褴褛、疲惫不堪的父亲已浮现在我们的脑海里。读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
20、,到处都是血迹。就这个样子了,他还在苦苦挖掘。这哪里是疲惫不堪、伤痕累累的父亲呀,这分明是一架不知疲倦的机器,这分明是一尊高大的塑像,再读: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多么伟大的父爱,多么惊人的力量!就让父亲的高大形象定格在我们的心里吧,你读(配乐)他挖了 8小时、12 小时、24 小时、36 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抽读齐读)(指板书)正是这一语千金的爱的诺言,支撑着父亲走向废墟,不顾劝阻,不畏艰辛,挖了两天一夜,38个小时,这是常人难以做到的,这位年轻的父亲真是了不起呀!伟大的父爱真了不起!( 师 : 当 巨
21、 大 的 灾 难 突 然 降 临 的 时 候 , 文 中 的 这 位 父 亲 先 是 万 分 悲 痛 , 之 后 , 他 突 然 想 起 了 自 己 对儿 子 的 承 诺 , 他 相 信 儿 子 也 一 定 会 记 住 他 的 话 , 在 废 墟 下 等 他 。 于 是 , 他 不 顾 别 人 的 劝 说 , 一 直 坚 持 寻找 。 最 终 , 他 救 回 了 儿 子 , 也 挽 救 了 14 个 鲜 活 的 生 命 。 这 的 确 是 一 位 了 不 起 的 父 亲 ! 让 我 们 再 来 读一 读 文 中 描 写 父 亲 外 貌 、 动 作 和 语 言 的 句 子 。 )回忆一下刚才的学
22、习过程,我们是怎样读懂这段话的?(抓住写父亲的语言、动作和外貌的语句,比用语,前后联系,展开合理的想像,读出了父亲的了不起)以后我们读描写人物类的文章,也要这样,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外貌等,仔细体味,来理解人物的品质。这是阅读写人的文章的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大家要在阅读实践中多加运用。我们写人,也要学会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外貌去描写。多么了不起的父亲啊,就这样不停地挖,挖了 36 小时,还要挖,因为当时父亲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是什么念头?(儿子在等着我。 )这个念头源于父亲对孩子的一句承诺,什么承诺?3体会父亲的信念。师:都是父母,他刚来到这里时也曾跪在地上大哭,但他现在怎么就这么不听劝呢?
23、(学生自由读书找答案:父亲想到自己对儿子的承诺)师:都读读这句话。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师:不论发生什么,想想会发生什么?师:现在发生什么了?(生答:地震)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怎么理解?(学生围绕“父亲的信念”自由发言)出示: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当他看到教学楼变成废墟,悲痛欲绝时,支撑他的就是这句话生: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师:当人们都来阻挡他,劝他放弃时,回响在他耳边的依然是这句话生: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师:当他孤军奋战,伤痕累累,就要倒下时,给他力量的还是这句话生: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句话让你感受到了什么?(责任、信念、爱、决心、不离不弃)这一
24、切的一切,让我们不得不再一次感叹,这就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师:一直坚持着,你怎样读?父亲在绝望痛苦时,想到常对儿子说的这句话,是什么心情?自己再读一8读。师:(总结)我们分别从作者所描写父亲坚定、执着、信念这几方面,看到了父亲的了不起,同学们,你们佩服这位父亲吗?这里我们重点抓住了人物的语言描写来理解父亲的了不起的,阅读写人的文章,就是要抓住人物语言、行动、外貌的描写,来理解人物的品质。这是阅读写人的文章的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大家要在阅读实践中多加运用。(二)了不起的儿子1.过渡:父爱成就了一位了不起的父亲,也成就以一位了不起的儿子。课文哪些地方体现了儿子的了不起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7)这句
25、话,你们读懂多少?(幻灯出示句子)当儿子获奖时,父亲会当儿子伤心时,父亲会当儿子遇到危险时,父亲一定会所以,当父亲看到教学楼变废墟,悲痛欲绝时,支撑他的就是这句话(生读)当人们都来阻挡他,让他放弃时,回响在他耳边的依然是这句话(生读)当他孤军奋战,伤痕累累,就要倒下时,给他力量的还是这句话(生读)通过上述的教学,既让学生深入理解“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句话的内涵。同时,结合课文的内容,导读此句,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走进父亲丰富的情感世界,尤其是领悟父亲那份爱子心切之情。(8)这就是父爱。是伟大的父爱,让一位普通的父亲,实现了对儿子的承诺,救出了儿子,他了不起!此时此刻,你能用一句话说
26、说,父爱是什么?父爱是一种坚定不移的信念。(板书:坚定不移)此教学环节的设计,让学生用一句话来概括父爱是什么,从而既深化了父爱这个主题,又提升学生的理解概括能力。(四)品读儿子的品质,感悟儿子的了不起。(15 分钟) 1、同位分角色朗读课文 1224 自然段中父子俩的对话,读后交流,你从哪里体会到了儿子的了不起?(3 分钟)2、哪对同桌来汇报学习成果。(5 分钟)(一对)预设学生大多数谈及的是儿子先人后己而了不起。对于儿子为什么能这样做而没作深入的思考。3、是什么力量让一位七岁的小孩在 38 个小时的漆黑的瓦砾中,坚持着生的希望?(幻灯出示句子)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4、“不论发生什
