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腿根部反复出现的包块1.doc

上传人:11****ws 文档编号:3035996 上传时间:2019-05-1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63.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腿根部反复出现的包块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大腿根部反复出现的包块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大腿根部反复出现的包块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大腿根部反复出现的包块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大腿根部反复出现的包块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大 腿根部的解剖结构 腹股沟 区是下腹部两侧的三角形区域,内界为 腹直肌 外缘,上界为 髂前上棘 至 腹直肌 外缘的水平线,下界为 腹股沟韧带 。腹壁层次由浅及深分为 7 层: 皮肤 、 浅筋膜 、 深筋膜 、 腹外斜肌 及其 腱膜 、 腹内斜肌 、 腹横肌 、 腹横筋膜 、腹膜外脂肪层、 腹膜 。 2、 包块的类型和病因 1、 炎症包块: 包块位于下腹两侧,有明显触痛。急性炎症患者有发热和下腹痛。慢性炎症患者有发热和下腹痛。慢性炎症患者可以不孕,并有下腹部隐痛史。 2. 输卵管妊娠: 包块位于下腹一侧,有明显触痛。患者常有停经史及少 阴道出血 。 3. 良性肿瘤: 包块位于下腹一侧,无

2、明显触痛,可活动,逐渐长大。 4. 异位囊肿: 即子宫内膜在卵巢上生长,也 随着正常月经周期和生理周期性出血,但这种出血无法外排,在体内逐渐积聚,形成囊肿包块。 5. 卵巢恶性肿瘤: 包块位于下腹两侧,无明显触痛,不活动,迅速长大,有腹水。 6、疝。 3、 腹股沟疝的定义,临床表现、病因、发病机制、诊断依据、病程发展及治疗 定义: 腹股沟疝 是指发生在 腹股沟 区的 腹外疝 ,即 腹腔 内的 器官 或 组织 连同 腹膜 壁层形成的疝囊 通过 腹股沟管内口 或 腹股沟三角 进入 腹股沟管 或 阴囊 。可分为 腹股沟斜疝 和 腹股沟直疝两种。 腹股沟斜疝从位于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深环(腹横筋膜

3、卵圆孔)突出,向内下,向前斜行经腹股沟管,再穿出腹股沟浅环(皮下环),可进入阴囊中,占腹股沟疝的 95%。右侧比左侧多见,男女发病率之比为 15: 1。腹股沟直疝从腹壁下动脉内侧的腹股沟三角区直接由后向前突出,不经内环,不进入阴囊,仅占腹股沟疝的 5%。 临床表现:腹股沟疝的基本临床表现是腹股沟区有一 突出肿块,肿块增大可进入阴囊,常伴有胀闷不适,偶有疼痛。肿块常在站立、行走时出现,多引起活动不便, 咳嗽 、体力劳动时常加重,平卧或手托可使肿块向腹腔回纳而消失。如果疝囊内容物不能回纳,则为 嵌顿性疝 , 如果嵌顿的是肠袢,则有明显疼痛,并有 呕吐 、 腹胀 、 便秘 等 机械性肠梗阻 表现,若

4、不及时处理,终将发展为 绞窄性疝 ,出现肠袢坏死、穿孔、感染。 1 病因: 腹壁肌肉强度降低, 腹内压力增高是引起腹股沟疝的主要原因。老年人肌肉萎缩,腹壁薄弱,而腹股沟区更加薄弱,内有血管、精索或者子宫圆韧带穿过,给疝的形成提供了通道。此外,老年人因咳喘、 便秘 、 前列腺增生 导致的排尿困难等疾病,致使腹压升高,为疝的形成提供了动力。 发病机制: 股沟斜疝是腹内脏器或组 织经腹股沟管突出形成,占腹外疝的 90%,男性多见,有先天性和后天性之分。 1.先天性解剖异常 随睾丸下移的腹膜形成的鞘膜不闭锁或闭锁不全,就成为先天性斜疝的疝囊。 右侧睾丸下降比左侧略晚,鞘突闭锁也较迟,故右侧腹股沟疝较多

