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颅五官影像.doc

上传人:11****ws 文档编号:3037578 上传时间:2019-05-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头颅五官影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头颅五官影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头颅五官影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头颅五官影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头颅五官影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头颅五官 X 线诊断 目的 : 1、了解和掌握正常头颅 X 线表现 2、了解和掌握异常头颅 X 线表现 3、了解正常副鼻窦和乳突及其炎症的 X 线表现 4、了解 CT、 MRI 和 DSA 头颅应用的意义 重点 : 1、头颅 X 线检查的作用和限制 2、正常头颅 X 线表现 3、异常头颅 X 线表现 4、副鼻窦炎及乳突炎的 X 线表现 难点 : 1、颅内生理性钙化的区别 2、蝶鞍改变的 X 线鉴别诊断 3、急、慢性副鼻窦炎和粘膜下囊肿的 X 线鉴别诊断头颅 X线检查的作用和限制: 作作 用用 : 1)最为简便,安全,经济。 2)是诊断头颅病变的基本方法。 3)是检查头颅病变的重要步序。 限限

2、制制 :缺乏自然对比,对颅内病变难以发现 第一节 正常头颅 一 .常规检查 1.侧位片 2. 后前位 二 .正常 X 线解剖 1.软组织 正常情况下看不见颅骨周围软组织 2.颅骨的大小、形态 : 类长椭圆,对称。 ( 观察颅骨的要点;大小、对称性 、有无畸形 ) 1)颅骨分为: 面颅 新生儿相对较小,有脑积水更为明显 脑颅 正常两者比例 面 :脑 1:2(成人), 1:8(新生儿) 2)头颅大小和形态改变 头颅增大: 颅壁变薄:婴儿脑积水(比例扩大,颅缝未闭,可张开) 颅壁变厚:畸形性骨炎(比例缩小,属于脑发育不良) 头颅变小:见于脑小畸形或脑发育障碍 头颅畸形:多见于狭颅症(为单一或多颅缝提

3、早闭合,引起脑颅畸形) 3.颅穹隆脑颅 (正常成人颅壁分成三层:内板、板障、外板 ) 其厚度、密度、结构因人而异。 6 岁前(也可 8 岁), 60 岁后,颅骨 X 线上可为单层影。 颅骨各部位厚薄不均: 最厚枕骨粗隆 最薄颞鳞部 4.颅缝 23 块颅骨,各颅骨相交形成的间隙 颅缝很多,记其中的三条: 前方 冠状缝额顶缝 ,额骨和顶骨相交处; 后方 人字缝顶枕缝 ,枕骨和顶骨相交处; 正中前后面 矢状缝 两顶骨相交处。 其它各种颅缝的命名也都是根据相交颅骨的名称而命名的。如颞顶缝等。 X 线表现 :(成人)锯齿状密度减低的阴影 /直线;(儿童)直线状。 与骨折区别:部位,走向,形态,外伤史。

4、各颅缝常在 30 岁以后闭合,但也可终身保留。 口诀:后向前: 3 6 18 前冠状、矢状缝相交处( 1.5 2 年);后人字、矢状缝相交处( 2 3 月); 矢状 缝常 6 9 月闭合。 5.颅壁压迹(三种) 血管压迹 各种血管在颅壁上形成的低密度影。主要见于脑膜中动脉、板障静脉、静脉窦。 X 线表现 :密度减低的线条状阴影,有一定位置和形态。 脑膜中动脉压迹 :最常见。位于冠状缝之后,由下向上 ,由粗到细,两侧对称,有分叉。 板障静脉压迹 :多见于顶部,走向不规则,可相互呈星网状,也可汇成池或静脉湖。 静脉窦压迹 :主要是乙状窦和横窦,位于振内粗隆的两侧,较粗大。 蛛网膜粒压迹 蛛网膜粒在

5、颅骨内板造成的骨缺损或稀疏。 位置特殊:多见于额顶部,矢状窦两侧 4cm 以内 . X 线表现 : 5 10mm 大小的圆形低密度区。本质上也是血管压迹的一种。 脑回压迹(亦称指压迹) 脑回生长压迫颅骨内板形成,多见于 10 岁以下儿童。 X 线表现 :多见于额颞部,为圆形或类圆形的密度减低区。 6、 蝶鞍 位于颅底中央。骨质薄,而突出,是平片判断颅内病变(高压和肿瘤)重要依据。也是肿瘤好发部位。 蝶鞍正常形态有三种:圆形多见于儿童;扁平形较少见;椭圆形多见于成人。 结构上分为: 前床突、鞍结节、鞍底、鞍背和后床突 。 蝶鞍前后位平均为 11.7mm( 7 16mm) ;深径平均为 9.5mm

