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华县文明村瑶族长鼓舞典型舞畴与生态环境因子分析.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3082316 上传时间:2019-05-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华县文明村瑶族长鼓舞典型舞畴与生态环境因子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江华县文明村瑶族长鼓舞典型舞畴与生态环境因子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江华县文明村瑶族长鼓舞典型舞畴与生态环境因子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江华县文明村瑶族长鼓舞典型舞畴与生态环境因子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江华县文明村瑶族长鼓舞典型舞畴与生态环境因子分析摘要舞蹈是一种文化,它的产生与流变始终离不开自然环境与社会文化的大土壤,它所呈现的是不同人群的不同身体文化,而在身体文化背后蕴藏的是对某一地域某一时域文化与生态环境的解读,舞蹈具有的文化性体现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它不仅是不同舞种的区分前提也是帮助寻找各民族文化特征的重要部分。本文以舞蹈生态学为视角,将研究地域定为笔者的家乡江华瑶族自治县,对江华瑶族文明村尚存的模拟性长鼓舞动作套路进行典型舞畴与环境生态因子分析,探寻舞蹈与生态环境间的共通点。 关键词江华瑶族长鼓舞舞畴生态 “舞畴是从舞蹈表情达意功能中归纳出来的舞动,是在直观上可以感受到的具有同一审

2、美表意功能的一簇舞动,典型舞畴是由基本节奏型和典型性显要部位动作、基本步伐三个因子所构成。 ”江华瑶族自治县是全国最大、瑶族人口聚集最多的瑶族自治县,以过山瑶与平地瑶为主,文明村坐落在以林业为主的高山区,正是由于高山环绕,较完整地保存了当地长鼓舞的原始形态。 一、文明村模拟性长鼓舞动作的典型舞畴分析 文明村位于江华瑶族自治县的西南角,辖属于大圩镇,村落被大山环绕,交通不便,这里以过山瑶瑶民为主,是第二代长鼓王传承人赵明2华老人的家乡,现存有较完整的二十多套长鼓舞动作,如今多在祭祀、重大活动、婚、丧时会打长鼓。文明村的长鼓舞以耍鼓及生产生活动作为主,由一人打鼓、双人、四人、多人对鼓为基本的人数要

3、求,主要有地面长鼓舞与八仙桌上长鼓舞两种形式,两者在舞动的幅度上有所不同。地面长鼓舞中融入了大量形象生动的模拟生产生活动作如:1、开屋地、竖柱头、上梁、围篱笆等制屋动作;2、砍树、寻树、背树、架马等制鼓动作;3、野羊反臂、莲花盖顶等模拟动植物的动作。模拟性长鼓舞均以拜鼓为起终点,以走角为承接动作继而与上述单一动作内容衔接形成复舞畴循环系列动作。本文以文明村模拟性长鼓舞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舞蹈生态学方法,分析其中的典型舞畴,得出以下几个表。 综上分析,江华瑶族自治县文明村的模拟性长鼓舞的呼吸型多为非自然呼吸型,动作均有以重拍吸、弱拍呼的独特特征,如走角、竖柱头等,而少部分动作为自然呼吸型,动作随

4、身体自然呼吸如背树、莲花盖顶等。模拟性长鼓舞动作是以鼓点为伴奏,并且注重强弱拍的结合,动作配合、击鼓力量均以强弱的节拍为基础,整个舞蹈过程与鼓点节奏配合的非常流畅,击鼓时灵活有力。模拟性动作均以吸跳步、大跨步、蹲步为主要步伐,主要特点为膝盖的快速屈伸,重心的灵活转移及屈膝在动作中的全程贯穿。显要部分动作与其动作流程为上肢躯干的拧转、手臂的多方位运动,下肢的多方位纵折动。 二、文明村长鼓舞生态环境因子分析 舞蹈离不开生态环境的影响,舞蹈生态环境因子包括宗教、音乐、服饰、生产生活、道具等,一个舞种的出现与发展流变也都依赖于它所3生存的自然与社会文化环境,同时这些环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其舞蹈形态的外

5、部特征以及所表现的文化内涵,在分析某一地区的舞蹈形态与舞蹈心理时我们需要分析与其具有接合点的各项因子,考察其对这一舞蹈的综合影响。 1、生产劳作方式、生活需要 江华瑶族自治县贝江乡文明村被高山环绕,通往村中的道路狭小,瑶民历代依山而居、靠山而活,他们生活中所需食物都取材于山上,无论是野菜或是自己耕种的玉米、红薯、土豆等食物,常年需要在狭小、陡峭的道路中行走,以往在烧制食物时需要大量的干树枝,瑶民们经常需要背着背篓或工具到山上去收集。在上山下山的过程中,不得不以躬背曲膝的方式行走,在道路狭小的情况下也形成了常侧身让步的行路状态,因此躬背、屈膝的状态自然地渗透到了舞蹈的体态中,侧身让步的常态也造就

6、了舞蹈过程中将鼓绕身而舞的动作特征,同时背篓在山上的负重行走也形成了其动作上下起伏、节奏均匀的特征。在上述文明村模拟性长鼓舞的典型舞畴中,动作生动形象地模拟了当地瑶民寻树、砍树、背树、锯树、制鼓;开屋地、竖柱头、上梁、围篱笆等生产生活需要的动作流程。 2、宗教崇拜的宗教、祭仪 贝江乡的瑶民在所有的节日活动前都需要将摆放于神台两侧的长鼓请下神台,在长鼓舞开始之前双手持鼓依前后左右四个方向逆时针鞠躬拜鼓,在结束长鼓活动之后以身体面对门口拜鼓结束。瑶族人民信仰道教、巫教,如今以道教为主,这在文明村的长鼓舞祭祀活动中也鲜明地4体现出来,在祭祀活动中,道教的度戒仪式、祈福仪式、神灵的崇拜等在当地都占据重

7、要的位置,在节日中的一系列请神、送神、游愿或者打长鼓中的请鼓、拜鼓等舞蹈形态动作都体现了其宗教崇拜以及宗教心理。3、道具长鼓 虽然关于长鼓的由来有许多不同的传说,但是据赵明华老人讲,流传于当地长鼓的来源是由于当年瑶族的祖先盘王外出打猎追逐一只野羊时不慎跌落山崖,被一棵梓桐树插死在了山崖中,人们为了纪念盘王以及表达梓桐木插死盘王的愤怒,将梓桐木制成鼓干,将羊皮制成鼓面,整日敲打,这也正是为什么在当地人们不用“跳长鼓”而用“打长鼓”来谈长鼓舞的原因,人们在打长鼓时鼓不离身、绕身而鼓体现了瑶族人们对盘王的敬仰和对盘王的缅怀。而当地的模拟性长鼓舞套路中有很多以动植物为模仿对象的动作,这些动作都是利用长鼓道具来表意的,不仅造就了丰富多彩的动作内容,同时也直接影响着上肢的舞动。 (责任编辑刘小红) 参考文献: 1资华筠、王宁著.舞蹈生态学M.文化艺术出版社,2012 2李祥红、任涛著.江华瑶族M.民族出版社,2005 3王明生、王施力著.瑶族历史览要M.民族出版社,2005 4范泽容.江华长鼓舞田野调查与研究J.中国知网,2009 5张谛.莽人舞蹈的形态与生态环境因子分析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