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业 企业基本情况和用水情况 企业名称: 辖区 : 区 填表人 和联系方式: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表一 企业基本情况和用水情况 企业基本情况 ( 1) *建厂时间: *现有职工人数: *厂区面积 (m2): *绿化面积 (m2): *生产工艺流程及工艺中主要用水部分情况介绍( 请另附用水工艺流程图 ) ( 2) 生产工艺流程 : 工艺中主要用水部分情况介绍 : *用水计量问题 (对附属生产用水和 非生产用水是否进行计量,若无计量,需对用水情况进行说明) ( 3) 附属生产用水和 非生产用水情况介绍 企业历年生产规模、设备及管理水平的变化情况介绍 ( 4) *自取水情况 ( 5) 抽水设备
2、: 设备功率 : 每日抽水时间 : 取水口位置及原水水质情况 : 水处理方法及标准 : 尾水水质情况 供排水运行情况及费用 (用水单价、每月水费 ) ( 6) 节水情况介绍(节水规章、方法、设备、投资、收益等) ( 7) 现有水循环节水设备 设备名称: 总投资: 复用能力( m): 节水量( m/年): 吨水投资 ( 元 /吨): 吨水成本(元 /吨): 备注 : 计划水循环节水设备 设备名称: 总投资: 复用能力( m): 节水量( m/年): 吨水投资 ( 元 /吨): 吨水成本(元 /吨): 备注 : 计划运行时间: 其他情况介绍 废污水处理情况介绍 ( 8) 废污水量 主要污染物 处理
3、标准 达标率 用水主要存在的问题 ( 9) 对企业自身的评价 (工艺、管理、节水水平等方面与国内外同类企业相比 ) ( 10) 备注 ( 11) 注 : 1. 表中( 4)是自取水企业需填项目; 2. 复用能力是指每小时循环利用的水量。 表二 用水量 统计调查表 主要产品名称 年份 产品产量(注明单位)* 年产值 /万元 * 年(产值)增加值 /万元 * 新水量(万 m/年) 重复利用水量(万 m/年) 排水量(万m/年) * 耗水量(万m/年 ) * 漏溢水量(万m/年) * 不同水源类型新水量 新水量合计 * 新水量分配 重复利用水量分配 重复利用量合计 * 地表水 地下水 其中:自来水
4、其他来源(如雨水等) 主要生产用水 附属生产用水* 非生产用水 * 间接冷却水循环量 工艺水回用量 锅炉蒸汽冷凝水循环量 间接冷却水 工艺水 锅炉水 其中:洗涤用水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2013 年 2014 年 2015 年 2013 年 2014 年 2015 年 2013 年 2014 年 2015 年 2013 年 2014 年 2015 年 2013
5、 年 2014 年 2015 年 注: 1. 表中带 *项目是用水重要指标; 2. 基本概念: ( a)新水量:企业中为了满足生产或生活需要,取自任何水源被第一次利用的水量;新水量习惯上也叫做取水量、供水量、给水量等。 新水量地表水地下水其他水 间接冷却用新水量工艺用新水量锅炉用新水量附属生产用新水量非生产用新水量 ( b)耗水量:指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由于蒸发、飞散、入渗、风吹、污泥带走的或直接加入产品中的水量和生活饮用的水量; ( c)排水量: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从用水体系最终排到环境中的水量; ( d)重复利用水量:指在确定的用水体系内一切以各种方式再利用的水量之和。包括直接或经处理回收后
6、各子用水体系自身重复利用水量和各 子用水体系之间串联用水量,使用一次,计算一次; ( e)漏溢水量:指在确定的用水体系内,设备、阀门、管网、水箱、水池等用水或储水设施漏失和溢出的水量; ( f)间接冷却水:指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为带走生产设备中多余的和工质物料中不必要的热量,保证生产设备能在正常温度下工作,并达到工艺 要求温度所需要的降温水,其中不与工 质和物料接触的冷却水为间接冷却用水; ( g) 工艺水 :指与工艺有直接关系的,除间接冷却用水和锅炉用水以外的一切用水,主要包括产品用水、洗涤用水、直接冷却用水及其他工艺 用水; ( h) 洗涤水 :指工业生产过程中,对设备与产品进行洗涤所用水量
7、; ( i)锅炉水:指为生产工艺或发电需要蒸汽的锅炉用水; ( j)附属生产用水:包括厂部、科室、厂区绿化、厂内食堂(班中餐)、厂内或车间浴室、保健站(不含厂外的职工医院)、厕所等用水,不受厂区围墙限制。与生产无关或关系很不密切的用户,如俱乐部、托儿所、学校、单身楼、招待所等用水, 不得纳入此项用水范畴; ( k) 非生产用水 :包括基建用水、外供水、居民生活用水、消防用水等,若企业不存在以上各项非生产用水情况,则其非生产用水为 0。 3. 调查表中数据之间关系: ( a) 表中 :( 6) +( 7) +( 9) =( 10) =( 11) +( 12) +( 14) +( 15) +( 16); ( b)表中:( 17) +( 18) +( 19) =(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