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成功教师必知的 22 条“军规”心得体会“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茶余饭后,孤灯伴读,让自己独处,沐浴星空下,让文字洗涤所有的不悦寻一丝乐意,给生活一份释放;觅一缕阳光,还生命一份希望;悟一种方法,给学生一份轻松在悉心拜读成功教师必知的 22 条“军规 ”一书后更是感受颇多,受益非浅。也曾在网上看过一篇文章,先把其拿来放在文章的前面一起来欣赏一下。它实际上是一种判断选择,我没有想到我所做出的非常自信的选择竟然会是那样一种结果。它促使我有必要反思一下在自己不长的教育生涯中,是否也曾对我教过的学生做出过类似的判断?担心之余,想到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该以何种眼光看待学生?看看我们能从中得到
2、何种启示。假设我们要从以下三个候选人中选择一位来造福全世界,你会选择哪一位呢?先来做一些对比:看我们能从中得到何种启示。候选人 A: 笃信巫医和占卜家有两个情妇有多年的吸烟史,而且嗜好马提尼酒候选人 B:曾经两次被赶出办公室每天要到中午才肯起床读大学时曾经吸食鸦片每晚都要喝一品脱(大约一公斤)的白兰地候选人 C:只是国家的战斗英雄保持着素食习惯从不吸烟,只偶尔来点啤酒年轻时没有做过什么违法的事是不是觉得这些信息已经足够帮助你决定最佳人选了呢?千万不要以为这是个容易的抉择,现在让我们来揭晓答案,看看你选择了谁候选人 A 是富兰克林罗斯福、候选人 B 是温斯顿丘吉尔、候选人 C 叫做阿道夫希特勒或
3、许,上面的例子太过极端,现实生活中不是很常见,但是,在我们的学校中,类似于上面的判断选择却是司空见惯的。我不知道我们的教师作出了什么样的判断,作出了怎样的选择。是否我们所作的每次判断都是对的?每一次选择都是好的?是否我们常常对所作的判断选择进行反思?因此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我们,不应该反思一点什么吗?我们深知,课改的教学过程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
4、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去对待学生、看待学生,才能真正意义上做到“充分发展学生”呢?1、教师该用现代教学视野的学生现去看待学生什么是学生?这或许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是受教育者。人们会不假思索地告诉你。若是继续追问什么是学生的本质?回答决非易事。所谓的学生观,人们通常把它定义为“对今天学生的总体看法和基本认识,它决定着我们的教育教学行为。”这是从教育者出发来定义的,是从教育者的角度来看学生的,恐怕更多的时候是站在成年人的角度来看待学生,根据成年人的标准来要求学生的,甚至是
5、按照传统的观念来评价学生,采取静态的做法去评判学生的。但,事实上,学生是完整的人、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有社会意义的人、学生更是有差异的人。我们教师不能因为学生的某些个体差异和阶段性差异而用有色眼睛看学生。我们需要一种新的学生观,以平视的眼光看学生,即从学生出发看学生;以动态的眼光看学生,即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学生,简而言之,就是要注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地位,给他们以广阔的活动空间。教师都希望孩子听话,因为孩子在我的班级读书,理应所依所从。但我们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本质上的相同,决定教师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应当是平等的,互相尊重的。鲁迅说过:“小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
6、。“ 我们教师可以传授给孩子无穷的知识,但不能决定孩子的喜怒哀乐,教师可以给孩子建议帮助,但不能代替孩子的言行举止。因为我们教师不是主人,孩子不是宠物;教师不是太阳,孩子也不是月亮。2、教师应该把学生看作是具有生命意义的人所为生命意识,就是人的生命为了适应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依据先天的基因,加上后天的教化而形成的具有对客观事物进行解读、摄取、表现和改造的潜能在能量的灵智和欲求。这种生命意识是学生的一种优良的品质、一种良好素质、聪慧的悟性、丰富的情感和敏锐的感觉。曾记得古希腊普鲁塔戈在 3000 年前说过一句让人怦然心动的一句话: “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30
