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绿道.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3099660 上传时间:2019-05-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增城绿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增城绿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增城绿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增城绿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增城绿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增城绿道绿道(Greenway)是一种线形绿色开敞空间。通常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内设可供行人、骑车者及其它依靠非机动工具进行户外活动的人员进入的景观游憩线路;连接主要的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和城乡居住区等。从 2008 年起,增城市按照主干道路生态型、乡村郊野型、城区都市型的分类标准,率先规划建设 500 公里具有自身特色的三大绿道网络:一是自驾车游绿道。以广汕、荔新、荔白、新新、增正等旅游大道为主线,沿主干道两侧建设了 200 公里的绿色廊道,沿自驾车游绿道建设了 21 个休息驿站和 20 个生态公园,形成多层次、多色彩的生态景观林带和景观节点

2、。二是自行车休闲健身游绿道。从市区到北部白水寨风景区以及湖心岛景区,共建设了长达 250 多公里的自行车休闲健身绿道,将鹤之洲、增江画廊、湖心岛、小楼人家、白水寨风景名胜区等旅游景点有效连接起来,突出乡村体验、健身休闲的功能,打造成为富有田园风光特色休闲精品线。三是增江画廊水上游绿道。以增江为主轴,把初溪枢纽上游 50 公里河道两岸打造成为现代生态型的山水画廊清明上河图。一个增城市民说:“政府做了这单车道很好!很好!我们在烦躁的工作里,假日可以带着一家人来玩玩,锻炼一下身体,吸吸新鲜空气!”绿道建设的背景2010 年 1 月,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珠三角地区广州、深圳、珠海等 9 个城市开始积极

3、推进区域绿道网规划工作。省委十六次全会提出,用 3 年左右的时间,在珠三角率先建成总长 1690 公里的 6 条区域绿道,其中珠三角绿道深圳段包括 2 号区域绿道、5 号区域绿道及一条支线,共约 285 公里。今年是全面启动珠三角绿道建设的第一年,要实现绿道网建设“一年基本建成,两年全部到位,三年成熟完善”的目标,今年的工作至关重要。市政府建立深圳绿道建设联席会议制度,研究绿道网建设有关问题,并明确了绿道网建设的责任分工,确定由市人居环境委统筹绿道网建设工作,市规划国土委负责绿道网的规划、设计、用地等工作,市城管局负责绿道网建设实施和管理运营等工作,各区和水务、建设等有关部门全力配合。自驾车绿

4、道线路: 一天游线路 1: 凤凰城自行车绿道(西堤公园驿站)午餐(特色农家菜)白水仙瀑景区回程 一天游线路 2: 凤凰城鹤之州湿地公园增江画廊绿道游船自行车绿道(白湖水乡段)午餐(特色农家菜)湖心岛榄园竹海、绿道游船回程 二天游: D1:凤凰城自行车绿道(西堤公园驿站)午餐(特色农家菜)何仙姑家庙盘龙古藤小楼人家报德祠东西境老街晚餐(特色盘菜宴)入住金叶子温泉酒店(含温泉) D2:早餐白水仙瀑景区午餐(特色农家菜)湖心岛榄园竹海、绿道游船 挂绿广场鹤之州湿地公园回程增城白水寨2004 年,增城着力发展新型现代工业和生态文化旅游,促进了全市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十五”计划主要经济发

5、展目标顺利提前实现,在全国经济百强县(市)评比中跃居第 19 位,保持广东省县域经济“领头羊”地位。2008 年在全国经济百强县(市)评比中跃居第 12 位。2004 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236.88 亿元,同比增长 13.04%,增长速度在广州市原四郊市中排第 2 位,提前一年完成“十五”计划目标;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跃上新台阶,分别达 23.44 亿元和 10.37 亿元,增长 20.7%和 27.7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提前两年完成“十五”计划目标;工业总产值达 465.63 亿元,增长 14.98%;农业总产值 39.14 亿元,增长 6.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6、 65.41 亿元,增长 14.09%;外贸出口总额 5.71 亿美元,增长 21.45%;实际利用外资 1.74 亿美元,增长 16%;农民人均收入 4964 元,增长 5.04%;职工年平均工资 18150 元,增长8.49%;城乡生产生活用电量达 31.08 亿千瓦时,增长 10.33%。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步入良性循环,广州东部现代化新城区建设迈上了新台阶。增城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是广州地区和珠江三角洲粮食、水果、蔬菜、禽畜和鲜活商品的主要生产基地,走出了一条“公司 +基地+农户”的“三高”农业发展路子。全市种植优质稻 53 万亩(优质稻种植率达 98.3%以上) ,蔬菜 40 万亩

