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李约瑟难题.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3099992 上传时间:2019-05-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破解李约瑟难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如何破解李约瑟难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如何破解李约瑟难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如何破解李约瑟难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英国著名生物化学家李约瑟,曾因胚胎发育的生化研究而取得巨大成就,后来他又以中国科技史研究的杰出贡献成为权威,并在其编著的 15 卷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正式提出了著名的“李约瑟难题”:“如果我的中国朋友们在智力上和我完全一样,那为什么像伽利略、托里拆利、斯蒂文、牛顿这样的伟大人物都是欧洲人,而不是中国人或印度人呢?为什么近代科学和科学革命只产生在欧洲呢?为什么直到中世纪中国还比欧洲先进,后来却会让欧洲人着了先鞭呢?怎么会产生这样的转变呢?”李约瑟难题其实是一个两段式的表述:第一段是:为什么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十六世纪之间,古代中国人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发达程度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第二段是:为什么近代

2、科学没有产生在中国,而是在十七世纪的西方,特别是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李约瑟难题的两个问题分别对中西科学的古代和近代作了共时性的横向比较,两个问题联系起来又对中西科学发展史作了历时性的纵向比较,从而抓住了中西科学发展史中的主要矛盾。“李约瑟难题”具有高度的辩证性,对于揭示中西科学发展的历史规律是很有益的。 “李约瑟难题”很耐人寻味,它犹如科学王国一道复杂的“高次方程”摆在了世人面前。众所周知,中国是享誉世界的文明古国,在科学技术上也曾有过令人自豪的灿烂辉煌。除了世人瞩目的四大发明外,领先于世界的科学发明和发现还有 100 种之多。美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在著名的中国,发明的国度一书中曾写道:“如果诺

3、贝尔奖在中国的古代已经设立,各项奖金的得主,就会毫无争议地全都属于中国人。” 然而,从 17 世纪中叶之后,中国的科学技术却如同江河日下,跌入窘境。据有关资料,从公元 6 世纪到 17 世纪初,在世界重大科技成果中,中国所占的比例一直在 54以上,而到了 19 世纪,剧降为只占 04。中国与西方为什么在科学技术上会一个大落,一个大起,拉开如此之大的距离,这就是李约瑟觉得不可思议,久久不得其解的难题。 1949 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这二十年改革开放的强劲动力,使中国科技迎来了新的春天,各个学科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总的来说,我们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存在很大差距。国内生产总值虽然排在世界第 7

4、 位,但科技竞争力却排在世界第 28 位,科学研究和专利指标的国际竞争力分别为世界第32 位和 21 位,科技竞争力远远落后于经济竞争力。我国科技论文的发表数量也比较少。据瑞士洛桑国防管理开发研究院的统计,1997 年我国在国际上发表的论文在世界排第 9 位,在科学论文索引上发表的论文数居第 12 位,仅占当年世界论文总量的 16,相当于美国的 6,英国的 19。世界发表论文最多的 200 所大学没有一所是中国内地的。再如,美国现在每年申请国内发明专利 20 多万件,日本 40 多万件,我国只有 13 万件。看来,在经济有了长足进步的今天,我们依然没有摆脱“李约瑟难题”的困扰。 李约瑟本人尝试

5、从科学研究方法的角度来获得答案:一是中国没有具备宜于科学成长的自然观;二是中国人太讲究实用,很多发现滞留在了经验阶段;三是中国的科举制度扼杀了人们对自然规律探索的兴趣,思想被束缚在古书和名利上,“学而优则仕”成了读书人的第一追求。可是,李约瑟的回答并不能使他人满意,其他研究该问题的有关学者给出了他们的解释:中世纪帝国时期对官位的一味追逐和从商团体的缺乏使其缺乏竞争和自我改进。而与中国的广博相比,欧洲小国的激烈对抗培育出的是科技竞争,中国的传统集权主义则正好相反等等。而在成良斌等人编著的自然辩证法讲义中将其中的一个原因归结为中国哲学的不利影响,因为中国哲学讲究重人事,轻自然,长伦理而忽视逻辑,从

