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学习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都会有意识地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环节。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效率呢?一、 必须精选合作学习内容。小组合作学习虽能在教学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并不是说所有的内容都应采用合作学习。选准、选精学习内容是确保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因素。 1、模棱两可、计算结果容易出现分歧的内容如果要小组合作解决的问题答案非常明显,而且是唯一的,那就没必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了。而模棱两可、易产生认知冲突的内容却最值得讨论的。如在教零不能做除数这样的实际问题:50=?0 0=?。同学们立即动起脑来,经过思考并在组内交流,有的学生认为 50 应该得 0,还拿起“武
2、器”理论来展示:“你想:零乘任何数都得零,5 除以 0 当然得 0.” 这下可把学生激活了。 “老师,不对,5 除以 0 应该得 5,因为零表示没有,5 没有平均分,5 除以 0 当然得 5.” “得数不是 0,也不是 5。因为 0 和 5与 0 相乘都得 0,不能得到被除数 5。 ”教师抓住思维疑点问道:“你们看这里的商到底应该写什么?大家小组讨论一下。 ”这样恰当灵活地运用生成性资源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加深他们对学习内容深层的、全面的理解和感悟,从而享受小组合作学习带来的快乐。2、方法不确定、答案不唯一的开放性内容一些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可用多种策略解决,让
3、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再进行充分的小组合作交流,可以改善学习效果。如体现“算法多样化”的内容,就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方法在小组中交流。 “你的方法是” “你是怎样想到这种方法的?与同学交流一下。 ”“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又如:“两个面积相等的图形,周长相等吗?”每个学生比较、猜测的依据和思维的角度都可能不一样,问题一出必然会有多角度的思考,小组同学就能有效地实现互补和互助。选择这样的内容进行合作学习,能让学生在思维活动中享受到合作学习的乐趣。3、个人无法独立操作的复杂内容在学生个人操作无法完成时,教师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发地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同学间团结协作精神。如在教学“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4、时,教师可创设这样的情境:动物王国举行拍球比赛,小猴、小马、小熊、小狗、小白兔分在一组进行比赛。请小朋友们来作裁判,看看这些小动物在 1 分钟时间里各拍了多少个球。在个人无法准确地数出多少个球时会自觉想到采用小组合作的办法,每人负责数一种小动物的拍球情况,然后再汇总起来。可见,精心选择合作内容,是指导学生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二、必须选准合作学习时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不能为了制造热闹的假象随意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合作,教师必须及时、恰当地把握好合作学习的时机,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1、在大部分学生思维活跃时组织合作学习。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并且该问题的答案又是丰富多彩的,这时学生热情高涨,举
5、手如林,个别的回答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表达欲望,这时候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能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表达需要,而且能真正达到互通信息,共享成果的效果。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当认识完角的形状、特点及各部分的名称时,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在我们的周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有角?孩子们充分发言,有的说教室的黑板上有角,门上有角,玻璃上有角、国旗上有角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无不积极兴奋,当老师说停的时候,还有的学生意犹未尽,一副遗憾的样子,于是我趁机组织小组合作, “把你看到的、想到的,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孩子们听后立即沉浸在畅所欲言的情境中,自己的想法在小组的合作中得到了分享,满足了全部同学,同时周
6、围有角的物体也被全班学生认识了。2、在大部分学生思维受阻时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在我们的课堂上有可能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老师一个问题问出来以后,大部分学生都懵了,只有极个别学生能想出来。这时一方面需要教师引导,另一方面就需要小组合作交流。例如:三年级教材中“面积单位”这一节课的内容:第一部分是比较两个明显能看出大小的长方形面积的大小,第二部分是比较不能明显看出大小的长方形的面积的大小,第三部分是通过看不出大小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引出“面积单位” 。教学中的问题是这样设计的(1)比较两个图形,说说哪一个图形的面积大。 (2)你知道哪个图形的面积大一些吗?(3)你知道这两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吗?前两个问
7、题只需要学生个人的思维,第三个问题学生根本不知道面积是多少,全班安静得连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但是经过学生讨论后很快就能得出可以把图形放在方格纸上,数一数有几个方格,在几个方格的问题上学生又有不同想法了:用的是大方格纸格数格数少一些,如果是小方格纸格数格数多一些。经过小组讨论,得出了这样的矛盾格子的大小不同,根本不能知道它们的面积是多少。就引出了,为了准确测量或计算面积的多少,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3、在学生生意见不统一时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中学生意见不一时,组织小组合作,让相同意见的学生一起与对方争辩,在辩论中明晰正误,即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又可以增强他们的竞争意识。例如:在教学分数的
8、初步认识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判断题:把一个圆分成两份,每份一定是这个圆的二分之一。对吗?话音刚落,全班同学已经形成两种意见,有的举“” ,有的“” 。这时我没有裁决,而是让持不同意见的双方合作商量后再发表意见。 “对” “错”两方同学各自聚在一起,讨论各自理由。一会儿,让他们在小小的辩论会中准确深入地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课堂气氛紧张却又其乐融融。当然在人人都需要内化知识时;当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需要与人分享时,也是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三、必须明确合作学习步骤。学生有了明确的合作学习步骤,就可以避免合作学习的盲目性。因此,每一次运用合作学习时,教师都需要根据教材内容进行科学预设,制定出明确的合作学习步骤。有了明确的合作学习步骤,就能够使学生明确 “我将怎样与同学合作” ,才能通过生生之间相互的启发,实现思维、智慧的碰撞,产生新的灵感,使问题迎刃而解,进而保证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也是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有效的合作学习,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促进知识的建构,能给每一个学生创造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让我们共同努力,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合作学习成为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而采取的最扎实、最有效的学习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