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金不换; 【别名】紫背金牛、金牛远志、坡白草、金牛草、大金牛草、开化三七、人参三七、田七【 异 名 】 肥 儿 草 ( 药 性 考 补 遗 ) , 蛇 总 管 、 鹧 鸪 茶 、 金 不 换 、 紫 背 金 牛( 生 草 药 性 备 要 ) , 大 兰 青 、 大 金 草 ( 岭 南 采 药 录 ) , 午 时 合( 贵 州 植 药 调 查 ) , 疳 积 草 、 厚 皮 柑 ( 广 西 药 植 名 录 ) , 大 金 不换 ( 广 州 部 队 常 用 中 草 药 手 册 ) , 金 牛 远 志 ( 海 南 常 用 中 草 药 手 册 ) 。 【 来 源 】 为 远 志 科 植 物 金 不
2、换 的 带 根 全 草 或 根【 植 物 形 态 】 一 年 生 直 立 草 本 , 高 10 40 厘 米 。 茎 单 -或 稍 有 分 枝 , 微 有 毛 , 叶互 生 , 线 状 矩 圆 形 至 矩 圆 状 披 针 形 , 有 时 卵 圆 形 , 长 1 6 厘 米 , 先 端 短 尖 , 基 部 圆或 楔 形 , 全 缘 。 总 状 花 序 腋 生 或 腋 外 生 , 极 短 , 有 花 数 朵 ; 花 淡 黄 色 , 长 约 5 毫 米 ;外 轮 3 片 萼 片 矩 圆 状 卵 形 , 长 约 1.5 毫 米 , 内 轮 2 片 花 瓣 状 ; 花 瓣 3, 两 侧 花 瓣 与 花丝
3、 鞘 在 基 部 贴 生 , 中 央 花 瓣 先 端 具 流 苏 状 附 属 物 ; 雄 蕊 8, 花 丝 下 部 连 合 成 鞘 , 向 一边 开 裂 ; 雌 蕊 10。 蒴 果 近 倒 心 形 , 长 约 4 毫 米 , 具 睫 毛 。 种 子 被 绢 毛 。 花 期 秋 季 。功 用 主 治 】 止 咳 , 消 积 , 活 血 散 瘀 。 治 痰 咳 痨 嗽 , 痢 疾 , 疳 积 , 瘰 疬 , 蛇 伤 , 跌打 损 伤 。药 材 名 】 金 牛 草【 拉 丁 名 】 小 花 远 志 Polygala telephioides Willd.【 别 名 】 小 兰 青 ,细 叶 金 不
4、换 ,细 金 草 ,小 金 不 换 ,细 金 牛 草 ,七 寸 金 ,小金 牛 草【 名 称 考 证 】 金 牛 草 ( 中 药 志 ) ,小 兰 青 、 细 叶 金 不 换 、 细 金 草 ( 岭 南 采 药 录 )、 小 金 不 换 ( 广 东 中 药 )、 细 金 牛 草 、 七 寸 金 (广 州 空 军 常 用 中 草 药 手 册 )、 小 金 牛 草 (广 州 部 队 常 用 中 草 药 手册 )【 科 目 来 源 】 远 志 科 植 物【 药 用 部 位 】 小 花 远 志 的 带 根 全 草 。【 性 味 归 经 】 辛 、 微 苦 、 平 中 药 志 :“辛 , 平 。 ” 广
5、 东 中 药 :“微 苦 。 ”入 肺 、 大 肠 经 。【 功 效 主 治 】 宣 肺 止 咳 、 燥 湿 、 止 痢 、 止 痛 。 治 咳 嗽 、 症 瘕 、 呕 吐 、 腹 泻。【 用 法 用 量 】 内 服 : 煎 汤 , 0.5 1 两 。【 炮 制 方 法 】 拣 净 杂 质 , 去 根 , 切 段 。【 资 源 分 布 】 分 布 华 南 及 江 西 、 湖 南 等 地 。【 药 材 鉴 定 】 干 燥 带 根 全 草 , 根 细 小 , 淡 黄 色 或 淡 棕 色 。 茎 细 弱 , 很 少 分枝 , 棕 黄 色 , 被 柔 毛 , 折 断 面 中 空 。 叶 片 皱 缩 ,