7、、荔枝 22 万亩、速生丰产林 21 万亩。现已形成泰稷丝苗米发展有限公司、威华中纤板厂、汉华菜场等农业龙头企业。增城挂绿荔枝久负盛名。堪称品质一流。2001、2002 年举办了两届挂绿荔枝拍卖会,最贵一粒为 55.5 万元,轰动海内外。2003 年举办了增城挂绿敬赠抗击非典英雄活动,受到社会的好评。增城丝苗米素有“米中碧玉”美誉,挂绿、总统等品牌米供不应求。迟菜心等蔬菜鲜嫩爽甜,远销香港及欧美。旅游业 增城重点发展富有特色的生态与体育休闲式旅游项目 ,尤其是规模大、吸引力强的旅游项目及四星级以上的度假式酒店。2004 年该市加强了何仙姑旅游景区和白水寨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建设,加大了策划包装和宣

8、传推介力度,举办了挂绿诗会、荔枝文化旅游节、新塘国际牛仔服装节、增城菜心美食节等系列活动,逐步形成了“荔乡仙境增城游” ,白水寨被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全市旅游接待人数首次突破 100 万人次,增长 112.06%。商贸、房地产等服务业稳步发展。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64.53 亿元,增长 12.34%;商品销售总额 79.41 亿元,增长 9.99%;房地产总成交金额 70.76 亿元,增长 8.52%。都市农业 近年来,增城全市上下共同努力,通村道、建基地、深加工、拓市场、办节庆、促流通,引导调整优化了农产品种养结构。蔬菜、花卉苗木、优质米、畜牧水产等农业基地建设得到加强,逐步形成了以

9、广汕公路为主轴,以中北部镇街为片区的特色农业产业带。新引进了 6 家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深加工有效推进,现有广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 5 家、省和广州市名优农产品 5 个。丝苗米原产地保护申报获得通过,农业标准化建设加快推进,建成了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增城旅游资源丰富, “荔乡仙境”旅游形象深入人心,自然禀赋和历史文化内涵丰富,别具特色的荔乡 增城标志风情和水乡景色美不胜收。何仙姑家庙、千年盘龙古藤、凤台揽胜、万寿寺、古海遗踪、正果佛爷寺、雁塔、凤塔、瓜岭古村落等名胜古迹吸引众多国内外游人的目光;增城宾馆、百花宾馆、太阳城大酒店、新好景大酒店、华侨酒店、凤凰城酒店、凯旋门大酒店、挂绿

10、园酒家、挂绿广场购物城、新塘(国际)牛仔服装城、增城广场等旅游服务设施使游人流连忘返;南华、仙村、荔湖、紫云山庄等多个高尔夫球场让游人挥杆自如,尽享阳光、空气和绿地之乐趣;增城荔枝文化村、百花山庄度假村、白水寨风景名胜区、锦绣大封门、何仙姑旅游风景区、金荔苑农业生态园、谷丰园、蕉石岭森林公园、兰溪荔枝沟、朱村丝苗米生产示范基地、盈园等生态休闲度假之地令游人返璞归真,回归自然;荔枝节、仙姑诞、龙舟节、佛爷诞、仙姑得道诞、畲族风情等民间民俗和荔枝文化旅游节、菜心美食节、登山节、牛仔服装节让游人尽领非凡热闹。小楼人家景区是田园风光与乡村风俗相结合型景区,总面积约 20000 亩,是融历史文化古迹、都

