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知识.doc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3056558 上传时间:2019-05-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色彩知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色彩知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色彩知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色彩知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色彩知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色 彩 知 识*构成十二色环的三组颜色:原色、间色、复色1、色彩学常用名词术语解释(1)三原色:是指红、黄、蓝三色,这三色无论是色光还是颜色本身,都是其他任何颜色无法调配出来的,而三原色本身却可以调查配出各种各样的颜色来,所以人们把三原色也称为母色。(2)三间色:在三种原色中,用其中任何两种颜色相混合,产生出来的颜色就是所说的间色。红+黄=橙 黄+蓝=绿 蓝+红= 紫橙、绿、紫三种颜色即为间色。(3)复色:一种间色与一种原色或另一种间色相混合产生的颜色就叫复色,也称再间色。原色与间色相混合举例:红+橙= 红橙 黄+橙= 黄橙黄+绿= 黄绿 蓝+绿= 蓝绿蓝+紫= 蓝紫 红+紫= 红紫间色相混

2、合举例:橙+紫=(红+黄)+(红+蓝)= 红+(红+黄+蓝)=红+黑= 红黑橙+绿=(红+黄)+(黄+蓝)= 黄+(红+黄+蓝)=黄+黑= 黄黑紫+绿=(红+蓝)+(蓝+黄)= 蓝+(红+黄+蓝)=蓝+黑= 蓝黑从上面三原色的混合情况可以看出,等量的红、黄、蓝相加等于黑色(重而没有颜色倾向,不是我们概念当中的死灰色,也不是我们购买的水粉黑色) ,就上面间色相混的三个例子来看,任何一种原色加上黑都可以成为那个色调的复色,由此得出,不等量的三原色相混合即成为复色。(4)补色:也称余色或对比色,是三原色中的一种原色和其余两原色所混合而成的间色互相对照,互为补色,复色间也互相对照,也互为补色,补色排列

3、一起色彩更显得艳丽。补色对照举例:红与绿、黄与紫、蓝与橙、 红橙与蓝绿、黄绿与红紫、橙黄与蓝紫。(5)极色:黑和白叫极色, (作画时基本上不用纯黑和纯白直接上画面,从色彩学角度讲,纯黑和纯白是没有色彩的,但黑和白在调配色彩时又起着主要的明暗作用。 )某一种色加上白,这色也就会由深变浅,光度加强,纯度变低,逐渐加白会使颜色变浅而接近白;如果这种色加上黑,就会使色由浅变深,光度减弱,最深时就看不出原来的色调而近于黑。2(6)冷色与暖色:众多的颜色可分为冷暖两大类,凡是含蓝、青、紫色成分较多的归为冷色;凡是含红、橙、黄、赭、褐成分较多的归为暖色。(7)进色与退色:凡是冷色类的颜色都有收缩、深远和向后

4、退的感觉,所以叫退色,如自然界中的蓝天、远山、云海多以蓝、青、紫色的感觉出现,深而远。凡是暖色类的颜色,如红、橙、黄、赭等,都有扩散、发扬和向前突出的感觉,所以称它们为进色。画静物时,空间一般不是很深远,冷暖色的进与退,多是以色彩纯度的浓烈程度的强弱来制造前后空间。作画时不可机械理解这些术语和理论。(8)色相:颜色的相貌或颜色的名称,指色彩从种类上的区别,如红、黄、蓝、绿等。(9)明度:色彩明亮的程度。色彩明亮程度取决于各种色彩含黑色量的多少,色彩本身含黑色量越多,它的明度就越低,同一类色有深浅之分,如墨绿、浅绿等。不同种类的色彩之间因明度的对比而产生区别,如黄比橙亮,红比蓝亮等。彩色明度强弱

5、的次序大致是这样排列的:黄、橙、绿、红、紫、蓝。(10)色性:色彩的冷暖性质。各种不同色彩的对比会给人一种冷暖不同的感觉,这种冷暖的区别就是色性的区别。不同的色相具有不同的色性,相同的色相也可以有不同的色性。如柠黄、浅黄、深黄橘黄,虽然它们的色相都为黄,但相比较之下,也有偏冷偏暖的倾向,当然冷暖都是相对而言的。(11)纯度:是指色彩鲜明和纯正的程度。每种色彩都有它自己较高的纯度,这种纯度的高低取决于其他色素的多少,其他色素加入越多,原来的色彩就越浑浊。因此,原来色彩的鲜明程度就减弱,纯度就随之降低。(12)饱和度:指的是纯度的色彩。也是指各个颜色把它自身所具有的色彩增加到极限,以及保持色素最大

