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宝典.doc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3049088 上传时间:2019-05-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寄生虫宝典.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寄生虫宝典.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寄生虫宝典.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寄生虫宝典.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寄生虫宝典.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人体寄生虫学总结 第一部分:吸虫 吸虫的共同形态特征: 1. 背腹扁平,叶片状(血吸虫除外) 2. 具有口吸盘和腹吸盘。 3. 消化系统不完整,有口无肛门。 4. 除 血吸虫外,其他均为雌雄同体。 5. 吸虫体壁和内脏器官之间充满实性组织,无体腔。 吸虫生活史的共同特征: 1. 感染期均为幼虫,除血吸虫为尾蚴外,其余均为囊蚴。 2. 生活史复杂,一般需 12 个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为淡水螺獅。 3. 虫卵必须入水才能发育为毛蚴。 4. 吸虫具有保虫宿主,为脊椎动物。 5. 具有世代交替现象,既有有性生殖阶段又有无性生殖阶段。 线虫总结: 线虫的形态特征: 1. 雄虫生殖 系统为单管型、雌虫多

2、为双管型。 2. 消化系统完整,有口、咽、食、肠支、肛门组成 3. 有原始体腔,体壁从外向内由角质层、皮下层和肌层组成 4. 雌雄异体,线状圆柱状、雌大雄小,雌虫尾端尖直或顿圆、雄虫尾端向腹面弯曲或膨大。 5. 多无固着器官 生活史共同特征: 1. 多为土源性蠕虫,不需中间宿主。 2. 生活史经历成虫、幼虫、虫卵三个时期,由幼虫成虫须经四次脱皮。 肝损害:血吸虫、溶组织内阿米巴、细粒棘球绦虫、杜氏利氏曼原虫(无鞭毛体)、斯氏狸殖吸虫(童虫)、疟原虫(红外期)、 华枝睾吸虫、卫氏并殖吸虫、 刚地弓形虫 肺损害:蛔虫(童虫)、 鞭虫(童虫)、蛲虫(童虫)、 日本血吸虫(童虫)、钩虫(童虫)、 卫氏

3、并殖吸虫、斯氏狸殖吸虫(童虫)、细粒棘球绦虫(肺包虫病)、溶组织内阿米巴(阿米巴肺囊肿) 、 刚地弓形虫(速殖子)、旋毛虫 眼部损害:弓形虫、阿米巴、猪带绦虫 脑部损害:弓形虫、阿米巴、猪带绦虫 、细粒棘球绦虫(囊尾蚴)、卫氏并殖吸虫(成虫和童虫)、疟原虫(恶性疟)、旋毛虫、日本血吸虫(卵) 肠道病变:蛔虫、鞭虫、钩虫、猪带绦虫、牛带绦虫、微笑膜壳绦虫、布氏姜片吸虫、篮氏贾第鞭毛虫、阿米巴、日本学习虫(卵)、旋毛虫、蝇蛆 贫血:疟原虫 、钩虫、杜氏利 氏曼原虫 皮炎:日本血吸虫(尾蚴)、钩虫、疥幔、蠕形瞒 肝脾肿大:杜氏利氏曼原虫、疟原虫(红内期裂体增值阶段)、弓形虫(速殖子)、日本血吸虫(卵

4、) 腹泻:篮氏贾第鞭毛虫、阿米巴 、 鞭虫、布氏姜片吸虫 、日本血吸虫 寄生于人体肠腔: 蛔虫、鞭虫、蛲虫、钩虫;布氏姜片吸虫;猪带、牛带绦虫、微小膜壳绦虫;阿米巴、蓝 氏贾第鞭毛虫 肌肉: 旋毛虫; 刚地弓形虫;猪带绦虫囊尾蚴 血液: 杜氏利氏曼原虫(无鞭毛体)、刚地弓形虫(滋养体、包囊、假包囊)、疟原虫;日本血吸虫(成虫); 经口感染: 蛔虫、鞭虫、蛲虫(含蚴期卵)旋 毛虫(幼虫囊包);华枝睾吸虫、布氏姜片吸虫、卫视并殖吸虫、斯氏狸殖吸虫(毛蚴);猪带(囊尾蚴、卵)、牛带绦虫(囊尾蚴)、微小膜壳绦虫(卵、似囊尾蚴);阿米巴(四核包囊)、弓形虫(包囊、假包囊、卵囊、滋养体)。 经皮肤: 日本

