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kV限流电抗器技术规范书.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3052770 上传时间:2019-05-1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3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kV限流电抗器技术规范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10kV限流电抗器技术规范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10kV限流电抗器技术规范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10kV限流电抗器技术规范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10kV限流电抗器技术规范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0kV 限流电抗器技术规范书工程名称: 广西电网公司2007 年 8 月2目 录1 总则2 使用环境条件3 技术要求4 技术参数5 供货范围6 供方在投标时提供的资料7 技术资料和图纸交付进度8 技术服务与设计与联络31.总则1.1 本技术规范书适用于 10kV 限流电抗器,它提出设备的功能设计、结构、性能、安装和试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1.2 需方在本规范书中提出了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规定所有的技术要求和适用的标准,未对一切技术细则作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供方应提供一套满足本规范书和现行有关标准要求的高质量产品及其相应服务。1.3 如果供方没有以书面形式对本规范书的条

2、款提出异议,则意味着供方提供的设备(或系统)完全满足本规范书的要求。如有异议,不管是多么微小,都应在投标书中以“对规范书的意见和与规范书的差异(表) ”为标题的专门章节加以详细描述。本规范书的条款,除了用“宜”字表述的条款外,一律不接受低于本技术规范条款的差异。不允许直接修改本技术规范书的条款而作为供方对本技术规范书的应答。1.4 本设备技术规范书和供方在投标时提出的“对规范书的意见和与规范书的差异(表)”经需、供双方确认后作为订货合同的技术附件,与合同正文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1.5 供方须执行现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应遵循的主要现行标准如下: GB10229-1988 电抗器GB 1094.

3、1-1996 电力变压器 第 1 部分 总则GB 1094.2-1996 电力变压器 第 2 部分 温升GB 1094.3-2003 电力变压器 第 3 部分 绝缘水平和绝缘试验GB 1094.5-2003 电力变压器 第 5 部分 承受短路的能力GB 311.1-1997 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GB/T 16927.12-1997 高电压试验技术GB/T 4109-1999 高压套管技术条件GB 7328-1987 变压器和电抗器的声级测定GB 7354-2003 局部放电测量GB 50150-200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DL/T 620-1997 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

4、保护和绝缘配合DL/T 596-1996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GB 8923-1988 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ISO 12944-1998 色漆和清漆防护涂料体系对钢结构的防腐蚀保护Q/GXD 126.01-2006 电 力 设 备 交 接 和 预 防 性 试 验 规 程 ( 广 西 电 网 公 司 企 业 标 准 )上 述 标 准 所 包 含 的 条 文 , 通 过 在 本 技 术 规 范 中 引 用 而 构 成 为 本 技 术 规 范 的 条 文 。 本技 术 规 范 出 版 时 , 所 列 标 准 版 本 均 为 有 效 。 所 有 标 准 都 会 被 修 订 , 供 需 双

5、 方 应 探 讨 使 用4上 述 标 准 最 新 版 本 的 可 能 性 。 标 准 之 间 有 矛 盾 时 , 按 技 术 要 求 较 高 的 标 准 执 行 。1.6 本 设 备 技 术 规 范 书 未 尽 事 宜 , 由 需 供 双 方 协 商 确 定 。1.7 供方应获得 ISO9000(GB/T 19000)资格认证书或具备等同质量认证证书,必须已经生产过三台以上或高于本招标书技术规范的设备,并在相同或更恶劣的运行条件下持续运行三年以上的成功经验。提供的产品应有符合国家或行业规定的鉴定文件或等同有效的证明文件。对于新产品,必须经过挂网试运行,并通过产品鉴定。2.使用环境条件2.1 户

6、外使用2.2 限流电抗器接入系统概况系统标称电压: 10 kV;系统最高电压: 12 kV;系统额定频率: 50 Hz;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不接地。2.3 环境温度 最高温度: 50 ;最低温度: 5 ;最大日温差: 25 K;平均温度: 22 ;日照强度: 0.1 W/cm2(风速 0.5m/s) 。2.4 海拔高度: 1000 m。2.5 最大风速: 35 m/s(离地面高 10m 处持续 10min 的平均最大风速) 。2.6 环境相对湿度日平均值: 95 %;月平均值: 90 %。2.7 地震烈度:8 度。水平加速度: 0.3g。2.9 环境污秽等级:III 级。2.10 覆冰厚度:

7、10 mm。3技术参数和要求3.1 电抗器型式:户外,单相,干式,空芯或半铁芯、磁屏蔽型。3.2 排列方式及进、出线端子夹角:水平“品”字型排列,进出线端子夹角度为 180。53.3 额定单相损耗(额定电流、额定频率折算至 75时):见供货范围,偏差 0 或负值。3.4 额定电压和额定频率下每相额定阻抗:见供货范围, 单相偏差 04,每三相电抗值互差2%。 3.5 额定短时电流(有效值):见供货范围。额定短时电流持续时间为 4s。3.6 额定动稳定电流(峰值):不小于额定短时电流峰值的 1.8 倍。3.7 绝缘耐热等级:120(F 级)。3.8 线圈最大平均温升(额定电流下):70K。3.9

