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抗盛宴,是机遇亦是挑战感谢 llppaa 推荐此报告。大家有好的报告请 研报精选 行业分析本文版权归国金医药组 国金医药 2012 年生物系列报告 单抗篇(之二):我们 2012 年 5 月份完成了今年业内第一份单抗行业报告国产单抗,井喷时代将来临 ,我们对单抗这一未来最具潜力的细分生物医药子行业做了分析,并对相关个股做了.展开感谢 llppaa 推荐此报告。大家有好的报告请 研报精选 本文版权归国金医药组行业分析国金医药 2012 年生物系列报告单抗篇(之二):我们 5 月份完成了今年业内第一份单抗行业报告国产单抗,井喷时代将来临 ,我们对单抗这一未来最具潜力的细分生物医药子行业做了分析,
2、并对相关个股做了主题投资推荐。此次我们推出单抗系列报告之二,对单抗行业的一些关键点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未来十年是国产单抗的黄金期。中国单抗市场基数低,市场规模不到 20 亿,只占生物制药领域市场份额的 2%,癌症治疗领域市场份额的 5%,未来单抗市场翻十倍至几十倍是可能的。销售额前十的单抗药物 2020 年专利都将到期,我国单抗产业规模化生产的能力逐步突破,同时相关产品逐渐进入各省医保。因此,我们相信未来十年将是我国单抗产业发展的黄金期。到十三五中期,目前居全球前十位的单抗药物基本都能在我国实现产业化生产,形成医药产业新的增长极和经济效益最好的医药产品群之一。短期行业扩容,中期有竞争,胜出的企
3、业将是龙头:(1)前文已说我国单抗尚在起步期,短期以行业扩容为主,需要跨国企业与国内企业共同培育市场。 (2)当市场基本培育成熟后,针对同一靶点以及同一病症的药物,跨国企业与国内企业将展开直接的竞争。国内企业研发靶点过于集中,目前在研及研发成功的品种共有 30 余个,其中 21 个集中在销售额排名前十的单抗仿制药中。预计这些仿制药上市时间接近,未来竞争将是质量和营销的竞争。 (3)通过仿制药的经验积累,我国单抗公司将逐步建立从上游研发到下游规模化生产的平台,之后进入仿创药,最终过渡到原研创新药。凭借成本优势和营销优势,我们相信国内单抗产业将最终实现进口替代,此时将会出现类似肿瘤药行业里恒瑞医药
4、一样地位的国内公司。单抗行业是少数企业能够分享的盛宴。从国际经验看,单抗产业分布集中,90%以上在美国,且基本在世界五百强的企业,如罗氏、安进、诺华等。原因在于,单抗壁垒相对较高,需要长时间的大量的资金投入,胜出者需要源源不断的产品产出,并且实现真正创新。我们预计国内也类似。技术不是完全的门槛,团队与资本的整合很重要,大型医药公司可能最终取得优势地位。目前国内单抗产业主要有两类公司:大型医药公司、海归创业公司。因为单抗行业是个耗资的行业,其中从研发到临床、到药监局审批、以及最终上市进行营销竞争,每个环节都需要大量资金支持。我们分析海外的公司也发现,小型公司很容易资金链断裂被大型企业收购。最终的
5、竞争是团队与资本的竞争,国内大型医药公司可能凭借团队与资本的实力,以及国内生产的成本和营销优势,最终在行业内取得优势地位。投资策略建议关注 $中信国健(PRE317)$、 $海正药业(SH600267)$、 $丽珠集团(SZ000513)$、 $复星医药(SH600196)$等,该类公司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较强的团队和资本实力,最终有可能成为 $罗氏控股(RHHBY)$、 $安进(AMGN)$、 $诺华(NVS)$等这类最终胜出的单抗产业集团查看原图国产单抗的机遇:未来十年是黄金期机遇一:市场基数小,空间大单抗药物所具有的独特疗效优势,以及该产业的巨大市场空间,我们已经在第一篇报告中做了详细的