5、血吸虫、钩虫 吸虫: 华枝睾吸虫 布氏姜片吸虫 卫氏并殖吸虫 日本血吸虫 生活史 感染期 毛蚴 毛蚴 毛蚴 尾蚴 感染方式 口 口 口 皮肤 寄生部位 肝内次级胆管 肠 肺(肝脑皮下) 肠系膜静脉 外界发育 虫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 (粪便) (水) ( 第一 中间 宿主) (第二中间宿主) 水体:池塘、鱼塘 第一中间宿主为:赤豆螺、长角涵螺、纹沼螺 第二中间宿主为:淡水鱼虾 保虫宿主:猫犬等食鱼动物 虫卵毛蚴胞蚴雷蚴(母子)尾蚴囊蚴 (粪便) (水) (第一 中间 宿主) (水生植物) 水体:池塘、湖沼 第一中间宿主为:扁卷螺 第二中间宿主为:水生植物 保虫宿主:猪 终末宿主:人 虫卵毛蚴胞

6、蚴雷蚴(母子)尾蚴囊蚴 (粪便) (水) (第一 中间 宿主) (第 二中间宿主) 水体:山间小溪 第一中间宿主:川卷螺 第二中间宿主:淡水溪蟹、喇蛄 保虫宿主: 终末宿主:人 虫卵毛蚴胞蚴(母子)尾蚴 (粪便) (水) (第一 中间 宿主) 水体: 第一中间宿主:钉螺 保虫宿主:牛 终末宿主:人 人体内发育 囊蚴 童虫 成虫 (鱼虾) (十二指肠) (肝内次级胆管) 体内移行途径: 十二指肠胆总管肝内次级胆管 囊蚴 童虫 成虫 (鱼虾) (十二指肠) (小肠) 体内移行途径:十 二指肠小肠 囊蚴 童虫 成虫 (鱼虾) (小肠) (肺) 体内移行途径:童虫穿肠壁腹腔穿膈肌到肺; 或:童虫脑、肝

7、、腹壁;(异位寄生) 以童虫或成虫寄生。 尾蚴(水)童虫(皮下 v)成虫(肝)肠系膜下 v 体内移行:皮肤 v右心肺左心体动脉肠系膜动脉 cap肠系膜静脉肝门静脉肠系膜静脉 中间宿主 见上 见上 见上 见上 终末宿主 人 人 人 人 保虫宿主 猫、狗、猪 家猪 犬科以及猫科动物 牛 致病 机理以及病理变化 1. 成虫寄生 胆管炎症管壁结缔组织增生胆管狭窄、阻塞 。 2. 死亡成虫或虫卵可为结石的核心胆道结石 。 3. 胆汁淤积容易寄发细菌感染。 成虫口腹吸盘吸附与肠黏膜炎症(充血、水肿)、溃疡影响消化和吸收 以肺型为例: 1. 脓肿期:虫体寄生部位组织坏死,出血,炎性水肿病灶周围肉芽组织增生,

8、形成较薄的脓肿壁。 2. 囊肿期:脓肿中心出现酱色粘稠的脓液,周围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形成囊肿。 3. 瘢痕期:虫体死亡、或游走他处。囊肿与支气管相通, 一部分被排出,另一部分被吸收。周围肉芽组织增生,填充囊腔,并发生纤维化,形成纤维瘢痕。 1. 成虫:肠系膜静脉内膜 及周围炎,肾小球肾炎(免疫复合物沉积); 2. 幼虫(尾蚴):尾蚴性皮炎; 3. 童虫:肺部损害 4. 虫卵:肝脏(虫卵肉芽肿)肝纤维化、干线型肝硬化; 横结肠、直肠、乙状结肠(虫卵肉芽肿、嗜酸性肉芽肿)肠壁溃疡、肠狭窄; 临床表现 1.肝肿大、肝痛、纳差、消瘦 2.重者出现肝硬化、腹水、甚至出现肝昏迷、上消化道出血 肠炎、营养不