6、( 7 14mm)。 7、 生理性钙化 松果体钙化 10 岁前少见。成人 50发生钙化,仅 45 平片可见, CT40。 X 线表现 :类斑点状不规则,大小约 5 10mm 的高密度影。侧位片上位于鞍背后上方各 3cm的区域内,正位片位于中线。 脉络丛钙化 发生于侧脑室之白区脉络膜丛。发生率不足 1( 2mm,有意义。当松果体钙化增大 10mm,提示松果体肿瘤。 (二 ).肿瘤钙化 各种脑肿瘤中,颅咽管瘤钙化率最高,其次是少枝胶质瘤和星形细胞瘤,脑膜瘤其次之。 原因: 1缺血 2出血,坏死 钙化部位一般就是肿瘤所在部位。钙化部位和形态不同可提示肿瘤的性质。 如:大脑半球区(尤其额叶)的条状钙化

7、胶质瘤( gliomas) 鞍区蛋壳状钙化颅咽 管瘤( craniopharyagioma) 矢状窦旁细小点状钙化脑膜瘤( meningioma) 其它钙化,炎症、寄生虫、等。 (三 ).局限性骨质改变 邻近颅骨的肿瘤,可引起局限性颅骨的变薄、破坏和增生。主要见于脑膜瘤,其次胶质瘤。 颅内病变首先影响内板,也可向板障和外板侵犯。 X 线表现 : 1.膨胀性生长肿瘤 如良性脑膜瘤 内板变薄,密度减低骨质破坏,但边界清,也可引起周边或局限骨质增生。 2.侵润性生长肿瘤 恶性脑膜瘤,恶性胶质瘤 骨质破坏,边界模糊,无骨质增生。 (四)血管压迹改变 常见的是脑膜瘤,血供丰富。侧位片见:脑膜中动脉扩张、

8、迂曲,压迹明显增多、增粗。 如果颅底位,还可见同侧棘孔( MA 通过)扩大。 (五)蝶鞍改变 鞍区是颅内肿瘤好发部位。根据蝶鞍形态改变,可大致判断病变发生的部位。一般将 蝶鞍改变分为四型 : 1鞍内型 2鞍上型 3鞍旁型 4鞍下型 X 线表现: 1.鞍内型 肿瘤位于鞍区,蝶鞍骨壁吸收变薄,鞍底加深,呈球形扩大; 2.鞍上型 鞍上肿瘤易破坏后床突,使之较早吸收、破坏,随后破坏鞍背,使之变短,蝶鞍前后径扩大,呈扁平型。 3.鞍旁型 鞍旁肿瘤压迫一侧骨质,出现双鞍底。 4.鞍下型 少见。源于鞍下如蝶窦,后组筛窦,鼻咽癌,引起蝶鞍下部骨吸收、破坏。 第三节 副鼻窦和乳窦 一 . 副鼻窦( sinus)

9、 副鼻窦为鼻腔周围面骨中含气空腔,它包括:上颌窦、筛窦(前后两组)、额窦、蝶窦。各副鼻窦均与鼻腔相同。 上颌窦、额窦、前组筛窦 开口于中鼻道。 蝶窦、后组筛窦 开口于上鼻道。 (一) X 线检查方法 鼻颌位( Caldwell 位,柯氏位)用于检查额窦及前组筛窦。 顶额位( Waters 位,华氏位)用于检查上额窦、 额窦及筛窦。张口投照,可显示蝶窦。 (二) 正常副鼻窦 1上颌窦 X 线表现:华氏位位于鼻腔两侧,为倒置的三角形。双侧可不对称。骨壁清楚、锐利。中间气化密度与眼眶相仿或稍低。 2 岁以下看不见, 12 20 岁逐渐成熟。 2、 额窦 X 线表现:柯氏位。 位于眼眶内上方,略呈花瓣