5、。 2.后天性腹壁薄弱或缺损 任何腹外疝,都存在腹横筋膜不同程度的薄弱或缺损。此外,腹横肌和腹内斜肌发育不全对发病也起着重要作用。腹横筋膜和腹横肌的收缩可把凹间韧带牵向上外方,而在腹内斜肌深面关闭了腹股沟深环。如腹横筋膜或腹横肌发育不全,这一保护作用就不能发挥而容易发生疝。已知腹医学 教 |育网搜集整理肌松弛时弓状下缘与腹股沟韧带是分离的。但在腹内斜肌收缩时,弓状下缘即被拉直而向腹股沟韧带靠拢,有利于覆盖精索并加强腹股沟管前壁。因此,腹内斜肌弓状下缘发育不全或位置偏高易发生腹股沟疝(特别是直疝)。 治疗: 非手术治疗 1岁以下的婴儿随着腹肌的增强,腹股沟疝有自愈的可能,可以暂不手术。此外,因年

6、老体弱等原因不能耐受手术者也可选择疝带压迫的保守治疗。 手术治疗 1岁以上的儿童以及成人极少有自愈的机会,药物治疗对腹股沟疝无效,一般主张诊断明确后即行手术修补。 疝囊高位结扎术 显露疝囊 颈,予以高位结扎或贯穿缝合,然后切除疝囊。对于婴幼儿而言,单纯疝囊高位结扎就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传统疝修补术 在疝囊高位结扎的基础上,再加强腹股沟管前壁或后壁称为疝修补术。 Bassini 术式 :在精索后方将腹内斜肌下缘和联合腱与切开的 腹横筋膜 上下两页共同缝合至腹股沟韧带上,即加强腹股沟管后壁。 McVay 术式 :在精索后方将腹内斜肌下缘和联合 腱缝合至 耻骨梳韧带 上,可同时封闭 股管 入口,防止

7、 股疝 的发生。 Shouldice 术式 :将腹横 筋膜切开后多重重叠缝合,再在精索后方将腹内斜肌下缘和联合腱缝合至腹股沟韧带上。 Nyhus 术式 :前述的几种术式都是腹股沟管前进行手术操作,即前进路,而利用腹膜前间隙进行手术操作的后进路则在临床上使用较少。 无张力疝修补术 传统疝修补术都存在缝合张力大等缺点,使用人工合成纤维(常见为 聚丙烯 、 膨体聚四氟乙烯 )制成的网状补片加强腹股沟管后壁可有效防止疝的复发。常见以下几种术式: Lichtenstein 单纯网片修补术 : 美国 医生 Irving Lichtenstein 于 1986年首次提出无张力疝成形术( Tension-fr

8、ee Hernioplasty)的概念。其方法是只用 1张网状补片缝合固定于腹股沟管后壁。 预成形网塞加补片修补术 :在 Lichtenstein 术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其方法是将网状补片卷成一锥状体置于内环(斜疝)或腹壁缺损处(直疝),然后再按 Lichtenstein术式操作。最早由 Lichtenstein 等人提出,后 Bard 公司 制成预成形( PreFix)锥状网塞, 1993年美国 Rutkow 和 Robbins 将该术式标准化,现已成为应用最多的腹股沟疝修补术术式。 使用双层修补装置的术式 :美国 Gilbert 于 20世纪 80年代设计出双层立体的补片,内层置于 腹膜前

9、间隙 ,外侧置于腹股沟管后壁,两者之间的连接部分则通过内环或腹壁缺损处。这种补片后由 强生 爱惜康公司 制造,称为普理灵疝装置( Prolene Hernia System, PHS),故这种术式常以 PHS 作为名称。 Stoppa术式 : Stoppa术式的正式名称是巨大补片加强内脏囊手术( Giant Prosthetic Reinforce of the Visceral Sac, GPRVS),由法国 Stoppa 于 1969年开创。主要用于巨大疝、双侧复合疝等。 Kugel 术式 :美国 Kugel 于 20世纪 90年代初设计了一种新型补片及相关术式。这一术式采用后进路将补片置