6、凝集状态而言,使其色彩纯度明亮的力量发挥到顶点。(13)固有色:物体本身特有的颜色特征。一般来说,任何物体都有它各自的颜色,这是根据光的作用,而使人得出的一个概念,如花红、叶绿、天蓝、云白等,也是对物体色彩的笼统称呼。在自然界物体中往往很难找到绝对固定颜色,虽然各种物体自身都含有相对固定色但又随着光色的作用不断发生着变化。(14)光源色:来自不同发光体具有不同色相的光色,光源色的色素称为光源色。如月光、日光、火光、灯光等,光源色大体分为冷暖两种不同倾向的色光。光色直接影响着物体受光的亮面。(15)环境色:也称条件色。任何物体都不可能脱离周围环境空间而独立存在,环境使物体之间相互影响。各物体的自

7、身无不显示自己的个性,一个物体色光的反射必然3会影响到周围的物体,这种在一定环境和条件下所显示出来的色彩就叫环境色。(16)空间色:也称透视色。任何物体都摆脱不了空间透视变形的规律,色彩也一样,同一暖色物体经过空间深远透视而变冷,冷色则变灰。如山是绿的,离一定距离就变成模糊的蓝灰。这种现象就是空间色在发挥作用。画静物时的空间色不像山那样明显,但也不可忽视它的存在。(17)色调:在几种不同颜色的物体上,笼罩上同一光源色,物体同时都带有偏冷或偏暖的色光倾向,在光和环境色的作用下,杂乱的各种物体色,在整个画面色彩对抗中形成整体关连,这种色的总倾向就是色调。如一组物体被红光所照射,物体所有的受光就笼罩

8、了一层红色,相对来说物体暗部也发生变化,它与亮面相对抗又统一,画到画面上,就是一幅由红色光统一的红色画面。所以色调的形成主要是依据一定环境下主要的光源色来确定的,当然画静物多依据室内天光,有时物体环境自身颜色强弱,面积大小,也决定着色调,如主要物体是暖色调,环境、衬布是暖调,光色又不太强,那么,这种情况下物体也决定色调。生活中常有两种以上的色调并存。如受光面为暖色调,背光面为冷色调,这就要看画者对画的要求和表现意图的侧重点,室内以冷为主,还是以暖为主,这直接与画者的着眼角度有很大关系。2、色彩构成的诸因素:自然界的物体色彩错综复杂、变化万千,我们所观察到的物体色彩不是单一孤立的。归纳色彩构成的

9、因素,是由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相互影响而组合成的。这其中的光源色和环境色是多变的,因而色彩也随之不断变化,它是我们研究色彩写生的重要对象。(1)固有色:物体只有对不同光波固定吸收和反射等光学特征,而没有真正固定的色彩,通常所称“固有色”的含义,是指特定条件下(即一般强弱的光照射下)物体呈现的颜色。在写生当中,固有色也决定和支配着物体本身的基本色调,同时,物体固有色的深浅程度,对色彩明暗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物体受光源和环境的影响后,能改变它固有色的色相,如我们画一个浅绿色的苹果,很多初学者不顾光源和环境对苹果的影响,而只画概念之中的绿,结果画得很轻飘,绿色显得也假。实际上,这苹果除了固有色起一点

10、作用外,更多的是亮面光源色在起作用;暗部除了跟绿有关系外更多的是暗部重色,这重色中还包括周围环境色彩。由此我们可以判定,物体“固有色”在我们作画时只是认识色的第一依据,根据这个依据,还应更多地考虑光源色和环境色,这种光和环境所产生的作用使得单色的苹果变得五彩缤纷。作画时,不管我们运用什么样的色彩去画,这4种关系只要画对了,画面上所出现的苹果仍“感觉”是绿的。画其他所有物体亦如此。(2)光源色:色是光的产物,没有光就看不到色彩。而光源本身又带有色相。如室外日光,一般早晨多红光色;中午多白光(实际也有冷暖倾向) ;傍晚多黄色光。在室内,日光灯偏蓝青色,普通灯泡偏橙色。我们画静物时利用窗口射入的天空

