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等渗性缺水病因: 消化液的急性丧失,如肠外屡、大量呕吐等 ;体液丧失在感染区或软组织内,如腹腔内或腹膜后感染、肠梗阻、烧伤等。其丧失的体液成分与细胞外液基本相同。 症状 1、恶心、尿少、皮肤干燥等。 2丢失达体重 5%:血容量不足表现 3、丢失达体重 6%7%:休克 4、伴发代谢性酸中毒 治疗 1、消除病因 2、补充平衡盐溶液或等渗盐水平衡盐 : A . 1.86%乳酸钠 1/3和复方氯化钠 2/3 B .1.25%碳酸氢钠 1/3和等渗盐水 2/3 3、注意低钾补充 低渗性缺水 病因 1、消化液持 续丢失 2、大创面慢性渗液 3、应用排钠利尿药 4、等渗缺水治疗欠妥 临床表现 轻度缺钠者血钠
2、浓度在 135 mmol/L 以下,病人感疲乏、头晕、手足麻木。尿中 Na+减少。 中度缺钠者血钠浓度在 130 mmol/L 以下,病人除有上述症状外,尚有恶心、呕吐、脉搏细速,血压不稳定或下降,脉压变小,浅静脉萎陷,视力模糊,站立性晕倒。尿量少,尿中几乎不含钠和氯。 重度缺钠者血钠浓度在 120 mmol/L 以下,病人神志不清,肌痉挛性抽痛,键反射减弱或消失 ;出现木僵,甚至昏迷。常发生休克 治疗 1、治疗病因 2、 输含盐容液或高渗盐水 原则:先快后慢、总量分次 补钠 Na+=(血钠正常值 -测定值) mmol/LX体重 (kg)X0.6(0.5女性 ) 3、纠正酸中毒和低钾 高渗性缺
3、水 病因 1、水分摄入不足 2、水分丧失过多 临床表现 1、轻度缺水: 24%。口渴。 2、中度缺水; 46%。烦渴、乏力皮肤弹性差、尿量明显减小。 3、重度缺水:超 6%。脑功能障碍及休克。 治疗 1、去除病因 2、不能口服,静滴 5%GS或 0.45%盐水 量按临床表现或血钠浓度计算。 水量 =(血钠测定 -正常 )X体重 kgX4(3,5) 低钾血症:钾低于 3.5mmol/L 病因 1、长期进食不足 2、肾排钾过多 3、长期补液不补钾或不足 4、钾向组织内转移 临床表现 最早的临床表现是肌无力,先是四肢软弱无力,以后可延及躯干和呼吸肌,一旦呼吸肌受累,可致呼吸困难或窒息。还可有软瘫、腔
4、反射减退或消失。病人有厌食、恶心、呕吐和腹胀、肠蠕动消失等肠麻痹表现。心脏受累主要表现为传导阻滞和节律异常 . 低钾血症典型心电图改变 :早期 T 波变低变平或倒置 ,随后出现 ST 段降低 QT 间期延长和 U波。 应尽早治疗病因及补钾。 补钾原 则: 1、能口服尽量口服 2、不能口服、则静滴,但应严格注意: ( 1)每天总量不应超过 6-8克 ( 2)禁用静脉推注,宜用静脉滴注。 ( 3)补液含钾浓度应稀释在 0.3%以下 ( 4)滴注速度控制在 60gtt/min以下 ( 5)见尿补钾、尿量 40ml/h以上 临床常用为 10%氯化钾 高钾血症血钾超过 5.5mmol/L 病因 1、进入
5、体内钾过多 2、肾功能衰竭小尿或无尿期 3、细胞内钾移出 临床表现 高钾血症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可有神志模糊、感觉异常和肢体软弱无力等。严重高钾血症者 有微循环障碍之临床表现,如皮肤苍白、发冷、青紫、低血压等。常有心动过缓或心律不齐。最危险的是高血钾可致心搏骤停。 休克临床表现 1.休克代偿期 由于机体对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的早期有相应的代偿能力,病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交感一肾上腺轴兴奋。表现为精神紧张、兴奋或烦躁不安、皮肤苍白、四肢厥冷、心率加快、脉压差小、呼吸加快、尿量减少等。 2.休克抑制期 表现为 :病人神情淡漠、反应迟钝,甚至可出现意识模糊或昏迷 ;出冷汗、口唇肢端发给 ;脉搏