8、线圈最高热点温升(额定电流下):80K。3.10 噪音水平:60dB。 (距离 2m)3.11 出线端子板为铝质立式,其截面能满足最大连续工作电流,并能承受下列机械荷载:水平纵向:2500N;水平横向:1000N;垂直方向:1500N;安全系数:3.5。3.12 绝缘水平:1min 工频耐受电压(效值): 30/42kV(绕组内绝缘/外绝缘对地);雷电冲击耐受电压(峰值):75kV3.13 外绝缘尺寸要求:电气距离400mm。3.14 结构要求3.14.1 电抗器采用环氧玻璃钢包封的多层并联筒式绕组,层间有通风道。3.14.2 电抗器出线端子为铝材平板式。3.14.3 为防止紫外线辐射,表面涂

9、防紫外线漆。3.14.4 制造厂提供配套的支柱绝缘子及支撑件。3.14.5 绝缘材料能承受如下要求:电气应力作用;震动或变化的机械力;重复的膨胀和收缩;暴露在户外自然环境中。3.14.6 绕组用整根导线绕制,不允许有焊接点。3.14.7 支柱绝缘子满足如下要求:6a)支柱绝缘子为实芯棒状、户外型;b)颜色为棕色;c)抗弯强度不小于 10kN;d)爬电距离 1015mm;e)1min 工频耐压(有效值)95kV,雷电冲击耐压(峰值)200kV。3.14.8 磁净空距离要求在距离电抗器中心为 2 倍直径的周边及垂直位置内,不得有金属闭环存在。电抗器中心与周围金属围栏及其它导电体的最小距离应不小于电

10、抗器外径的 1.1倍。三相水平安装的电抗器间的最小中心距离应不小于电抗器外径的 1.7 倍。3.14.9 结构件应采用非导磁材料或低导磁材料。防腐耐久性达到 H 级(15 年以上。至少达到 M 级中等水平,即 10 年以上) 。3.14.10 采取防雨、防晒措施,一般应采用防护帽、假包封;采取防水、防潮措施,采用憎水性、憎水迁移性好的材料。3.15 铭牌每台电抗器应提供用不受气候影响的材料制成的铭牌,并安装在明显可见的位置。铭牌上应标出下述各项,所示项目应该用耐久的方法刻出(如用蚀刻、雕刻和打印法) 。3.15.1 电抗器名称,型号、产品代号。3.15.2 标准代号。3.15.3 制造厂名(包

11、括国名)。3.15.4 出厂序号。3.15.5 制造年月。3.15.6 相数。3.15.7 额定容量。3.15.8 额定频率。3.15.9 额定端电压。3.15.10 电流:额定持续电流;额定短时电流和时间。3.15.11 最高运行电压。3.15.12 额定电压时的电感、电抗或阻抗(实测值) 。3.15.13 冷却方式。73.15.15 使用条件。3.15.16 绝缘的耐热等级。3.15.17 绝缘水平。3.15.18 损耗 (实测值)。3.15.20 总重量。3.15.21 在某些情况下需列出的补充项目:a. 温升(当不是标准值时) ;b. 运输重量(总重量超过 5t 的电抗器) ;c. 器

12、身重量(总重量超过 5t 的电抗器) 。3.16 产品的设计和材料的选用应保证使用寿命不小于 15 年。产品从交接验收合格之日起,如运行单位按“使用说明书”的规定进行运输、保管、安装和使用,当产品五年之内出现质量问题时,要求生产厂家免费更换新品或维修。4. 试验4.1 试验分类及一般要求试验分为工厂试验和现场交接试验,工厂试验又分为例行试验、型式试验和特殊试验。试验中能够影响电抗器性能的任何外部零件和附件,应安装于所在位置。除绝缘试验以外的所有特性试验,均以额定条件为基础。4.2 例行试验项目(1)外观检查(2)绕组电阻测定(3)绕组阻抗(限流电抗器)或电感(阻尼电抗器、调谐或滤波电抗器)的测

13、量(4)损耗测量(5)品质因数测量(调谐或滤波电抗器)(6)绝缘电阻测量(7)外施耐压试验(8)绕组匝间绝缘试验:采用感应耐压试验、脉冲电压法匝间耐压试验或雷电冲击试验(9)瓷瓶探伤试验84.3 型式试验项目4.3.1 温升试验4.3.2 雷电冲击试验4.4 特殊试验项目4.4.1 振动测量4.4.2 声级测量4.4.3 外表红外热像图谱检测4.4.4 短时电流试验和短时电流时的阻抗测量4.4.5 绕组线的焊头探伤(有试验条件时)4.5 现场交接试验项目现场交接试验按照 Q/GXD 126.01-2006 电 力 设 备 交 接 和 预 防 性 试 验 规 程 ( 广 西电 网 公 司 企 业