6、而使得古代中国人都追求自我的内心世界,对外界则是满腹消极态度,最终导致了中国未能产生近代科学。对于这个难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观点层出不穷,以上的一些观点都有各自的道理,但现在,基于自己的一点理解,针对李约瑟难题,尝试给出自己的一点不同看法。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点。一、中国过于强大的封建主义制度。经济、科学、文化的繁荣有赖于社会制度的优劣,资本主义制度优于封建主义制度,这是一个定论。而中国到了近代开始落后,其关键就在社会制度的落后,这也是一个定论。古克礼指出,所谓“封建”是指国家权力高度集中到皇帝手中,所谓“官僚”是指皇帝直接管理官员而不是像古代欧洲一些地区那样,通过贵族阶层来管理。这种制

7、度产生了两种效应。正面效应是,中国通过科举制度选拔了大批聪明的、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他们的管理使得中国井然有序。这样可以使中国非常有效地发展科技,比如中国古代天文学取得了很大成就,其数据至今仍有借鉴价值。再比如大运河的修建等。在这方面,中国比罗马帝国衰亡后直至近代的欧洲具有明显优势。负面效应是,权力高度集中的制度,再加上通过科举选拔人才的做法,使得新观念很难被社会接受,技术开发领域几乎没有竞争。比如明朝末期的宋应星在参加科举失败后撰写天工开物,但他认为不会有官员读这本书。而在同一时期的欧洲,技术开发领域存在着较强的竞争,比如欧洲国家之间的竞争使得欧洲在中国火药的基础上发明了火药武器。在这方面,自

8、秦朝以后的中国不但比不上相同时期的欧洲,甚至比不上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而为什么资本主义制度没有在当时世界科技与经济最发达繁荣的中国发展起来?我认为其原因就在于中国当时的封建主义制度过于强大。事物发展有这样一个规律:在旧势力过于强大的地方,新势力很难有所发展,新势力都是在旧势力最为薄弱的地方发展起来的。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封建主义国家,在这样发达的封建制度下,资本主义的萌芽就很难发展壮大。而新的更优越的资本主义制度没有发展起来,那经济、科技、文化同样就很难发展起来,从而导致了中国近代的落后。这其实也符合一种规律:物极必反。到了高峰之后就会开始往下走。繁荣的同时其实就蕴含着衰败的因素,衰败的同

9、时其实也蕴含着繁荣的因素。中国强大的封建主义制度和封建势力,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而落后的制度就导致了落后的经济、科技和文化,因此像伽利略、托里拆利、斯蒂文、牛顿这样的伟大人物都是欧洲人,而不是中国人;近代科学和科学革命只产生在欧洲,而并没有产生在中国。二、中国科学研究倾向于实用化何为实用理性?实用理性具有如下的特征:第一,它不崇拜任何抽象的理念、信仰和思辨,但仍能保持一种冷静的、以理节情的生活态度;第二,它本质上是一种讲究实用、实际和实行的经验论的思维方式;第三,它并不是从当今中国社会中产生出来的,而是古已有之。从科学技术系统内部的发展状况来看,实用理性蕴含着以下两方面的消极因素:其一,急功

10、近利,讲究实用。不管什么东西,只要它不能落实到某种用处上,且这种用处是可以通过感性直观到的,人们就宣布它是奢侈品,它的存在是无意义的,是可以弃之不顾的。其二,易于满足,缺乏宏大的目标。由于不崇拜任何抽象的理念,所以只要人生日用得到了满足,或用中国人的话来说,只要达到了“温饱,人们也就自得其乐,再也没有更多的追求了。所谓“温饱”,也就是“饱食暖衣”,专指人们的物质生活。事实上,人们也以同样的方式来理解和诊释他们心目中的“幸福”,至于精神生活方面的要求,那就完全可以略去不计了。也正因为此,“中国哲学和文化一般缺乏严格的推理形式和抽象的理论探索,毋宁更欣赏和满足于模糊笼统的全局性的整体思维和直观把握

