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教学评价.doc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3078712 上传时间:2019-05-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光合作用教学评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光合作用教学评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光合作用教学评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光合作用教学评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光合作用教学评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光合作用教学评价一、教学目标2、1 认知目标a、 能掌握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场所,条件,意义。b、 理解光合作用的实质。2、2 能力目标a、 培养设计实验,实验探索的动手操作能力。b、 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3 情感目标a、 让学生接受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点。b、 通过实验及植物生理活动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二、教学模式方法:探究式,发现法。三、教学重难点a、 通过实验探索,掌握科学思想和方法。即:发现问题收集资料处理与解释资料解决问题。b、 获得光合作用的实质。c、 激发学生学习生命科学的兴趣。二、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媒体引

2、入提出问题:1、展示牛羊马等吃草的图片,提出问题“它们在做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呢?”2、播放视频植物种子的萌发与幼苗的由图片的联想从而引出营养、有机物、能量等概念;借由视频激活学生小学学习过的旧知,引出光合作用一词,从而进入本节课探究课题。成长,请学生观看时思考“植物是吃什么长大的呢?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又是如何生成的呢?”引入新课题:“光合作用”是如何被人类“挖掘”出来的呢?今天就让我们回到 17 世纪,和科学家们一起来探究: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二)营造历史氛围,激发学生探究热情出示背景材料:早在两千多年前,人们受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土多德的影响,认为植物小小的种子之所以能够长成苍天大树,它生

3、长发育所需的物质完全来自土壤。事情果然是这样的吗?提出问题:植物的生长完全依靠土壤吗?你认为植物生长需要什么?经学生们热烈讨论后,教师在黑板上记录下学生发言中的关键词,如水、土壤、阳光、肥料等等,留待探究完成后总结归纳时取舍,给以过程性评价。这部分内容的引入可以生动形象的将学生带入求知环境中,激发学生开阔的思维空间,同时给每位学生提供充分的表现空间。(三)教师初步引导、个人的初次探究指出学生对前一问题做出的推测都还缺少充分的可靠“证据”后,启发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初次探究:光合作用的发现学生个人为单位观察书中范海尔蒙特的实验。教师利用投影提出学习要求,帮助学生进行分析、理解:1

4、、谁做的实验?他想证明什么?2、如何做?为什么这么做?3、实验结论是什么?4、实验有何不足之处?可以如何改进?本环节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发言过程中由学生之间互相补充提醒,直到给出他们自己也很满意的描述过程。问题的设置梯度由易而难,最后一个问题的设计不但能为下一环节的知识做引入,也为接下来学生学习中应具有的科学探究素质作了铺垫,即探究过程中的严谨性。学生经过自主学习、观察探究,得出“植物是从水中而不是从土壤中得到营养物质的,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这一结论。(四)设疑、引发新一轮探究过渡:“范海尔蒙特的实验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实验过程中存在不完善的一部分。然而海尔蒙特当时并不知道

5、光合作用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也为后人留下了一个问号。那么,后人又是怎样验证了光合作用的存在呢?对前一阶段探究中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肯定的同时,抓住学生发现到的实验中的不足,即空气对植物的影响,顺势展开新一轮的小组式探究活动,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者作用。(五)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小组合作、再探究知识准备:蜡烛燃烧需要氧气,产生二氧化碳;鼠的呼吸需要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四人一组,进一步探究:光合作用的发现探究提示:按照书中给出的实验三、二、一的顺序,解读普利斯特来的实验过程。1、描述实验三中所产生现象的原因。2、描述实验二中所产生现象的原因。3、实验一中,为何它们可以共存?4、通过实验,前人能够得出什么

6、结论?我们现在又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第四个问题的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前后结论的对比体会到科学探究过程的不易,领悟到每一个经典实验的成功在后人看来也许很简单,但事实上科学家们在此过程中已经付出了非常的心血。(六)完善严谨的科学探究素质在重现完普里斯莱德的实验之后,提出问题:当时普利斯特莱做实验有时成功有时却失败,他自己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以你现在的角度来看,这个实验的成功关键是什么?”补充英格豪斯的经典实验:实验中虽然书中每幅图片中都出现了“太阳”这个角色,但有些同学会不以为然,通过教师引导式提问可以起到强调的作用,同时告诫学生对待科学实验的每一个步骤都需要有严谨的态度。最后用补充实验来的叶片和绿

7、色枝条需要在阳光下才能更新空气的成分,最终引导学生得出“是绿色植物在光下释放氧气”的结论,引出之前学过的“叶绿体”一词。提供光合作用还需具备的重要因素。(七)归纳总结、综合评价教师整理板书,将之前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记录的零散的字词转变成本节的知识点进行呈现,得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通过已得的反应式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光合作用的定义。指导学生完成书上的图文填空。最后发表本节课的探究感言。一方面对学生之前的思维火花给与肯定,一方面循序渐进的完成本节课的各项教学目标,最终给出评价。四、教学评价根据教学大纲对本节知识的能力要求,力图体现学习生物学知识与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发散思维能力的学科特点,在掌握

8、知识的同时,通过引导观察实验和指导操作渗透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培养,并运用一定的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给学生以直观性,生动性,借以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增加乐趣,在生动活泼和谐,悦趣的氛围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不只是知识的灌输者,而且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激励者和指导者,因此,整个教学活动强调师生互动和双向交流,强调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学生以准备实验,分析资料,课堂讨论,充分满足了学生自我探索,自我创新,自我负责,自我表现的心理需要。又在讨论中强调对前人观点的容忍态度,强调尊重科学事实的态度,以及依赖批判的思考态度,培养了批判的思维习惯,促进了学生求异发散思维和联想思维能力

9、的提高。五、注意问题教师的过程式教学和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开放式参与式教学,其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有关科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我钻研,自我决策,自我负责的个性发展,为此在教学过程中:1、 强调学生的自主活动,使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以集思广益,哪怕某位学生所提出的很不成熟的观点,也可能启发其他人的思维,产生新的结论。并且在讨论和实践中,鼓励学生不拘于课本内容,对新颖的见解或思路及时表扬,培养创新思维品质。如课本中无验证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而学生根据叶脉是输导水分的原理,采用剪断叶脉进行实验,虽然结果不很理想,但体现了学生一种大胆创新的精神。2、 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对课前实验要给予合理指导和安排,如小组不宜太大,质量保证人人参与,掌握全程,敢于交流,同时要进行评价,总结,分析,另对实验材料的准备等。3、 教师应参与整个实验,做好总结,收集反馈信息,特别是实验中出现失败或新的发现,要师生共同探究,查阅资料分析原因改进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