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论英语戏剧教学在第二课堂中的理论与实践【摘 要】本文在分析国内学者对英语专业第二课堂发展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笔者指导我校学生参加“CCTV 希望中国校园英文短剧大赛”的经验,提出以英文短剧表演为平台,以英语戏剧教学为手段,丰富促进我校英语专业第二课堂实践教学。 【关键词】英语戏剧教学;英语短剧表演;第二课堂;理论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2-0171-01 一、英语专业第二课堂的发展研究背景 目前许多高校在英语教学中,都不同程度地开辟了英语第二课堂,但多年来,第二课堂都没有形成严谨、系统的教学体系。令人遗憾的是,以英文短剧表演为切入
2、点,研究英语专业第二课堂实践教学更是寥寥无几。笔者自 2009 年连续四年指导我校学生参加“CCTV 希望中国校园英文短剧大赛” ,并取得了两个三等奖、一个二等奖、最佳创意奖、最佳舞台效果奖、最佳女主角等奖项,发现英文短剧表演可以在第二课堂教学中有效的实施并取得不错的效果。 二、英语戏剧教学在第二课堂环境下的实践研究 (一)英语短剧的剧本选取问题研究。素质教育要求我们的第二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从活动的准备阶段开始教师就应充分发动学生去搜索并筛选资料,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连续四2年的短剧比赛剧本选取分析,我校学生用于短剧比赛的资料源于两种渠道:其一是基于经典英文文学原著改编
3、的戏剧;其二是经典电影的剧本。如我校学生在第四届 CCTV 校园英文短剧大赛上表演的两个剧目飘和海伦凯勒都是来自经典电影剧本的改编,由于经典电影的视觉冲击效果和给学生们在短剧表演中带来灵感与启发,整个排练过程也会非常流畅顺利,但过于依赖已有的经典电影剧本会造成学生原创能力的缺失,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英文短剧表演剧本改编问题研究。考虑到尊重作者的原创性和培养我校学生创新能力与创造性思维,上述两种渠道获取的剧本必须要经过改编才能使用,具体的操作方式如下: 1.教师组织学生阅读选取适合改写和表演的语言材料,并对其中的语言现象作一些简单处理。 2.组织学生研读材料,并以阅读理
4、解为主线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注意、记忆、想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组织学生阅读分析材料并对其中的信息进行筛选加工。虽然在活动中应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教师的指导作用同样重要。 (三)组织学生进行角色分工及表演的问题。英文短剧比赛是一个团队项目,团队又是由个体组成,指导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来制定适合其自身的角色。如多血质的学生活泼好动,表情生动,言语行动敏捷,但注意力容易分散,情绪不稳定,导师可以为其设计孙悟空类型的角色;胆汁质的学生精力旺盛,行为外向,但容易冲动,导师可以为其设计张飞类型的角色;黏液质的学生注意力集中,做事有条不紊,3头脑清醒,导师可以为其设计沙僧类的角色;抑郁质
5、的学生内心体验深刻、细腻,优柔寡断,导师可以为其设计林黛玉类的角色。 (四)英语短剧表演排练中教师的指导问题。排练过程中教师作为主导主要应做好几件事:提出任务、监督指导和反馈纠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学生感兴趣,他才会积极地开动脑筋,以最简捷、最有效地方法去获得知识;他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笔者在辅导英语短剧排练时,经常采用以下两种方式进行指导: 1.探究式指导。探究式指导的核心是问题,导师只给学生一些剧本的案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剧本主题并分析剧中人物性格的一种方法。这种指导方式非常适合角色对话容量大、特点鲜明的剧本,如笔者在指导学生
6、排练仲夏夜之梦过程中,只给学生提供 Hermia 和 Lysander 的对话片段,鼓励学生主动地研究角色之间对话的特点,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 2.辩论式指导。辩论式指导即通过辩论赛的形式进行英语短剧比赛的指导。在百万英镑短剧的指导过程中,笔者采取分组辩论的指导方法,针对剧本设计开放式结局,确定“你是否应该归还那张支票呢?”这一主题进行辩论,辩论过程中学生们都处于竞争和合作的气氛中,这一方法可激发学生内部学习需要和动机,强有力的任务驱动促使学生要深入研究剧本主题、分析人物性格才可以获得比赛的胜利。 三、结论 第二课堂活动为英文短剧表演提供了平台,英文短剧表演又丰富了4第二课堂的活动。
7、我校传统的英语第二课堂教学几乎是第一课堂内容的重复和延伸、课堂教学缺乏情感交流,陷入一种毫无生气的状态。而英文短剧表演作为英语第二课堂活跃元素的加入,促使教师要和学生在剧本遴选、角色分配、角色性格分析、舞台表演等许多环节产生对话、共同协商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熊素娟.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现状及其发展对策研究J.时代金融,2007, (8):135-137. 2郭继东.当前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科学,2008, (1):38-40. 基金项目:本文为 2012 年北京市财政专项“北京城市学院人文社科类专业群综合改革” (项目编号:PXM2012_014202_000198)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