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药学考试题型.docx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3071018 上传时间:2019-05-2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3.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核药学考试题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核药学考试题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核药学考试题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核药学考试题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核药学考试题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核药学考试题型:名词解释(记特有名词) ,选择,填空,解答题(答要点) ,翻译题,计算题 绪论:放射性发现:伦琴 X 射线;贝克勒尔 铀射线;居里夫人 钍、钋 镭,首次提出放射性 原子核的结构:原子(10-10m) ,原子核(-15m) ,电子,基态,激发态,泡利不相容,洪特规则,最低能量规则,退激,电离 原子核:质子,中子(统称为核子)一般来说,在质子数少的稳定核中,中子数差不多等于质子数或者约多余,只有 1H 核 3He除外;在质子数大的稳定核中,中子数要比质子数多;在质子数很大时,中子数要比质子数多 50%左右;比率失调时,核会不稳定。 核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库伦力(静电排斥力) ;核力(

2、引力) (核力大,力程短,大致相等,饱和性,交换性)核素(Nuclide):质子数、中子数、能态都相同的一类原子 同位素(Isotope) :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一类原子,或者质子数,中子数都相等,但核的能级不同的一类原子同质异能素(Isomer):质子数、中子数相同,能态不同的核素 (同位素的特例)原子质量单位(Atomic Mass Unit, amu):1amu = 12C 静止质量的 1 / 12 = 1.660531024 g 质能关系式 E = mc2 1 amu = 931.478 MeV 光子能量:h=4.14*10-15eV.s 结合能 ( Binding Energy

3、):质量亏损 ( Mass Defect ) 中间的比结合能比较高,所谓的何核能的释放,就是使比结合能低的核转变成比结合能高的核有裂变反应(fission reaction)聚变反应(fusion reaction)若以单位质量的物质释放的能量比较,则聚变能远大于裂变能。 原子核转变:稳定原子核,不稳定原子核(放射性原子核)自发发生核衰变(变成其他的原子核或核能级发生改变),半衰期小于 10 亿年,发生原因:核内 p 与 n 的比例失调;核内核子数过多,原子序数 82 放射性衰变方式: 衰变 ( Decay ) 衰变方式 产生原因公式 特点 衰变纲图 衰变( Decay ) 核子数过多Z82

4、放能,衰变能按质量比分配于核和粒子,单一能量,可能会便随着 射线b-衰变 (b-DecayN 过多 m = mc(mN + m+ m- me)连续能谱,衰变能按质量比率分配到 , 上(原子核质量太大,能量很少) ,计算时, 质量很小,可以不计质量。1/3Emax 的 的 概率最大,平均为40%Emax;有时便随着 射线, 能量应减去该部分;为平衡,应从环境中吸收一个电子,则(e=0) +衰变 N 过少m0 m = mc(mB + m+ m+ me) 连续能谱,能量分布;其中 2me 质量正好是形成一对正负电子所必须的能量来源电子俘获(EC) 一般是俘获K 层电子,又称为 K 俘获 N 过少 m

5、m2+Ei/c2 K 层电子俘获后,外层电子跃迁入,形成 X 射线(一种次级辐射,原子退激) ,或俄歇电子(能量低,以 keV 为单位;能量是定值,非连续性;3. 能量随被俘获 e 和跃迁 e 所处层不同而不同;4. X 线能量略 俄歇 e) 衰变 激发态回复基态核自身变化发射 射线(核退激)和内转换电子是核从激发态跃迁到较低能级或基态的两种基本方式;内转换发生后,由于内层电子位发生空隙,外层电子会跃迁入,形成 X 射线或俄歇 e 人工核反应的类型:中子引发:(n,)如 Li(3 ,6) ;带点粒子引发:(,n )如 Be(4 ,9) ; 射线引发:(,n)如 Be(4,9) ;裂变反应:(n

