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青岛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学习指导与训练答案一、温度计的秘密填空:1、(冷热)2、(温度计)3、(液体热胀冷缩)4、(摄氏温度)5、(玻璃泡)(玻璃管)(刻度)6、(膨胀)(收缩)(热胀冷缩)7、(膨胀)(收缩)(热胀冷缩)(热胀冷缩)8、(0)(-20)9、(0)(100)科学探究:实验记录实验步骤 红水柱的变化 实验结果1 慢慢上升2 快速上升3 慢慢下降4 快速下降水受热体积膨胀,受冷体积收缩科学与生活:1、答:动物油遇冷后体积缩小了,所以油面的中间会凹下去。2、答:物体一般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但是有些物体却是相反的,比如这是因为水在 4以下,随温度降低,其体积不断增大。因此水结了冰不会缩
2、,反而会胀破水管。二、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填空:1、(空气)(体积膨胀)2、(膨胀)(缩小)3、(热胀冷缩)认真选一选:1(A)(B)2、(B)3、(A)4、(C)5、(C)科学探究:1、把煮熟的鸡蛋放入冷水后,鸡蛋受冷体积收缩。由于蛋壳和里面部分收缩的程度不相同,使鸡蛋壳和里面部分容易分开,所以好剥皮。2、气球更大了,因为气球里面的空气受热体积膨胀了。科学与生活:1、车胎内的空气受热体积膨胀,导致车胎被胀破。2、这是为了给钢轨留出受热体积膨胀的空间,以免钢轨膨胀变形,导致火车脱轨。三、认识岩石填空:1、(地壳)2、(山脚)(河边)(工地)当好小法官:1、()2、()3、()4、()5、()6、
3、()科学与生活:1、从岩石的形态、结构、颜色、硬度、遇盐酸是否反应等方面进行。2、可以在岩石上刻画,手指甲刻画后留有刻痕的岩石较软;手指甲画后没有刻痕,铜钥匙刻画后留有刻痕的岩石较硬;铜钥匙刻画后没有刻痕,小刀刻画后留有刻痕的岩石很硬,小刀刻画后也没有刻痕的岩石非常硬。四、做个岩石百宝箱填空:1、(石灰岩)(大理岩)2、(采集岩石)(洗净晾干)(分类编号)(做标签)3、(编号)(岩石名称)(采集地点)(采集时间)(采集人)4、(很硬)(石英)(长石)(云母)5、(颗粒)(薄层)6、(花岗岩)(砂岩)(石灰岩)(页岩)(大理岩)当好小法官:1、()2、()3、()4、()5、()6、()科学与生
4、活:1、到野外采集岩石首先要准备好各种工具,在河边采集时注意不要掉到水中;不要到很深的密林中去,防止迷路。五、岩石的用途填空:1、(建筑)(工业)(生活)(装饰)2、(破坏)(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科学与生活:(1)人类需要矿产,各种矿产都与一定的岩石相联系。(2)岩石是研究各种地质构造和地貌的物质基础。(3)岩石是研究地壳历史的依据。六、岩石的风化填空:1、(气温变化)(水流冲刷)(风吹日晒)(风化)2、(力)(变化)当好小法官:1、()2、()科学探究:实验现象:发芽的绿豆能从坚硬的石膏中钻出来。我的结论:植物的生长能使岩石发生改变。科学与生活:山上的大块岩石在阳光、植物、水的
5、作用下发生了风化作用,变得布满了裂缝。一些岩石被进一步风化成碎石并被流水冲到山下,使山脚下堆满了碎石。七、土壤里有什么填空:1、(土壤)2、(动植物尸体)(腐殖质)3、(空气)(沙)(黏土)(水)(腐殖质)4、(腐殖质)当好小法官:1、()2、()3、()4、()科学探究:(1)沟坡处的流沙土含有的空气较多。(2)菜园中的土黏土的比例较高。(3)菜园中的土含有的腐殖质较多。(4)菜园中的土比较肥沃。科学与生活:我认为应该建在甲地上。因为甲地上的植物生长茂盛,说明甲地比较肥沃。八、土壤的种类填空:1、(沙)(黏土)(含沙量较多)(含黏土较多)(沙和黏土含量适中)2、(沙)(黏土)3、(较多)(较
6、少)(居中)当好小法官:1、()2、()3、()4、()5、()科学探究:我的发现:香蕉皮和菜叶不见了,土壤的颜色变深了。九、突土壤与植物填空:1、(水)(水)(水分)2、(磷)(钾)(钙)(铁)(锌)3、(空气)连线:水稻(壤土)棉花(壤土)花生(砂质土)谷子(壤土)科学与生活:答:不可以。如果给它们这样搬家的话,它们就会死亡。不同的植物生长需要不同的土壤,把植物生长所需的条件改变了,植物就会死亡。十、保护土壤填空:1、(三分之一)2、(沙化)(土壤资源)(水土流失)(污染)3、(植树造林)(绿化荒山)认真想一想:使植物生长、烧制建房用的砖、烧制各种陶器、科学与生活:1、盲目毁林开荒,会破坏
7、生态环境,导致水土流失;没有处理好的工业废水也会污染土壤;乱扔、乱堆放垃圾也会对土壤造成污染。十一、认识光同步记录1、我知道的发光物体名称 发光的原因白炽灯 因灯丝通电发热而发光。霓虹灯 不同的气体与电子相撞而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萤火虫 萤火虫体内的物质与空气中发生化学反应而发光。2、“光是怎样传播的”实验记录 我的猜想 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我的实验方案 将三张有小孔的硬卡纸放在人的眼睛与蜡烛之间,调整卡纸,想办法看到蜡烛的火苗。实验现象 只有当人的眼睛与硬卡纸的三个小孔、蜡烛在一条直线上时,才能看到蜡烛的火苗。我的发现 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填空:1、(光源)2、(直线)3、(30 万)4、(自然光源)