6、阐述,现在仅补充一下单抗产业诱人的经济效益。单抗药物具有高端产品价格:传统蛋白类药物,使用剂量通常不超过 1mg,价格约为几十-几百元/支;而单抗使用剂量通常超过 100mg,价格在 1 千数千元/支,一个疗程的用药花费通常达数万元。查看原图单抗药物具有高的利润率,毛利率高于 90%。重磅药物平均约 5000 美元/克,在美国大规模生产成本约 200 美元/克。 2009 年全球销售,美罗华(利妥昔单抗)为 60.8 亿美元,产量1000kg;阿瓦斯汀(贝伐单抗)为 62.2 亿美元,产量1000kg;赫赛汀为 52.6 亿美元,产量约 1000kg。查看原图与全球单抗药物市场相比,我国单抗药
7、物同样市场空间巨大、产品价格高端,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单抗上市产品相对缺乏,消费基数相对较低,这为我国单抗产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2010 年全球单抗药物规模达到 480 亿美元,占到全球医药规模的 7.7%,前 4 品种年销售额总和超过 292 亿美元,10 个品种单品年销售额超过 50 亿美元(上市单抗共 31 个) ;而我国单抗药物规模不足 17 亿元人民币,不足我国医药规模的 0.2%。据 IMS-SCCIP 所作的不完全统计,全球单抗药物已占到生物技术药物的 32.2%(全球生物技术药物占到全球医药的 18%以上) ,覆盖 8 个以上疾病领域;而我国单抗药物仅占到生物技术药物的 6
8、.9%(我国生物技术药物占我国医药的 9%以下) ,仅覆盖 3 个疾病领域。查看原图查看原图查看原图我国单抗药物市场的基数低,主要由以下三个原因造成:1)上市品种相对缺乏,全球单抗上市品种为 31 个,我国仅为 17 个,且缺乏重磅品种(这在我们第一篇报告中有详细阐述);2)市场开拓晚 10 年左右,国际上 1986 年第一个单抗上市,1997 年第一个重磅单抗利妥昔单抗上市,而我国单抗市场基本是从 2005 年开始,由利妥昔单抗、曲妥珠单抗以及国产益赛普合力开拓。3)支付体制待发展,由于单抗产品价格较为高端,国际上单抗消费有商业保险帮助支付,而我国单抗在 2009 年之前基本靠消费者自行支付
9、,2009 年后开始逐渐进入各省医保,目前覆盖范围仍非常有限。随着医药公司对单抗产业的关注,上市公司以及各医药公司纷纷进入单抗领域,上市品种缺乏和市场开拓不再是问题,医保支付自 2009 年开始也在逐渐改善。关键问题在于,如何避免资源浪费,进行有效的研发和投资。机遇二:知识产权国际重磅品种面临专利悬崖2011 年至 2016 年,很多重磅药物失去专利保护,这给仿制药企业提供了难得机遇,对原研药企业可能导致收入和利润面临下降风险,这便是所谓的“专利悬崖”。在 2012 年,这一形势尤其严重。查看原图查看原图未来十年,对我国单抗行业是巨大的机会,到 2020 年,销售额前十的单抗药物基本专利到期。
10、我国在 90 年代前对生物类药物的专利申请不予授权,因此中信国健可以在恩利(依那西普)和赛尼哌(达利珠单抗)国外专利到期之前,仿制出益赛普和健尼哌。但 90 年代后,我国加入了巴黎公约和 PCT 条约,目前仿制药的步伐基本紧随国外的专利到期时间。查看原图 查看原图机遇三:技术后发优势明显单抗下游的生产环节曾经被跨国企业严格封锁,但随着技术发展、海外人才的归国以及中信国健、百泰生物的突破,下游的生产环节对于我国大型医药集团不再是难以克服的堡垒。虽然技术壁垒和资金壁垒仍较高,但成本已有所下降,呈现后发优势。抗体表达水平已显著提高,现在国外抗体的表达水平大约在 4g/L-6g/L,我国中信国健的表达