10、于腹膜前间隙。 腹腔镜疝修补术 1979年, Ger 首次将 腹腔镜 技术引入 疝外科,在 90年代后,随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普及,也推动了腹腔镜疝修补术的发展。但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相对传统疝修补术,尚无明显优势。 单纯内环口关闭法 :由 Ger 于 1982年完成,是腹腔镜疝修补术的最初术式,其实质是腹腔镜下的疝囊高位结扎术,现已很少人采用。 经腹腔内法 : Fitzgibbons 于 1991年首先报道。其方法是将补片放入腹腔的腹膜内面,直接覆盖缺损。由于补片与腹腔内脏器、组织直接接触,容易导致肠粘连,现已很少采用。 经腹膜前法 : 经腹腔在腹股沟缺损上方切开腹膜,置入补片后缝合腹膜。

11、完全经腹膜外法 :利用腹膜前间隙进行操作,不进入腹腔。 4、 肠梗阻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 定义: 肠梗阻系指肠内容物在 肠道 中不能顺利通过和运行。为常见 急腹症 ( 多种以急性 腹痛为主要特征的腹腔病证之总称 ) ,可因多种因素引起。当肠内容物通过受阻时,则可产生 腹胀 、 腹痛 、 恶心 呕吐 及 排便 障碍等一系列症状,严重者可导致肠壁血供障碍,继而 发生 肠 坏死 ,如不积极治疗,最后可致毒血症、 休克 、死亡。 病因: 按肠梗阻的原因可分为 3类 ( 1)机械性肠梗阻:常见 病因有: 肠内异物:肠石、 寄生虫 、大的 胆石 及粪块堵塞或嵌顿。 肠道内 息肉 、

12、新生物、良 恶性肿 瘤 或 淋巴瘤 堵塞。 肠套叠 。 肠 先天 性异常:包括先天性肠道内闭锁、肠道有先天性的 纤维 幕或蹼形成、 梅克尔憩憩室狭窄等。肠先天性异常一般较少见。 肠道或 腹膜炎 症 性病 变:如 肠结核 、克罗恩病、 结核性腹膜炎 、 放射性肠炎 及 NSAIDs 等 药物 导致的肠道炎性 溃疡 所致的狭窄等。 肠粘连:常因腹腔或 盆腔 手术后,或腹腔内慢性 炎症 性病变(如 结核 性 腹膜 炎、克罗恩病等)所致。手术后发生肠粘连以小肠粘连者为多。 疝:如 腹股沟斜疝 、 腹内疝 ,包括 网膜囊 内疝、 股疝 等发生嵌顿。 肠扭转 :扭转多 见于 肠系膜肿瘤 或其基底部狭窄等原

13、因所致。 肠管外 肿瘤 等压迫:如腹腔内、网膜、 肠系膜 的巨大肿瘤,腹膜后巨大肿瘤, 胰腺假性囊肿 等均可使肠管受压,严重者发生肠梗阻。近年来肠管外压迫所致的肠梗阻有增多的趋势。 ( 2) 运动障碍 性肠梗阻:运动障碍性肠梗阻是因肠壁 肌肉 活动 紊乱,导致肠内容物不能运行,而非 肠腔 内外 有机械性因素引起肠梗阻,因此也称为 假性肠梗阻 。其病因有: 手术后 麻痹 性肠梗性肠梗阻:常见于手术后。 非手术麻痹性肠梗性肠梗阻:常见于: A.电解质 紊乱(尤以血钾、钠、镁异常多见)。 B.多种全身性或腹腔内炎症,如 败血症 、腹腔内 脓肿 、重症 胰腺炎 及 肾盂肾炎 、 肺炎 等。 C.重金属

