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探究、理解动能的表达式,并能够利用动能的表达式计算物体的动能。2、能够推理出动能定理及其表达式,并能利用动能定理解决单个物体的有关问题。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动能表达式的发现过程,增强学生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掌握科学探索问题的方法。2、通过对动能定理的推理和讨论过程,学习掌握逻辑推理寻找自然规律的一般方法,掌握利用动能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动能定理推导,提高学生主动探索、发现物理规律的兴趣,养成科学思维和逻辑推理的习惯。【教学重难点】动能定理的理解及应用【教学活动设计】引入:本章第一节里面我们已经知道,物体由于运动而具
2、有的能叫动能,那么动能与那些因素有关呢?学生会根据已有知识回答,与物体的质量和物体的速度有关。下面通过几个例子分析:1、从手的上方高 h1处释放一个小钢球,球落到手中对手有力的作用。2、同一个钢球从更高的高度 h2释放,落到手中,对手的作用力更大了。3、如果换成大铅球从 h1处释放,大家敢接吗?学生交流讨论,从这三个例子对比可以得出简单的关系:物体的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其动能越大。引导学生回忆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研究方法:从重力做功研究重力势能,从弹力做功研究弹性势能。2寻找出动能的研究方法:外力做功。新课:一、动能的表达式学生分小组学习交流该部分知识,小组代表展示动能表达式的推导过程。设某物
3、体的质量为 m,在与运动方向相同的恒力 F 的作用下发生一段位移 l,速度由 v1增加到了 v2 ,由此过程探究动能的表达式。力 F 做功 W=Fl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F=ma而 v 22-v12=2al代入求得:W = m v22 - m v12引导学生类比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表达式,从这个式子可以看出, mv2 很有1可能是一个具有特定意义的物理量。 mv2 应该就是我们寻找的动能的表达式。1、动能的表达式:E k= mv21请同学们思考:一个物体速度不变,动能会变吗?动能不变,速度会变吗?举例。2、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状态量:v 对应是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是状态量,动能也是状态量。3
4、、单位:1J=1kgm 2/s2=1Nm二、动能定理1、动能定理: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2、表达式:W= m v22 - m v12 可以写成 W = E k2 - Ek1 1Ek1 为初动能,E k2 为末动能,E k2 - Ek1 =E p为动能的变化从表达式可以看出,力做正功,物体的动能增加,力做负功,物体的动能减少。3、物体受到几个力的同时作用,动能定理中的 W 即为合力做的功。合力做正功,物体的动能增加,合力做负功,物体的动能减少。例 1:课本 P73一架喷气式飞机。质量 m=5.0103kg,起飞过程中从静止开始滑跑。当位移达到l=5.3102
5、m 时,速度达到起飞速度 v=60m/s。在此过程中飞机受到的平均阻力是飞机3重量的 0.02 倍。求飞机受到的牵引力。请学生分别用牛顿运动定律和动能定律求解。这个例题没有充分体现动能定理的优势。如果物体做曲线运动,再用这两种方法进行对比。例 2:将质量为 m 的物体,以水平速度 v0从地面上方 h 高处抛出,求物体落地时的动能?分别用牛顿运动定律和动能定理求解,体验动能定理的优势。如果是变力做功,则不能根据功的定义式直接求解,我们利用动能定理求解。例 3:质量为 m 的小球,用长为 L 的轻绳悬挂于 O 点,小球在水平力 F 作用下,从平衡位置 P 点很缓慢地移动到 Q 点,则力 F 所做的功为多少?4、动能定理既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变力做功;既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曲线运动。【板书设计】一、动能的表达式1、动能的表达式:E k= mv212、标量,状态量3、单位:1J=1kgm 2/s2=1Nm二、动能定理1、动能定理: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2、表达式:W= m v22 - m v12 或 W = E k2 - Ek1 =E p13、物体受到几个力的同时作用,动能定理中的 W 即为合力做的功。4、动能定理既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变力做功,既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曲线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