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doc

上传人:11****ws 文档编号:3092472 上传时间:2019-05-2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 散文阅读题的答题如何规范,有一定的答题模式吗 ?经过摸索,探究历年高考试题的参 考答案,总结出常见的几种答 题模式,供同学 们参考仿用。 题型一:“词语或句子的含意是什么?或有什么意蕴? 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4 分) (1)那情景仿佛护着累世的家产。 (2)喃喃自语的我在无边的夜里迷失在灯与灯之间。 2010 年全国卷 1 灯火 煤油灯的火焰很容易将墙壁、屋梁熏黑,因此悬挂的地方一直是固定一处,不随便改 换, 以免房子到处留下乌黑的油烟。那样的煤油灯,我们家好像只有三盏,人在客 厅的时候,灯随我 们在客厅,夜读如果是在 祖母的房间,灯就随着我们过去。有

2、 时, 书读到一半,要到客厅拿东西,拿得提着灯过去,脚步 不能太急,免得走路的风息将灯吹熄。不知你是否 记得我们家是土埆厝?风随时可以从破落的竹篾片之间随意进出,风 大的时候,我们就得一手举灯,一手遮 风护 火,步步为营,仿佛履薄的人, 战战兢兢。那情景仿佛护着累世的家产。在那样的灯火下,一切都荡漾着温馨。虽然,煤油灯有效的亮度不过是一两尺而已,那 样的光晕却是不灭的永恒之火,一直亮在 童年的心中。 继之而来的美术灯,霓虹灯,将我们的家、我 们的城装扮得更美,耀眼、 闪烁的灯,增添了一些 妖媚,每个家、每个众人进出的地方,都安装了无数的、千奇百怪的灯,入夜以后的都市和乡 村,比白天更多了一些新

3、奇和眩惑。有一次,我从华冈上望向台北,万家灯火里哪一 盏是为我而开的? 喃喃自语的我在无边的夜里迷失在灯与灯之间。四十年了,从摇曳昏黄的煤油灯下,我 们来到一个全新的世界,坐在 讲求爱眼照明的桌前, 如果祖母还在,那会是什么样的一种情境?我常有一个奇怪的想法,在一个万灯 闪亮的夜晚, 陪祖母静静欣赏着一些光影缤纷! (1)那情景仿佛护着累世的家产。 即使是普通的油灯,在贫困的年代里也是很宝贵的;灯下的温馨和苦读,是更值得珍惜 的人生宝贵财富。 (2)喃喃自语的我在无边的夜里迷失在灯与灯之间。 曾 经拥有的灯下温馨已 经逝去,“我“ 有一种不知身在何处的惆怅;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不 免失去了一些美

4、好的东西。 考查词句含意的往往是:1、生动、形象、含蓄的句子;2、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3、在文中起关键作用的句子。解题时要先从词句的表层含意理解,再联系前后文,看看段意,就可以得出答案。规范答题1.标明句子出处。2.找出比喻句中的本体和 喻体。3.去掉喻体成分,概括 为平 实 准确的语言即可。抓关键词+分解句子+整合答案(结 合主旨) 题型二:人称类提问方式: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 这篇散文中,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 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16、文章在人称的使用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 分) (10 年全国卷 1.15 灯火)文章以第一人称作为全文的基本

5、 视角;偶尔插入第二人称,构成两种人称的相互交叉。 不同的人称出现,丰富了文章的叙事手段,有助于作者思想感 强的表达;营造了一种亲切的 气氛,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 A.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以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小说除外小说中“我” 未必就是作者本人,一些散文也是如此),加 强见闻和感受的真实性。 B.第二人称:以对面交流的形式,加 强了互动效果, 亲切(有亲和力), 强化了抒情作用,还能起 拟人化的作用;C.第三人称:作者从旁叙述,增 强了客观性, 显得客 观冷静,不受 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题型三:分析作品结构 语段在文中的结构作用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