11、中,去追求和获得某种非逻辑非纯思辨非形式分析所能得到的真理和领悟。具有抽象兴趣的名家和墨辩没能得到发展,到了汉代大一统意识形态确定后,实用理性的思维模式便随之确定难以动摇了。中国实用理性的传统既阻止了思辨理性的发展,也排除反理性主义的泛滥。它以儒家思想为基础构成了一种性格思想模式。”14实用理性奠基于经验论的基础之上,强调直观和道德,强调与日常生活地实际相结合,它尤为强调的是理论必须具有实践和实用的品格。因而缺乏“为科学而科学”的传统,一切科学都要为现实服务,缺乏独立精神。科学的实用性使得许多科学的发展都被限制在实用的范围之内,只是把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知识以经验规则的形式表述出来,很少作理论上的

12、探讨。科学的实用倾向也使得对科学发展的需求十分有限。人们仅仅局限于满足日常的生活需求,而对于生活之外的事务则少有涉及。这种实用化的认知取向进而对各种学科进行了选择乃至规范,天文学的研究就成了制定历法,历法的实用则使天文学史变成计算技术的发展史;地学是为了战争、生产和生活,医学是为了治病,生物学主要是为了记述农业、畜牧业的经验。这种实用理性的传统就像一个功能强大的过滤器,它对科学研究的内容进行层层筛选,这就不可避免地突出了实用化的取向从而淘汰了许多极有研究价值的课题,并支配着中国的科学最终走上了实用科学的发展道路。中国的科学技术文化在实用化取向的支配下呈缓慢地发展轨迹。三,中国没有钻研科学的环境

13、中国特有的学术文化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了科学发展的桎梏。为什么中国人没有获得诺贝尔奖的?其实,无数的学者也提出过相同的质疑。很多研究已经表明我们中国人的 IQ是居世界第一级的。然而,看看 20 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汽车、飞机、计算机.几乎被美国人包揽。为什么聪明的人搞不出惊世骇俗的重大发明、科研成果?当然,原因是很多的。但是,其中有一个公认的重要原因就是科研环境。据了解,在美国,科研人员有相对宽松而自由的科研环境,没有中国这样复杂的人际关系与明争暗斗,专家们往往能够发挥能动性与创造力。也许只有当我们摒弃了权威、专家意见=永恒的真理,这个沉重的包袱时,才可能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大步前进!四,儒家思

14、想的影响儒 家 思 想 所 提 倡 的 “仁 爱 ”并 不 是 无 私 的 “博 爱 ”, 而 是 一 种 由 爱 已 而 爱 家 人 , 由爱 家 人 而 爱 亲 戚 、 朋 友 , 从 而 直 至 爱 民 族 、 国 家 的 一 种 由 已 推 人 的 思 想 , 这 种 以 自 私 为起 源 而 企 图 使 国 人 爱 国 的 企 图 与 封 建 等 级 制 度 , 实 际 上 造 成 的 是 中 国 人 自 己 乃 至 亲 友 利益 至 上 的 思 想 意 识 , 从 而 疯 狂 地 编 织 自 己 的 关 系 网 、 拉 帮 结 派 , 而 当 大 多 数 中 国 人 在 高喊 爱 国 的 时 候 , 实 际 上 内 心 所 想 的 只 不 过 是 爱 自 己 最 多 爱 自 己 的 亲 友 罢 了 , 所 以 中 国 才有 “十 里 不 同 风 , 百 里 不 同 俗 ”, 许 多 中 国 人 出 了 家 门 才 想 到 亲 人 、 出 了 家 乡 才 想 到 老乡 、 出 了 国 才 想 到 自 己 是 中 国 人 , 以 及 各 朝 各 代 总 是 汉 奸 、 卖 国 贼 辈 出 的 怪 现 象 , 这 也是 中 国 人 “一 人 是 条 龙 、 两 人 是 条 虫 、 三 人 是 头 猪 ”, 一 盘 散 沙 的 原 因 所 在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