9、良 1. 胸肺型:最多见,发热、头痛、胸痛、咳嗽 2. 脑型:危害较大、可有头痛、癫痫、瘫痪的表现 3. 皮肤型:游走性皮下包块 4. 腹型:有腹痛、腹泻等表现 5. 亚临床型:无症状,但多项检查阳性 1. 急性血吸虫病:多见 于青壮年,儿童第一次大量感染,有腹痛、腹泻、肝肿大、纳差、消化不良、发烧、粘液血便等症。 2. 慢性血吸虫病:多次少量感染所致,多无症状。部分患者有腹痛、腹泻肝脾肿大、结肠壁增厚等症 3. 晚期血吸虫病:患者有肝硬化、腹水 、门脉高压 、上消化道大出血、 肝脾明显肿大,肝昏迷等症。严重患儿有侏儒症。 诊断方法 病原学 粪便直接涂片法;集卵沉淀法;十二指肠引流法; 粪便检

10、查虫卵即可 1.痰检虫卵:直接涂片和消化浓集法 2.粪检虫卵 3.皮肤型可用皮下包块活检法 1.粪检虫卵 2.毛蚴孵化法 3.粪便水洗沉淀法( 2、 3 常连用) 4.肠黏膜组织活检法 免疫学 皮试、间接凝集实验、酶联免疫法; 皮试、酶联免疫法 环卵沉淀法、尾蚴膜实验、间接凝集实验、酶联免疫法 防治原则 预防 1. 改善饮食习惯, 不吃生的或半生 的鱼虾; 2. 加强粪便管理,防治人畜粪便入池塘或鱼塘。 1. 改善饮食习惯, 不吃不洁净的水生植物; 2. 加强粪便管理,防治粪便污染水体。 1. 改善饮食习惯、不吃生的或半生的溪蟹、喇蛄 2. 加强粪便管理,防止粪便和痰液污染水体 3. 消灭保虫

11、宿主 1. 控制传染源、普查普治病人、带虫者、病畜 2. 防治粪便污染水体,对粪便惊醒无害化处理 3. 消灭钉螺要因地制宜,可采用土埋 、围垦、兴修水利、火烧以及药物灭螺法。 治疗 吡喹酮 (和啊苯哒唑) 吡喹酮 吡喹酮 吡喹酮 流行情况 传染源 能排卵的病人、感染者、受感染的家畜、野生动物 能排出虫卵的病人和病猪 病人、病牛 线虫: 蛔虫 鞭虫 蛲虫 钩虫 旋毛虫 生活史 感染期 感染期卵(含蚴卵) 感染期卵(含蚴卵) 感染期卵(含蚴卵) 丝状蚴 幼虫包囊 感染方式 口 口 肛门手口途径,异体感染、逆行感染 皮肤 口 寄生部位 小肠 回盲部 回盲部 小肠 肌肉(幼虫)和肠壁(成虫) 外界发育

12、 虫卵(土壤) 感染期卵(含蚴卵) 条件: 21-30 度、氧气、潮湿、 3w 虫卵(土壤) 感染期卵(含蚴卵) 条件: 26-30 度、氧气、潮湿、 3w 虫卵(土壤)幼虫( 十二指肠 )成虫 ( 回盲部 )爬至肛周产卵 卵(粪)感染期卵(肛周) 肛周的卵发育为感染期卵的条件: 4-6 小时 卵(土壤)丝状蚴(土壤) 条件: 26-30 度、氧气、潮湿、 1w 无体外发育阶段,但必须更换宿主 幼虫囊包十二指肠及空场上段肠黏膜内发育为成虫受孕的雌虫(肠壁、肠系膜淋巴结) 行卵胎生幼虫 v、淋巴管宿主横纹肌幼虫囊包入新宿主 ,发育(入如未入新宿主死亡) 交配后,雄虫 1 周内死亡 人体内发育 感

13、染期卵(土壤)幼虫( 小肠 ) 成虫( 小肠 )卵(粪便) 体内移行:小肠肠壁静脉肝脏右心 肺穿肺泡咽小肠 感染期卵(土壤)幼虫( 十二指肠 ) 成虫( 盲肠 )卵(粪便) 体内移行: 十二指肠盲肠 丝状蚴(土壤)幼虫( 小肠 )成虫( 小肠 )卵(粪便) 体内移行:皮下 v右心肺穿肺泡壁咽小肠 营养来源 肠道内半消化的食糜 血液、组织液 血液 寄生部位与方式 小肠、游离 盲肠、前端插入 人体回盲部 (成虫);(交配后雄虫死亡) 咬附或钩附于肠壁 致病 机理以及病理变化 以及临床表现 1. 幼虫:肺部损害(机械损伤、超敏反应) 2. 成虫: 与宿主争夺营养,造成宿主营养不良 损害肠黏膜引起肠功