6、,f)U(92,235) 人工核反应的意义:获得新核素,制备放射性核素,获得原子能放射性核素衰变规律及放射性活度原子核衰变发生两个方面的变化:发射 , 等射线,原子核本身变成另一种原子核 子核为稳定核素的衰变规律: :衰变常数(单位时间内每一个核的衰变几率) 单位:时间1,如 s1、 min1 半衰期又称为物理半衰期生物半衰期(Tb) ,有效半衰期(Teff) 子核为放射性核素的连续衰变: 相差约四个数量级 t67 个子体 T1/2, t 增大时, 长期平衡,或久期平衡t67 个子体 T1/2, 在一定时间内,子体的衰变速率与母体的衰变速率成一定的比率关系,体系达到平衡,但由于 1 不是很小,

7、一定时间后,母体衰变完,故称此为暂时平衡;在暂时平衡期间,子体的放 射性大于母体的放射性经过一段时间后,母体全部变成子体,按照子体的衰变方式规律衰变放射性活度(A)及其单位: 物理意义:放射性物质的衰变速率,以每秒衰变的次数衡量,国际单位:Bq(Becquerel) , 旧专用单位:Ci(居里) ,1Ci3.71010dps A=N 理论比活度:一个分子上只标记一个放射性原子时,每毫摩尔物质所具有的放射性 放射性活度和脉冲计数率:I = E A, E 测量效率(校正系数) cpm 脉冲数/分(计算时先化成分,再计算) 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人工衰变: 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8、, + ,俄歇电子以及内转换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1. 电离 和 激发(Ionization Excitation ) 电离:带电粒子与物质原子核外的“束缚”电子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变现为排斥力) ;初级电离:由带电粒子直接引发,次级电离:由初级电离产生的带电粒子引发;在空气中产生一对离子所需的平均能量约为 34.2eV,平均电离功;电离密度: 单位路径上所产生的离子对数;自由电子和离子合成为离子对(iron pair) ;粒子速度小,电荷大,介质密度大,则电离密度大,作用: a b g电离和激发是一些探测器工作的物质基础,并导致被作用的物质产生一些物理,化学或生物等效应。2. 散射(Scatte

9、ring)带电粒子在物质中因受到原子核库仑力作用而改变方向;3. 轫致辐射(Bremsstrahlung ) 高速电子或其他的带电粒子经过原子核附近时,受到原子核库仑电场作用而急剧减速,一部分动能以光子的形式辐射出去。与物质质量的平方成反比,与粒子所带的能量成正比,与介质原子序数平方成正比4. 契伦科夫辐射(Cerenkov Radiation ) 高能电通过折射率较大的透明介质时,如果电子的速度足够大,在电子经过之处,将沿一定方向发射出接近紫外线波长范围的可见光。5. 吸收和射程(Absorption and Range) 吸收作用与物质的厚度,密度以及粒子本身的性质和能量有关。 粒子:射程

10、单一,在射程范围内,电离密度随 粒子能量的减少速度的减慢而逐渐加大,其射程大多为直线 粒子:主要取决于其能量,射程比 射线大得多,一般指最大射程;散射明显;变成自由电子; 发生 湮没辐射 和 X 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皆是电磁波 必须和物质发生直接的碰撞才能引起电离1. 光电效应( Photon Electron Effect )能量稍低的 射线与原子中的电子相互作用把全部的能量交给电子,电子获得能量后,称为高能电子而脱离原子核的束缚。其一部分能量消耗在电离上,另一部分作为电子的动能,动能接近于光子的能量。一般说来,原子中束缚越紧的电子发生光电效应的概率越高(一般为 K 层电子,单能) 。光

