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论 一、水产养殖的特点和意义 1、特点: 投资小,见效快,收益大,生产稳定。 池塘养鱼的阶段:鱼苗、鱼种、商品鱼的养殖、亲鱼的培育 2、意义 : 提供大量的鲜鱼,补充海洋鱼类的不足 鱼类 : 1 公斤 需要 20 公斤草 草食动物 : 1 公斤 需要 40 公斤草 三、建国后我国鱼类养殖的发展和成就 50 年来,我国水产养殖业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恢复发展阶段 1949 1957 年 (共 8 年 ) 水产品总产量由 44.8 万吨上升到 311.6万吨。水产养殖产量由 7.6 万吨上升到 68.7 万吨。产量以捕 捞为主,占 78%。 第二阶段:徘徊阶段 1958 1979 年 (共
2、 22 年 ) 水产品总产量由 281.1万吨升到 430.5万吨。水产养殖产量由 63.8万吨上升到 122.9万吨。 产量以捕捞为主 ,占 71.5%。产量增幅小,海洋捕捞鱼货质量下降。 第三阶段:高速发展阶段 1980 年以来 (共 24 年 ) 水产品总产量由 449.7 万吨上升到 2002 年的 4565.18 万吨。 水产养殖产量由 134.6 万吨上升到 2002 年的 2906.89 万吨。 六、加快渔业 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加快养殖的产业化、集约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 (二) 推进养殖结构调整,增加渔民收入 (三)完善配套法规,加强资源、环境保护和渔政管理工作 (四)实施
3、渔业“走出去”战略 (五)全面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 第一章 主要养殖鱼 类的生物学 第一节、养殖鱼类的选择 一、市 场 : 价格高(如鳜、大菱鲆、石斑鱼) 需求量大(如家鱼) 二、品 质 : 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 三、生 长 : 快,个体大,养殖周期短(如鳜鱼、罗非鱼) 四、食物链 : 短,能量利 用率高(如鲢鱼、草鱼) 五、食 性 : 广,饲料容易解决(如草鱼、团头鲂) 六、苗 种 : 容易获得,人工繁殖已解 七、习 性 : 对环境适应性(水质、抗病)强(如家鱼;而虹鳟、牙鲆要求高) 八、群体性 : 可高密度混养,实行工业化养殖 (如家鱼等混养,有互补作用,生态效益高) 第二节 我国的
4、主要养殖鱼类 淡水方面:青鱼、草鱼、鲢、鳙、鲤鱼、鲫鱼、团头鲂、三角鲂、长春鳊、鲮鱼、罗非鱼等 海水方面:目前养殖面积还较少,其中牙鲆、大菱鲆、真鲷、黑鲷、黄鳍鲷、大黄鱼、石斑鱼等均属特种 水产养殖范畴 第三节 生物学特性 一、草 鱼 1、 生活习性 : 生活于水体中下层,性情活泼,游泳快。喜清新水质。 2、 生长很快 : 饲养 2 年平均 3.60 公斤,饲养 3 年 5.40 公斤,饲养 4 年 7.0 公斤。 体长 1-2 龄 最快 体重 2-3 龄最快 3、 性成熟 : 雌鱼 4 龄、体重 6 公斤,雄鱼早一年。繁殖期 4-7 月。 4、 最适水温 : 24 30 , 6 厘米 各种草
