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http:/ 1 治疗荨麻疹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俗称风疹块,是一种血管反应性皮肤病。临床上以短暂发作的瘙痒性风团为特征,其发生与消退均较快。 (1)外周血白细胞 (WBC)及分类 (DC)检查 :伴有细菌感染时,可有 WBC 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 ;本病患者,嗜酸性粒细胞 (E)可增多。 (2)血清免疫学检测 :血清病性荨麻疹,总补体下降,循环免疫复合物 (CIC)可为阳性 ;总免疫球蛋白E(tIgE)与特异性 IgE(sIgE)测定阳性者,说明与 I 型变态反应有关。 (3)冷球蛋白等检测 :冷球蛋白、冷纤维蛋白原、冷溶血素检测为阳性,有 助于寒冷性荨麻疹诊断。 (4)尿常规检查 :可有尿
2、蛋白、管型。 荨麻疹检查项 : 1. 白细胞 (WBC 或 LEU) 2. 白细胞分类 (DC) 3. 嗜酸性粒细胞 (E)直接计数 4. 尿沉渣显微镜检查 5. 尿蛋白 (PR0) 6. 尿常规检验报告单 7. 尿液分析仪检查项目和参考值 8. 免疫球蛋白 E(IgE) 9. 冷球蛋白 10. 循环免疫复合物 (CIC) 白细胞 (WBC 或 LEU)(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 【单位】 个 /升 (个 /L) 【正常值】 成人白细胞数为 (4.0 10.0) 109/升。儿童随年龄而异,新生儿为 (15.0 20.0) 109/升 ;6 个月 2 岁为(11.0 12.0) 109/升 ;4
3、 14 岁为 8.0 109/升左右。 【临床意义】 (1)增多 :常见于急性细菌性感染、严重组织损伤、大出血、中毒和白血病等。 (2)减少 :常见于某些病毒感染、血液病、物理及化学损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脾功能亢进等。 http:/ 2 白细胞分类 (DC)(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 【单位】 百分比 (常用 1.0 表示 100%) 【正常值】 (1)嗜中性粒细胞 (N):成人 0.40 0.75(40% 75 ),儿童 0.30 0.65(30% 65%)。 (2)嗜酸性粒细胞 (E):0.005 0.05(0.5% 5%)。 (3)嗜碱性粒细胞 (B):0 0.01(0 1%)。 (4)淋
4、巴细胞 (L):成人 0.20 0.45(20% 45%),儿童 0.3 0.56(30% 56%)。 (5)单核细胞 (M):成人 0.02 0.06(2% 6%),儿童 0.02 0.08(2% 8%)。 【临床意义】 (1)嗜中性粒细胞 (N):增多或减少,同白细胞 (WBC)。 (2)嗜酸性粒细胞 (E):增多。常见于过敏性疾病,寄生蚓病,某些皮肤病 (如湿疹 、牛皮癣等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淋巴肉瘤,鼻咽癌,肺癌等。减少。常见于伤寒、副伤寒早期、大手术、烧伤等应激状态及长期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后。 (3)嗜碱性粒细胞 (B):增多。常见于白血病、某些转移癌、骨髓纤维化、脾切除后及
5、铅、锌中毒等。减少。无临床意义。 (4)淋巴细胞 (L):增多。见于某些病毒或细菌所致的传染病、急慢性血液病、药物反应、变态反应、溶血性贫血等。减少。见于淋巴细胞破坏过多 (如 x 线照射、化疗、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 j 素或淋巴细胞毒素等 ),免疫缺陷病,霍奇金病及尿毒症等。 (5)单核细胞 (M):增高。常见于感染、血液病、胶原性疾病等。减少。无临床意义。 嗜酸性粒细胞 (E)直接计数 (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 【单位】 个 /升 (个 /L) 【正常值】 (50 300) 108/升 【临床意义】 同白细胞分类 (DC) 尿沉渣显微镜检查 (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 【单位】 1 个 /高倍