11、电效应发生的概率与 光子的能量和介质的原子序数 Z 有关, 光子的能量小,介质的 Z 大,概率越高。 2. 康谱顿效应 ( Compton Effect ) 中等能量的 光子(一般指 0.52MeV)与物质作用时,光电效应发生的概率减少,入射的 更多的与外层电子发生相互作用,并把部分能量传给电子, 光子本身波长增大,且改变了运动方向,而获得能量的电子则以一定的角度逸出。连续能谱,发生概率与原子序数成正比 3. 电子对生成效应(Electron Pair Production ) 当能量较高的 光子通过物质时,在核及库伦力的作用下可转化为一对具有能量的电子。光子的能量必须大于两个电子静止质量,即

12、大于 1.022MeV,生成与介质的原子序数成正比 射线的吸收与射程:半值厚度:将 射线吸收一半所需的介质厚度;其与能量和原子序数有关放射性测量:放射性测量包括:放射性活度(强度) 射线的种类 射线的能量 电离密度 放射性粒子的质量、径迹 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等。探测器:气体电离探测器 电离室(Ionization Chamber)正比计数器(Proportional Counter) 盖革计数器(Geiger-Mler Counter) 气体电离现象:气体电离探测器是根据射线能使气体分子电离这一现象测量样品的活度或射线的能量。对于确定的射线,其能量越高,其电离生成的离子对越多。在一般情况下,由于

13、静电作用,生成的电子与正离子相互吸引,很快复合,重新形成气体分子。如果其在直流电场中,生成的电子汇很快向正级移动,形成电流;正电子会缓慢的向阴极移动,最后被阴极捕获而重新形成气体分子而离开阴极,直流电场的强度会影响形成的电流的大小。收集电荷与外加电压的关系:重新复合区(少用) ,电离室区(此时,电场的强度足以防止粒子在中途复合,在一定时间内,收集到的电荷不随电场强度的增加而增加,而只与射线能量有关,阳极收集到的电荷量近似等于设想产生的离子对)正比率计数区(,以用于 X 射线天文学,电压足够大,电子获得足够的能量,在向正级移动的过程中,引起次级电离,形成气体放大作用,放大倍数与电压值成正比率关系

14、,一般放大倍数为 1045) ,有限正比区(气体放大继续,达1057 但形成的正离子足够多,在空间形成空间电场,即空间电荷效应,抵消外加电场的增加)盖革-缪勒区(空间电荷的影响达到极限,即空间电场接近于外加电场,有一个分子被电离,则就会有很多的分子发生次级电离,此时与引起电离的入射射线的能量无关) 盖革计数器:又称 GM 管:分类(有机管、卤素管 封闭式、流气式)工作气体(Kr ,Ar ,He,Xe ) ,淬灭气体(丁烷、戊烷、乙醇等 或卤素 Br2、Cl2 )减少在正离子在阴极打出继发电子(正离子从阴极打出电子,电子向阳极移动时又产生电离,周而复始,形成连续放电) ,减少连续放电现象,淬灭气

15、体的电离电位低于工作气体的电离电位。 特点:1.在气体电离探测器中测量效率最高(105 7 倍),2.只可测量射线的活度, 不能测量射线的能谱. 3.分辨时间长(100s 200 s ),在测量放射性活度较大的样品时,会出现漏计,须作死时间校正。 形成死时间原因:电子移动快速,而正离子缓慢向阴极移动,造成每次放电后的一个短时期内,管内充满正离子,中和随后射线产生的电子。使之不能形成第二个脉冲。盖革计数器的坪长越长,坪斜越小越好。固体闪烁计数器(Solid scintillation counter): 由闪烁体,光导,光电倍增管组成特点:1.探测效率高,特别对射线的探测效率比 GM 管高一个数

16、量 极以上;2.分辨时间短( 10-8 10-9 秒)无须做死时间校正;3.既可用于射线活度测量,又可用于射线能谱测量;4.对电压的要求较高 闪烁体:(磷光体,荧光体)分为:无机晶体:ZnS(Ag)晶体 探测 射线;CsI(Tl)晶体 探测 射线;NaI(Tl)晶体 探测 射线;LiI(Eu)晶体 探测中子 。掺入其他金属是建立中间的鼓励能级,使退激时的光子可以透过晶体。有机晶体:三联苯(TP),蒽,二苯乙烯,不易加工成形。塑料有机闪烁体:由苯乙烯,二甲基苯乙烯等塑料单体一定量加有机晶体聚合而成,一般用于测量 射线 光导作用:增大临界角,减少全反射,使更多的荧光光子进入光电倍增管。 半导体探测