14、 中毒 。 D.尿毒症 。 F.脊髓炎 。 G.甲状腺功能减退 。 由于肠 平滑肌 病变或肌间 神经 丛等病变导致肠肌肉活动障碍所致的肠梗阻。常称为慢性假性肠梗阻,多见于下列病变: A.肠平滑肌病变:如 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 、 结缔组织病 、 淀粉样变性 、放射性损害及 线粒体 肌病等。患 原发性 家族性 内脏 性肌病者也常伴有慢性假性肠梗阻。 B.肠肌间神经丛病变:可见于: a.神经源性肠 发育 异常、孤立性肠道发育异常伴 神经纤维瘤病 ,或伴多发性 内分泌 瘤及肌 强直 性 营养不良 等; b.多种隐性及 显性 遗传性疾病 ; c.散 发性 内脏神经 性病变(包括非炎症性 变性 病及变性的

15、炎性疾病,如 美洲锥虫病 、巨细胞病毒感染 等); d.肠神经或神经丛发育异常,如肌间神经丛 成熟 障碍(常伴有 中枢神经发育异常及 神经元 异常)、全 结肠 神经节 细胞 缺乏症等。 C.神经元性疾病:可见于 帕金森病 、 EB 病毒感染 后选择性乙 酰胆碱 功能 不全及 脑干肿瘤 等。 D.代谢 内 分泌疾病:见于黏液性 水肿 、 嗜铬细胞瘤 、 甲状旁腺 功能减退、急性间歇性 卟啉 病等。 F.小肠憩室病:见于小肠憩室病伴类似进行性全身性肌硬化症、伴内脏神经元性疾病和 神经细胞 核内 包涵体 等。 G.药物性因素:见于应用酚噻嗪类、 三环类抗抑郁药 物、 可乐宁 、阿片制剂、 长春新碱

16、后及 麻醉剂 性肠 综合征 ( narcotic bowel syndrome)。 其他:继发于硬化性肠系膜炎、 脂肪 泻及脂质沉着症( lipidosis)。 ( 3)急性缺血性肠梗阻:系肠管的血供发生障碍所致。常可造成肠壁肌肉活动消失,如肠管血供不能恢复,则肠管极易发生坏死,尤其是经终末支供血的肠管。肠管血供发生障碍多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 肠系膜动脉 血栓形成 或 栓塞 ,以及 肠系膜静脉 血栓形形形形成等。 按肠管血供情况可分为 2类 ( 1)单纯性肠梗阻:仅表现肠内容物通过困难,而无肠管 血液 供应障碍。但单纯性肠梗阻可演变为绞窄性肠梗阻。 ( 2)绞窄性肠梗阻:表现为肠内容物通过受阻,

17、并伴有肠管血运障碍。 按梗阻的程度可分为 2类 ( 1)完全性肠梗阻:肠内容物完全不能通过。 ( 2)不完全性肠梗阻:部分肠内容物仍可通过梗阻部,不完全性肠梗阻可演变为完全性肠梗阻。 按梗阻部位亦可分为 3类 ( 1)高位性小肠梗阻:一般指发生于 十二指肠 及空肠的梗阻。 ( 2) 低位性小肠梗阻:一般指发生于远端 回肠 的梗阻。 ( 3)结肠性梗阻:一般好发于左半结肠,尤以乙状结肠或乙状结肠与 直肠 交界处好发。 按起病的缓急可分为 2类 ( 1) 急性肠梗阻 :绞窄性肠梗阻一般都是 急性肠梗阻,也是完全性的。 ( 2)慢性肠梗阻:慢性肠梗阻一般是不完全性的,不完全性肠梗阻一般也是单纯性肠梗

