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创****公 文档编号:3022101 上传时间:2019-05-1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课堂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课堂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课堂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课堂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人教版六下第五单元“以读促写,读写联动”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21.我最好的老师教学设计珠海市香洲区第一小学 颜婧【教材分析】:我最好的老师是第五单元的最后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的 5 篇课文是以“科学精神”为主题编排的。在前四篇课文学习的基础上,同学们对科学精神和四篇课文的写法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本文是美国作家大卫欧文回忆自己少年时代学习生活时的一篇文章。它叙述了科学课上怀特森老师运用“故弄玄虚策略”,教会学生独立思考、不要迷信书本和权威的故事,塑造了一位个性十足、教学方法独特并对学生产生了深远影响的老师形象。这篇课文不仅要学生领悟课文中独特的科学精神,还要让学生学习这篇课文从“一个具体的事例讲

2、明一个道理”即“一事一议”的写作手法。【学情分析】:本学期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他们有着较为独立的个性,在阅读时,也有自己独特的体会和感悟。因此,教学时,注重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尽可能让学生独立阅读、思考,放手让他们讨论交流,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设计思路】:以语文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自主、合作学习的方法进行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围绕“这算哪门子老师我最好的老师”两个层次展开教学,从内容上看围绕中心的句子较为明显,教学时,紧紧抓住“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这个文章的文

3、眼来进行,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课堂教学时,轻分析,重感悟,让学生自主阅读,继续引导学生自主理解科学精神的含义,并引导学生去感悟作者用具体的事例讲明一个道理的写作方法,并将此写作方法运用于自己的习作实践中。【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重点感悟文中所倡导的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科学精神。3、学习这篇课文一事一议,从一个具体的事例发现一个道理的写法。2【教学重难点】:重点:读懂课文描写的故事,理解怀特森先生独特的教学方法,体会到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科学精神。难点:进一步学习、运用通过一个具体的事例讲明一

4、个道理的写作方法。【教法和学法】: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在设计本课时,我采用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如自由读、电脑随机抽读、电脑抢答、齐读、默读、师生合作读等多种形式贯穿始终,读中悟、悟中读。教学中,让学生运用读、思、划、议等方法,动脑、动手、动口,多种感官参与获取知识,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这堂课上抓住 “这算什么老师我最好的老师”这一情感冲突,设计两个主要的板块:欲扬先抑感受“气愤”和峰回路转深感“佩服”。在学习中,充分利用情感这一平台,读找体会重点词句,感悟怀特森老师独特的教学方法。运用感

5、性手段引导学生体会抽象的科学精神,比如:用感情朗读还原当时情境,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体验与想象,在情境中感悟。尤其是最后一个环节体会写法,迁移写作,让学生用平板电脑阅读两篇拓展短文,并任选一篇用本文所学的“一事一议”的写作手法写自己的见解,然后拍照上传展示分享,体现了语文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有效解决了教学重难点。课 型:略读课 教学课时:1 课时【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 PPT 课件。2、将拓展短文提前发送到学生平板电脑。3、师生共同搜集关于不迷信书本、权威的科学事例。【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设疑激趣同学们,你认为什么样的老师,才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自由谈

6、看法。如果有位老师,他上课时信口胡说,捏造事实,给学生传递错误的信息,你认为他这样做对吗?3美国的作家大卫.欧文就遇到了这样一位老师,但他却说,这是他最好的老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请学生根据课题质疑。是呀,这老师是谁?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到文中去一探究竟吧。【设计意图:先让学生自由谈谈印象中好老师的形象,然后为理解怀特森老师的与众不同打下伏笔。根据课题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浓厚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为深入了解课文的写作意图做好铺垫。】二、根据导读,自定学习任务细心的同学想必早已发现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生答)请同学们读读课文前面的导读,请你根据阅读提示的要求,制定本节课的

7、学习任务:(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作者为什么说怀特森先生是他“最好的老师”?【设计意图: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根据本课的阅读提示制定自己的学习任务,明确学习目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三、整体感知,初步理解“最好”1、师提出读书要求:(1)自由读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联系上下文或工具书理解字词的意思。(2)思考: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拿起手中的笔,随时勾画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并批注下自己的感受或困惑。学生自由读书,教师巡视指导。 2、大家读的特别认真,那黑板上的这些词,你认识吗?(用平板电脑抢答)。教师出示 PPT:抢答的同学示范读一遍,然后全班齐读两