6、么作用? 从全文看, 件事在内容和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分析作品结构,考查某句(段)话或某物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16文中说:“ 此地指行业为客。割麦人称麦客子,船把式称船客子,淘金人称金克子。 ”综观全 篇,这两句话有哪些作用?(6 分) (10 年全国卷 2大河家) 河上悬空吊着一条胳膊般粗的大铁索。一条大木船挽在这悬索上借黄河水的冲力用一 支舵往返两岸。船入中流时 ,那景色十分壮 观。在 颤篮 如叶的渡船上,船客子扳牢大舵,把黄 河的千钧水力,分成了横渡的巧劲。此地指行业为客。割麦人称走客子,船把式称船客予,淘金人称金客子。船撞入漩 涡时 。 水溅起来,岸上船上的人都怔怔地看。使船 时的吆声是

7、听不见的,在大河家永 远地充斥着河 谷的,只有黄河跌撞而下的轰轰涛声。返回大河家以后他干尽了渡口远近的一切营 生:船客、金客、麦客卖过茶叶,闯过藏人 地方。黄河是他的家路;他说过,只要 挣上了钱就找河。在任何一个渡口搭上个筏子或是再 当个筏客子再挣几个钱,不多久就能与他的妇人相遇。 这真是一种准确的地理;任世界再大也 不难找到黄河,河水一直流向家门正因此 韩三十八老汉稳如泰山任世事浮沉 总那么胸有成 竹。壮游无止,这是中国的古风。与其随波逐流,不如先去大河家住一阵。去看甘青两省,去看 黄土高原和积石山脉的分界,去看那造雾的滔滔大河,和真的 经过险境的人一块。 16文中说:“ 此地指行业为客。割

8、麦人称麦客子,船把式称船客子,淘金人称金克子。 ”综观全 篇,这两句话有哪些作用?(6 分) 解析:要注意瞻前顾后,把握文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故答案: 上承前文作 补充.指明了上一段中“船客子”的含义;为后文作铺垫.解释下文 “金客”、 “ 麦客” 等的含义; 使文章节奏有了变化。 大河家是一处黄河渡口。年年放浪在大西北的黄土高原之家,大河家便 渐渐地成了自己的必经之地。它恰像那种 地理老师不懂得 、暗中的地理枢纽;虽然偏书贫穷,不为人知,却比交通干线的名声更自然更 原始。不露痕迹地沟通着中国。这些地点,一旦了解多了,去熟了,就使人开始依恋。像我此次离开祖国两年之久从归 国那一瞬起便觉得它们在一

9、声声呼唤。真是呼唤,听不 见却感觉得到,在尚未立 稳脚跟放下行 李前,在尚不能马上去看望它们之前, 该先在纸上与它们神交。 14结合全文来看,开头三段在文章中有哪些作用?(6 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看段落的作用,要看本身的作用,与 标题、开头、 上文、下文、结尾的作用,看它在文章中的地位。本文前三段,第一段点出 题目含义,第二段点 出大河的基本情况,点出主题, 预示下文;第三段写出写作缘由,抒 发感情。答案: 开门见 山,点出文章的主题;挑明写作缘 由,激 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奠定文章的抒 情基调,展现思想深沉、情感饱满的特点; 总领下文,预示行文的内在机构,当下的感

10、念与往 昔的情景相互交织。 结构作用(专用术语): (1)文首: 开篇点 题、总领全文。 渲染气氛, 营造氛围,烘托情感; 设置 悬念,为下文作铺垫。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照 应 后文。 (3)文末: 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 收缩全文( 总结全文)、照 应开头, 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题型四:鉴赏艺术手法类。题型表述方式通常为:1.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艺术技巧、表达技巧等)?2.作者是如 何写“”?3.“”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或好 处、妙处)?4.赏析这段文字(这句话)的艺术手 法和作用或表达效果。5.赏析这段文字(这句话)。 答题模式