14、 标 准 ) 进 行 。 主 要 试 验 项 目 如 下 :4.5.1 直流电阻4.5.2 绝缘电阻(对地;必要时测量径向绝缘电阻)4.5.3 交流耐压4.5.4 冲击合闸试验4.5.5 红外测温4.5.6 瓷瓶探伤试验4.6 试验方法4.6.1 绕组电阻测量测量时应使线圈温度与周围环境温度基本相同,测定时的温度应取放于线圈表面的几个温度计(至少 3 个) 读数的平均值,线圈的电阻和温度应同时记录。4.6.2 阻抗的测量对于限流电抗器要求测量绕组阻抗。(1)应在额定频率下测量。(2)在额定端电压的 10%100%之间的任何电压下进行。(3)三相电抗器应在对称三相电压施加在电抗器线端上时测量。4

15、.6.3 损耗测量损耗测量应在额定电压、额定频率、符合安装条件下进行。电压应该采用平均值。厂9家应对采用方法的精度提供资料。4.6.4 三相电抗器间的互电抗测量在其中一相线圈两端加电压 V1,其它两相开路,测量该相的电流 A1、其它两相的电压V2、V3,互电抗分别为 V2/A1、V3/A1。三相分别加压进行测量。该测量在额定电压下进行。4.6.5 绝缘耐压试验(1)外施耐压试验试验电压应符合绝缘水平的规定。试验电压应加在被试线圈与地之间,其余所有线圈、铁芯、夹件、外壳等均连在一起接地。频率为 50Hz,试验电压施加时间为 60 秒。(2)感应耐压试验试验电压的频率小于或等于 2 倍额定频率时,

16、全电压的施加时间应为 60 秒。试验电压的频率大于 2 倍额定频率时,试验持续时间应为:120额定频率/试验频率(秒) ,但不少于 15 秒。对于限流电抗器,试验电压为额定短时电流在绕组两端产生的电压的两倍。本试验可用脉冲电压法匝间耐压试验代替。(3) 雷电冲击试验试验电压应符合绝缘水平的规定。试验波应是标准雷电冲击全波:1.230%/5020%s。试验电压一般采用负极性。线圈每个端子的试验顺序为:先在全电压的 50%和 75%之间进行一次校验性的冲击,然后进行 3 次全电压冲击。(4)脉冲电压法匝间耐压试验由充电的电容器通过球隙对电抗器进行放电,在电抗器绕组上获得衰减的高频振荡过电压(第一个

17、半波的峰值,70kV) ,连续重复该过程,通过试验电压下的电压波形与较低电压下的波形相比较来判断(振荡频率或衰减情况是否发生变化) 。要求振荡频率一般约为 100kHz,试验电压下时间为 1min.,振荡次数不少于 6000 次。振荡波的频率与试品电感和储能电容器的容量有关,电容器容量的选择应保证每次振荡持续 5 个周波以上,以便可以清晰地观察试品损坏前后振荡波末尾相位的变化。4.6.6 声级测量对干式电抗器测量时,必须保证与绕组有足够的安全间距。测量点应距绕组 2m 远,规定的测量水平面应在绕组高度的一半处。对于无磁屏蔽、无10铁芯的空心电抗器,为防止磁场对麦克风的干扰,噪声测试点应布置在离

18、开线圈表面3m 处。注:对于大容量电抗器,若不可能在工厂实现声级测定,经使用部门和制造厂协商,可在安装现场进行此项试验。4.6.7 振动测量应在每个侧面多测几个点(至少 3 个) 。注:对于大容量电抗器,若不可能在制造厂实现振动测量,经制造厂与使用部门协商,可在安装现场进行此项试验。4.6.8 温升试验温升试验时的试验电流规定为额定持续电流。4.6.9 短时电流试验对于单相电抗器,应该通过一次 4s 的额定短时电流。对于三相电抗器,应该在完全不对称的情况下对每一相进行一次单相试验,再用近似相等的三相电流进行一次三相试验。4.6.10 电磁线的焊头探伤按焊头探伤仪器使用要求进行试验4.6.11

19、表面憎水性检验可在电抗器表面喷水,目测包封表面憎水效果,不能出现浸润现象。4.6.12 外表红外热像图谱检测在温升试验时利用红外热像仪进行,应记录所测得的最高温度,说明有无异常温度分布或过热现象,图谱归档。4.6.13 瓷瓶探伤试验 按瓷瓶探伤仪的使用要求对每个瓷瓶进行试验。4.6.14 绝缘电阻测量(1)线圈对地绝缘电阻测量使用 2500V 兆欧表,在被试线圈与地之间进行,其余所有线圈、铁芯、夹件、外壳等均连在一起接地。(2)径向绝缘电阻测量:使用 500V 兆欧表。测试如图 1 所示,兆欧表 L 端子接于星形架,E 端子接于附加电极上,所测到的绝缘电阻反映出电抗器绝缘老化、开裂、受潮等状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