6、 两 面 均 黄 绿 色 , 疏 被 短柔 毛 , 厚 纸 质 , 易 碎 。 叶 腋 常 可 见 数 朵 小 花 或 蒴 果 。 气 无 , 味 淡 。 以 茎苗 矮 小 、 叶 色 黄 绿 、 整 齐 者 佳 。【 古 籍 考 证 】 出 自 中 药 志 。【 原 生 形 态 】 小 花 远 志 -年 生 草 本 。 茎 直 立 或 近 于 匍 匐 , 高 8 15 厘米 , 通 常 单 一 , 被 白 色 短 柔 毛 。 叶 互 生 ; 椭 圆 形 或 矩 圆 状 倒 卵 形 , 长 510 毫 米 , 宽 3 5 毫 米 , 先 端 钝 尖 或 钝 圆 , 基 部 圆 , 全 缘 ,
7、无 毛 或 近 无毛 。 总 状 花 序 腋 生 或 腋 外 生 , 极 短 ; 花 小 , 蓝 紫 色 , 长 约 2.5 毫 米; 萼 片 5, 长 卵 形 , 先 端 锐 尖 , 淡 紫 红 色 , 边 缘 具 缘 毛 , 中 间 2 片 花瓣 状 , 长 2 2.5 毫 米 ; 花 瓣 3, 两 侧 花 瓣 与 花 丝 鞘 贴 生 。 中 央 花 瓣 先端 具 流 苏 状 附 属 物 ; 雄 蕊 8; 雌 蕊 1, 子 房 扁 圆 形 , 花 柱 先 端 弯 曲 。 蒴果 矩 圆 状 倒 卵 形 , 扁 平 , 先 端 微 凹 , 无 睫 毛 , 萼 片 宿 存 。 种 子 卵 形 。
8、 花期 6 7 月 。 果 期 7 8 月 。 生 于 空 旷 平 地 。卷柏(Herba Selaginellae),属卷柏科 Selaginella tamariscina (Beauv.) Spring 蕨类植物,又名九死还魂草。根能自行从土壤分离,卷缩似拳状,随风移动,遇水而荣,根重新再钻到土壤里寻找水份。因其耐旱力极强,在长期干旱后只要根系在水中浸泡后就又可舒展,故而得名。卷柏既是一种观叶植物,也可作药用,有止血、收敛的功效,治疗便血、尿血、鼻出血等效果显著。概述 卷柏的药物形态中药名:卷柏(神农本草经)蒙药名:麻特日音一好木苏(蒙药正典)英文名:HERBASELAGINELLAE别
9、名:豹足、求股、神投时(吴普本草),交时(别录),石莲花、回阳草(滇南本草),不死草(滇南本草图说),长生不死草(纲目),万年松(本草原始),长生草(花镜),石花(盛京通志) ,还魂草( 分类草药性),九死还魂草(现代实用中药),见水还阳草(浙扛中药手册),佛手草、万年青(东北药植志),老虎爪(河北药材),山卷柏、打不死(南宁市药物志),铁拳头、岩松(闽东本草)。 来源:本品为卷柏科植物卷柏 Selaginellatamariscina(Beauv. )Spring 或垫状卷柏Selaginellapulvinata(HooK.etGrev.)Maxim. 的干燥全草。全年均可采收,除去须根及
10、泥沙,晒干。制法:卷柏:除去残留须根及杂质,洗净,切段,晒干。卷柏炭:取净卷柏,照炒炭法炒至表面显焦黑色。植物的含水量各相同。水生植物含水量常达 98%,沙漠地区植物有的只达 6%,木本植物的含水量约为 40%50%,草本植物含水量约 70%80%。而卷柏,含水量降低到 5%以下,仍然可以保持生命。有人曾做过这样的试验;把卷柏压制成标本,保存了几年,拿出来浸在水中,当温度适宜时,它竟又“还魂”,开始生长。 传说 传说在昆仑山上,有一个金光闪闪的天池,那是王母娘娘洗澡的地方。在天池岸上,生长着一种仙草,这种仙草能起死回生。有 1 年民间大旱,瘟疫流行,成千上万的百姓死亡。住在天池中的龙女,看到入
11、间遭受灾难,十分同情,把天池岸上的仙草偷偷带到人间为人民治病,普救众生,成千上万死去的百姓竟然起死回生,龙王知道此事,大发雷霆,一怒之下、把龙女打下人间。龙女到人间后,心甘情愿变成还魂草,普救众生。还魂草生命力强,晾干后放入水中又生长,故名还魂草。形态 卷柏植物形态卷柏,多年生草本,高 5-15cm。主茎短或长,直立,下着须根。各枝丛生,直立,干后拳卷,密被覆瓦状叶,各枝扇状分枝至 2-3 回羽状分枝。叶小,异型,交互排列;侧叶披针状钻形,长约3mm,基部龙骨状,先端有长芒,远轴的一边全缘,宽膜质,近轴的一边膜质缘极狭,有微锯齿;中叶两行,卵圆披针形,长 2mm,先端有长芒,斜向,左右两侧不等