27、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是父亲对儿子的承诺,“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是儿子对父亲的信赖。对父亲的坚信不移,让七岁阿曼达勇敢地面对恐惧和危险!(板书:坚信不移)想象一下,阿曼达在废墟下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幻灯出示)阿曼达在废墟下会想:。于是,他对同学们说:“”(5 分钟)5、最后,阿曼达先让同学走出危险的瓦砾堆。先人后己的阿曼达真是一个勇敢的孩子,他是了不起的。通过上述教学设计,既让学生走进文本,想象当时的情景,让自己成为“阿曼达”,从而走进阿曼达的9内心世界,从而更为真切地读懂儿子的心。更主要的是,让学生深入理解阿曼达先人后己的动力,是源于对父亲的信任,从而更加突出父爱的力量。(
28、五)朗读对话。(3 分钟) 正是父对子的爱(板书:爱),子对父的信任,使奇迹在次天灾中出现。让我们一起走进当时的情景,分角色读读父子俩的对话吧。(男生读父亲的话,教师和女生读儿子的话)通过朗读,让师生再次走进文本,既是对学生朗读能力的训练,又是对学生对课文理解的检查。出相关句子。、总结延伸“爱 ”。(6 分钟)父亲对儿子爱的承诺(板书: ),支撑自己不畏 艰难,不分昼夜挖掘儿子,他是多么的 坚定、坚韧;儿子因为父亲的爱的诺言,在危难中获得自信、变得勇敢。这对父子都因为记着爱的诺言,他们创造了奇迹,延续了幸福。这是一对多么了不起的父与子呀!齐读课文最后一节:这对了不起父与子,无比幸福地 紧紧拥抱
29、在一起。同学们,伟大的父亲谱写了惊人的神 话。我们深深领略了这(指板书)地震中的父与子他们真是一对(指板书)了不起的父与子!学到这里,你想对父亲或儿子 说点什么?请用一两句话写下来。汇报写话。推荐文章:父爱是人间美丽的亲情。不是 吗?有诗为证(课件):父爱如伞,为你遮风挡雨;父爱 如雨, 为你濯(zhu)洗心灵;父 爱如路,伴你走完人生。高尔基也曾深情地赞美:“父爱是一部震撼心灵的巨著,读懂了它,你也就读懂了整个人生!”地震无情,父亲有爱。这种父爱是通过特殊环境和特定事件来体 现的。其实,在我们平凡的生活中,父爱也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课后请同学去读我国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的 背影;美国作家艾尔玛
30、邦贝克所写的父亲的爱。读的时候,运用本课学到的方法,抓住人物语言、动作、外貌的描写,去细细体味,看看这两篇文章又是通过什么来表现父爱的,到时 我们再交流交流。17、地震中的父与子外貌 了语言 坚定不移 不 深信不疑动作 起(爱)感悟点一:挖的时间长,很累 句子对比: 他挖了 36 小时。 他挖了 8 小时,12 小时,24 小时,36 小时。用心比较,你体会到什么?(指名说)想象说话:父亲忘记了 ,忘记了 ,一直不停地挖。朗读这首诗。 感悟点二:痛苦无助“没人再来阻挡他”。哪些人曾经阻挡过他?怎么阻挡?10出示对话,指生对读。再读这首诗。感悟点三、坚韧不拔,决不放弃“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
31、血迹”他为什么会成这个样子?请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你看到了什么危险的、触目惊心的场面?三读这首诗。3、到底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1)你的片段再现了父亲的坚定也感动了我们,请你们组读这一段。(2)伤痕累累的父亲不愿放弃对儿子的承诺深深的打动了我们,请你们组读这一段。(3)不仅是我们被感动了,你片段中连石头都似乎被父亲的鲜血滴穿了,请你们组歌颂这位父亲(4)坚定的信念、真挚的情感、深沉的父爱、伟大的父亲怎能不使我们感动?全班朗读这一段。10、执着的父亲顽强的挖掘,这力量源自那句最真挚朴实的话(课件出示)11、你能学着父亲激动的呼唤儿子吗?(板书:激动)(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孩子们,2008 我们
32、热切期盼着阳光和欢笑,然而,谁也不曾料到,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撕裂了中国大地,造成了上万人伤亡,几十万人流离失所,但也有不少的幸运儿,凭着爱和坚定的信念,逃离了死神的魔掌!今天,让我们沿着信念的脚步,去认识在美国洛杉机大地震中一对创造了生命奇迹的父子!让我们一同学习 11 课地震中的父与子板书:11 地震中的父与子师:请大家齐读课题(二)自由读文,初步感知师:“孩子们,请 大家自由的读读课文, 读完后说说你对这对父子的评价吧!”师:读完这篇文章,你怎么评价 这对父子呢?预设情景A.生:我认为这是一对伟大的父子!师:这个词语用得不错,请坐下!B.生:我认为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子!师:看来啊,你和文章
33、的作者还 真是心有灵犀哦!找找看,作者是在哪个地方这样评价的?师:“谁来说说?”生回答:“文章最后一段话!”师:“孩子们,让 我们一起读读这最后一段话!(三)深入体会父亲的了不起师:“这句话告诉我们,父亲是了不起的,儿子也是了不起的。板书:了不起 师:“请大家再读课文,想想父亲面对变灾难是怎么做的,其他父母又是怎么做的呢?用 勾画出体现父亲了不起的句子,多读 几遍预设情景师:孩子们,面对变成废墟的教学楼,父亲和其他的家长是一种怎 样的心情呢?你能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吗?A.他眼前一片漆黑坚定的站起来,朝那片废墟走去!师:“孩子,能说说 父亲内心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吗?师:把这种体会带进去,再读读!生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