5、类,如眼子菜、浮萍等水生植物, 人工养殖 各种陆生嫩草、蔬菜、米糠、麸皮、豆饼、豆渣 二、鲢鱼 生活习性 : 1、 生活于水体上层。性活泼 2、 生长快 : 体长 前 3-4 年较快, 第 2 年最快, 4 年后下降。 体重 3-6 龄增重最快 3、 性成熟,雌鱼一般 4 龄,生殖期 4-6 月。 4、滤食性 : 主食浮游植物,也食浮游动物。 1.5 厘米以下的鱼苗主食轮虫、枝角类、硅藻 三、鳙鱼 1 生活习性 : 栖息于水上层,行动缓慢,性温驯,易捕获。 2 生长 : 4 龄前雌雄一样快, 5 龄后雌鱼生长快些。 体长 : 1-3 龄最快, 4 龄下降 体重 : 2-7 龄快, 3 年最快。
6、 3 性成熟 : 雌鱼 4-5 龄,繁殖期 4-7 月,江河或大型水库上游产卵,卵漂性。雄鱼早一年成熟。 4 滤食性 : 主食浮游动物,也食藻类。 四、鲤 1 生活习性 : 生活在水体下层 2 生长 : 体长 1-2 龄最快,体重 4-5 龄最快 , 雌鱼生长快于雄鱼 环境的适应性较强 水温 15 30范围内均能很好地生长 当水体中的溶氧下降到 0 5 毫克升时,也不致于窒息死亡 杂食性 : 适应性强,食量 大,觅食能力强。 鱼苗阶段以轮虫为食。 13 毫米以上摄食水蚤, 20 毫米以上大量摄食摇蚊幼虫 成鱼阶段吃各种螺类、幼蚌、水蚯蚓、昆虫幼虫和小鱼虾等水生动物,也吃各种藻类、水草和植物碎屑
7、等 池内或网箱中 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和油饼、糠麸等商品饵料。 5 性成熟 1 龄左右,并能在池塘、湖泊、水库等静水中自然产卵繁殖。 产期 2 5 月间,卵粘性,附着于水草或其他物体上进行孵化。当水温在 25时,经 3 天便可孵出鱼苗 食性 : 鱼苗阶段食 性都相似 ;仔鱼开始分化;到稚鱼期食性差异明显,幼鱼阶段食性往往接近成鱼。 1、滤食性鱼类:鲢、鳙。 2草食性鱼类:草鱼、团头鲂、长春鳊 3杂食性鱼类:鲤、鲫鱼、鲮鱼、尼罗罗非鱼等。 4肉食性鱼类 鳜鱼、鳡鱼、红鳍鲌、乌鳢、鳗鲡、石斑鱼、真鲷、牙鲆等; 青鱼以螺蚬类为食,黄颡鱼、江黄颡鱼、鲇鱼、长吻鮠摄食大量水生昆虫、虾类、小杂鱼和其他底栖动物
8、。 第二章 池塘的条件和养殖水质 第三节 水 质 一 水温 冷水性鱼类 如细鳞鲑 , 最适 4 12, 25,不能生存 热带性鱼类 温水性鱼类 罗非鱼最适 25 34 ,低于 16就会停食或很少吃食 广温性 青、草、鲢、鳙等 0.5 32 适宜、 狭温性 40 厘米, 池水较瘦,浮游生物量较小 可根据透明度的大小,决定是否需要施肥 1 池塘溶氧的补给与消耗 2 池塘溶解氧的变化规律 ( 3)昼夜变化:黎明前最低,中等产量的池塘一般都有浮头现象 ( 4)季节变化 一般晴天比阴天的 DO 高 在低气压、无风浪、水不流动时的溶解氧较低, 在气压高、有风浪、水流动时的溶解氧较高。 鱼要求 4 毫克升,
9、 40 毫克升, 含量已过高 . 三 适合鱼类的 ph 值为 6 9,最适宜 ph 值为 7 8 5, 10.2 时,鱼类很快会死亡。 如水质偏酸需施用生石灰进行改良。 四 氮化合物 铵态氮( NH4+ N )浮游植物最先利用 其次是硝态氮( NO3- N ) 最后才是亚硝态氮( NO2- N ) 三种形式的氮通常称有效氮,或称为三态氮。 、氨态氮( ) 氧气不足时含氮有机物分解而产生的,或氮化合物被硝化细菌还原而成。 0.3 毫克升浓度 鱼中毒死亡 原因 养鱼密度太大时,氨的浓度就高 , 施肥量过多 防治 保持充足 , 适量施肥 五、硫化氢 缺氧含硫有机物经厌氧细菌分解而形成的,或是硫酸盐在