12、,边缘有微锯齿,中脉在叶上面下陷。孢子囊穗生于枝顶,四棱形;孢子叶三角形,先端有长芒,边缘有宽的膜质;孢子囊肾形,大小孢子的排列不规则。药材形态干燥全草,全体卷缩成团,似拳形,有时似扁球形状,大小不一,一般长 510 厘米。枝叶丛生,形扁有分枝,绿色或棕黄色,向内卷曲,枝上密生鳞片状小叶。质脆,易折断。基部残留少数簇生的须根。无臭,无味。以绿色、叶多、完整不碎者为佳。除上述品种外,尚有垫状卷柏的全草亦同等入药。外形与上种相似,根散生。茎自基部分枝,丛生。中叶先端直向,形成 2 平行线,叶缘厚,全缘。分布地 分布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浙江、江苏、江西、湖南、陕西,河北、山东、辽宁、吉林等地。
13、化学成分 含黄酮、酚性成分、氨基酸、海藻糖等多糖类、少量鞣质。黄酮成分有芹菜素、穗花杉双黄酮、扁柏双黄酮和异柳杉素。 药理作用 1.抗癌作用:对化学抗癌剂或放射治疗敏感瘤均有效;常用于绒毛膜上皮癌,恶性葡萄胎、鼻癌、肺癌、肝癌。试验证明:卷柏全草的热水提取物,用总细胞容积法测定,对小鼠肉瘤-180%抑制率为 61.2%,乙醇提取物的抑制率为 18.6%;本品体内实验,对小鼠艾氏腹水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能延长移植肿瘤动物的寿命。其同科植物石上柏(深绿卷柏)体外实验,亦有较高的抗癌活性的作用。临床实践观察:对瘤体较小的癌肿疗效最好。 2.止血作用:卷柏炒用具有止血作用。 3.抑菌作用:100%卷
14、柏煎剂用平板打洞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4.解痉作用:本品所含的芹菜甙元对平滑肌有中度解痉作用。经豚鼠和大鼠实验表明还有较弱的抗胃溃疡作用。小还魂别 名接 骨 草 、 小 驳 骨 丹 。 植 物 名 : 裹 篱 樵 。 生 长 环 境本 品 为 灌 木 。 栽 培 植 物 , 种 于 村 庄 旁 , 有 时 植 作 绿 篱 , 或 在 村 边 变 为 野 生 植 物 。 分 布我 国 南 部 地 区 。 入 药 部 分 : 枝 、 叶 。 采 集 期夏 、 秋 。 自 采 地 点家 种 。 性 味性 平 、 味 淡 。 功 能散 瘀 。 主 治 、 用 量 和 用 法跌 打 : 用
15、干 枝 叶 1 至 2 两 , 煎 水 冲 酒 服 , 或 干 叶 为 末 , 加 酒 煮 热 外 敷 。 参 考 资 料 广 州 常 用 草 药 验 方 集 解 内 载 : 治 疗 跌 打 经 验 方 : 大 还 魂 、 凤 凰 鸡 、 田 基 黄 、 小 还 魂 、 过 江 龙 、 金 锁 匙 、 大 罗 伞 、山 白 芷 、 小 罗 伞 、 续 断 、 毕 拔 、 千 打 捶 、 威 灵 仙 、 驳 骨 消 、 打 不 死 、 满 山 香 、 扁 柏 、 黑老 虎 、 五 加 皮 、 香 加 皮 、 入 地 金 牛 、 山 枝 子 、 马 尾 莲 、 石 射 香 、 土 鳖 、 贼 仔
16、叶 、 石 辣 、桂 枝 、 各 药 等 量 , 共 为 细 末 , 用 滚 水 开 , 热 敷 伤 处 , 每 日 换 药 一 次 , 有 吊 瘀 、 接 骨 作 用 。开放分类: 药 物 名 称【 药 名 】 黑 老 虎 【 别 名 】 冷 饭 团 、 臭 饭 团 、 酒 饭 团 、 过 山 龙 藤 、 万 丈 红 、 透 地 连 珠 、 紫 根 藤 、 红 过山 、 钻 骨 风 、 大 叶 南 五 味 、 过 山 风 、 风 沙 藤 、 钻 地 风 、 透 地 连 珠 、 三 百 两 银 、 红 钻 、 十八 症 、 入 地 麝 香 、 密 多 罗 、 大 钻 、 猩 猩 南 五 味 子