8、遍这些词语 编造 破绽 强调 教训 驳倒 论证 糊 弄权威 出人意料 目瞪口呆 饶有趣味 侃侃而谈 43、重点理解“侃侃而谈”和“糊弄”的意思。(用平板电脑随机抽答)4、我最好的老师指的是谁?师据学生回答板书:怀特森 写人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指导学生概括时语句要简练。(鼓励学生真会读书,把一篇文章读成了一句话。)5、你们在读书时,还有什么疑问?教师认真倾听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提问很重要,提出有效的问题更重要。”6、小结:同学们读得非常仔细,读书就是这样,带着问题,带着问号去探索,这是非常好的习惯,彼此之间互相释疑、提问,学习就是一起交流的过

9、程。【设计意图:扫除字词障碍,在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解决了一些疑问,从而完成了初读目标。】四、再读课文,走近“最好的老师”、看来作者认为最好的老师就是科学老师怀特森先生。但课文中却出现了这样一段话,谁来读一读?紧扣“气炸”一词,指导读出非常气愤的语气(ppt出示:课文第四自然段)2、怀特森先生究竟做了什么事让全班学生这么生气,如此义愤填膺?默读课文,划出相关句子,四人小组交流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3、学生交流。重点感悟读句子:怀特森算哪门子老师?(如果是你,你有什么反应?师生共读,体会作者情感,再次读出非常气愤的语气)4、怀特森先生的种种举动真是让人出乎意料,不可思

10、议,但就是这样一位最初在我心目中不可理喻的老师,居然成了我心中指着板书:“最好的老师”(生答),他是用怎样的教导让我们明白了其中的原委,从而改变了大家的看法呢?5、再次默读课文,然后学着用怀特森的语气解释给你的同桌听,化解下我们之前的气愤。PPT 出示:(先用平板电脑抢答)5怀特森老师说:我既然告诉过你们“到目前为止,世界上从来没有人发现过这种动物的痕迹”那么( ),你们应该具有( )和( ),同时也应该( )啊!我之所以给你们 ( ),是希望你们从这个零分中( ),不要让自己的脑子睡大觉,一旦( ),就应该( )! 然后师生共读,师引读,生边读边感悟:我既然告诉过你们“到目前为止,世界上从来

11、没有人发现过这种动物的痕迹”那么(这个头盖骨是从哪儿来的呢? ),你们应该具有( 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同时也应该(具有怀疑的能力 )啊!我之所以给你们 (本次测验零分记录 ),是希望你们从这个零分中(吸取教训),不要让自己的脑子睡大觉,一旦(发现问题),就应该(立刻指出来)! 6、听了怀特森先生的解释,你们还那么气愤吗?师小结:同学们,书读到这里,我们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老师?文中的哪句话告诉了我们?PPT 出示: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7、这样的一位老师,除了给我们带来气愤、惊讶、带来不可思议外,对学生还带来了哪些好处呢?请大家静下心来,默读

12、课文第六、七自然段,划出有关句子,随时记录你的感受,作好批注,一会交流。交流汇报,体会“最好”,再次朗读感悟,读出气愤、读出喜爱、读出敬佩!【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在学习中,充分利用情感这一平台,读找体会重点词句,用感情朗读,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体验与想象,在情境中感悟。】五、细读课文,走进“最好的老师”1、怀特森先生用这么一种出人意料的举动,独具匠心的教学方法,让他的学生懂得(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道理,师板书: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2、质疑:那是不是要求我们从此后就不要相信书本,相信权威了呢?请学生谈见解。(并不是一味的怀疑,一旦你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是需要用充分的理由和根据去证明它的。)3、古

13、今中外,善于发现问题并研究问题的人往往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也正是如此,才有了社会的不断进步。请学生畅谈自己所知道的科学事例。64、但这样的老师却并不是所有人都认可的,作者的一位朋友就认为他在糊弄学生,师朗读课文最后一段,你能从中听出什么?PPT 出示句子:“我立刻看着那位朋友的眼睛,并告诉他:不,你的看法错了。”文章在此却戛然而止了,显然意犹未尽。如果现在你就是文中的“我”,你会怎样继续给朋友解释呢?四人小组练说,然后派代表汇报。【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通过自学、小组交流、汇报等形式来解决课文重点,理解怀特森先生独特的教学方法,同时提升学生对科学精神的认识。】六、课外拓展,赞美“最好

14、的老师”1、同学们,怀特森先生用了如此独特的、巧妙的方法教会了学生求真务实,不愧是一位(齐读课题)。这就是老师的良苦用心。2、课件出示补充资料:长大后的大卫.欧文成了美国著名作家他写的第一家爸爸银行风靡全球1)读着这个资料,你联想到了什么?2)同学们,对这样一位教学方法独特的老师,你喜欢吗? 3、师小结:是呀,正是因为怀特森老师用自己的独特的教学方式教会了孩子们怎样学习,这不仅改变了孩子们的学习方式,也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所以才有了美国著名作家大卫.欧文的第一家爸爸银行风靡全球,试想,如果他在少年时代没有遇到怀特森老师,那么他还是今天的大卫.欧文吗?怀特森先生所教的独立思考、独立判断事物的能