10、硫酸盐细菌的作用下生成硫化氢 危害: 鱼的血液携氧差,致使鱼类窒息死亡 消耗水中的氧气 标准: 32 毫克或 3000 万 /L 浮游生物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早春 : 硅藻大量出现 夏季 : 绿藻、蓝藻大量繁殖 秋季 : 硅藻、甲藻等数量上升 冬季 : 硅藻和桡足类 第三节水质老化及防治 一主要指标 老水是肥水池不加水或少加水 或不清塘而形成的 1 水色 铜绿色或浓绿色,水质浓 , 水中浮游植物数量很多 2 透明度低 20 25 厘米 3 溶氧较低 1 毫克 /L , 鱼容易浮头。 4 水色变化 日变化不明显,昼夜垂直变化显著 二 . 水质老化防治 1、清淤 标准: 淤泥厚度 20 厘米 时间:
11、一般在秋后或初春 在生产季节 ; 泥浆泵将一部分塘泥吸出,喷到池埂或把塘泥喷到空气中,洒落在水的表层 , 每次翻动的面积不可超过池塘的 1 2 2 及时加注新水 夏季 每 5 7 天注新水 1 次,每次 10 20 厘米。 时间 14 15 时以前 老化的池水 换掉部分底层水或把池水全部换注新水。 3、控制浮游生物量 适 宜 32 130 毫克升, 容易消化的种类,如隐藻、甲藻、硅藻等占绝对优势。 透明度一般为 25 40 厘米。 隐藻、轮虫大量繁殖。 外观上 肥、活、爽、嫩的特点。 肥 表示水中有机物多,浮游生物量大 活 水色经常在变化,浮游植物种群处于繁殖盛期 爽 水质清爽,混浊度小,透明
12、度适中,水中溶氧量较高 嫩 水色鲜嫩不老,容易消化藻类多,大部分藻体细胞未老化 4、降解有机物质 有机耗氧量在 20 35 毫克升 40 毫克升 有机物含量已过高 方法:清塘和吸出部分塘泥 合理投饵、施肥、注水 每半月泼洒 1 次 20 30ppm的石灰水, 淤泥吸附的营养物质释放,被充分利用。 5、吸附有害物质 氨态氮、硫化氢、亚硝酸盐 减少底泥耗氧,改良水环境。 底质改良剂效用时间长,无任何毒副作用,一般每亩施用量为 15 25 千克。 第三章 鱼类的人工繁殖 精巢的分期 分六期。 第 1 期 细线状,半透明,肉眼不能辨别雌雄,精巢中存在分散的精原细胞。此期精巢在鱼类一生中只有一次。 第期
13、 细带状,半透明,肉眼可以分辨雌雄,精巢内精原细胞增多,排列成群。 第期 圆柱形,粉红色,精巢内主要存在大量初级精母细胞。鱼类排精后一般就退回到此期。 第期 袋状,乳白色,精巢中有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 第 V 期 块状,丰满,乳白色,其中充满大量精子及部分变 态期的精子细胞。轻压腹部,有大量乳白色精液流出。 第期 枯萎缩小,细带状,淡红色,挤不出精液,精子已排出,精巢中仅有少量初级精母细胞和精原细胞及残留的精子 卵巢的分期 六期 第 1 期 透明的细线状,肉眼不能区分雌雄,以卵细胞为主 第期 扁带状,肉红色,肉眼看不到卵粒,处于小生长期为主 卵巢可直接发育而来,也可产过卵或退
14、化到第期的卵巢 第期 块状,红色,约占腹腔 1 2,肉眼可见到卵粒,处于大生长期为主。只有性成熟后的鱼,卵巢才能发育到这一期 第期 长囊状,红褐色,约占腹腔的 2 3 左右,卵粒大而明显,处于大生长末期为主,此时细胞内已充满卵黄颗粒 维持 1 月左右,若不能成熟排卵,卵子将生理死亡,卵巢将退化 第 V 期 红褐色,松软,充满成熟卵子,卵粒大而饱满,呈游离状态,极易被挤出或自行流卵,大量卵子进入卵巢腔,完成排卵过程。 一般只需数小时,如排卵后,卵子不能马上产出 ,便会过熟 第期 产过卵不久或退化吸收的卵巢,深红色, 有许多残卵 (三 ) 性周期 性周期 鱼第一次产卵或排精后,性腺按季节周期性地发