17、器:半导体是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质。最常用的物质是硅、锗,实际应用的半导体有二种:P 型和 N 型。特点为能量的分辨率高,要在低温条件下工作保存,探测效率低 放射性测量及测量装置: 目的是了解物质的放射性活性。影响测量效率因素:几何因子(越远,进入的射线越少,测量效率越低) ;吸收(Absorbtion)和自吸收(Self Absorbtion)(对 和低能的 射线影响较大) ;散射(Scatterting) 和反散射 (Back Scattering)( 射线的反散射会增加计数,能量越高,所作用的原子序数越高,越严重) ;探测器效率;本底(Background)(来自于太空的宇宙射线和周

18、围的环境,探测器本身材料,放射性污染,探测器本身产生的电子学噪声) 样品测量: 绝对测量:4 计数法 符合电路;相对测量:在相同的条件下测量各样品的计数率,了解各样品之间放射性的相对差异。注意影响因素(自吸收,几何位置,仪器的稳定性,活度测量)积分测量:使用一个甄别器 取出低本底;微分测量:使用两个甑别器,只允许一定能量的射线可通过,其特点是在抑制本底的同时,让尽可能多的信号被记录,使仪器达到最佳的信噪比测量能谱最普通的是单道分析器,脉冲幅度通常正比于射线的能量,分辨率常用的放射性测量仪器: 和低能 射线 采用液体闪烁计数器;高能 和 射线采用 计数器测量。放性测量的统计误差:统计规律:衰变速

19、率正比于原子核的数目,每次计数不相同,但围绕平均值形成泊松分布。按泊松分布原理,计数率的标准差:n 标准误差反映各个样品测量值的离散程度,也即反映样品测量的重复性。总计数的相对标准误差:计数率的相对标准误差:相对误差反映放射性测量的精密度,即重复测量的数值间相互接近的程度。两数相减:两数相加:可计算测量时间在规定的时间内可保证测量的误差最小:影响相对误差的因素:样品总计数 N 越大,相对误差 E 越小;本底计数率越小,相对误差 E 越小;样品测量时间越长, 或重复测量次数越多,相对误差 E 越小;在规定总的测量时间,测量时间满足一定的条件时,其误差最小。 液体闪烁测量:闪烁体为液体,样品分散在

20、闪烁体中,具有 4pid 几何测量条件,使其自吸收少,测量效率高,可用于 射线,低能 和中子的探测以及化学发光,生物发光的测量 原理:可分为能量传递,光电转化 。特点:探测软 射线效率高, 3H 探测效率 可达 60%;14C 探测效率 可达 90%;分辨时间短( 5109S ), 不作死时间校正;可进行能谱测量 影响的主要因素为淬灭,分为化学淬灭(热量散失,发生在产生光子之前)自吸收(相淬灭,主要发生在非均相测量中,样品被本身乳状液,支持物所吸收,发生在射线把能量传递给闪烁液之前) ;颜色淬灭(被介质吸收,红黄色吸收最多,发生在产生光子之后)淬灭效应:计数率下降,测量效率降低, 谱左移。化学