6、细速、血压进行性下降。严重时,全身皮肤、粘膜明显发给,四肢厥冷,脉搏摸不清、血压测不出,尿少甚至无尿。若皮肤、粘膜出现疲斑或消化道出血,提示病情已发展至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阶段。 休克的监测 一般监测:精神状态(反映脑组织血液灌注和全身循环状况)、皮肤温度色泽(体表灌流情况的标志)、血压(收缩压 90mmHg、脉压 20mmHg时休克存在)、脉率(脉率 /收缩压 1.01.5 有休克、 2.0 为严重休克)、尿量(当尿量维持在 30ml/h 以上时休克已纠正)。 特殊监测: 中心静脉压( CVP,正常值为 0.490.98KPa),反应全身血容量与右心功能之间的关系。 肺毛细血管 楔压( PCMP
7、,正常值 1.32.9KPa),反映肺静脉、左心房和左心室的功能状态。 心排出量( CO)、心脏指数( CI)。 动脉血气分析,动脉血氧分压( PaO2)正常 10.713KPa( 80100mmHg),动脉二氧化碳分压( PaCO2)正常 4.85.8kPa( 3644mmHg),动脉血 PH正常 7.357.45。 6.DIC 的检测下列五项中三项: 血小板计数低于 80109/L; 凝血酶原时间比对照组延长 3秒以上; 血浆纤维蛋白原低于 1.5g/L 或呈进行性降低; 3P(血浆精蛋白副凝)试验阳性; 血涂片中破碎红细胞超过 2%。 治疗原则 在休克未纠正以前,着重治疗休克,同时治疗感
8、染;在休克纠正后,则应着重治疗感染 治疗 : 一般紧急治疗:及早建立静脉通路 ,用药维持血压。 补充血容量:是纠正休克引起的组织低灌注和缺氧的关键。 处理原发病。 纠正酸碱平衡失调。 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血管收缩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血管扩张剂( 受体阻滞剂 -酚妥拉明、抗胆碱能药-阿托品)、强心药。 治疗 DIC改善微循环。 皮质类固醇。 全身反应综合症( SIRS): 体温 38oC 或 36oC; 心率 90 次 /分; 呼吸急促20 次 /分或过度通气 ,PaCO2 4.3kPa; 白细胞计数 12109/L 或 4109/L,或未成熟白细胞 10%。 失血性休克 治疗: (一
9、)补充血容量 可根据血压和脉率的变化来估计失血量,见表 5-1。虽然失血性休 克时,丧失的主要是血液,但补充血容量时,并不需要全部补充血液,而应抓紧时机及时增加静脉回流。 表 5-2中心静脉压与补液的关系 中心静脉压 血压 原因 处理原则 低 低 血容量严重不足 充分补液 低 正常 血容量不足 适当补液 高 低 心功能不全或血容量相对过多 给强心药物 ,纠正酸中毒,舒张血管 高 正常 容量血管过度收缩 舒张血管 正常 低 心功能不全或血容量不足 补液试验 (二 )止血 在补充血容量同时,如仍有出血,难以保持血容量稳定,休克也不易纠正。 二、创伤性休克 创伤性休克见于严重的外伤,如大血管破裂、复
10、杂性骨折、挤压伤或大手术等,引起血液或血浆丧失,损伤处炎性肿胀和体液渗出,可导致低血容量。 治疗 由于创伤性休克也属于低血容量性休克,故其急救也需要扩张血容量,与失血性休克时基本相同。创伤后疼痛刺激严重者需适当给予镇痛镇静剂 ;妥善临时固定 (制动 )受伤部位 ;对 危及生命的创伤如开放性或张力性气胸、连枷胸等,应作必要的紧急处理。 感染性休克治疗:原则是休克未纠正之前,应着重治疗休克,同时治疗感染,休克纠正以后,着重治疗感染。( 1)补充血容量:首先以输注平衡盐溶液为主,配合适当的胶体溶液。( 2)控制感染,应用抗菌药物和处理原发感染灶。( 3)纠正酸碱失衡,在补充血容量的同时,经另一静脉通