14、能障碍 并发症:胆道蛔虫症、肠梗阻 1. 损伤肠黏膜,引起消化功能紊乱 2. 严重的导致贫血 1.肛门及会阴瘙痒:虫体爬至肛周产卵,乱内幼虫分泌物、代谢产物分泌至肛周,引起瘙痒。 2.异位损害:爬出肛周的卵大部分死亡,少部分爬至 阴道等处异位寄生,引起阴道炎,子宫内膜炎等病症。 1.丝状蚴:钩蚴性皮炎 2.成虫: 胃肠功能紊乱:成 虫吸附与肠黏膜,造成肠黏膜出血、炎症、溃疡,表现为胃肠功能紊乱。贫血:主要损害;原因 钩虫以吸血为食 分泌抗凝素,加之不断更换吸血部位 长期吸血造成造血原料缺失是贫血的主要原因。 3.异嗜症:与缺铁有关 1.成虫:寄生小肠黏膜下层炎症、充血、水肿胃肠功能紊乱 2.幼

15、虫,主要阶段: 侵入期:幼虫寄生于小肠黏膜发育为成虫的时期。患者肠壁出现炎症和溃疡 ,常表现为胃肠道症状。 幼虫移行期:侵入淋巴管和血管的幼虫,移行至全身肌肉组织。此期危害最为严重。 血管炎 横纹肌肌纤维横纹消失,纤维肿胀,肌炎;排列紊乱、甚至坏死。症状:高热、眼睑、面部浮肿,全身肌肉酸痛,重者出现心肌炎、肺出血、肺水、呼吸困难、咀嚼困难、吞咽困难,运动障碍。 成囊期:感染后一个月纺锤形囊包 急性期症状消失,重症出现恶病质、虚脱、或因毒血症、心肌炎而死亡。 实验诊断 粪检虫卵 棉签试子法发;透明胶纸法; 饱和盐水浮聚法,钩蚴培养法,直接涂片法 病原学: 组织 活检 法 免疫学:皮试、皂土絮状沉

16、淀、酶联免疫法 防治原则 预防 1. 加强粪便管理和粪便无害化处理 2.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 注意公共卫生,个人卫生及家庭卫生 1. 加强粪便管理和粪便无害化处理 2. 加强个人防护,防治感染,下地要穿鞋,涂抹防护油等 1. 加强肉类检验检疫,防治含有幼虫囊包的肉流入市场 . 2. 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不吃生的或未熟的犬类后其他动物肉类。 3. 灭鼠,防治猪感染旋毛虫 治疗 治疗患者或带虫者,甲苯咪唑、丙硫咪唑 流行情况 传染源 传播途径 原虫 1: 疟原虫 刚地弓形虫 杜氏利什曼原虫 生活史 感染期 子孢子 各期均具感染性 前鞭毛体 感染方式 蚊传播 口 白蛉叮咬 寄生部位 红细胞内 动物

17、有核细胞内 巨噬细胞内 外界发育 即蚊子体内的发育: 雌雄配子体(蚊胃)雌雄配子(蚊胃)合子(蚊胃)囊合子(蚊胃壁)子孢子(唾液) 1. 子孢子为感染期; 2. 子孢子分为速发型和缓发型(肝内休眠); 猫吃入卵囊(猫自己或其他猫排的)、包囊、假包囊(动物肉类中含有的)子孢子、速殖子、缓殖子逸出入猫回肠上皮细胞内发育发育为裂殖体裂殖子重新侵入肠上皮细胞内雌雄配子体合子非感染性卵囊(随猫粪便排除)感染期乱囊 +动物含包囊和假包囊的肉类中间宿主肠道经肠壁血或淋巴入身体各部的网状内皮系统和有核细胞子孢子、速殖子、缓殖子在细胞和或细胞浆内增值 免疫状态好:假包囊速殖子 / 免疫状态不好:包囊缓殖子 注:

18、 弓形虫各期均具感染性; 猫及猫科动物为终末宿主,人、猫等动物为中间宿主; 即在白蛉体内的发育: 白蛉吸取含无鞭毛体的血前鞭毛体(聚集于喙) 人体内发育 红外期 子孢子(蚊唾液)子孢子(肝细胞)裂殖体(肝细胞)裂殖子(肝细胞)裂殖子(血液) 白蛉吸血将前鞭毛体释入人的血液中前鞭毛体入巨噬细胞无鞭毛体分裂增值巨噬细胞破裂无鞭毛体释出重新侵入新的巨噬细胞 红期内 裂殖子(血液)裂殖子(红细胞)环状体(红细胞)滋养体(红细胞)裂殖体(红细胞)裂殖子(血液) 重 新侵入红细胞 发育为配子体 1. 红内期增值有周期性;间日疟: 48h;恶性疟: 3648h; 2. 配子体是传播期; 致病 1. 疟疾:表

19、现为周期性的寒战、发热和出汗退热,原因为:疟原虫使红细胞破裂以后,疟原虫极其代谢产物(不包括疟色素)以及红细胞碎片等物质作用于产热中枢,使人体发热。故疟疾的发病周期和疟原虫的增值周期一致。 2. 复发及再燃: 复发:有迟发型子孢子发育而来的裂殖子侵入红细胞进行繁殖导致的疟疾。 再燃:有红细胞内残存的疟原虫在一定条件下大量发育增值而导致的疟疾。是 疟原虫发生抗原变异的结果。 3. 贫血:发作几次后可见贫血,次数越多越严重 原因: 疟原虫的直接破坏作用 脾脏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亢进 骨髓造血功能被抑制 免疫溶血: IC 在红细胞表面的沉积,激活补体,红细胞膜被破坏 红细胞自身抗体被激活,巨噬细胞吞噬

20、4. 肝脾肿大:脾脏常常会肿大,肝脏有时会肿大。脾脏肿大的原因为巨噬细胞的增生和充血。若反复多次发病,则脾脏可继续增大,成为疟疾的主要临床症状。 5. 凶险型疟疾:临床上病情凶 险、起病急、死亡率高,以脑型疟疾较长见 1. 先天弓形虫病: 弓形虫可以经过胎盘感染,使婴儿受感染; 若发生在妊娠前或妊娠后期,则感染一般不发病或出生后几月甚至几年才发病。 若在妊娠前期感染,则后果严重,会导致死胎、流产、早产、畸胎。 先天弓形虫病的主要症状为脑水肿、大脑坏死灶、神经性视网膜炎等。 2. 后天弓形虫病:大多表现为隐形感染,只有当免疫力地下的时候才会发病。 淋巴结肿大:以颈部最为明显。 弓形虫眼病:主要为

21、深部眼病,为视网膜脉络炎。 弓形虫脑病:脑水肿、大脑坏死灶等,表现为癫痫、抽搐等症。 其他器官的弓形虫病:心肌炎、心包炎、肝细胞坏死等 3. 当患者免疫力低下时,如患艾滋病,弓形虫病会从隐形状态变为急性重症,致死。 1. 肝脾、淋巴结肿大:巨噬细胞大量消耗与增生所致。 2. 贫血:机理: 脾功能亢进,巨噬细胞吞噬过多红细胞,同时血小板和白细胞也减少,及三系细胞减少。 巨噬细胞污染骨髓,造血抑制。 免疫溶血。 3. 出血倾向:血小板减少,患者常有鼻出血等症。 4. 清球比倒置:肝功能受损:清蛋白合成减少。浆细胞功能增强,球蛋白合成增加。 5. 免疫抑制:患者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受到抑制。 6

22、. 皮肤黑热病,患者有面部皮 肤受损,有红色斑疹和肉芽肿样结界。若主要表现为皮肤病损则为皮肤黑热病。若主要表现为内脏病损,则为内脏黑热病。 实验诊断 1. 厚、薄血膜实验: 厚血膜:查疟原虫 薄血膜:确定类型 间日型:各期均有,发病后 10 至 10 余小时采血;恶性疟:环状体、配子体,发病后立即采血。 2. 免疫学诊断:酶联免疫法 病原学检查阳性率很低,临床多用免疫学方法。 1. 抽取体腔积液、脑脊液、渗透液、组织穿刺物检查; 2. 动物接种、组织培养等方法查滋养体。 3. 免疫方法。 1. 骨髓穿刺,淋巴结穿刺,肝脾穿刺。 2. 皮下组织活检。 3. 体外培养查前鞭毛体,动物接种 查无鞭毛