21、发光和磷光:碱性物质或氧化剂等在闪烁液内发生化学反应导致化学发光,减弱方法()加入还原剂;调 Ph 小于或等于 7;加温加速化学反应或放置样品以衰减;加入抑制剂。磷光(闪烁液受到光照后产生的发光现象) 消除化学发光和磷光最有效的手段是采用符合电路,因化学发光,磷光是单光子现象,可通过仪器的符合电路消除。闪烁液:由溶剂,闪烁剂组成溶剂:把激发能传递给闪烁剂的能量转换效率要高。对闪烁剂和其他成分的溶解度要高蒸气压低(或沸点高)便宜 有效溶剂:芳香族化合物,苯,甲苯,二甲苯等第一闪烁剂:吸收受激溶剂分子的能量致激,退激时 发射光子。要求:发光效率高,淬灭耐受性好,较大的溶解度,光谱匹配第二闪烁剂:用

22、量为第一闪烁剂的 1/101/50 波长转移(总是向长波长方向移动) ,抗淬灭 一般情况下,加入萘:提高探测效率和抗淬灭(能有效地将溶剂退激出的能量传递给第一闪烁剂)无毒闪烁液:Triton X100 作为溶剂,特点:无毒,无味,不挥发,与水混合, 3H 测量效率为 17 %, 14C 测量效率70 % 样品制备:均相测量和非均相测量均相测量:以真溶液的形式测量 直接溶解,采用増溶(Solubilization) 技术 (消化法: 借助酸碱试剂使难溶的生物组织或排泄物等及许多生物大分子化合物经过某些化学变化,成为溶于闪烁液的分子进行测量,酸消化,碱消化) 非均相测量:测量样品放在非均相体系,如

23、固液或不混溶的液液相中的任一相进行测量。1. 固相法: 非脂溶性样品吸附在滤纸或其他固体支持物上,干燥后浸入闪 烁液中进行测量。 2. 乳浊液测量: 乳浊液是由极小的水滴或胶态分子团均匀分布在有机剂中组成。放射性样品在水相,闪烁剂在有机相。为了得到稳定的乳浊液,须使用大量的表面活性剂 3. 悬浮液测量: 悬浮液指样品以非常细小的颗粒悬浮在闪烁液中 燃烧技术: 将样品彻底氧化。放射性核素转化成 14CO2,3H2O,35SO2 等。考虑原因:样品在闪烁液中难溶,即使用消化剂也不能解决;有严重的化学淬灭或颜色淬灭的样品;有严重的化学发光和磷光的样品;某些双标记样品 淬灭校正方法:采用适当的方法求得

24、每一样品的测量效率,从而求出样品的放射性活度(目的)内标准法: 注意事项:1)标准源和被测样品原则上应该是同一种核素 2)标准源应无淬灭作用 3)加标准源后引起被测样品体积的改变极小 特点: 1.如加样误差小, 测量结果准确可靠。特点: 1.如加样误差小, 测量结果准确可靠。3.样品无法重复测量 样品道比法: (Sample Channel Ratio Method, SCR ):淬灭不仅使计数效率降低, 而且使谱左移,淬灭越严重,左移也越甚外标准道比法: ( External Standard Channel Ratio , ESCR)原理: 射线产生的康普顿谱与 谱相似,康普顿电子遇到淬灭

25、时,同样会使得测量效率下 降, 康普顿谱左移。需要制作标准曲线。 H 数法:以康普顿谱前沿拐点的移动作为淬灭指示参数 特点: 1.动态范围广, 对严重淬灭的样品也能测量 2. 对非均相样品的测量误差小于样品道比法和外标准道比法 3.不受样品体积变化的影响 适合于塑料闪烁杯 其他方法:谱指数法契伦柯夫计数( Cerenkov Counting )契伦柯夫计数用于测量高能 射线 (高能电子通过折射率较大的透明介质时,若其速度大于光在该介质中的速度, 在粒子经过之处,将沿一定方向发射出接近紫外波长范围的可见光。 )产生条件:带电 粒子速度大于介质中光速 电离辐射剂量及放射卫生防护电离辐射:能够通过初