18、阻。慢性肠梗阻亦可演变为急性。 临床表现: 症状 腹痛 :单纯性 机械性肠梗阻 一般为阵发性剧烈 绞痛 。 呕吐 :呕吐在梗阻后很快即可发生,然后即进入一段 静止期 ,再发呕吐时间视梗阻部位而定。 腹胀 :腹胀一般在梗阻发生一段时间以后开始出现。 排便 排气停止:在完全性梗阻发生后排便排气即停止 。 休克 :早期单纯性肠梗阻病员,全身情况无明显变化,后可出现 脉搏细速 、 血压下降 、 面色苍白 、 眼球 凹陷、 皮肤 弹性减退,四肢发凉等征象。 单纯性肠梗阻, 失水 不重时,心率正常。心率加快是 低血容量 与严重失水的表现。 绞窄性肠梗阻 ,由于 毒素 的吸收,心率加快更为明显。 体温 正常

19、或略有升高。体温升高是肠管绞窄或肠管坏死的征象。应注意是否有 手术瘢痕 , 肥胖 病人尤其应注意 腹股沟疝 及 股疝 ,因为皮下 脂肪 过多容易忽略。 膨胀 的肠管有 压痛 、绞痛时伴有肠型或 蠕动波 。若 局部压痛 伴 腹肌紧张 及 反跳痛 ,为绞窄性肠梗阻的体征。 听诊 时应注意 肠鸣音 音调的变化,绞痛时伴有 气过水声 ,肠管高度扩张,可闻及“丁丁” (tinkling)的金属音 (高调 )。 直肠 指诊注意是否有肿瘤 ,指套是否有鲜血。有鲜血应考虑到肠 黏膜 病变、肠套叠、 血栓 等病变。 体征 ( 1) 心率 :单纯性肠梗阻,失水不重时,心率正常。心率加快是低血容量与严重失水的表现。

20、绞窄性肠梗阻,由于毒素的吸收,心率加快更为明显。 ( 2) 体温 :正常或略有升高。体温升高是肠管绞窄或肠管坏死的征象。 ( 3)腹部体征:应 注意 是否有手术 瘢痕 , 肥胖 病人尤其应注意 腹股沟疝 及股疝,因为皮下 脂肪过多 容易忽略。膨胀的肠管有压痛、绞痛时伴有肠型或蠕动波。若局部压痛伴腹肌紧张及 反跳 痛,为绞窄性肠梗阻的体征。 听诊 时应注意肠鸣音音调的变化,绞痛时伴有气过水声,肠管高度扩张,可闻及“丁丁”( tinkling)的 金属 音(高调)。肠梗阻的典型体征主要在腹部: 1)腹部膨胀 多见于低位小肠梗阻的 后期 。闭袢性肠梗阻常有不对称的局部膨胀,而麻痹性肠梗阻则有明显的全

21、腹膨胀。在腹部 触诊 之前,最好先作腹部听诊数分钟。 2)肠鸣音(或肠蠕动音)亢进或消失 在机械性肠梗阻的早期,当绞痛发作时,在梗阻部位经常可听到肠鸣音亢进,如一阵密集气过水声。肠腔明显扩张时,蠕动音可呈高调金属音性质。在麻痹性肠梗阻或机械性肠梗阻并发腹膜炎时,肠蠕动音极度 减少或完全消失。 3)肠型和蠕动波 在慢性肠梗阻和腹壁较薄的病例,肠型和蠕动波特别明显。 4)腹部压痛 常见于机械性肠梗阻,压痛伴肌紧张和反跳痛主要见于绞窄性肠梗阻,尤其是并发腹膜炎时。 5)腹块 在成团蛔虫、胆结石、肠套叠或 结肠癌 所致的肠梗阻,往往可触到相应的腹块;在闭袢性肠梗阻,有时可能触到有压痛的扩张肠段。 (