11、路滴注 5碳酸氧钠 200ml。( 4)心血管药物的应用,经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后,用血管扩张药物,并可与山莨菪碱,多巴胺,间羟胺等联合用药。( 5)皮质激素治疗,但限于早期,用量宜 大,不宜超过 48小时。( 6)营养支持, DIC治疗,维护重要脏器功能。 急性肾衰竭:临床表现 (一 )少尿 (或无尿 )期 此期是整个病程的主要阶段,一般为 7-14 天,最长可达 1 个月以上。少尿期越长,病情愈重。 1.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 2.蛋白质代谢产物积聚 3.全身并发症 (二 )多尿期 在少尿或无尿后的 7-14天,如 24小时内尿量增加至 400 ml以上,即为多尿期开始。 治疗 (一
12、)少尿期治疗 治疗原则是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1.限制水分和电解质 2.预防和治疗高血钾 3.纠正酸中毒 4.维持营养和供给 热量 5.控制感染 6.血液净化 (二 )多尿期的治疗 注意肾功能监测,水电解质平衡。 任何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的疾病均可能发生 MODS,外科疾病常见干, 1.各种外科感染引起的脓毒症 ; 2.严重的创伤、烧伤或大手术致失血、缺水 ; 3.各种原因的休克,心跳、呼吸骤停复苏后 ; 4.各种原因导致肢体、大面积的组织或器官缺血一再灌注损伤 ; 5.合并脏器坏死或感染的急腹症 ; 6.输血、输液、药物或机械通气 ; 7.患某些疾病的病人更易发生 MODS,如心脏、肝、肾的慢性疾
13、病,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等。 一、麻醉前 准备的目的 ( 1)为了保障手术病人在麻醉期间的安全; ( 2)增强病人对手术和麻醉的耐受能力; ( 3)避免或减少围手术期的并发症。 二、麻醉前准备事项 ( 1)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 ( 2)纠正或改善病理生理状态 ( 3)心理方面的准备 ( 4)胃肠道的准备 ( 5)麻醉设备、用具及药品的准备 三、麻醉前用药 ( 1)目的: 1 消除病人紧张、焦虑及恐惧的心理; 2 提高病人的痛阈; 3 抑制呼吸道腺体的分泌功能,减少唾液分泌,保持口腔内的干燥,以防误吸; 4消除因手术或麻醉引起的不良反射。 ( 2)常用药:安定镇静药如地西泮、催眠药 如苯巴比妥、镇
14、痛药如吗啡。 全身麻醉并发症及处理 (一)、呼吸系统的并发症 1、呕吐、反流与窒息呕吐 处理: 立即取头低位,使声门高于食管入口,头偏向一侧,便于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同时进行人工呼吸。 2、呼吸道梗阻 按部位分成呼吸道梗阻和下呼吸道梗阻或两者兼而有之。 ( 1)舌后坠 处理: 托起下颌; 放入口咽或鼻咽通气道; 头偏一侧或肩背垫高头后仰位。麻醉病人未醒前头底下不宜垫枕,以免发生舌后坠。 ( 2)喉痉挛 处理: 消除诱发原因,解除呼吸困难,包括吸除咽喉部异物、加压吸氧或药物治疗。 ( 3)下呼吸 道梗阻 处理: 及时用吸引器将气道内分泌物吸出,应减浅麻醉以恢复病人咳嗽反射,或结合体位引流以排除