15、生变化 在池养下,四大家鱼一 般每年只有一个性周期 冬季 (11 月到翌年 1 月 ) 卵巢处于期 精巢处于期 春季 (2 4 月 ) 卵巢处于期 精巢处于期 夏季 (4 7 月 ) 卵巢 V 期,充满大量成熟的卵子,雌鱼腹部膨大,能 挤出卵子 精巢 V 期,轻压腹部能流出大量精液,是人工催产的好时机 秋季 (8 10 月 ) 卵巢 期,老一代卵子退化吸收,出现新生一代的卵子 精巢 期,精子退化吸收 2脑垂体的生理机能 促性腺激素 血液 性腺 雌激素或雄激素 成熟和产卵 促性腺激素,包含有促黄体激素和促卵泡激素 促黄体激素的作用主要是引起排卵 促卵泡激素能促使精子和卵子发育成熟 2下丘脑脑垂体
16、性腺的关系 视觉、触觉和侧线器官等接受来自外界 (如光线、温 度、异性等 )的刺激 下丘脑 促黄体素释放激素 脑垂体 促性腺激素 性腺 分泌性激素 性腺成熟,排卵或排精 三、环境因素对鱼类繁殖的影响 (一 )营养 蛋白质和脂肪 以提供卵子生长所要积累的大量卵黄 夏秋季节亲鱼的培育,为处于生长期的卵母细胞提供原料 春季强化培育投喂富含蛋白质的饲料。防长得很肥 (二 )温度 广东持续水温高,性腺发育成熟早。 每种鱼在某一地区开始产卵的温度是一定的,一般低于这一温度就不能产卵 如 家鱼产卵水温为 18。正在产卵的鱼,遇到水温突然下降,往往发生停产现象 催产后能有几天时间保持适宜水温,才可能使产卵、孵
17、化成功 (三 )光照 鱼类的生殖周期在很大程度上受光照时间长短的调节 春季产卵的鱼类 只要延长光照期,就能促进性腺发育,使亲鱼提早成熟产卵 秋冬季产卵的鱼类 需要缩短光照期才能促进性腺发育和提前产卵 (四 )水流 家鱼在产卵季节 降暴雨使水位猛涨,水流湍急, 鱼类的侧线器官接受流水的刺激,通过中枢神经使下丘脑 LRh 的大量合 成和释放,再触发脑垂体分泌 gTh,随后诱导它们发情产卵 经数小时亲鱼即可完成从期卵巢向 V 期的过渡而立即产卵 第二节 鱼的人工繁殖 四、人工催产 (一 )常见催产剂 PG、 HCG、 LRHa。 1脑垂体 (PG) 作用机理 促性腺激素 血液 性腺 雌激素或雄激素
18、成熟和产卵。 催产早期、亲鱼一年催产两次 。 2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 白色或淡黄色粉末,遇热易失活。 从孕妇尿中提取, 作用机理 促黄体激素 -排 卵 作用不及垂体和类似物, 对鲢、鳙催产效果与脑垂体相同, 催产草鱼时,单独使用效果不佳。 3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 (LRH-a) 促排卵素 2 号 (LRH-a2)、 促排卵素 3 号 (LRH a3)。 白色粉末,易溶于水,阳光直射会使其变性。 作用机理 促脑垂体 促性腺激素 性腺 分泌性激素 性腺成熟,排卵或排精。 催产效果都很好,草鱼效果最好。 副作用小,可人工合成 (三 )催产期的确定 1 水温 : 华南 3-6 月 水温
19、18 2 食量 : 明显减退,甚至不吃东西 3 检查性腺 : 雄鱼有精液,雌鱼腹部饱满 (四 )催产亲鱼的选择 1雄鱼 挤出精液浓稠,呈乳白色,入水后能很快散开 优质 精液量少,入水后呈线状不散开 未完全成熟 精液呈淡黄色近似膏状 已过熟 2雌鱼 腹膨大 ; 生殖孔附近饱满、松软且有弹性,生殖孔红润。 两侧卵巢轮廓明显。 在鲢、鳙亲鱼能隐约见其肋骨,如此时将尾部抬起,则可见到卵巢轮廓隐约向前滑动;在草亲鱼可 见到体侧有卵巢下垂的轮廓,腹中线处呈凹陷状。 挖卵 卵粒大小整齐、饱满、光泽好、易分散, 最佳 卵粒不易挖出,大小不整齐,不易分散 成熟度不够 卵粒扁塌或呈糊状 已退化 (五 )注射 1、