11、:手法+分析+ 艺术 效果(注意叠词:)+表达感情 16.文章的第 、 自然段中着重写到了关于 鲜花和动物的细节。从本文的主旨来看, 这些细 节描写表现了雾的哪些主要特点?从艺术表达效果来看,这些细节描写又有什么作用?(4 分) (08 湖北卷) 抵达加德满 都的第二天凌晨,我一起床,推开窗子:外面是大雾弥天。昨天下午我们从 加德满都的大街上看到城北面崇山峻岭,层峦叠嶂,个个都戴着一顶顶的白帽子, 这些都是古 雪峰,在阳光下闪出了耀眼的 银光。 这是我生平第一次看到这种景象,我 简直像小孩子一般地喜悦。现在大雾遮蔽了一切,连那些万古雪峰也 隐没不见,一点影子也不 给留下。旅馆后面的 那几棵参天

12、古树,在平常时候,高枝直刺入晴空,现 在只留下淡淡的黑影,衬着白色的大雾, 宛如一张中国古代的画。昨天抵达旅馆下车时,我看到一个尼泊 尔妇女背着一筐红砖,倒在一 大堆砖上。现在我看到一个男子,手里拿着一堆 红红的东西,我以 为他拿的也是红砖。但是当 他走得近了一点时,我才发现那一堆红红的东西簌簌抖 动,原来是一束束红色的鲜花。我不禁 自己笑了起来。 正当我失神落魄地自己暗笑的 时候,忽然听到不知从哪里传来了咕咕的叫声。浓雾虽然 遮蔽了形象,但是却遮蔽不住声音。我知道,这是鸽子的声音。当我倾耳细听时,又不知从哪 里传来了阵阵的犬吠声。这 都是我意想不到的情景。我万万没有想到,我在加德 满都学会了

13、喜 欢的两种动物鸽子和狗,竟同时都在浓雾中出现了。难道浓雾竟成了我在这个美丽的山 城里学会欣赏的第三件东西吗? 16.文章的第 、 自然段中着重写到了关于 鲜花和动物的细节。从本文的主旨来看, 这些细 节描写表现了雾的哪些主要特点?从艺术表达效果来看,这些细节描写又有什么作用?(4 分) 解题分析:要从三个角度切人加以思考:一是运用了什么手法;二是这种手法是怎样运用的, 要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作答;三是有什么表达效果或作用。注意用自己的 话评价鉴赏。 规范答题:1.指认手法,就是说要说出这段话(文章)运用了什么 艺术技巧。2,具体解 释,就 是结合文章的中心及相关内容,阐述这一手法在文中是如何运

14、用的。3.简述好处,就是最后 简 单叙述一下这一手法运用的价值、意义或好处。4.组织答案语言顺序。 参考答案 1、雾的主要特点:模糊性和遮蔽性;2 、细节描写的艺术表达作用:为了突出雾 的特点; 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 行文生动活 泼,增强文章的情趣和可读性。 9从表现手法上,选择一个角度对第 段作赏析。(10 年上海秋季卷) 母亲依然走在前面。从上山那一刻起,她的双目就被山峦雾气染得湿润。 树林深处鸟鸣啁啾,声声如歌,让人想起遥远的青春季 节:一群女生欢笑着从禅源寺的临时课堂上跑出来, 手拉手围着寺前的老银杏树,雄壮的抗日军歌惊飞 了树上的小鸟待她几年后重回天目山, 却是被押解着,一步步踩着

15、前头他沉稳的脚印。直到今日,她一抬眼仍能看 见他坦然的目光, 如阳光下流淌的山涧小溪,从石缝里透出乌亮的光 泽。 9从表现手法上,选择一个角度对第 段作赏析。 答案:虚实结合,将现实场景与历史回忆交织起来(由林中景色联想到战争岁月;欢快的场景与 悲壮的场面形成对比),突出了萧洪明坚毅不屈的形象,表达了母亲对青春岁月的追念 1、表达方式:叙述: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分为直接抒情和 间接抒情)。 (1)叙述方式 顺叙:按照时间或空间顺序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倒叙:从结尾或情节中的某一段写起,造成悬念,引人人 胜。 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 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 结构更加