6、视野 (个 /HP) http:/ 3 【正常值】 (1)白细胞 :玻片法,平均 0 5 个 /高倍视野;定量检查, 0 12 个 /微升尿。 (2)红细胞 :玻片法,平均 0 2 个 /高倍视野;定量检查,男 0 12 个 /微升尿,女 0 26 个 /微升尿。 (3)上皮 细胞 :0少量 /高倍视野,其中大圆上皮细胞偶见,小圆上皮细胞及尾样上皮细胞不易找到。 (4)管型 :透明管型平均为 0 1 个 /高倍视野,健康人剧烈运动后可见少量增加。粗颗粒管型无,正常人在运动后可见少量细颗粒管型。细胞管型中,肾小管上皮细胞管型、红细胞管型、白细胞管型、蜡样管型、宽大管型 (过去称肾衰竭管型 )无,
7、脂肪管型少见。 (5)尿结晶 :酸性尿液中,尿酸结晶,偶见;草酸钙结晶,为尿液正常成分;磺胺药物结晶、亮氨酸和酪氨酸结晶、胆红素结晶、胆固醇结晶,无;胱氨酸结晶,极微。碱性尿液中。 【临床意义】 (1)白细胞增加 (脓尿 ):常见于急性肾盂肾炎、急性膀胱炎、前列腺炎、精囊炎等。 (2)红细胞增加 :超过 10 个 /高倍视野 (为血尿 )或肉眼血尿,常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盂肾炎、慢性肾炎、肾结核、泌尿系结石、泌尿道肿瘤、充血性心力衰竭、前列腺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等。 (3)上皮细胞增加 :尿液中出现大量或片状脱落的上皮细胞,并且伴有白细胞、脓细胞,常见于尿道炎;尿中出现较多的大圆
8、上皮细胞,常见于肾盂肾炎、膀胱炎等。尿中出现小圆上皮细胞增加,常见于肾小管损害。尿中尾样上皮细胞增加,见于急性肾盂肾炎或膀胱颈 部炎症时。 (4)管型 :尿中出现管型,可提示肾实质性损害。透明管型增加。高热、心力衰竭者,可少量增加。大量出现,特别是出现复合性透明管型,多见于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肾盂肾炎、恶性高血压、药物中毒等肾实质病变;出现复合性透明红细胞管型,为肾脏出血的标志;出现复合性透明白细胞管型,为肾脏炎症的标志;出现复合性透明脂肪管型,是肾病综合征的重要标志。颗粒管型。发热或脱水时,尿中可见少量细颗粒管型;肾小球肾炎等肾脏病变,尿中可出现大量细胞颗粒管型。尿中出现粗颗粒管型,提示
9、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及药物毒性等 引起的肾小管损害。细胞管型。尿中出现肾小管上皮细胞管型,常见于急性肾小管坏死、肾淀粉样变性、肾移植后排斥反应、妊娠中毒症、药物及重金属盐中毒等;尿中出现红细胞管型,常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发作期、急性肾小管坏死、肾出血、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等;尿中出现白细胞管型,常见于急性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狼疮性肾炎、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尿中出现脂肪管型,常见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 发作等;尿中出现蜡样管型,常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晚期、肾淀粉样变、肾功能衰竭等;宽大管型从尿中出现,常见于急性肾功能衰竭多尿期、慢性肾功能不全、肾移植后发
10、生严重的排斥反应等。 (5)尿结晶 :酸性尿液中的结晶。痛风时,尿酸结晶增加;尿中出现尿酸结晶并伴有红细胞时,提示有膀胱结石或肾结石的可能。尿中草酸钙结晶增多,并伴有尿路刺激症状及尿中有红细胞,应考虑结石的可能。服用磺胺药物时,如尿中出现大量磺胺药物结晶并伴有红细胞,则有发生泌尿道结石或导致尿闭的可能。尿中亮氨酸和酪氨酸结晶增加,常见于严重的肝病、急性肝萎 缩、肝硬化及肺癌等恶性肿瘤。胆红素结晶增加,常见于黄疸、亚急性重型肝炎、肝癌、肝硬化及磷中毒等。胱氨酸结晶增加,常见于泌尿系统结石。出现胆固醇结石,多见于肾淀粉样变性、乳糜尿、尿路感染、肾炎、泌尿系肿瘤等。碱性尿液中的结晶。尿中磷酸钙结晶大