22、4)直肠指诊:注意直肠是否有肿瘤,指套是否有鲜血。有鲜血应考虑到肠黏膜病变、肠套叠 、血栓等病变。 检查 单纯性肠梗阻 早期,病人全身情况多无明显改变。梗阻晚期或 绞窄性肠梗阻 病人,可表现为唇干舌燥、眼窝内陷、皮肤弹性消失,尿少或无尿等明显缺水征。或脉搏细速、 血压 下降、面色苍白、四肢发凉等中毒和 休克 征象。 腹部视诊: 机械性肠梗阻 常可见肠型和蠕动波。 肠扭转 时 腹胀 多不对称。 麻痹性肠梗阻 则腹胀均匀。 腹部触诊: 单纯性肠梗阻 因为肠管膨胀,可有轻度压痛,但无 腹膜刺激征 。 绞窄性肠梗阻 时,可有固定压痛和 腹膜刺激征 。压痛的包块,常为受绞窄的肠袢。肿瘤或蛔虫性肠梗阻时,

23、有时可在腹部触及包块或条索状团块。 腹部叩诊: 绞窄性肠梗阻 时,腹腔有渗液, 移动性浊音 可呈阳性。 腹部听诊: 肠鸣音 亢进,有气过水声或金属音,为 机械性肠梗阻 表现。 麻痹性肠梗阻 时,则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直肠指检:如触及肿块,可能为 直肠肿瘤 ;极度发展的 肠套叠 的套头;或低位肠腔外肿瘤。 化验检查: 单纯性肠梗阻 的早期,变化不明显。随着病情发展, 血红蛋白 及血细胞比容可因为缺水、血液浓缩而升高。 尿比重 也增高。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加,多见于 绞窄性肠梗阻 。查 血气分析 和血清钠、钾、氯、 尿素氮 、 肌酐 的变化,可了解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和肾功能的状况。呕吐物

24、和粪便检查,有大量的红细胞或 隐血阳性,应考虑肠管有血运障碍。 X 线检查:一般在肠梗阻发生 4-6小时, X 线检查及显示出肠腔内气体;立位片或侧位透视或拍片,可见多数液平面及气胀肠袢。但如果没有这些表现,也不能就此排除肠梗阻的可能。 诊断 肠梗阻的诊断非 常讲究。必须明白很多问题:比如是否肠梗阻、是机械性肠梗阻还是动力学肠梗阻、单纯性肠梗阻还是绞窄性肠梗阻、是完全性肠梗阻还是不完全性肠梗阻、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肠梗阻等。 一般结合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多可明确诊断。由于每种类型的肠梗阻治疗手段及预后均不尽相同,故严格诊断非常重要。 鉴别诊断 慢性肠假性梗阻:肠假性梗阻是一种有肠梗阻的症状和体征但

25、无机械性梗阻证据的 综合征 。麻痹性肠梗阻即为急性肠假性梗阻,已如前述。此处介绍慢性 肠假性梗阻。 一般认为本征是肠壁 神经 变性的结果,因在 病理检查 中有些病例表现为肠 神经丛 的 节细胞 病变。但亦有认为是肠 平滑肌 病变。因有的病例有家族性 内脏 肌病 的表现,如小肠和 膀胱平滑肌变性和 纤维化 。由于 30%的患者有家族史,提示本征与 遗传 有关。 患者的症状多始儿童或 青春期 ,少数在 30 40岁时才出现。病程通常是急性发作与缓解反复交替。发作时的症状和机械性梗阻相似,为程度不等的 恶 心 、呕吐、肠绞痛、腹痛、 腹泻 或 脂肪泻 ,以及 腹部压痛 ;缓解期可无或只有较轻的症状,

26、如腹胀等。 肠假性梗阻可影响到全消化道,或某一孤立的器官,如食管、胃、小肠或结肠等。其中以小肠梗阻的症状表现最为明显。如单纯累及十二指肠,可表现为巨十二指 肠,常有大量呕吐和 体重减轻 ,易被误诊为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 。如只累及结肠则主要表现为 慢性便秘 和反覆粪块塞。有的病例有膀胱空障碍。 X 线检查可见受累的食管、胃、小肠和结肠显著扩张、运行迟缓。 肠假性梗阻可继发于 结缔组织病 (如 硬皮病 、 皮肌炎 、 系统性红斑狼疮 )、 淀粉 样变性 、原发性 肌病(肌 强直 性 营养不良 、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 内分泌病 ( 粘液性水肿 、 糖尿病 、嗜铬细胞瘤 )、 神经系统疾病 (