16、严 密, 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可起到 补充、丰富、深化原叙述的作用。 (2)抒情手段: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 接抒情: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衬乐情; 借物抒情: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借事抒情:即事抒怀; 借古讽今:怀古伤今。 (含蓄委婉) (3)描写方法(特点) 、写景的 顺序:如由远到近、由高到低等 、多角度描写:视觉、听觉、嗅 觉、触觉等 、描写景物的手法技巧 A、结合 动静结合 :以动衬静、以声衬静虚实结合 :如雨霖铃 正侧结合:如口技点面结合 : 如江雪 声色结合 、对比:明与暗、昔与今、 、衬托:以 动

17、衬静、以声衬 静、 乐景写哀、哀景 衬乐 、白描(粗笔勾勒)与工笔(精雕细刻) 人物描写:环境、场面描写: 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生动再现景物特征, 营造一种气氛, 创造身临其境之感,烘托人 物的形象、情感(思想),为下文议论、抒情作 铺垫。 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 进故事情节的发展。既可用 细描,精雕细刻, 具体传神,纤毫毕现;也可用白描,勾勒 轮廓,简洁传 神。 正面描写:也称直接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 侧面描写:也称间接描写,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侧面描写一般不单独出现,往往与正面描 写结合起来。 点面结合: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共性与个性、总体情况

18、与局部特点统一。 2、其他表现手法:想象、联想、象征、渲染、衬托、 、映 衬烘托对比、悬念、类比、用典、欲扬先抑、 以小见大等。 3、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线索、繁 简。 4、行文结构:承上启下、起承转合、衔接、 铺垫、伏笔、照应、开门见山、卒章 显志、画龙点睛、 首尾照应 5、修辞手法:比喻、比拟、设问、反 问、对偶、排比、对比、借代、夸 张描绘类比喻、夸张、比拟、借代 比喻:借助相似点以彼物比此物,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 为具体,化深奥 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 夸张:夸大、缩小或超前;使感情更强烈,增 强文字感染力;创设氛围,引人入 胜;揭示本质 ,给 人启示。 拟人(比拟):物被赋予人的神

19、情、动作、感情,富有情趣,充满生机。 借代:借助于某种关系以彼物此代物,以简代繁,以 实代虚,以奇代凡,增 强语言的形象性和趣 味性。 结构类对偶、排比、反复 对偶:句式整齐,意义丰富,有节奏感,便于吟 诵,易于 记忆。 排比:节奏鲜明,加强语势,丰富内容,加重感情。 反复:多次强调突出,语势紧凑连贯, 给人以深刻印象,写景抒情感染力 强。 表达类反问、设问、夸张、引用 设问:提出问题,自问自答,引发思考,吸引 读者。 反问:加强语气,突出观点,语气强烈,增强感情。 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 创造气氛,揭本质,给人以启示。 题型五:鉴赏作品语言:要注意句式,如长句短句、整句散句等

20、。 鉴赏语言作品,也要了解一定的语言风格。以下是概括 语言特点的常用术语: 浓 墨重彩: 惟妙惟肖: 体物入微: 行云流水: 言近旨远: 言简意丰: 意在 言外: 含蓄 蕴藉: 整散 结合: 此外还有常用的清新,平淡,质朴,淡雅,明快,华丽 ,委婉,富有哲理,幽默诙谐,情韵悠 长, 引人回味等等。理解并积累一定量的术语,会加深 对语言文字的特色的体会。 18. 在描述 扬州景物时 切入的角度及语言的运用很独特,请结合第 段和第段加以 赏析。 (6 分) (10 年湖北卷烟花三月下扬州) 烟花三月下扬州 熊召政 扬州古称广陵,人们又叫它维扬。清代之前, 扬州因靠着大运河,一向被誉为南北枢纽, 淮