15、痰液,同时要吸氧,坚持有效的人工通气以维持较好的氧合。 ( 4)支气管痉挛 处理: 应予吸氧及用氨茶碱、异丙嗪或激素等药物治疗。 3、呼吸抑制或停止 处理: 应针对病因、同时给氧吸入并维持有效的人工通气。 (二)、循环系统并发症 1、低血压 处理:应针对病因,如控制麻醉药用量或麻醉深度,补充血容量,封闭神经反射区,纠正缺氧、水和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手术操作中应避免对心脏或大血管的压迫,必要时使用升压药。 2、心 律失常 处理: 需要紧急处理的心律失常有两类:( 1)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用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或安装起搏器治疗;( 2)频发性早搏和室性心动过速,用利多卡因或电击转复治疗。至于
16、常见的窦性心动过速或过缓,则应针对病因而不难处理。 3、心搏骤停 是麻醉和手术中最严重的并发症。 处理: 应针对各种原因积极预防,早期发现和及时抢救以减少死亡。 【简述术前胃肠道准备的内容】 ( 1)成人从术前 12小时开始禁食,术前 4小时开始禁水,已防止麻醉或手术过程中的呕吐造成窒息或吸入性肺炎,必要时可采用胃肠减压。( 2)涉及胃肠道手术者, 术前 12日开始近流质,对于幽门梗阻的病人,术前应洗胃。( 3)一般性手术,手术前一日应用肥皂水灌肠。( 4)结肠或直肠手术,应在术前一日晚上及手术当天清晨行清洁灌肠或结肠灌洗并于术前 23天开始口服肠道抗菌药物,以减少术后并发感染的机会 . 局部
17、麻醉一)不良反应 1、毒性反应 原因: 局麻药逾量; 单位时间内药物吸收过快; 机体对局麻药的耐受性降低; 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如同时使用两种局麻药而不减量。 症状: 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及循环系统的变化。轻者引起中枢兴奋和惊厥重者使兴奋和抑制性神经元都受到抑制,即引起中枢兴 奋的全面抑制,表现神志漠糊或昏迷、呼吸抑制或停止、循环衰竭等。局麻中毒时除直接舒张外周血管外,亦抑制心肌的收缩和传导,使心排血量下降,导致低血压、循环衰竭、甚至心跳停止。 治疗: 立即停用局麻药; 支持呼吸和循环功能; 抗掠厥:静注安定 0 1-0 2mg/kg或 2 5硫喷妥钠 3 5ml,亦可用速效肌松药。 预防: 局麻
18、前应给予适量镇静药。局麻药液中加肾上腺素,浓度为 1: 200, 000-500, 000,肾上腺素的浓度不宜过高,以免组织缺血坏死。足趾、手指和阴茎等处作局麻时,不应加肾上腺素。老年、甲亢、心律失常 、高血压和周围疾病亦不宜使用。 2、过敏反应 有极少数病人在使用局麻药后出现皮肤粘膜水肿、荨麻疹、哮喘、低血压或休克等症状,称为过敏反应。 心肺复苏的程序和方法 提倡早期除颤; 有效、不间断的胸外心脏按压; 有效人工呼吸; 建立紧急医疗服务系统 (EMS)。 三、初期复苏(心肺复苏) A、保持呼吸道顺畅 B、进行有效的人工呼吸 C、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 后期复苏 后期复苏的内容包括 :继续 BLS
19、;借助专用设备和专门技术建立和维持有效的肺泡通气和循环功能 ;监测心电图,识别和治疗心律失常 ;建立和维持静脉输液,调 整体液、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衡 ;采取一切必要措施 (药物、电除颤等 )维持病人的循环功能稳定。 D、药物治疗 E、心电图( ECG)监测 F、处理心室纤颤 五、复苏后治疗 防治多器官功能衰竭和缺氧性脑损伤是复苏后治疗的主要内容。 G、判断估计骤停的原因并进行治疗 H、脑复苏,争取恢复神态 I 、重症监护治疗室( ICU)观察 (一 )一般准备 包括心理准备和生理准备两方面。 1.心理准备 病人术前难免有恐惧、紧张及焦虑等情绪,或对手术及预后有多种顾虑。 2.生理准备 是对病人