27、帕金森病 、家族性自主 神经功能障碍 )以及药物因素(如酚噻嗪类 、三环类抗忧郁药、抗帕金森病药等)手术因素(如空 回肠 旁路术等 )等。原发性肠假性梗阻只有在排除了上述可能引起 继发性 肠假性梗阻的病因后才能考虑。 治疗多采用对症 支持疗法 ,除非对仅累及一小段消化道的病例外,应尽量避免外科手术。 肠梗阻的治疗,在于缓解梗阻,恢复肠管的通畅。值得注意的是病人生命的威胁不完全在于肠梗阻本身,而是由于肠梗阻所引起的全身病理生理变化。为了挽救病人生命,应及时纠 正水 与电解质紊乱,减少肠腔膨胀。手术治疗应在全身的病理生理变化纠正后再进行。 治疗:肠梗阻的治疗原则是纠正因肠梗阻所引起的全身生理紊乱和

28、解除梗阻。 1、 基础治疗 胃肠减压:减少肠道积留的气体、液体,减轻肠腔膨胀,有利于肠壁血液循环的恢复,减少肠壁水肿,使某些部分梗阻的肠袢因肠壁肿胀而继发的完全性梗阻得以缓解,也可使某些扭曲不重的长袢得以复位。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 抗感染:肠梗阻后,常 闭血液循环有障碍,肠粘膜屏障功能受损而有肠道细菌移位,或是肠腔内细菌直接穿透肠壁至腹腔内产生感染。 2、 手术治疗 手术目的是解除梗阻、去除病因。 单纯解除梗阻的手术:如黏连松解术,肠切开取除肠石、蛔虫等。 肠段切除术:对肠管肿瘤、炎症性狭窄,或局部肠袢已经失活坏死,则应做肠切除。 肠壁已呈紫黑色并已塌陷;肠壁易失去张力和蠕动能力,

29、对刺激无收缩反应;相应的肠系膜中微小动脉无搏动。 肠短路吻合术:当梗阻的的部位切除有困难,为解除梗阻,可分离梗阻部远近端肠管做短路吻合,旷置梗阻部。 肠造口或肠外置术: 5、 肠管移动与呼吸的关系 6、 常用止痛药的禁忌症 7、 超声波检查的适用范围 一、胸、腹部超声诊断 1、胸腔疾病的诊断。包括前上纵隔的胸腺囊肿、胸腺瘤、畸胎瘤和恶性畸胎瘤、淋巴结结核和恶性淋巴瘤(淋巴肉瘤、 霍奇金氏病 )等肿块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肺部的肺气肿、肺不张、肺脓肿以及肺实质性占位病变(肺癌);胸膜腔积液、脓胸、胸膜肿瘤等病变。 2、消化系统脏器的超声诊断。主要有肝、胆、 胆道系统 、胃肠疾病、脾脏和胰腺疾病。如常

30、见的 肝弥漫性病变 (肝炎、肝硬化、肝吸虫病、脂肪肝等),肝脓肿、囊肿和血肿,肝包虫病、肝脏良恶性肿瘤(肝血管瘤、原发性肝癌、转移癌、胆管细胞癌);胆系炎症、胆系结石、胆道蛔虫症、胆系肿瘤(胆囊癌、肝外胆管癌);急、慢性胰腺炎、胰腺癌、胃肠癌、肠梗阻、肠套叠等疾病。 3、泌尿生殖系统超声诊断。包括肾脏、肾上腺、膀胱、前列腺、尿道和阴囊等部位。肾或输尿管结石、肾功能衰竭、肾萎缩,肾血肿、囊肿、肾及肾上腺的肿瘤(肾细胞癌、肾母细胞癌、嗜咯细胞瘤);膀胱结石、膀胱肿瘤、 前列腺增生症 、前列腺癌、尿道结石、尿道狭窄;阴囊血肿、鞘膜积液、隐睾、睾丸肿瘤及附睾结核等疾病。 二、妇、产科超声诊断 1、子宫