26、级过程或次级过程引起电离的带电粒子或不带电粒子组成的,或者它们二者混合组成的辐射。电离辐射种类 、中子、 X 射线 电离辐射来源放射性实践,医疗照射,宇宙(包括电磁辐射)射线,环境因素初级电离:入射粒子与气体分子或原子直接碰撞而导致的;次级电离:直接电离所产生的电子或紫外光及 X 射线而导致的气体电离。 电离辐射剂量:照射量 ( Exposures , X ): 代表了粒子的电离本领,定义为:光子( X 光子或 光子)在质量为 dm 的某一体积元的空气中释放出来的全部次级电子被完全阻止于空气中时,在空气中形成的同种符号的离子总电荷的绝对值 X=dQ / dm 是衡量辐射的指标和定量依据,因此辐

27、射剂量是防护的基础。国际制单位: 库仑公斤1(Ckg1) 吸收剂量( Absorbed Dose, D )某体积元中物质的平均能量除以该体积元中物质的量的商 国际制单位:戈瑞(Gy) :1 Gy 1 Jkg 1 f 因子与射线能量和组织有关 剂量当量(Dose Equivalent , H )衡量电离辐射对生物体危害程度的一个物理量H DQN 国际单位:希沃特 ( Sv ) 1 Sv1 Jkg -1 传能线密度对生物效应的影响是通过线质系数 Q 来反映的,剂量当量 H 只限于在辐射防护中应用,而且只有在剂量当量 H 小于个人剂量限值的情况下才能应用 电离辐射的计算:通常认为穿透性强的 X 和

28、射线对人体的作用主要为外照射;而 和低能 主要为内照射 射线外照射计量的计算 1 R2.5810 4 C/kg M:点状源的活度,单位 Bq R: 源至被照物的距离,单位:cm 射线内照射吸收剂量的计算:半衰期长:A:活度 Bq;E 为平均能量 MeV;W 体重 以 Gy 为单位时: 半衰期短:N 原子核数目 其中半衰期以 h 计, 放射性的防护:辐射生物效应:随机效应(Stochastic Effect) 非随机效应(Nonstochastic Effect)又称为 确定性效应(Deterministic Effect)非随机效应是由于受照组织中大量细胞一齐被杀死或严重损伤,出现组织结构或功

29、能上的损伤。一般需要较大剂量的照射,存在剂量阈值 放射性防护的基本原则:实践的正当性(利益大于代价) ,辐射防护的最优化(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照射,任何必要的照射应保存在合理达到的最低水平) ,个人剂量限制(是不允许接受的剂量范围的下限,不是允许接受的范围的上限,个人不超过 1mSv,工作者不超过 20) 外照射防护:1. 实验室分区:控制区 红色,监督区 黄色,非限制区 绿色2. 基本措施:减少核用量,减少接触时间,增大距离,设置屏蔽3. 射线的屏蔽:( 纸 皮肤) ;(减少韧致辐射,选用低原子序数原子,有机玻璃,铝,低能射线一般不用专门防护)(混泥土,铅)内照射防护:防护原则:防止或减少污染,

30、切断放射性核素进入人体的各种途径1. 放射性同位素实验室分级,放射性核素毒理分组(极毒组 210P,高毒组 I,中毒组F,P,123I,低毒组 129I)最大日等操作量 2. 表面污染的清除:原则 及早去除,去污方法的选择(机械物理,化学去污) ,由低到高,防止扩散3. 放射性废物的处理:废物定义(含有放射性核素或被放射性核素污染,其浓度(比活度)或总活度大于审管机构确定的清洁解控水平,且预期无用的物质)放射性核素标记化合物(radionuclide labeled compounds): 定义:分子中含有一个或多个放射性原子的化合物 用途:分析试剂(测量微量物质) ,示踪试剂(示踪研究)医用