11、市农业生产基地、滨水休闲、农耕文化展示、农家乐、商贸古村落以及山林公园于一体的生态乡村旅游区,是增城北部八百八十八平方公里南国乡村大公园的门户景区。小楼人家景区有六大休闲体验主题:始祖仙山荔枝园;水上游乐八仙湖;历史古迹报德祠;农庄美食休闲城;农耕体验冬瓜菜心万亩园,及购物休闲东西境老街。小楼人家景区是岭南文化、广府文化、自然景观文化、农耕文化的有机结合,是原生态、原民居、原民俗、原产权的真实体现,是农耕乐趣体验、农家美味品尝、农家休闲感受、独特文化魅力叹享的不二之选。对于“绿道” ,或许很多人还觉得有些陌生,但只要去增城自行车绿道游玩过的游客,都会印象深刻。这条起于增城市区、途经小楼人家景区

12、、止于北部白水寨风景区的自行车绿道,模式就是“以藤结瓜” 。“增城绿道”将白水寨、小楼人家、莲塘春色、增江画廊等核心景区及增江河沿岸风光、田园风光、山林风光和农家风光融入其中,以单车健身绿道为“藤” ,以沿线村庄为“瓜” ,沿途设立了旅游驿站,驿站内有小卖部、洗手间,交通指示、自行车服务应有尽有。绿道的沿途还规划设计了风格迥异的 4 种观光带和不同景观的 8 个主题路段,形成了“绿上添花”的独特景观。每隔 3-5公里,林带就选择红、黄、蓝、紫、紫红、白等不同花色、不同花期的观花树种,游客眼前的花海树林四时不同,处处精彩。徒步单车各自精彩现在,每逢节假日,增城自行车绿道上便会聚集许多来自本地和周

13、边城市的自行车爱好者和健身爱好者,骑着自行车穿梭来往。数据显示,增城荔城街委托一旅行社经营自行车绿道,运营仅过半年就已接待游客 3.83 万人次,其中珠三角游客 2.57万人次。增城市委书记朱泽君说,增城之所以规划建设自行车健身道,目的不仅仅在于铺设一条精彩的旅游通道,而且也是为了给当地农民铺设一条致富之路。沿着自行车绿道,大大小小的农家乐和家庭旅馆星罗棋布,带动了当地菜心、红薯、鸡蛋等农产品的销售。去年 1 月至 11月,增城接待游客突破 1104 万人次,旅游收入 21.62 亿元,绿道沿线的小楼、正果、派潭三镇去年 1 月至 10 月税收分别增长254.15%、 54.04%和 29.5

14、4%。去年一年,增城农民人均现金收入预计过万元,增长 17%以上,增幅明显高于城镇居民。榄核雕刻在绿道的种着许多的乌榄树,荔枝树,竹子等这些绿化植物。正因为有了乌榄树,那么榄核雕刻就产生了。榄核雕刻,简称榄雕,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城新塘是这门精妙的民间工艺的发源地。因为增城一带自古盛产乌榄,尤以新塘的乌榄核大仁小,被视为最佳的榄雕材料。榄雕在新塘已流传 300 多年,在清代属贡品。清咸丰四年(1854 年) ,新塘乡艺人湛谷生创作的榄核舫“苏东坡夜游赤壁舫”最为有名。小小的榄核舫,舫中置一桌、3 人围案而坐,旁边还蹲着一个书童煮茶,船后有船娘把舵,船的两旁有 8 扇通花窗,皆可开合;船

15、头的小链条也以榄核雕成,环环相扣,船底刻有苏东城前赤壁赋全文共 537 个字。因为材料紧缺、不懂市场,榄雕前景黯淡;因为传统渐失、传人无多,舞貔貅濒临失传;因为成本太高、技艺失传,舞火狗已无传人。广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增城三宝”的三大民间工艺和表演“严重告急” 。相关传承人接受记者采访时,都表现出了对传与承的担忧。榄雕的传承人黄文学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更是直言:“如何把榄雕这门艺术传承下去,说实话,我心里也没底。 ”今年已经 78 岁高龄的黄学文,曾任增城市二轻艺雕厂厂长长达 10 年之久。他出身于榄雕世家,祖父、父亲都是榄雕艺术家。尽管现在榄雕似乎已经“过时” ,但黄学文手中的刻刀一

