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指导思想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合作探究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五章:第十一章 全等三角形主要介绍了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及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条件。更多的注重学生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学生在直观认识和简单说明理由的基础上,从几个基本事实出发,比较严格地证明全等三角形的一些性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十二章 轴对称立足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数学活动经历,从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开始,从整体的角度直观认识并概括
2、出轴对称的特征;通过逐步分析角、线段、等腰三角形等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引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概念。 第十三章实数。从平方根于立方根说起,学习有关实数的有关知识,并以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第十四章 一次函数通过对变量的考察,体会函数的概念,并进一步研究其中最为简单的一种函数一次函数。了解函数的有关性质和研究方法,并初步形成利用函数的观点认识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在教材中,通过体现“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 概念、规律、应用与拓展”的模式,让学生从实际问题情境中抽象出函数以及一次函数的概念,并进行探索一次函数及其图象的性质,最后利用一次函数及其图象解决有关现实问题;同时在教学顺序上,将正比例函
3、数纳入一次函数的研究中去。第十五章 教材通过实例引出本章学习主要内容:合并同类项,去括号,添括号法则,整式的加减乘除运算和因式分解。教材还提供了“阅读与思考”、“观察与猜想”、“数学活动”等板块,丰富学生学习内容。三、教学目标通过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数学思考与解决问题)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的落实最终实现能力的培养。认真落实“双思三环六步”教学模式。钻研教材,突破重点、难点,抓住关键,深入了解学生,激发学生积极性,因人而宜,制定课堂上有效的辅导、教学方案,使课堂教学更生动有趣,使学生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四、提高学科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1、渗透“自成教育”教学理念。认真学习教育
4、教学理论,结合落实课标理念。通过“合作分组教学”将“双思三环六步”课堂教学模式渗透于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主动地进行学习。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挂图,实物等创设情景进行教学,力求课堂教学的多样化、生活化和开放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构建高效课堂。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教育理念,关心爱护学生,公平对待学生。2、培养学生兴趣和良好习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适时介绍数学家,数学史,数学趣题,补充数学相应课外思考题,扩充资源,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兴趣。教育关键就是培养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
5、素,促进学习兴趣与良好习惯培养。3、创设和谐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引导学生写小论文,写复习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4、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学习方法、目标实施。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通过变式训练,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充分利用现实世界中的实物原型进行教学,展示丰富多彩的几何世界;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让他们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中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注重概念间的联系,在对比中加深理解,重视几何语言的培养和
6、训练。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的发散创新思维,提高学习效率,做到事半功倍。5、做好课题研究。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把学生带入研究的学习中,学会探究,合作,自主学习,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兴趣,提高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展对奥数题的研究,课外调查,操作实践,以优带差,培养学生探究合作能力,师生共同提高。6、实行分层教学。关注各类学生,布置作业设置 A、B、C 三等,分类分层布置,因人而异,课堂上照顾好好、中、待转化三类学生。发挥优生的帮扶作用,打牢基础知识,提升每一个学生的能力。十、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教学进度 )1 1 全等三角形(1) 2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4)2 2 三角形
7、全等的条件(2) 3 角平分线的性质(1)3 4 第十一章小结(3) 国庆放假5 1 轴对称(3) 轴对称图形(2 )6 14.3.1 等腰三角形(3) 14.3.2 等边三角形体(27 12.3 课题学习 (2) 第十二章小结(2)8 平方根 3 立方根 39 实数 3 第十三章小结(2)10 节段检测 变量与函数 311 一次函数 3 方程与不等式 5 课题学习 312 第十四章小结(2) 15.1.1 整式(1) 15.1.2 整式的加减(2)13 15.2.1 同底数幂的乘法 (1) 15.2.2 幂的乘方(1) 15.2.3 积的乘方(1)15.2.4 整式的乘法 (2)14 15.2.4 整式的乘法 (2) 15.3.1 平方差公式(2) 15.3.2 完全平方公式(1)15 15.3.2 完全平方公式 (2) 15.4.1 同底数幂的除法(1) 15.4.2 整式的除法(2)16 15.5 因式分解 (1) 15.5.1 提公因式法(1) 15.5.2 公式法(3)17 综合运用18 第十五章小结(3) 总复习19 总复习20 质量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