23、体。 防治原则 预防 1 消灭传播疟疾的按蚊:物理、化学、生物灭蚊法 2 保护易感人群:防蚊,减少人蚊接触,药物预防 1. 不吃生的或不熟的动物肉类。 2.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玩猫。劝孕妇避免与猫接触。 1.治疗病人,消灭病犬 2.消灭白蛉,防治黑热病传播。 治疗 磺胺嘧啶、乙胺嘧啶、青蒿素、蒿甲醚 磺胺嘧啶、乙胺嘧啶、螺旋霉素(孕妇) 葡萄糖酸锑钠 流行情况 传染源 患者和带虫者 动物、猫及猫科动物 是否人兽共患 溶组织内阿米巴 篮氏贾第鞭毛虫 阴道毛滴虫 生活史 感染期 四核包囊 四核 包囊 滋养体 感染方式 口 口 接触(直接 -性、间接 -内裤、泳池等) 寄生部位 盲肠、阑尾、乙状

24、结肠、升结肠或回肠 十二指肠和胆囊 女性阴道,男性尿道、前列腺 外界发育 无 无 无 人体内发育 四核包囊回肠末端或结肠 小 滋养体(摄取细菌 、二分裂增值 ) 肠道内环境包囊 包囊滋养体 包囊 (二分裂) 滋养体滋养体 (二分裂) 致病 1.致病因素: 虫株毒力,虫体分泌溶组织酶,通过接触溶触作用导致组织坏死。 肠道细菌的协同作用,为阿米巴提供营养,合适的理化环境同时削弱宿主的抵抗力。 与宿主的免疫状态有关 2.所致疾病; 肠阿米巴病:阿米巴 大滋养体 侵入黏膜层,黏膜下层, 大量增值、扩展,分泌溶组织酶, 形成特征性的口小底大的少瓶装溃疡 ,以乙状结肠和直肠多见。 肠外阿米巴病:侵入肠壁的

25、大滋养体也可随肠壁血流侵及肝脏、肺脏、脑等器官,导致脓肿,脓液为酱色,粘稠液体。 3. 临床表现 : 肠阿米巴病: 阿米巴肠炎:腹痛、腹泻 阿米巴 痢疾:发烧、腹痛、腹泻 、脓血便 肠外阿米巴病: 阿米巴肝脓肿,最常见, 阿米巴肺脓肿:一般为阿米巴穿肠壁、隔肌直接到肺,也可以通过肠壁血流播散到肺, 阿米巴脑脓肿及阿米巴眼脓肿:比较少见。 1. 吸盘吸附 于肠黏膜,造成肠黏膜损害,以及大量虫体吸附于肠黏膜造成机械性群虫阻隔现象是主要的致病原因 ; 2. 当宿主免疫力低下的时候,会导致腹痛腹泻,水样粪便,无粘液脓血便。 3. 儿童营养不良,甚至贫血。 4. 当 虫体寄生以胆囊时,会引起胆囊炎和胆管

26、炎。 机理:寄生于女性阴道,消耗糖原但不产生乳酸,使阴道环境由酸性变为中性或碱性,而影响了阴道的自净作用,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而引起炎症。 所致病变: 阴道炎 尿道炎 前列腺炎等症 实验诊断 病原学: 1.涂片: 生理盐水涂片 急性期粘液脓血便滋养体 碘液染色涂片 慢性期成行软便包囊 2.乙状结肠穿刺:去溃疡边缘组织培养,查滋养体 3.培养法:肝清汤培养基培养脓液、粘液血便,检查有无大滋养体。 免疫学方法。 病 原学 1.涂片: 生理盐水涂片 急性期粘液脓血便滋养体 碘液染色涂片 慢性期成行软便包囊 2.十二指肠引流法查滋养体。 免疫学方法 阴道分泌也直接涂片检查滋养体,或阴道分泌物体外培养