16、刻也没停下来,榄雕,仍然是他退休生活的主要旋律。昨日,黄学文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起榄雕,痛惜之情溢于言表。待遇低没销路艺人纷纷转行黄学文告诉记者,上世纪 30 年代,增城榄雕曾是外国客商眼中的“香饽饽” ,榄雕也因此而一时兴旺。抗战期间,榄雕一度受到严重阻碍。建国后,在政府的支持下,榄雕生产重新恢复。 “1973 年,增城市组建了艺雕厂。 ”黄学文说,他从艺雕厂组建时就担任厂长, “那时是计划经济,我们拿固定工资,只管生产,不管销售。当时的产品主要用于外销,由工艺品出口公司来帮我们销售。 ”“到了上世纪 80 年代改革开放后,工艺品出口公司也因为我们产量少,不再给我们订单了。 ”黄学文解释,因为

17、榄雕是纯手工制造,不能借助机器,所以,一个人一天最多雕几个, “在工艺品出口公司看来,当然是小儿科了。 ”没有了工艺品出口公司的订单,从没搞过销售的艺人们也不知道怎么把自己的产品卖出去,卖不出去,当然就没有经济效益。这让本来工资就低的小厂更留不住人了。 “于是,许多年轻人都下海转行了。 ”年轻人不愿意学这门技艺说到工艺传承,黄学文感叹,当年进厂时最年轻的艺人,到现在也已经五六十岁了。而且,大多已经转行, “现在几乎只有我在做了。 ”他说,现在年轻人都不愿意来学这门技艺了,这门技艺要学会,两三个月就行了,但要能出精品,把这门核心技艺传承下去,不仅要有恒心,更要有一定的修为。 “这不是每个年轻人都

18、能做到的。 ”另外, “对于榄雕而言,榄核越大越好。可是,现在因为土地开发,乌榄树越来越少,大榄核越来越少了。有时很难找到适合雕刻的榄核。 ”至于榄雕这门艺术能不能传承下去的问题,黄学文说:“如果能赚钱,还怕没人来学吗?问题是,到现在还没人对市场进行研究,国际国内市场到底需不需要榄雕作品,需求量有多大,市场喜欢什么样的产品,这些我们都不懂。 ”这面临失传的榄雕正因为增城绿道的开发而被更多的人认知,从而得到流传。客家文化绿道的周围更加有着传承千年的客家文化据增城市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增城市客家居民已达 30 万之众,超过全市户籍人口的 40%;在全市 9 个镇街中,均有客家人居住,客家人主要分布在

19、派潭、正果、小楼、荔城、增江、朱村、中新及新塘和永和、宁西等地区;在全市 300 个村中,纯客家村有90 个,粤客杂居的有 74 个,合计 164 个,约占全市村落的 55%。客家人迁入增在已经有千年历史,千多年来,客家人在增城的经济、社会等事业发展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增城史前已经有人类活动,不久前在荔城街头百花林发现的古石器就是明证,但客家人迁入增城却只有短短的一千多年。据新编增城县志人口卷记载,较早迁入增城的客家人是北宋进士古成之祖父古望家族,于南汉大有七年(公元 934 年)从广东河源迁至福和古屋,距今约 1070 年。在明代,又分别有邓、潘、夏、罗、朱等姓氏客家人

20、从外地迁入增城。可见,在明代以前,已经有不少客家人迁入增城。 客家人大批迁入增城,却是明未清初,这是被史学家称为客家人迁移第四次、第五次高潮期。编于清乾隆十九年(公元 1754年)的增城县志记载了客家人明未清初入增的情况:自明季兵荒迭见,民田多弃不耕。入版图后,山寇仍不时窃发,垦复艰难。康熙初,伏莽渐消,爰谋生聚,时则有英德、长宁、龙川等县人亦悄悄至。当清丈时,山税之占业浸广,益引引嘉应州属县人杂耕其间,所居成聚。面杨梅、绥福、金牛三都尤多。在这一时期,迁增的客家人有数十姓之多,来源既有江西、福建等外省的,但更多的是来自粤东、惠州及粤北等地的客家人,基本奠定了今天增城客家人分布的格局。 绿 道