11、光色,天越清澈晴朗,光色越偏蓝青色。物体受不同色相的光源照射后,就改变了亮面物体的固有色而罩上一层光色。光源色既起到笼罩物体受光面的作用,又起到了周围环境对色光的反射作用。光源色与固有色也形成了一种外因与内因的关系,光源色越强,固有色越弱,明确这些关系,对我们观察和使用色彩极为重要。作画时,画者对光色特点强调得越充分,画面的色彩效果越好。(3)环境色:指在一定环境下,周围物体的颜色相互影响所呈现的色彩,它是决定物体色彩的第三个要素。自然界的物体总是处在一定环境之中,在光源的照射下,各个物体根据各自的反光特征,吸收了某些光色,同时又反射了某些色光,被反射出来的光色又照射到其他物体上,它们之间互相

12、辉映,纷呈复杂,强烈地干扰了物体本身的色彩个性,同时也赋予了物体更加丰富多变的光彩,使色彩形成了互相渲染的整体氛围。环境色的影响有规律可循:光源越强,环境色反射就越强;物体之间距离越近,环境色彩影响就越明显;物体的质地越光滑、色彩越鲜艳,反映环境的力度就越大,反之则越弱;别外,环境色在物体暗面与亮面反映是不同的,亮面反映的主要是光源色,而暗面则主要反映环境色。因此,环境色更加丰富了暗部色彩,由于暗部的色彩形成朦胧而含蓄,也就加大了处理与表现的难度。3、色彩变化的基本规律:(1)色彩的冷暖规律物体的亮面受光源色决定,光源的冷暖决定了亮面色调的冷暖,呈现的色相是固有色和光源色的总和。暗面受周围环境

13、来决定,环境色的冷暖,决定了暗面的冷暖,暗面的色相主要体现固有色、环境色。中间色受光源色和环境色的影响相对减弱,物体固有色也就较多地显露也来。另外,明暗交界线是物体最暗的部位,它的冷暖倾向也最弱,实际上明暗交界线,也是冷暖交界线,它既含亮面的色彩又有暗部的色彩,它是明暗两面对立色彩的总和。高光色主要是光源色的体现,点物体高光时多以光源色为主略加固有色。以上谈的是色彩冷暖变化的一般规律,作画时应根据实际进行分析观察,灵活运用色彩冷暖关系。(2)色彩的空间透视变化空间透视变化,是一切造型艺术所遵循的规律。因为人们的视觉按近大远小的透视5原理来反映物体的远近距离。用色彩表现画面物体的空间距离感,也是

14、表现物体立体感、深度感和远近感,现实中的客观物体亦如此。如找两个同一形状、同一颜色和大小的物体,把二者安排好远近不同,就会使人感觉近的物体大,远的物体小,近的色彩艳丽,远的模糊,近的明暗对比强,远的明暗弱,这其中就是空间透视所引起的变化。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人自身生理视觉上的局限,也有空气透明体的自然因素。人的眼睛看东西远近有一定的限度,空气透明体也含有一定的水分和杂质,离我们越远水分和杂质的厚度就越大,对光线的传递阻碍作用也越大。在视觉上造成近的物体清楚,越远越模糊不清的感觉,这是空间透视形成的原因所在,这个道理,我们可以总结出色彩透视变化的基本规律。色彩冷暖方面:物体离我们越近,冷暖也越

15、分明;越远暖色变得冷灰,冷色变弱变灰。远到一定程度,冷暖就难以分清楚而混为一种灰色了。色彩的明暗方面;物体离我们越近,明暗面对比越强,越远明暗对比越弱,远到一定程度明暗面就分不清楚而混为一个平面了。搞懂色彩的一般变化规律,这里还要提示一下,色彩有其自己的性格,冷色有深远的感觉,暖色有向前的感觉,这是由于色彩不同性格打动了人的知觉。而自然界及物体种种不同深远程度,实际上就是由于各种色彩所占位置不同而导致所产生的色彩力量也不同。在自然界各种物体中,不可能所有的暖色都在前边而冷色都在后边,所以我们还要根据情况,按照自然法则的变化及受光的情形,表达空间变化,防止机械地搬用教条,也防止盲目地无理作画,正