7、00 年前的声音,洞穿苍茫的时空,给我们这些也许照本宣科、孜孜以“灌者”以无情的朝讽。历史发展到今天,每一个有良知的教育者,没有权利去剥夺学生的欢乐和志趣;没有理由不归复学生应有的生命角色。著名教授叶澜曾经说过,今日的教学改革所要改变的是教师的教学观念。换句话说就是改变教师看待对学生的观念和眼光。每个教育者都应该清醒地懂得:学生是有血有肉,充满智慧和活力,富有想象和情感,是集生活、学习、审美等为一体的活生生的人,他们是学校教育活动中最为重要的因素。3、教师应该把学生看作是具有社会意义的人人是高度社会化的有机体,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人的发展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具体地讲,就是个体与社会环境的交互作
8、用中,环境塑造、接纳个体,个体认同、接受社会文化价值观念并积极参与社会的过程。在这样的逻辑前提下,每个教育者都应该当义不容辞地把学生看作是社会化的人。但我们也痛心地发现教师的一些教学活动与学生的生活严重地分离了。也许我们教师为了保持学生心灵的:“纯洁”,总是尽量回避甚至不让学生了解社会的丑陋现象。这样学生长期与社会相隔离,对社会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结果一旦接触社会,看到某些阴暗面以后,就会感到茫然若失,无所适从。当前校园中出现教师都希望孩子听话,因为大人过的桥比孩子走的路还长,大人吃的盐比孩子咽的饭还多。但我们往往忽略了另一个事实,他们过的桥有的是把他们引入歧途的,他们吃的盐,有的是掺了毒素的
9、。在面对孩子时,我们往往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的积极因素和消极方面同时传送给孩子,也把自己健康的情绪和灰暗的感受一齐灌输给孩子。而孩子却像从地里钻出来的小草和天上飞翔的小鸟一样,自然地、真实地展现他们生命的本质和纯洁的追求,做一个真正社会意义上的人。4、教师应该把学生看作是具有发展潜能的人(1)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造就的教育的根本任务应是“促进学生的发展”,“离开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教育就失去依托和生命力”。我们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造就的,我们应该用积极乐观的眼光和态度来欣赏和预见学生的天性。可以肯定地讲,每一个学生都是一片有待开发或进一步开垦的土地。我们应视之为教育的资源和财富,加以挖掘和利
10、用,把学生存在着的多种潜能变成现实。(2)“后进生 ”的潜能不可低估后进生在学习上接受能力较差,记忆力不好,反应迟钝,与优等生相反,受到的待遇也完全不同。在学校受老师臭骂:“低能、白痴、笨蛋、猪头”在家里挨家长的“黃金棍”,还经常被赶出家门,“败家子、木老壳”在社会上受到歧视,其他家长严禁自家孩子近之,害怕染上“笨”,被“黑化”,后进生的日子够苦的了。正所谓一损俱损,一切罪过皆往他们身上泼。而如果换一种眼光去看他们,则那边风景独好,让人心境骤然开阔。他们胸怀宽阔,尊敬他人,意志刚强,临危不惧,谦虚谨慎,团结同学。正因如此,后进生则因为具有许多优等生无法拥有的“优点”,最后成就大才的“笨蛋”很不
11、少:“大笨蛋”的世界物理巨匠牛顿,“低能”被学校开除的“世界发明之父”爱迪生,“白痴”的法学家卡尔维特,4 岁才会说话的爱因斯坦。这些都足以说明:优并不永优,笨者也可成才。换一种眼光看待优等生和后进生,对教育的对象进行客观正确评价,用多角度去审视全部学生,端正对他们的态度和方法,更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新世纪的有用之才。所以我们教师要用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学生的天性,善意地评估学生的天性和行为表现,对每个学生的发展充满信心,持积极的促进态度,对于哪怕是一时所谓的差生,更要用积极的态度对待。学生之所以为学生,主要在于他们的可塑性强,发展弹性大。作为教师,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缺点与不足,允许他们犯错误。 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再遇到类似情境时,我们是否还是像以前那样看待我们的学生?对于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和常常同孩子在一起的父母而言,永远保持一种平静的心态,保持平常人的视野,而不是以一时、一事就做出终审判断是至关重要的。也许这样对待一个学生或自己的孩子,再扩大到所有的学生和所有的孩子,才不会出现偏激。也许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教育的真谛有更加深刻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