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巨人的花园一 、学习目标1认识8生字,会写12字。正确 读写“ 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洋溢、允 许、围墙、告示牌、隆冬、孤独、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训斥、覆盖、凝 视、火辣辣、冷酷、愉快、拆除” 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3读懂课文,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同学交流阅读的感受。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童话的兴趣,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培养想象力。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三、教学难点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四、课前准备1多媒体(制作动画片)2生字卡3搜集神秘花园的音乐带第一课时一、情境
2、导入1情境:播放多媒体。2过度:出示: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3学生围绕中心句质疑。4教师揭题:古人云:学贵生疑,疑则进也。解疑的最好方法就是读书。今天我们一起来读9 巨人的花园。二、初读感知1教师出示自读要求。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 词语,读准字音,查字典或者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词语,读通句子读完以后,想想自己能解答同学们提出的哪些问题2学生自主读书。3检查自学。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认读生字情况。出示新词“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洋溢、允许 、围墙、告示牌、隆冬、孤独、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 训斥、覆盖、凝 视 、火辣辣、冷酷、愉快、拆除等语。各自交流自己是用什么方法
3、理解词语:指名分段朗读课 文。三、再读课文1以小组为单位,练习把课文朗诵通顺流利。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指名回答补充。四、指导书写1出示生字“溢 、允、墙、牌、添、训” 认读,自己想办法记住字型。2你还能用这些生字组和课文不一样的词吗?3重点指导以下字的书写。允应该读yun 第三声,不要读成 rn 、yng。“添字的右下部分容易写错,要引导 学生观察仔细。4生书写练习,教师巡视。五、抄写生字。第二课时一、复习回顾1听写生字词。2分段朗读课文。二、精读课文感悟学生围绕“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这 个问题进行研读, 巨人醒悟前是什么样的?醒悟后又是怎样?应该怎样读巨人醒悟前的话?1研
4、读课文第311自然段。2体验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画一画, 说一说,读了这几个自然段,你有什么 发现?(让学生体会对比手法)通过朗读, 进一步体验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3指导朗诵,能以符合课文意境的语气读读巨人说的话。4续读第311自然段,体验童话故事想象神奇的特点。读一读, 说说你有什么感受。再读读,把你的感受 读出来。你还想到什么情景?能模仿 书中的句式说一说吗?5学生朗读醒悟前的对话。自由朗读,一边读一边想像。指名学生多人次朗读。三、想象感悟1浮想联翩:学生伴随配乐朗读,想象巨人砌墙与拆墙花园的情形。2展示台:选择自己最爱读的句子,把它几在脑海里,注意像
5、“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洋溢、允许、围墙、告示牌、隆冬、孤独、狂风大作、雪花 飞舞、草翠花开、训斥、覆盖、凝 视” 等这样 的词语。3学生再次有感情地齐读中心句。四、总结全文五、布置作业把童话故事巨人的花园讲给家长或朋友听,请他们提提意见,准备参加班内将要开展的“ 故事大王”评选活动。第三课时一、练习写字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鲜花盛开、 绿树成阴、鲜果飘香、洋溢、允 许、 围墙、告示牌、隆冬、孤独、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 训斥、覆盖、凝 视”这些词语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生字,读读带有这些生字的词。还能组不一样的词语吗?2开火车说词。3选一个最喜欢的词用说一个句子。4重点指导,要
6、指导学生写字时摆好各部分的位置。5学生练写生字,当堂展评。二、练讲故事1朗读课文,做好讲故事及评选“ 故事大王”的准备工作。2评选方法:小组内互相讲,听,提意见,并推荐一名代表本组参加全班的“故事大王 ”的评选。3讲故事,评选“故事大王”。4颁发“故事大王”证书。三、写同步练习四、课后作业1找其他童话故事读一读,将给别人听。2课外同步阅读小青石和格林童话。板书设计:9、巨人的花园分享冬春( 孩子 )教学反思:巨人的花园是一篇朴实的童话故事,本文的显著特点是运用对比的方法展开故事情节,揭示道理。正是这些对比使故事情节变得跌宕起伏,故事所揭示的道理也自然显现出来,但所有的情节变化都以墙为线索,所以我在教学这课时,就以“墙”为切入点。然后,我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索出与墙有关的对比变化。结果,有的组发现巨人砌墙前与拆墙后花园情景有了很大的变化:之前花园风景如画,之后却花不开,鸟不来,还有的组发现巨人砌墙与拆墙态度上有了很大的转变,先前他表现的很自私,之后变得宽容了然后我让学生们把自己的发现用列提纲的形式板书到黑板上。最后,再根据学生提出的这两个有价值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同学们都积极踊跃地说着自己的想法和体会。让我深深的感受到整堂课上都是以学生的思维发展为取向,我只是充当了引导者,参与者。这样的教学方式才能真正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