20、生理状态的调整,使病人能在较好的状 态下安全度过手术和术后的治疗过程。 (1)为手术后变化的适应性锻炼; (2)输血和补液; (3)预防感染; (4)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 (5)胃肠道准备; (6)其他 手术前夜,可给予镇静剂,以保证良好的睡眠。 (二 )特殊准备 1.营养不良; 2.脑血管病; 3.心血管病; 4.肺功能障碍; 5.肾疾病麻醉、手术创伤都会加重肾的负担; 6.糖尿病; 7.凝血障碍; 8.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 第二节 术后处理 术后处理 是围手术期处理的一个重要阶段,是连接术前准备、手术与术后康复之间的桥梁。术后处理得当,能使手术 应激反应减轻到最小程度。 (一 )常规
21、处理 1.术后医嘱; 2.监测; 3.静脉输液; 4.引流管 (二 )卧位 手术后,应根据麻醉及病人的全身状况、术式、疾病的性质等选择卧式,使病人处于舒适和便于活动的体位。 (三 )各种不适的处理 1.疼痛; 2.呢逆 (四 )胃肠道 (五 )活动 (六 )缝线拆除 一般头、面、颈部在术后 4-5日拆线,下腹部、会阴部在术后 6-7日拆线,胸部、上腹部、背部、臀部手术 7-v9 日拆线,四肢手术 10-v12 日拆线 (近关节处可适当延长 ),减张缝线 14日拆线。 第三节 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一 )术后 出血 术中止血不完善,创面渗血未完全控制,原痉挛的小动脉断端舒张,结扎线脱落,凝血障碍等
22、,都是造成术后出血的原因。发生术后出血应当迅速再手术止血,清除血凝块,用盐水冲洗腹腔。 (二 )术后发热与低体温 (三 )呼吸系统并发症 1.肺膨胀不全; 2.术后肺炎; 3.肺脂肪栓塞。 (四 )术后感染 1.腹腔脓肿和腹膜炎; 2.真菌感染。 (五 )切口并发症 1.血肿、积血和血凝块; 2.血清肿; 3.伤口裂开; 4.切口感染。 (六 )泌尿系统并发症 1.尿储留; 2.泌尿道感染。 围手术期处理第一节 术前准备 外科手术 可分为三 种 :急症手术 限期手术 择期手术 (一 )一般准备 包括心理准备和生理准备两方面。 1.心理准备 病人术前难免有恐惧、紧张及焦虑等情绪,或对手术及预后有
23、多种顾虑。 2.生理准备 是对病人生理状态的调整,使病人能在较好的状态下安全度过手术和术后的治疗过程。 (1)为手术后变化的适应性锻炼; (2)输血和补液; (3)预防感染; (4)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 (5)胃肠道准备; (6)其他 手术前夜,可给予镇静剂,以保证良好的睡眠。 (二 )特殊准备 1.营养不良; 2.脑血管病; 3.心血管病; 4.肺功能障碍 ; 5.肾疾病麻醉、手术创伤都会加重肾的负担; 6.糖尿病; 7.凝血障碍; 8.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 第二节 术后处理 术后处理 是围手术期处理的一个重要阶段,是连接术前准备、手术与术后康复之间的桥梁。术后处理得当,能使手术应激反