11、水平已达 1g/L 以上,丽珠集团中试水平也在 1g/L 以上。2010 年以前,我国的抗体表达量基本在 mg/L 级别,个别公司的抗体表达量能达到 100mg/L 以上。发酵袋替代发酵罐,发酵规模不再是单抗企业瓶颈,降低前期投入和发酵成本。新进入单抗领域的公司,生产多采用发酵袋技术,成本低且使用方便。机遇四:支付方式逐渐进入各省医保单抗费用偏高,超过普通化学药物,是单抗市场推广的障碍之一。自 2009 年医保调整之后,益赛普等单抗已纷纷进入多省医保,蓝海市场有望逐步打开。查看原图十二五和十三五将是我国单抗产业发展的黄金期,到十三五中期,目前居全球前十位的单抗药物基本都能在我国实现产业化生产,
12、形成医药产业新的增长极和经济效益最好的医药产品群之一。国产单抗的挑战:从竞争中突围,实现进口替代跨国企业:看重中国市场,新老品种挖掘深度化中国单抗药物的市场机遇不仅被国内企业关注,更是被跨国企业列为重点战略区域。前十畅销品种中的八种已进入中国,尚有不少品种在临床中,包括全新品种和老品种增加适应症。查看原图国际药物研发中,新药研发难度越来越大,非专利药(仿制药)占据医药研发主题,且份额不断加大。即使是新药,也越来越注重微创新,比如增加更多适应症、长效化、人源化、纳米材料抗体等。查看原图微创新:增加适应症。以目前销售额逐步上升的阿达木单抗为例,2002-2009 年美国和欧盟已陆续批准中到重度类风
13、湿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中到重度克罗恩病、中到重度斑块型银屑病和中到重度多关节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等 6 个适应症,而雅培公司目前正在研发新的适应症,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小儿克罗恩症,葡萄膜炎,外周脊柱关节炎,中轴脊柱关节炎,化脓性汗腺炎等。微创新:人源化。以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 TNF 靶点单抗为例,嵌合型的依那西普,市场份额逐渐降低;全人源的阿达木单抗,市场份额逐步上升。原因在于疗效与使用方便度:与依那西普相比,阿达木单抗在类风湿关节炎上的治疗效果同样有效,而在银屑病的治疗上,阿达木单抗效果更好。同时,阿达木单抗的用法更方便一些(阿达木单抗, 每两周一次, 每次 40mg; 而依那
14、西普, 每周一次, 每次 50mg) 。阿达木单抗还可以增加剂量到 40mg 每周,治疗一些严重的病症。在克罗恩病的治疗上,与英夫利昔单抗相比,阿达木单抗治疗效果更理想,安全性好,且使用方便(英夫利昔单抗需要静脉注射) 。查看原图国内企业:靶点同质化,由仿制药起步“以短补长”国内企业研发靶点过于集中,已上市、申请生产批件和临床中的单抗共 30 余个,其中 24 个即近 80%的份额集中在七个单抗品种中,其中六个为国际畅销单抗,尤以依那西普、利妥昔单抗、曲妥珠单抗尤为突出。查看原图生物仿制药在中国是相当有潜力的市场,我国单抗行业采取“以短补长”的策略,由仿制药进行逐步突破,近五年将主要由仿制药引
15、导,建立从上游研发到下游规模化生产的平台,之后进入仿创药,最终过渡到原研药。由生物仿制药起步,这是出于研发风险和政策风险的综合考虑,符合当前我国单抗行业形势,具有明显的经济性。与原研药相比,生物仿制药可以大大降低研发风险、市场风险和政策风险,研发时间可以由原研药的 15-17 年、生物仿创药的 10-12 年降低到 5-7 年,研发费用大大降低,进入市场可以借助原研药的市场培育,审批难度也有所降低。之后进入仿创药,最终过渡到原研药。生物仿制药仅是短期策略(如五至十年) ,用以搭建下游规模化生产的平台,由于门槛相对原研药低,最终可能竞争激烈。靶向药物是新兴的具有巨大市场空间的行业,大型医药公司长期策略(十年后)仍应逐步进入微创新的仿创药、最终创新的原研药,才能保持并扩大市场份额。查看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