15、力已经深深植入了作者的心田,变成了作者人生的一部分。【设计意图:设计这一环节主要是为了课内外相结合,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起到辅助作用,同时升华学生对怀特森老师的情感。】七、体会写法,迁移写作1、指名交流,感悟写法:看得出来,同学们都很喜欢怀特森老师,那你知道,我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吗?作者运用了怎样的办法成功地让我们和他一样喜欢上了大洋彼岸的怀特森先生?这就是文字的魅力,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知道文章写什么对我们来说并不是难事,但谁能发现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7什么特点?学生交流。(用一个事例讲明一个道理,即一事一议:作者通过一堂关于“猫猬兽”课的事例让我们明白了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道理。)师小

16、结:作者这是在用事实说话,并把自己在这件事中的情感体验和内心感受详细的记录了下来,所以才让我们深刻的感受到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写作方法。板书:事例 道理2、师 PPT 出示拓展阅读材料两份,阅读嗅苹果和蜜蜂并不是靠翅膀振动发声,任选一篇运用一事一议的写作方法写出自己的独特见解。3、生在平板电脑上阅读拓展文章,写出自己的见解后拍照上传展示分享。4、师总结:从同学们上传的见解中,老师欣喜地看出本课蕴含的不迷信权威、不迷信书本的科学精神已深入同学们的脑海。今天我们通过本课的学习,结识了一位教学方法独特的怀特森老师,他让我们懂得了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科学道理,而本文“通过一个

17、具体事例讲明一个道理”的写作手法,同学们也学会了灵活运用,再过两个多月你们就将跨入中学的大门,今天你们尝试运用“一事一议”的写作手法只是开了个头,中学里的老师还会进一步教你们写议论文,祝你们有更大的收获。【设计意图:设计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也学习本文“一事一议”的写法。教材只是个例子,借助教材打开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正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以读促写,读写联动,让学生一课一得,并把所学写作方法及时投注于笔端,达到读写结合的目的。】 八、作业:修改课堂上完成的小练笔,并把另外一篇文章的见解写出来。九、板书设计:21*我最好的老师 写人怀特森先生 事例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 道理(一事一议)

18、8【设计意图:本板书设计注重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融会了以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为主,教师的引导点拨为辅的教学思想。从题目入手,不仅较好地反映出了课文重点内容,而且分层次地、十分清晰地显示出本文的写作手法。】附:拓展阅读材料一:嗅苹果学生们向苏格拉底请教:怎样才能坚持真理?笑容可掬的苏格拉底让大家坐下来,随后取出一个苹果。他用手指捏着,慢慢地从每个同学的座位旁边走过,一边走一边说:“请同学们集中精力,注意嗅一嗅空气中的气味。”然后,他回到讲台上,把苹果举起来左右晃了晃,问:“哪位同学闻到了苹果的气味儿?”有一位同学举手回答:“我闻到了,是香味!”苏格拉底再次走下讲台,举着苹果,慢慢地从每一个学

19、生的座位旁边走过,边走边叮嘱:“请同学务必集中精力,仔细嗅一嗅空气中的气味。”稍停,苏格拉底第三次从讲台走到学生们中间,让每一个学生再嗅一嗅苹果的气味。经过三次“嗅一嗅”之后,除一个学生外,其他学生都举起了手,都说闻到了苹果的香味。那位没举手的学生环顾周围看了看,觉得一定是自己错了,于是也随波逐流地赶紧举起了手。苏格拉底脸上的笑容不见了。他举起苹果缓缓地说:“非常遗憾,这是一枚假苹果,什么味儿也没有。”阅读嗅苹果,运用一事一议的写作方法写出自己的见解:拓展阅读材料二:9蜜蜂并不是靠翅膀振动发声蜜蜂发音靠的是翅膀振动这个被列入我国小学教材的生物学“常识”,被一位名叫聂利的 12 岁小学生用实验推翻。聂利为此撰写的论文蜜蜂并不是靠翅膀振动发声荣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银奖和高士其科普专项奖。这一科学发现出自一名年仅 12 岁的小学生之手,无数生物学家没有发现的自然奥秘,小小的聂利发现了;成年人没有怀疑过的来自书本的“定论”,聂利把它推翻了。人民日报的报道说,聂利的发现过程并不复杂:她先是偶然发现翅膀不振动(或被剪下双翅)的蜜蜂仍然嗡嗡叫个不停,然后用放大镜观察了一个多月,终于找到了蜜蜂的发声器官。阅读蜜蜂并不是靠翅膀振动发声,运用一事一议的写作方法写出自己的见解: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