16、确地理解色彩变化规律,才能使之有效地运用到画面上。(3)色彩强弱变化的基本规律色彩强弱变化是由空间透视及物体自身色彩因素引起的同样的色相、纯度、针对性的东西,经过空间的距离,近的强,远的弱,同样饱和色度的物体中间色强。从色性上讲,暖色比冷色强,冷色双比中间色强。从色彩的纯度上讲,色彩纯的强,不纯的弱。弄清色彩的强弱变化,对于我们处理画面的空间色彩关系有着重要意义。4 色彩的几个要素对比:(1) 色相对比写生时,首先要区别所描绘对象各部分基本的颜色。例如:把一组静物(几个红色苹果、一只绿色葡萄酒瓶、一把黄香蕉)布置在白色衬布中。这里的红、绿、黄、白就是色相的区别。进而还要整体准确地分析、辨别,在

17、这组静物的整体对比下,红苹果呈什么样的红,酒瓶呈什么样的绿,酒瓶上部和下部盛酒的色彩有多大区别,黄色香蕉在红、绿、白的物体环境中又是一种什么样的黄等等。写生时这种认识非常重要,通过这种色相的相互对比,我们就可以准确地把握色相,同时,在整体的比较之下,画出这6种关系中红、绿、蓝、白的个性特征,使之统一在整体画面联系中。掌握了色相对比的方法,我们既可画出物体的色相特征,又不至于陷入孤立的固有色概念当中,它要求我们调整眼睛,从整体上描绘对象。(2)色彩的冷暖对比色彩的冷暖是由于不同的色彩能引起人们对生活的不同联想,红、橙、黄属于暖色。因为这种颜色可以使人想到火焰、阳光,产生暖的感觉;蓝、青、绿、紫等

18、冷色,又能使人联想到大海、蓝天、树阴等,产生清凉的阴冷的感觉。在实际写生中,认识色彩的冷与暖又不是绝对的,要在不断比较中去区别,如一块灰色相对于一块红色就显得冷,而与蓝色对比就觉得暖些。红色属暖色类,但如果用一块朱红色与一块深红色比较,就会感到深红色偏冷。同样是一种颜色,远的比近处的要感觉冷些,同是一块一块红色的绒布,受光照射的亮面呈暖红色,而暗面则有冷紫的成分,在暗面的冷色中,又有环境中暖色的反光。亮面的某些部分又受蓝天冷色的影响,任何一种颜色的冷暖都不是绝对的,都是相对比的,任何复杂的色彩关系都是冷暖矛盾的对立统一。这就是在各自的色彩中,冷中有暖的补充、暖中有冷的影响,真可谓:你中有我,我

19、中有你,互相补充,相互联系,统一在画面的整体色调之中。在写生中,从冷暖角度去分析和比较颜色很重要,它能帮助我们辨别和表现丰富而生动的色彩变化。(2) 色彩纯度对比写生时,除了要区别比较色相、冷暖外,还要对色彩的纯度进行比较,也就是比较色彩鲜艳与灰弱程度,有些人常常因为没有注意到色彩的鲜明度而使画面发灰,发暗。如果把某些地方画得鲜明些,画面会立刻活跃起来,但画面到处都用鲜艳颜色,有时可能会使人感到画面色彩杂乱相争。一幅好的写生,要从色彩的整体出发,把色的相互关系画准,对那些该鲜艳的地方,必须画够,不能减弱。实际写生中,对象的色彩有些比较鲜明,有些比较灰弱,在两者之间有着丰富的色彩层次变化。要善于发现它们之间的差别,区别它们之间的鲜明与灰弱的程度,尤其是注意锻炼准确地区别各种灰色调之间的色相、纯度、冷暖的倾向。(4)色彩的明度对比画面色彩关系的深浅、明暗层次应丰富而有秩序,作画时,若是把这种秩序画错了,会使人感到色彩的节奏紊乱,明暗是画面关系的根本,当暗的颜色画得不够暗,亮的颜色亮不起来,画面就会使人感觉发闷、发灰。色彩的色相、冷暖、纯度变化必须和明暗变化结合起来。正确地观察和处理明暗调子的层次,有助于我们充分表现对象的物体、结构、质地和空间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