20、次数 一次注射 成熟很好,水温适宜 两次注射 早期催产或亲鱼成熟度不够 ; 效果较一次注射法为好 ; 产卵率、产卵量和受精率都较高,亲鱼发情时间较一致。 三次注射 青鱼 4注射方法 (1)体腔注射 部位 : 鱼胸鳍基部的无鳞凹陷处, 方法 : 针头朝鱼体前方与体轴呈 45 60 度角刺入,深度 1. -2.厘米左右 . (2)肌肉注射 部位 一般在背鳍下方肌肉丰满处, 方法 用针顺着鳞片向前刺人肌肉 1 2 厘米 若亲鱼挣扎骚动,应将针快速拔出;以免伤鱼 (十 )人工授精 1 干法 : 普通脸盆 2湿法 : 脸盆内装少量清水其他同干法人工授精。 3半干法 : 将精液先用生理盐水稀释后再与挤出的
21、卵混合的授精方法。 五、孵化 (一)孵化条件 1.水流 : 0 3 0 6 米 /秒,以鱼卵能均匀随水流分布漂浮 为原则。 2溶氧 : 4 毫克升,在 5 8 毫克升。 2 毫克升时, 发育受阻甚至死亡。 3水温 正常 17 31 最适 22 28 正常孵化出膜时间为 1 天左右。 突然变化 3 5 停滞发育,或畸形及死亡。 4水质 PH 7.5 左右 5敌害生物 : 桡足类、枝角类、小鱼、小虾及蝌蚪等 (二 )孵化的管理 1.催产前 : 彻底的检查 ; 清洗干净或消毒 2流速调节 使流速大致控制在不使卵粒、仔鱼下 沉堆集为度,鱼苗平游后应适量减低流速。 3清洗过滤窗纱 : 以保证排水畅通 4
22、. 防止早脱膜方法 高锰酸钾溶液,使卵膜变为黄色可抑制早脱膜 5防止水霉病 6预防气泡病: 鱼卵或仔鱼身上形成若干个气泡,使其不能下沉 (1)流水孵化法 : 孵化环道、孵化桶、孵化缸孵化。 (2)静水孵化法 1鱼巢的制作 水草 (聚草、金鱼藻等 )、杨柳根须、棕榈皮、蕨类植物、 人造纤维 消毒 ,扎制成束 ,将其绑在细竹竿或树条上。 2 鱼巢设置 悬吊式和平列式。 离岸边 1 米左右的浅水处,水下 10 15 厘米,使鱼巢呈漂 浮状态。 管理时根据着卵情况注意鱼巢的及时换取。 3卵脱粘方法 (1)泥浆脱粘法 5 公斤水加 0 5 1 公斤黄泥,经 40 目网布过滤。将受精卵缓慢倒入泥浆水中,不
23、停地翻动泥浆水 2 3 分钟,将脱粘后的卵移入网箱中洗去泥浆,即可放入孵化器中流水孵化。 (2)滑石粉脱粘法 将 100 克滑石粉即硅酸镁再加 20 25 克食盐溶于 10 升水中,搅拌成混合悬浮液,即可用来脱粘鲤卵 1 1 5 公斤。 向悬浮液中慢慢倒卵,一面用羽毛轻轻搅动半小时,受精卵呈分散颗粒状,漂洗后放入孵化器中进行流水孵化 第四章 鱼苗的培 育 二、鱼苗的质量鉴别 体色 群体色素相同,无白色死苗,微黄或稍红为强苗 体色素不一,有白色死苗,苗体拖泥,体色黑带灰者为弱苗, 活动 将鱼苗盛白瓷盘内, 口吹水面,逆水游泳,在无水处剧烈挣扎,头尾可弯曲成圈状者为强苗,而顺水游动,在无水处只见头
24、尾扭动者为弱苗 鱼苗池的选择 条件: A 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水质清新,无任何污染 随时注水和换水,才能保证鱼苗的生长 B 池形整齐,最好鱼池应向阳、长方形东西走向 C 面积和水深适宜 面积为 1 3 亩,水深 1. 5 米为宜 D 池底平坦,汲泥厚度少于 20 厘米,无杂草 E 堤坝牢固,不漏水,底质以壤土最好 有裂缝漏水的鱼池,易形成水流,鱼苗顶水流集群,消耗体力,影响摄食和生长 (二 )、鱼苗池的清整和消毒 目的:给鱼苗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条件。 1.清整鱼池 : 在秋天出池后或冬季进行。 方法是: 1 先把池水排干,经过日晒,杀死病虫害,并使土壤疏松, 2 整修加固损坏的池埂,堵塞