21、 旁 的 农 家 乐以 藤 结 瓜 ”, 联 接 都 市 , 体 验 自 然 , 致 富 农 村 的 “增 城 绿 道 ”已 将 白 水 寨 、 小 楼 人 家 、 莲 塘 春 色 、 增 江 画 廊 等 核 心 景区 及 增 江 河 沿 岸 风 光 、 田 园 风 光 、 山 林 风 光 和 农 家 风 光 融 入 其 中 , 以 单 车 健 身 绿 道 为 “藤 ”, 以 沿 线 村 庄 、 田 园 、景 点 为 “瓜 ”, 沿 途 设 立 了 旅 游 驿 站 , 驿 站 内 有 小 卖 部 、 洗 手 间 , 交 通 指 示 、 自 行 车 服 务 , 还 设 有 篮 球 场 、 网 球

22、 场 、 足球 场 等 体 育 设 施 应 有 尽 有 ,让 周 末 找 不 到 地 方 打 球 的 城 里 人 到 青 山 绿 水 间 活 动 筋 骨 ,尽 情 放 松 。 绿 道 的 沿 途 规 划 设 计了 风 格 迥 异 的 观 光 带 和 主 题 路 段 , 形 成 了 “绿 上 添 花 ”的 独 特 景 观 。 每 隔 3-5 公 里 , 林 带 就 选 择 红 、 黄 、 蓝 、 紫 、紫 红 、 白 等 不 同 花 色 、 不 同 花 期 的 观 花 树 种 , 游 客 眼 前 的 花 海 树 林 四 时 不 同 , 处 处 精 彩 。 一 条 单 车 道 叹 尽 山 水 田

23、园 景 观 ,增 城 绿 道 成 为 幸 福 市 民 、 快 乐 游 客 、 致 富 农 民 之 道 。 增 城 绿 道 成 为 全 省 绿 道 建 设 示 范 .一个单车道边的农民说:“自从有了单车道后,买我的农家产品产品的人多了好多,我们的收入也提升了好多。 ” 在 从 增 江 通 往 白 水 寨 的 绿 道 上 ,走 一 段 路 就 能 见 到 一 个 “旅 行 者 驿 站 ”,这 里 可 以 租 借 自 行 车 ,也 可 以 坐 下 来 呼 吸 清新 的 空 气 ; 还 可 品 偿 农 民 自 己 开 的 “农 家 乐 ”,吃 到 真 正 的 “增 城 丝 苗 米 ”、 “迟 菜 心

24、”和 “增 城 荔 枝 ”等 。 增 城 将绿 道 打 造 成 “吃 、 住 、 行 、 游 、 购 、 娱 ”一 条 龙 配 套 设 施 , 作 为 广 州 市 绿 道 建 设 的 “先 行 者 ”,成 为 了 广 州 市 民 的“休 闲 之 道 ”, 增 城 “绿 色 崛 起 之 道 ” 和 “科 学 发 展 之 道 ”。一个广州游客说:“这里空气很好!很不错!不单有很好的空气,这里还有很多的单车店可以租单车的,我们可以踩单车锻炼身体,一路上单车道两边的风景都很美,还有很多东西卖和很多东西吃。真是一个旅游的好地方!以后我们不用去好远就可以享受这么好的空气和美景了!”增城绿道建设走在全省前列,目前,该市已经建成三大绿道旅游网络。一是 200 公里的自驾车游绿道,沿线建设“绿上添花”景观带,游客可观赏到多层次、多色彩的生态景观林带和景观,也可停车品尝农家乐;二是建设 250 公里的自行车休闲健身绿道,让游客零距离亲近田园风光;三是建设 50 公里的增江画廊水上绿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