21、左名邦。以今天的地理概念,扬州在苏 北,不属江南。但古人自北方舟船而来,一入扬州,心 理上便感觉到了江南。江南是以长江为界的,从 这层意义上, 扬州不算江南,但它处在淮河以 南,属不南不北之地,且扬州的人文风气,山水 风光,都是近南而远北。杜牧写扬州的诗句“二 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便 绝 不是凛冽的北地所能产生的情境了。 历 史上的扬 州,自隋至清一千多年间 ,虽屡遭兵燹,却不掩其繁华锦绣的气象,大凡一个城 市,就像一个人那样,命运各异,有好有坏。 扬州属于那种“贵人多难” 一类,但每遭蹂躏之后, 它总能顽强的恢复生气。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 这八字用在扬州身上,也是合适的。

22、 记载扬 州古时的繁华,典籍甚多,但最好的要数清代李斗撰著的扬州画舫录了。杭州、 苏州乃人间天堂,值得记载的盛事比扬州还要多。但无 论是张岱的西湖梦寻还是顾禄的桐 桥倚棹录,都不及李斗的这本书。 古 扬州最令人向往的地方,当在小秦淮与瘦西湖两 处。其繁华、其绮丽、其风流、其温婉, 扬州画舫录皆记述甚详。西湖之名借于杭州,秦淮之名借于南京,但前头各加一“瘦” 与“小” 字,便成了扬州的特色。我一直揣摩扬州人的心理,天底下那么多响亮的 词儿,他们为何偏爱 “瘦”与“ 小” 呢?这两个字用之于人与事,都不是好意思。我们说“这个人长得又瘦又小” ,便有 点损他不堪重用;说“ 他专门做小事儿” ,便暗含

23、了鼠目寸光。 时下有种风气,无论是给公司起 名,还是为项目招商,均把名头拔得高高的。照 这个理儿,瘦西湖完全可以叫“大西湖” 或“金西 湖”,小秦淮也可叫“中国秦淮”或“ 银秦淮”了。古扬 州城中,虽然住了不少点石成金的商人,但 铜臭不掩书香,负责给山水楼台命名的,肯定 还是李斗这样的秀才。 这两处名字最令人寻 味; 西湖一瘦,便有了尺水玲珑的味道;秦淮一小,便有了小家碧玉的感 觉。如此一来,山水就成了佳丽一族,而扬州城也就格外的诗化了。 如是,话题就回到“烟花三月下扬州”上头,知道 扬州的地理与历史,就知道什么季 节 到扬州最好。因为没有红枫,更没有与 红枫相配的壮阔逶迤的峰峦沟壑,秋老 时

24、分到扬州的意 义就不大。 杜牧说“ 秋尽江南草木凋”,未凋并不等于葳蕤,失了草木欣欣的气象。 莺歌燕舞的三月却不一 样;那杨柳岸畔的水国人家,那碧波深处的江花江草,园林台榭、寺 观舫舟,一色儿都罩在迷离 的烟雨之中。此时的扬州,那些硬硬的房屋 轮廓都被朦胧的雨雾软化了下来,曲折的小巷浮 荡 着兰草花的幽香。湖上的画舫,禅院的钟 声,每一个细节上,都把江南的文章做到了极致。“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样的句子把我 们东方人的审美意趣,写得如同 梦境。在三月的扬州,我们是可以寻到这 种梦境的。 为 了这梦境,我曾动了烟花三月下扬 州的念头。2007 年,我打听何处可以雇一条船,邀二三