17、 、 红 外 消 、 过 山 香 、 厚 叶 五 味 子 、 大 叶钻 骨 风 、 鸡 肠 风 、 红 火 风 藤 。 24 【 拉 丁 药 名 】 Radix et Caulis Kadsurae Coccineae24 药 材 来 源【 黑 老 虎 ( 图 3)药 材 基 源 】 为 五 味 子 科 植 物 冷 饭 团 Kadsura coccinea(Lem.)A.C.SmithK.chinensisHance ex Benth; K.hainanensisMerr.的 根 及 蔓 茎 。 2 【 采 收 储 藏 】 全 年 均 可 采 , 掘 起 根 部 及 须 根 , 洗 净 泥 沙
18、 , 切 成 小 段 或 割 取 老 藤 茎 ,刮 去 栓 皮 , 切 段 , 晒 干 。 2 【 药 材 鉴 定 】 性 状 鉴 别 根 圆 柱 形 , 略 扭 曲 , 直 径 1-4cm。 表 面 深 棕 色 至 灰 黑 色 , 有 多 数 纵 皱纹 及 横 裂 纹 , 弯 曲 处 裂 成 横 沟 。 质 坚 韧 , 不 易 折 断 , 断 面 粗 纤 维 性 , 栓 皮 深 棕 黑 色 , 皮部 宽 厚 , 棕 色 , 易 剥 离 , 嚼 之 有 生 番 石 榴 味 , 渣 滓 很 少 。 木 质 部 浅 棕 色 , 质 硬 , 密 布 导管 小 孔 。 气 微 香 , 味 微 甘 、
19、后 微 辛 。 藤 茎 断 面 中 央 有 深 棕 色 的 髓 部 , 气 味 较 根 淡 。 以 条大 小 均 匀 , 皮 厚 色 黑 , 气 味 浓 者 为 佳 。 2 显 微 鉴 别 根 横 切 面 : 木 栓 层 细 胞 棕 紫 色 。 皮 层 狭 窄 , 散 生 大 形 分 泌 细 胞 及 少 数 嵌晶 纤 维 。 韧 皮 部 亦 具 分 泌 细 胞 ; 韧 皮 纤 维 较 多 , 近 形 成 层 处 多 2-6 个 成 束 , 向 外 多 单个 散 在 且 渐 稀 疏 , 单 个 纤 维 或 纤 维 束 四 周 纤 维 外 壁 亦 多 嵌 有 草 酸 钙 方 晶 , 形 成 嵌 晶
20、 纤 维 。形 成 层 成 环 。 木 质 部 导 管 直 径 100-240m, 管 胞 直 径 25-40m; 木 射 线 宽 1-2 列 细 胞 ,含 深 棕 色 物 。 该 品 薄 壁 细 胞 含 淀 粉 粒 。 2 【 炮 制 方 法 】 取 原 药 材 , 除 去 杂 质 , 略 浸 , 洗 净 , 捞 出 , 润 透 , 切 片 , 干 燥 。 饮 片性 状 : 为 类 圆 形 片 。 切 面 皮 部 厚 , 浅 蓝 灰 色 , 有 密 集 小 白 点 ; 木 部 黄 白 色 或 浅 棕 色 , 可见 多 数 小 孔 。 周 边 深 褐 色 或 黑 褐 色 。 气 微 香 , 味
21、 微 辛 。 2 药 性 论 述【 性 味 】 辛 ; 微 苦 ; 性 温 。 2 【 功 效 主 治 】 行 气 止 痛 ; 散 瘀 通 络 。 用 于 胃 及 十 二 指 肠 溃 疡 ; 慢 性 胃 炎 ; 急 性 胃 肠炎 ; 风 湿 痹 痛 ; 跌 打 损 伤 ; 骨 折 ; 痛 经 ; 产 后 瘀 血 腹 痛 ; 疝 气 痛 。 2 【 各 家 论 述 】 中 国 植 物 志 : 根 药 用 , 能 行 气 活 血 , 消 肿 止 痛 , 治 胃 病 , 风 湿 骨痛 , 跌 打 瘀 痛 , 并 为 妇 科 常 用 药 。 1 【 用 法 用 量 】 内 服 : 煎 汤 , 藤 茎 9 15g; 或 研 粉 , 0.9 1.5g; 或 浸 酒 。 外 用 : 适量 , 研 末 撒 ; 或 捣 敷 ; 或 煎 水 洗 。 2 【 用 药 禁 忌 】 广 西 本 草 选 编 : “孕 妇 慎 服 。 ”2 【 药 理 作 用 】 根 的 乙 醇 提 取 物 有 镇 痛 和 抗 炎 作 用 。 从 根 中 分 得 的 晶 I, 命 名为 3-甲 氧 基 -4-羟 基 -3, 4-亚 甲 二 氧 基 木 脂 素 , 经 初 步 药 理 试 验 证 明 晶 I 有 一 定 的 镇 静和 抗 炎 作 用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