8、(人造光源)5、(沿直线传播的)选一选:1、(C)2、(A)3、(A)当好小法官:1、()2、()3、()4、()5、()科学探究类别 方法 现象通过直纸筒 可以看到烛光通过纸筒观察烛光 通过弯纸筒 看不到烛光三点成直线 可以看到烛光实验记录通过小孔观察烛光 三点不成直线 看不到烛光实验结果 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科学与生活:1、光透过树林形成光斑,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2、只有在有光、有挡光的物体时才会有影子。影子的现象说明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十二、玩镜子填空:1、(相同)(相反)2、(倒立)(正立)3、(最大)(最小)(居中)4、(强)科学与生活:1、弯道反光镜、汽车后视镜都是凸面镜。用凸面镜的
9、原因是它的发射范围最大,这样观察到的范围就扩大了。2、是凹面镜,因为凹面镜有聚光的作用。十三、筷子“折”了选一选:1、(A)2、(C)3、(B)科学探究:光斑的位置有变化,这说明光通过玻璃杯后方向发生了偏折。科学与生活:1、答:用鱼叉往看到的鱼的下方、后方叉,或往鱼尾叉,往深处捕。2 答:因为铅笔的下部没入水中的时候,这部分的反射光从水进入空气时发生弯折,再进入人的眼睛,看到的铅笔的下部与水上部分就不在一条直线上,而是在水面处发生了弯折。这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十四、彩虹的秘密填空:1、(七种)2、(三棱镜)3、(红光)(吸收)4、(色散)5、(红)(橙)(黄)(绿)(蓝)(靛)(紫)6、(深
10、蓝色)7、(弧)当好小法官:1、()2、()3、()4、()科学与生活:1、因为喷水池的上方也悬浮着很多小水滴,这些小水滴会将阳光分散成七种色光,形成彩虹。2、雨后的小水滴在太阳照射下蒸发,失去了形成彩虹的必备条件。十五、飞旋的陀螺填空:1、(色光)2、(黄光)3、(白光)4、(青光/淡蓝光)当好小法官:1、()2、()3、()4、()科学探究:实验现象:白纸上显示的是白光。实验结论:白光可以被分解,被分解的光又可以合成白光。科学与生活:1、答:阳光是由七种颜色的光组成的,如果我们按照七种光的色彩和比例在纸片上涂色做成七色陀螺,当陀螺转起来后由于人眼有视觉暂留现象,在视网膜上七种颜色的光叠加就
11、能引起白色的视觉。2、答:彩色电视机上的彩色影像是由红、绿、蓝三原色色点组成的。十六、光与我们的生活同步记录名称 作用光诱捕器 捕杀蚊子激光 用来做手术台灯光 照明装饰灯光 装饰房间填空:1、(偏振片)2、(预防)3、(好处)(危害)4、(可以过滤掉物体上强烈的反射光)当好小法官:1、()2、()3、()4、()科学与生活:答:白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当光穿过某些物体时,蓝光和紫光总是容易散射,而有些色光则不容易散射,如红光、绿光和黄光。其中,红光穿透本领最强,能穿透雨、灰尘、雾。选用这 3种颜色的灯做交通指挥灯,是为了在任何天气条件下都能引起人们的注意。特别是红光,被广泛作为危险信号,时刻提
12、醒人们注意。 十七、航海家的发现同步记录历程 对地球的认识或猜想远古人类 天是圆形的,地是方形的航海家们 地球是圆球体现在的人们 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未来 填空:1、(6400)(4 万)2、(原来)(球体)3、(50)4、(麦哲伦)选择:1、(C)2、(C)3、(A)4、(B)5、(C)科学探究:答:分为盖天说(天圆地方说)、宣夜说(认为宇宙是无限的)和浑天说。科学与生活:答:(1)每天我们看到太阳从东方升起,在西方落下。(2)从海面上看远处驶来的帆船,总是先看到船帆,后看到船。(3)月食也能证明地球是球体。十八、地球上有什么同步记录我的发现观察周围 河流、房屋、树木、田野等观察地图 高山
13、、平原、沙漠、河流、海洋观察地球仪 地球仪上有经线和纬线,地球有南北极我的结论 地球表面主要由陆地和海洋组成。填空:1、(地球仪)2、(大)3、(陆地)(海洋)4、(经线)(南北)(纬线)(东西)(赤道)(南北)5、(七)(四)(符号)(色彩)科学与生活:1、答:七大洲: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洲、非洲,四大洋:太平洋、北冰洋、大西洋、印度洋。十八、地球上有什么同步记录我的发现观察周围 河流、房屋、树木、田野等观察地图 高山、平原、沙漠、河流、海洋观察地球仪 地球仪上有经线和纬线,地球有南北极我的结论 地球表面主要由陆地和海洋组成。填空:1、(地球仪)2、(大)3、(陆地)(海洋)4、(经线)(南北)(纬线)(东西)(赤道)(南北)5、(七)(四)(符号)(色彩)科学与生活:1、答:七大洲: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洲、非洲,四大洋:太平洋、北冰洋、大西洋、印度洋。十九、我在哪里填空:3、(周围其它物体的位置)选一选:(地图、路标、树冠、年轮、太阳、星星、指南针)科学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