27、。 防治原则 预防 1.加强粪便管理和粪便无害化处理,保护水源,防止污染水源; 2.消灭苍蝇、蟑螂的传播媒介; 3.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 1.注意个人卫生 2.改善公共设施 治疗 灭滴灵(甲硝咪唑) 流行情况 传染源 传播途径 绦虫 链状带绦虫 (猪带绦虫) 肥胖带绦虫 细粒棘球绦虫 微小膜壳绦虫 生活史 感染期 卵、孕节(绦虫病)、囊尾蚴 囊尾蚴 棘球蚴 卵、似囊尾蚴 感染 途径 口 口 口 口 感染方式 自体内重复感染、自体外重复感染、异体感染 寄生部位 成虫小肠、幼虫肌肉、脑、眼等处 小肠 肝、 肺处 小肠及小肠绒毛 外界发育 中间宿主: 孕节、卵人、猪等中间宿主食入卵在肠道内发育六

28、钩蚴肠壁血流、淋巴全身各部发育为猪囊尾蚴(肌肉、脑、眼等处较长寄生) 牛食入卵、孕节发育为六钩蚴(小肠)入肠壁血流循环至全身各 处(主要为运动较多的肌肉)牛囊尾蚴 犬食入棘球蚴、子囊或原头蚴吸盘吸附于小肠黏膜成虫卵(粪便) 人食入卵六钩蚴(小肠 内消化液 /直接孵育 )似囊尾蚴(小肠绒毛) 成虫(肠腔) 人食入似囊尾蚴(小肠绒毛)成虫(肠腔) 人体内发育 米猪肉(含猪囊尾蚴)囊尾蚴胆汁的刺激下发育为幼虫(十二指肠)翻出头节、吸附于肠壁成虫(小肠) 人食入含牛囊尾蚴的牛肉头节翻出、吸附于肠壁成虫(小肠) 卵(粪便)卵(人、牛、羊肠道)六钩蚴肠壁血液肝、肺等处棘球蚴 中间宿主 人、猪等 牛等 人

29、、牛、羊等动物 蚤类(也可不需要) 终末宿主 主要是人 人(唯一) 犬、狼等 人、鼠 保虫宿主 无 致病 机理以及病理变化 以及临床表现 重要的为 囊虫病,应重点掌握。 1. 绦虫病: 成虫的寄生的机械损害及毒性作用,大多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有症状者表现为腹痛腹泻、纳差、消化不良等症状 2. 囊虫病 :对 人体的危害十分大。指猪囊尾蚴寄生以人肌肉、眼、脑等处所引起的疾病。 皮下、肌肉囊虫病:表现为 无痛性、可移动性的皮下包块。约蚕豆大小,质硬,如软骨。 眼囊虫病:多寄生于玻璃体、视网膜眼球深部,患者可有 虫动感。当虫体破裂后释放的物质刺激可引起失明。 脑囊虫病:危害极大、表现复杂、主要症状为头痛

30、、中风等症。 1.只有绦虫病,与猪带绦虫病相似 孕节从肛门逸出,患者有肛门瘙痒 1. 局部压迫、刺激症状:棘球蚴不断长大, 压迫周围组织,造成周围组织细胞坏死、萎缩。因部位不同,表现不同的症状。 2. 超敏反应:棘球蚴内的囊液渗出,倒置周围组织发生超敏反应。 3. 继发性感染、继发性棘球蚴病:若棘球蚴破裂导致囊液外溢,引起周围的炎症反应。此外,因原头蚴逸出,在体腔别的部位会形成新的原头蚴。 感染者多无症状,少数表现为胃肠道(机械作用) 以及神经症状(虫体分泌物) 实验诊断 绦虫病: 粪检虫卵、孕节 (观察子宫分支) 囊虫病: 皮下肌肉型:皮下组织活检 脑、眼型:影像学方法检查( CT、 MRI)眼底镜等方法 免疫学方法。 同猪带绦虫 注意:禁止穿刺。 1.询问 病史,疫区生活史,是否吃过带棘球蚴的肉类,对该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2.影像学检查: CT、 MRI 等方法 粪便检查虫卵 防治原则 预防 1. 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不吃生的或半生的肉; 2. 生熟菜板要 分开 3. 加强肉类检验检疫,防止“米猪肉”上市 4. 加强粪便管理,人厕、畜圈要分开。 同猪带绦虫 1. 注意个人卫生,不玩狗等。 2. 犬舍和羊圈、住房分开,避免感染 3. 严格处理牛羊内脏 治疗 绦虫病:槟榔、南瓜子;吡喹酮 囊虫病;丙硫咪唑、吡喹酮 同猪带绦虫 手术治疗 流行情况 传染源 是否人兽共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