11、量出现,常见于膀胱尿潴留、下肢麻痹、慢性膀胱炎、前列腺肥大、慢性肾盂肾炎等。出现尿酸铵结晶,表示膀胱有细菌感染。 尿蛋白 (PR0)(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 【单位】 http:/ 4 毫克 /24 小时尿 (mg/24h 尿 ) 【正常值】 (1)定性 :阴性。 (2)定量 :0 80 毫克 /24 小时尿 。 【临床意义】 尿液蛋白定性试验阴性或定量试验超过 120 毫克 /24 小时尿,称为蛋白尿。临床上可分为轻、中、重三度,其中尿蛋白在 120 500 毫克 /24 小时尿为轻度,尿蛋白在 500 4000 毫克 /24 小时尿为中度,尿蛋白大于4000 毫克 /24 小时尿为重度。
12、(1)肾小球性蛋白尿 :多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狼疮性肾炎、肾小球肾病、过敏性紫癜肾炎、糖尿病性肾病、肿瘤、肾动脉硬化、肾病综合征等。 (2)肾小管性蛋白尿 :多见于肾盂肾炎,肾间质损害 (如金属盐类、有机溶剂、药物引起 ),肾移植后排斥反应等。 (3)溢出性蛋白 尿 :多见于急性溶血,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等。 (4)组织性蛋白尿 :多见于肾脏炎症、中毒等。 (5)混合性蛋白尿 :多见于慢性肾功能不全、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尿常规检验报告单 (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 【临床意义】 见 .表 1 4。 表 1-4 医院门诊检验报告单 (尿 ) 门诊号 _ 检验号 _ _ 姓名 _ 结果
13、 : 性别 _ 年龄 _ 蛋白 : + 糖 :阴性 诊断 沉淀镜检 标本 红细胞 01/HP 上皮细胞 0/HP 目的 白细胞 02/HP 透明管型 0 2/HP 脓细胞 0 颗粒管型 0 1/HP _ 黏液丝 0 管型 送检日期 年 月 日 其他磺胺结晶 + 送检医师 收到日期 _年 _月 _日 报告日期 _年 _月 _日 检验者 : - http:/ 5 尿液分析仪检查项目和参考值 (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 【临床意义】 见表 1 5。 表 1-5 尿液分析仪检查项目和参考值 常用检查项目 参考值 pH 4.6 8.0 比重 (SG) 1.015 1.025 尿蛋白 (PR0) 阴性 尿糖
14、 (GLU) 阴性 尿酮体 (KET) 阴性 胆红素定性 (BIL) 阴性 亚硝酸盐 (NIT) 阴性 白细胞 (LEU/wBc) 阴性 (25 个 / l 红细胞 (RBC/ERY/BLD) 阴性 (10 个 / l 维生素 C(Vit C) 20 100mg/L 免疫球蛋白 E(IgE)(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 【单位】 毫克 /升 (mg/L) 【正常值】 EIA 法 :成人为 0.1 0.9 毫克 /升 【临床意义】 (1)增高 :见于免疫球蛋白 E(IgE)骨髓瘤、湿疹、支气管哮喘、过敏性疾病、寄生虫感染、药物及食物过敏等。 (2)降低 :某些进行性新生物、运动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及某些无丙种球蛋白血症。 冷球蛋白 (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 【正常值】 血清为阴性 【临床意义】 冷球蛋白阳性,见于巨球蛋白血症、各种淋巴瘤、自身免疫病及某些感染性疾病。 http:/ 6 循环免疫复合物 (CIC)(正常值及 其临床意义 ) 【正常值】 血清抗补体法 :为阴性; PEG 沉淀比浊法 :血清浊度值等于或小于 8.3。 【临床意义】 阳性或比正常值增高,可见于慢性活动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麻风、登革热、疟疾、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原文地址: 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