24、应减轻到最小程度。 (一 )常规处理 1.术后医嘱; 2.监测; 3.静脉输液; 4.引流管 (二 )卧位 手术后,应根据麻醉及病人的全身状况、术式、疾病的性质等选择卧式,使病人处于舒适和便于活动的体位。 (三 )各种不适的处理 1.疼痛; 2.呢逆 (四 )胃肠道 (五 )活动 (六 )缝线拆除 一般头、面、颈部在术后 4-5日拆线,下腹部、会阴部在术后 6-7日拆线,胸部、上腹部、背部、臀部手术 7-v9 日拆线,四肢手术 10-v12 日拆线 (近关节处可适当延长 ),减张缝线 14日拆线。 第三节 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一 )术后出血 术中止血不完善,创面渗血未完全控制,原痉挛的小动脉断
25、端舒张,结扎线脱落,凝血障碍等,都是造成术后出血的原因。发生术后出血应当迅速再手术止血,清除血凝块,用盐水冲洗腹腔。 (二 )术后发热与低体温 (三 )呼吸系统并发症 1.肺膨胀不全; 2.术后肺炎; 3.肺脂肪栓塞。 (四 )术后感染 1.腹腔脓肿和腹膜炎; 2.真菌感染。 (五 )切口并发症 1.血肿、积血和血凝块; 2.血清肿; 3.伤口裂开; 4.切口感染。 (六 )泌尿系统并发症 1.尿储留; 2.泌尿道感染。 外科感染临床表现 1.局部症状 急性炎症有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的典型表现。 2.器官一系统功能障碍 3.全身状态 常有发热、呼吸心跳加快,头疼乏力、全身不适、食欲减退等表
26、现。 4.特殊表现 如破伤风有肌强直性痉挛。 治疗 治疗原则是消除感染病因和毒性物质,制止病菌生长,增强人体抗感染能力以及促使组织修复。应从局部处理与全 身性治疗两方面着手,对于轻度感染,有时仅需局部治疗即可治愈。 (一 )局部处理 1.保护感染部位; 2.理疗与外用药; 3.手术治疗。 (二 )抗感染药物的应用 较轻或局限的感染可不用或口服抗菌药物,范围较大或有扩展趋势的感染,需全身用药。 (三 )全身支持治疗 外科应用抗菌药的原则 使用原则: ( 1)可单用不联合,可用窄谱不用广谱。 ( 2)价廉副作用小的优先。 ( 3)尽量选用杀菌性抗生素。 ( 4)必用时,足量、尽早、足够时间使用。
27、停药指征: 1、体温正常 3天后,严重感染一周后; 2、血象正常。 疖 治疗 1.早期促 使炎症消退; 2.局部化脓时及早排脓; 3.抗菌治疗 痈治疗 及时使用抗菌药物,可先选用青霉素或复方新诺明,以后根据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药,或者使用一周后更换品种。 局部处理 :初期仅有红肿时,可用 50%硫酸镁湿敷,鱼石脂软膏、金黄散等敷贴,已出现多个脓点、表面紫褐色或已破溃流脓时,需要及时切开改善引流。 脓毒症 主要表现为 :骤起寒战,继以高热可达 40-41oC,或低温,起病急,病情重,发展迅速 ;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胀,面色苍白或潮红、出冷汗。神志淡漠或烦躁、澹妄和昏迷 ;心率加快、
28、脉搏细速,呼 吸急促或困难 ;肝脾可肿大,严重者出现黄疽或皮下出血疲斑等。 治疗 全身性感染应用综合性治疗,关键是处理原发感染灶。 1.原发感染灶的处理 2.抗菌药物的应用 3.支持疗法补充血容量、输注新鲜血、纠正低蛋白血症等。 4.对症治疗 破伤风 临床表现 一般有潜伏期,通常是 7 天左右,个别病人可在伤后 1-2 日就发病。潜伏期越短者,预后越差。相应出现的征象为 :张口困难 (牙关紧闭 )、皱眉、口角下缩、咧嘴 “苦笑 ”、颈部强直、头后仰 ;当背、腹肌同时收缩,因背部肌群较为有力,躯干因而扭曲成弓、结合颈、四肢的屈膝、弯肘、半 握拳等痉挛姿态,形成 “角弓反张 ”或 “侧弓反张 ”;