10、形,发育差异大,不对称。其它与上颌窦相似。中间可见骨隔。 发育迟于上颌窦, 6 7 岁才可见, 20 岁左右成熟。 3、 筛窦 X 线表现:(前组柯氏位,后组华氏位) 婴儿仅见 2、 3 个气房, 20 岁左右成熟。 位于鼻腔外侧,眼眶内侧,呈蜂窝状,两侧对称 ,似“八字形”。正常时窦壁光整,气腔密度似眼眶。 4、 蝶窦 X 线表现:侧位,张口华氏位 位于蝶鞍前下方,气化程度不一。一般为不规则的半圆形。 (三) 副鼻窦炎 急性,慢性 1、 病因:化脓性 细菌; 变态反应 全身性过敏; 气源性 鼻炎阻塞开口; 特源性 寄生虫,结核,霉菌。 2、 病理改变主要在粘膜 急性期 粘膜肿胀、水肿,大量分

11、泌液; 慢性期 粘膜肥厚、息肉和粘膜下囊肿形成,有时可伴骨炎、骨髓炎,引起骨质增生。常累及一侧,多个,单发少见(可见于上颌窦)。 3、 临床表现 急性期体温升高,畏寒,头痛密切。局部压痛(急性) 4、 X 线表现 1) 急性期 a.窦腔均匀透亮度减低; b.窦壁可见环形致密影粘膜肿胀所致; c.立体水平投影可见气液面; d.骨壁清楚。 2)慢性期 a.窦腔缩小粘膜明显肥厚,骨壁模糊; b.息肉窦壁上圆形或椭圆形软组织影。常较小,多发,位于鼻窦下部。上颌窦多见,其它少; c.窦腔透亮度低; d.骨质增生,密度增高少见。 (四) 其它副鼻窦病变 1. 鼻窦粘膜下囊肿 发病机理:粘膜的粘液腺管开口阻

12、塞,致粘液滞 留,腺体扩大而成。 病理:与炎症有关。 临床:同侧胀痛,无压痛。 X 线表现 : 只见于上额窦,单窦单发多见; 多位于基底部,呈半圆形; 局部密度增高,边界密度均匀、光滑,大可占整个窦腔。 2. 鼻窦粘液囊肿 : 一般为单侧,系粘液渗出窦腔开口阻塞而形成。 病因:炎症阻塞开口。 临床:额、筛窦 眼球移位、复视。多见;上颌窦 面部畸形; 蝶窦囊肿 眶 X 线表现: 1)透亮度减低; 2)窦腔扩大; 3)骨壁吸收、变薄。 二 . 乳 突 乳突是颞骨的一部分,是由多数大 小不等的蜂窝状气房组成,通过鼓窦与中耳相通。 (一) 正常乳突 : 乳突及中耳结构复杂,需采用多种位置投照,如常用的

13、 : 侧位( Laws) 许氏位;轴位( Mayers) 梅氏位;后前斜位( Stenvers)施氏位等 乳突 X 线分型: 4 型 1.气化型:气房大而多,透亮度高,呈蜂窝状,儿童、成人的正常乳突; 2 板障型:气房小及密,如颅骨板障。由松质骨组成。婴儿正常型; 3.坚实型(硬化型):致密骨组成,系婴幼儿期中耳慢性感染后乳突病理改变。 4.混合型:二种以上混合表现。 (二) 乳突炎 1.急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 (acute purulent otitis media mastoiditis) 常见于儿童。继发于化脓性中耳炎。(儿童期咽鼓管较粗、短、直,易侵入)。 病理:早期粘膜肿胀,分泌物增多

14、,后期形成脓肿(多发)。 X 线表现: 1)病侧乳突气房区密度减低,呈状改变; 2)早期尚可见气房骨性分隔; 3)脓肿形成,密度继续增高; 4)乙状窦前缘锐利、明显。 2 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 (chronic purulent otitis media mastoiditis) 病理 :鼓室、鼓窦、气房内慢性充血,炎性细胞侵润,纤维组织增生,以致肉芽肿形成,骨质破坏,甚至胆脂形成。 分型:单纯型、肉芽型、胆脂瘤型 X 线表现 : 1)单纯型:密度继续增高,以鼓窦为中心,气房透亮度减低; 2)肉芽肿型:上鼓室、鼓窦入口及周围骨质破坏、吸收,边界不清; 3)胆脂瘤型:胆脂瘤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 。多发生于硬化型乳突。 形成机理 :认为由外耳道的复层鳞状上皮细胞经穿孔的鼓膜长入鼓室,发生,脱落,混合胆固醇和坏死组织堆积,引流障碍,而逐渐形成。 临床表现 :中耳炎反复发作,病理长,耳流脓带醒恶味,并有豆渣状脓性分泌物。 X 线表现 : 早期仅为乳突窦扩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