25、漏洞裂缝,平整塘底,铲除杂草,挖出过厚的淤泥,加速有机质分解,提高池塘肥力 2.消毒 目的:利用药物杀死野杂 鱼、敌害生物、鱼体寄生虫、病原菌,改良水质 时间: 放养前 10 12 天进行 过早 往往又会重新出现一些有害生物; 过晚 药物毒性还没消失,或是池水尚未变肥,浮游生物欠缺,影响鱼苗生长 . (1)生石灰 最有效、最经济实用的方法。 原理 :CaO+H2O= Ca(OH)2, ph 值迅速提高到 11 以上 . 方法 干塘清塘和带水清塘 干塘清塘:池水 5 10 厘米,在池底四用挖若干小坑,将生石灰倒入小坑内,加水化开后,不待其冷却即向全池边缘和池中心均匀泼洒 ; 甩量一般为 75 1
26、50 千克 1 亩。 次日可用铁耙将池塘底泥耙动一下 . 带水清塘; 水深 1 米左右,将溶化好的石灰浆趁热向池中均匀泼洒。用量一般为 150 250 千克母。 注意事项: 生石灰必须是块状。 水的硬度高, ph 值低,淤泥厚的池塘,应适当增加生石灰用量。 撤生石灰 3 4 天后,再将底泥翻动 1 次。 清塘注水后 8 10 天,才能向池内放鱼。 好处: 1 杀死一切生物,消毒彻底 2 使底泥的结构变得疏松,增加透气性,加快淤泥中有机质的分解 被吸附的氮、磷、钾等营养 元素,可以释放出一部分 3 提高池水钙元素。 4 中和泥中的有机酸 5 促进轮虫冬卵的萌发,有利于浮游动物繁殖 6 降低池水的
27、混浊度,有利于浮游植物的繁殖。 (2)漂白粉清塘: 原理: 遇水产生次氯酸和新生态的氧,能杀死敌害生物和细菌 带水清塘 水深 1 米 15 千克 /亩 干池清塘 5 千克 /亩 ( 注水 1 周后方可放鱼。 ) 二、鱼苗放养 (一 )、放养密度 采用单养 每亩 放养 10 万 15 万尾 ; 鱼苗养成乌仔, 每亩放养 15 万 20 万尾 乌仔养到夏花时,每亩 3 万 5 万尾 (二 )、培养下池前的适口饵料 在清塘后,鱼苗下池前 1 周左右注水 50 60 厘米,并立即向池中施放有机肥料以繁殖适量的天然饵料,鱼苗下池后便可吃到足够的适口食物,这种方法也称“肥水下塘” 池塘施肥后,各类浮游动物
28、出现, 原生动物 轮虫 枝角类 桡足类。这是由于它的成熟时间和繁殖速度不同所致。 鱼苗从下塘到全长 15 20 毫米;吃食食物大小的变化一般是 轮虫和无节幼虫 小型枝角类 大型枝角类和 桡足类。 轮虫, 8000-10000/L (三 )、鱼苗下塘的操作 (1) 能否独立生活。当鱼苗发育到鳔充气,能自由游泳。 (2)运输的鱼苗,应暂养半小时左右 (3)鱼苗下塘前先喂食 (4 )注意温差不能超过 3。要缓苗 (5)注意池中是否残留敌害生物。 蛙卵、蝌蚪、水生昆虫或残留野杂鱼等敌害生物 (6) 过肥则应加些新水 大型浮游动物过多,用百万分之 1 1.5 的 2.5敌百虫杀灭,每母放 13 厘米左右
29、的鳙鱼2 3尾吃掉大型浮游动物。尔后捕出 (7)下塘时让在上风口、水深处,鱼苗自己游出 三、饲养方法 1 大草培育法 两广 大草泛指凡是无毒而茎叶较柔嫩的植物,包括莱类和栽培的草类 (如 象草 )等,都作为大草用来肥水,培养浮游生物 具体操作 在池边浅水处或四角处堆施,一般以 150 公斤左右为一堆。待草料腐烂分解,水色渐呈褐绿色,每隔 1 2 天翻动一次草堆,促使养分向池中央水中扩散。约 7 10 天后 将不易腐烂的残渣捞出 投草的量一般根据培育鱼苗的种类来定,施水性鱼类,草量可大些,如培育鲢、鳙鱼等;而培育草鱼鱼苗的池塘,投草量可少些 优点 : 肥料来源广,成本较低,操作简便,肥水的作用较强,浮游生物繁殖多 缺点 : 追肥时一次投放量和相隔时间仍较多较长,导致浮游生物繁殖的数量不均衡,水质肥度不够稳定,并降低了水中的含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