25、好友于黄鹤楼下出发,一路吟诗作画,听琴吹 箫到扬州去。 结果人家告诉我,现在从武汉到扬 州,根本无水路可通。后来打听到,从杭州或苏州出发,可从运河到达扬州。我又来了兴趣, 让 朋友去觅一只画舫。事情也未做成,其因是 这一段运河虽然畅通,但除了运送 货物的商船,渡 客的帆舟早就绝了踪迹。 由此我想到,坐一条船于烟雨濛濛 的江上,去拜访唐代的扬州,已是完全不可能了。 扬 州的繁华还在,但唐代的风流不再。若有意去欣 赏今日生机勃勃的扬州,只能自 驾车从高速路 上去了。 18. 在描述 扬州景物时 切入的角度及语言的运用很独特,请结合第 段和第段加以 赏析。 (6 分)(10 年湖北卷烟花三月下扬州)

26、 【试题分析】注意切入角度 【高考考点】分析文章的结构,鉴赏文章的语言和表达技巧【易错提醒】段落限制,具体分析,一定要 举出例子。 【备考提示】语言特色要从语言的形式考虑,即在音、词、短 语、句子、篇章特色(包括语言风格) 中体现出的特点。 【参考答案】(1)作者从“ 小秦淮” 与“瘦西湖” 的命名方式切入,揭示了 扬州景物“尺水玲珑”、 “小 家碧玉” 的诗 化意味。 (2)多用古诗和四字词语,整句和散句的交错使用,言辞清 丽,格 调典雅。 题型六:引文的作用 答题格式(要点) 对当前 语段的内容作用,对全文的内容作用, 增加权威性、文学性、 历史性、文化 性等(视文体和功能而定,不要完全罗

27、列) 引用: 引用传说 故事:增强文章的传奇性、事物的神秘性,丰富(充实)文章的内容; 引用诗词 :丰富(充实)文章内容, 结合描写的景物,可增 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具 有意境美。 引用名言:使文章更具有 说服力。 17. 文中加点处是唐诗名句,请任选两处, 简要分析其在文章结构中的作用。 (4 分)(10 年湖北卷烟花三月下扬州) 【试题分析】理解“ 繁华” 、 “ 唐代的风流” 、 “ 不再” 的含义 和句子表达的情感。 【高考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易错提醒】笼统答题,如“唐代的风流”看不出借代,分析不具体。 【备考提示】理解句子从本质上说是理解句子中形象、抽象的 词,兼顾句

28、子的情感、在文中的作 用。 【参考答案】(1)今日的扬州依然繁华。 (2)“ 唐代的风 流”代表古时扬州的人文风气和山水风光, “不再”一词表明这种情境在今日的 扬州已难觅踪迹。 (3)它的消逝令人感怀和惋惜,表达了作者怅然若失的感受。 关于句子的表达效果 提问方式: 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分析句子的表达特色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文中成功 地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这篇文章写到了哪些方面的 对比, 简要分析这种写 法的好处。作者是怎样把本文写得情趣盎然的? 答题格式:描写(表现)对象(内容) +手法(修辞格)+ 分析 +表达(艺术)效果(情感、语言等)。 另外,此类题型还需从以下角度思

29、考: 动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 虚实:虚实相生、以虚写实(以实写虚即化抽象为具体)。此种手法常和想象、 联想联系在一起。 顺序:时间、古今、春夏秋冬、早晚 空间:远近, 、表里、俯 视、仰 视与平视,整体与局部, 感觉:视觉、触觉、味觉、听觉、嗅 觉(这 个角度要注意“通感” 手法的运用) 题型七:关于文题的理解和作用 提示(要点) 概括内容作用 提示主旨作用。 线索作用 修辞作用(比 喻、拟人、引用、仿辞等) 简 要分析“ 海棠花” 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4 分)(10 年北京卷海棠花) 探究类 探究性性试题特点: 开放性A、见 解独到 B 、观点深刻限制性A、关注 显 性信息(题干中明确 规定了的答题要求,如答 题方向、字数限制等。 )B 、挖掘隐性信息(如:联 系本文) 探究性性试题回答要注意:(1)有明确的观点。 (2)分点列出事实依据。 (3) 结合文本或文本的具体事例作合理分析。 (4)语言通顺流畅, 规范表 述,书写工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