29、隔肌受影响后,发作时面唇青紫,通气困难,可出现呼吸暂停。 治疗 清除毒素来源,中和游离毒素,控制和解除痉挛,保持呼吸道通畅和防治并发症等。 创伤的全身反应有哪些? 答 :神经内分泌系统变化; 代谢变化; 免疫系统变化。 47 创伤的并发症有哪些? 答: 感染; 休克; 脂肪栓塞综合征; 应激性溃疡; 凝血功能障碍; 器官功能障碍。 48 创伤后组织修复过程分哪几个阶段? 答: 局部炎症反应阶段; 细胞增殖分化和肉芽组织生成阶段; 组织塑形阶段。 49 不利于 创伤修复的因素有哪些? 答: 感染; 异物存留、损伤范围大、坏死组织过多;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采取的措施不当,如局部制动不足、包扎或缝
30、合过紧等; 全身性因素,如营养不良、大量使用细胞增生抑制剂、免疫功能低下及全身性严重并发症。 50 创伤愈合的类型有哪些? 答: 一期愈合:组织修复以原来的细胞为主,仅含少量纤维组织,结构和功能修复良好;二期愈合:以纤维组织修复为主,不同程度地影响结构和功能。 51 创伤急救时优先抢救的急症有哪些? 答:优先抢救的急症主要包括: 心跳、呼吸骤停; 窒息; 大出血; 张力性 气胸;休克等。 52 创伤急救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 抢救积极,镇定不慌乱,工作有序; 现场有多个伤员,组织人力协作。不可忽视沉默的伤员,因为它的伤情可能甚为严重; 防止抢救中再次损伤,如移动伤员时制动不够,使骨折端损伤原
31、未受伤的血管神经; 防止医源性损害,如输液过多过快引起肺水肿、输不相容的血液引起溶血等。 创伤的处理 1、体位和局部制动 2、镇痛和心理辅导 3、防治感染 4、防治休克 5、维持体液平衡和营养代谢 6、处理开放性创伤 2烧伤严重性分度: 轻度烧伤: II烧伤面积 9%以下。 中毒烧伤: II烧伤面积 10%-29%,或 III烧伤面积不足 10%。 重度烧伤:烧伤总面积 30-49%;或 III烧伤面积 10-19%;或 II、III烧伤面积虽不到上述百分比但已发生休克等并发症呼吸道烧伤或有较重的复合伤。 特种烧伤:烧伤总面积 50%以上;或 III烧伤 20%以上;或已有严重并发症。 3 烧
32、伤深度的识别 : 、浅 、深 、 . 度烧伤 :仅伤及表皮浅层生发层健在 ,再生能力强 ,表面红斑状 ,干燥 ,烧灼感 ,37 天脱屑痊愈 ,短期内有色素沉着 ,无瘢痕 浅 烧伤 :伤及表皮的生发层、真皮乳头层 ,局部红肿明显 ,大小 不一的水疱形成 ,内含淡黄色澄清液体 ,水疱皮如剥脱创面红润、潮湿、疼痛明显 .上皮再生靠残存的表皮生发层和皮肤附件 (汗腺、毛囊 )的上皮增生 .深 烧伤 :作及皮肤的真皮层 ,介于浅 和 之间 ,深浅不尽一致 ,也可有水疱 ,但去疱皮后 ,创面微湿 ,红白相间 ,痛觉较迟钝但常有瘢痕增生 度烧伤 :是全皮层烧伤甚至达到皮下 ,肌肉或骨骼 ,创面无水疱 ,呈蜡样或焦黄色甚至甚至炭化 ,痛觉消失 ,局部温度低皮歧凝固性坏死后形成焦痂 ,触之如皮革 ,痂下可显树枝状栓塞的血管 .因皮肤及其附件 ,己全部烧毁 ,无上皮再生的来源 ,必需靠殖皮而愈合 . 治疗原 则 小面积浅表烧伤按外科原则,清创、保护创面,能自然愈合。大面积深度烧伤的全身性反应重,治疗原则是: 1.早期及时补液,维持呼吸道通畅,纠正低血容量休克 ; 2.深度烧伤组织应早期切除,自、异体皮移植覆盖 ; 3.及时纠正休克,控制感染是防治多内脏功能障碍的关键 ; 4.重视形态、功能的恢复。 烧伤休克 临床表现 与诊断主要表现为 心率增快、脉搏细弱,听诊心音低弱。 血压的变化 :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