31、放射性核素来源:主要经人工核反应生产(反应堆(中子流照射,核燃料提取) ,加速器)1. 反应堆中子流照射生产,主要有:(n, ),(n,p),(n, ), (n,f) 2. 从核燃料中提取 反应堆生产的核素品种多,活性大,成本低,形成丰中子产物,-衰变3H 12.35Y; 14C 5730Y; 32P 14.3d; 99Mo 67h; 125I 60d; 131I 8.1d3. 加速器生产 带点粒子轰击靶核生产,缺中子核素,EC +衰变11C 20.39min; 18F 109.7min短半衰期元素,比活度高,价格贵基本概念:标记位置及命名1. 同位素标记和非同位素标记2. 定位标记 S 表示

32、(可省略) 双标记和多标记 均匀标记( U)相同的概率被标记 3. 全标记(G)所有的都可能被标记,但不一定已标记 比活度(specific activity):每毫摩尔分子所含放射性活度,当某些复杂的化合物其分子量不确定时,可用每单位重量所含的放射性活度表示。 半衰期短,比活度高,更有利于接近生理状态,灵敏度高 制备标记化合物的方法:简单原料化合物 H2 CO2 NaI 等,微量技术,操作简单,时间短,最后引入标记原子,辐射防护的安全措施。 同位素交换法(isotope exchange)放射性核素与要标记的化合物中同一元素的稳定同位素相互交换来制备放射性标记化合物 交换半值期(exchan

33、ge half-time)产物浓度等于反应达平衡时产物浓度的一半所需的时间,可以反应反应条件 特点:简单,快速,不需制备标记前体;单键,分子边缘原子易交换,中心原子不易交换化学合成法(chemical synthesis)特点:只能选择简单的放射性原料,需要微量合成装置及分离技术,预先进行冷实验;优点:定位标记,产品纯度高,比活度高;缺点:步骤多,流程长,费时费力 生物合成法(Biosynthesis):利用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生理代谢过程或酶的生理活性,将简单的放射性物质制备成具有生物活性的放射性标记化合物。如放射性标记的激素、蛋白质、核苷酸、抗生素、糖类等。制备和操作简单,产品具有内部活性

34、,但产物比活度低,标记位置不确定 几种常见的核素标记化合物的制备:14C 化学合成:14CO2 14CH3I K14CN 生物合成3H - Emax18.4 keV 人工放射性核素中能量最低 标记化合物不稳定,易脱落 同位素标记:氚气曝射交换法: 全标记,比活度不高,放化杂质多,可以加入催化剂溶液中的催化交换:溶剂(不含活性氢) ,必须有催化剂(酸性,碱性催化剂,重金属催化剂)产物是全标记,非定位标记化学合成法:是获得定位标记化合物最准确可靠的方法 不饱和化合物催化加氚;卤化物的催化卤氚置换;金属氚化物的还原反应(严格定位,只还原原子的双键)放射性典标化合物制备:123I 13.0h; 125

35、I 60d, 商品化,低能 射线,无 粒子,辐射分解少,标记化合物稳定,适于科研,放免分析; 131I 8.04d,诊断治疗 同位素交换法:蛋白质、多肽的碘标记技术(化学合成法):一般同位素实验室既可以操作,原理为:氧化剂使碘化物氧化为碘分子,碘原子在 0/1 价时能直接取代肽链酪氨酸,组氨酸,色氨酸分子上的羟基邻位的氢原子 氯胺 T 法:温和氧化剂氯胺 T 柱层析分离提纯,氯胺 T 过量 乳过氧化物酶法:过氧化物酶与双氧水结合,释放出活泼的氧,去氧化碘离子形成分子,特点:环境温和,蛋白质损伤小,酶的用量 95% 标记化合物最重要的参数 常用方法:层析法,电泳法,纸层析,薄层层析 HPLC 法 放射性比活度:测定产品每毫升的放射性活度(GBq/mL)/ 测定标记产品的化学浓度(mmol /mL) 标记位置及定量分布测定:质谱法、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 氚核磁共振分析法放射性标记化合物的稳定性与贮存:分解机制:一般化学分解:水解,氧化,聚合,光学异构初级内分解,自然衰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