31、及其附件(输卵管、卵巢等)疾病。宫内节育器探查、 子宫发育异常 ,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 子宫内膜增生症 、子宫内膜癌、卵泡发育的监测、 子宫内膜异位症 、畸胎瘤、卵巢浆液性或粘液性囊腺瘤(癌)。 2、妊娠子宫的诊断。早、中、晚期正常妊娠中胎儿生长、发育情况及其羊水、脐带、胎盘的监测。异常的妊娠有流产、异位妊娠(宫外孕)、胎儿生长发育迟缓、胎儿畸形(无脑畸形、脑积水、脊椎裂、消化道或泌尿系畸形等)、前置胎盘、胎盘出血、羊水量异常、脐带绕颈、滋养叶疾病(葡萄胎、恶性葡萄胎、绒毛膜癌等)。 三、心血管腔疾病超声诊断 包括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颈部动静脉、腹腔动静脉、肾动脉、四肢大动脉及深静脉系的形态

32、结构、血流动力学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系将超声探头置于胸壁、食管内,对立体的心脏进行无数切面扫描、综合分析心脏各结构的位置、形态、活动与血流特点,从而获得心血管疾病的解剖、生 理、病理及血流动力学诊断资料。近年来食管内超声、血管内超声、心血管三维超声成像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拓宽其应用范围,大大提高了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 1、先天性心血管结构异常。如房缺、室缺、法乐氏三、四联症、动脉导管未闭、心内膜垫缺损 、大动脉转位、肺静脉畸形引流、先天性瓣叶发育畸形等。 2、心瓣膜病变。对心瓣膜狭窄、关闭不全、瓣叶钙化、脱垂、穿孔、瓣环钙化、赘生物附着、瓣叶发育畸形等病变均能作出明确 诊断。 3、应用于高血压心

33、脏病、 肺源性心脏病 、 甲亢性心脏病 、心肌病、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主动脉窦瘤及破裂、冠心病、心脏肿瘤(粘液瘤、横纹肌瘤、继发肺癌、乳腺癌、纵隔肿瘤)及心腔内血栓形成。 4、颈动脉、腹主动脉、肾动脉、四肢大动脉的内膜病变、斑块形成或狭窄等病变;头颈、腹腔及四肢静脉的血栓形成、扩张、畸形等病变。 四、浅表部位器官的超声诊断 主要包括甲状腺和甲状旁腺、乳腺、眼部、睾丸、阴囊、颌面部的疾病,以及一些骨骼、四肢肌肉关节、皮下组织筋膜的病变,如血肿、脓肿和肿瘤等。这些部位器官的检查需要使用高频率探头(在 7.5MHz 以上,多为 10-15MHz)其细微结构分辨力较好。 1、甲状腺超声诊断;单纯性、结节性和弥漫性甲状腺肿(甲亢);甲状腺炎、甲状腺肿瘤(腺瘤、囊肿、甲状腺癌); 甲状旁腺增生、囊肿、腺瘤以及甲状旁腺癌等疾病的超声诊断。 2、乳腺疾病的超声诊断:乳腺炎、乳房小叶囊性增生病,乳腺囊肿、 乳腺纤维腺瘤 以及乳腺癌。由于超声具有无创性、简便易行,是乳腺癌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3、眼部疾病的超声诊断:眼及眼眶位于人体的表层,解剖比较简单,界面清楚、声衰减较少,是最适于超声探测的部位之一。主要用于眼内肿瘤、白内障、视网膜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