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问和智慧.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3100123 上传时间:2019-05-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问和智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学问和智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学问和智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学问和智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学问和智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Comment l1: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出对学问和智慧的探讨。1学问和智慧教学设计方案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第三中学 任艳课题名称 学问和智慧科 目 语文 年级 九年级教学时间 2课时(90 分钟)学习者分析初三的学生在初二接触过议论文,已有了学习议论文的基础,了解了有关的文体知识,也简单了解了阅读议论文的方法,但是对议论文的阅读分析的能力还有待提高。本文结构清晰,论证明了,对于提高学生的议论文阅读分析能力,写简单的议论文有很好的典范作用。这个阶段的学生有很明确的学习目标,会表现出极强的求知欲,对新知有理解力和感悟力,也会勇于表现自己。有自主学习、探究和小组合作交流的能力。一、情感态度与价值

2、观1. 引导学生正确把握学问与智慧的关系,理解作者阐述的学习观。 2. 学会在学习中以智慧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争做博学多能的读书人。 二、过程与方法在反复诵读课文的基础上,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归纳并理解中心论点,能分析各种论证方法的作用。教学目标三、知识与技能1反复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圈点勾画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整体感知全文,理清文章思路,归纳中心论点。2理解作者观点,品味作者精妙的语言。教学重点、难点1.重 点 : 理 解 学 问 和 智 慧 的 区 别 和 联 系 。 体会隽美的语言并积累。2.难点: 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进行论证。教学资源 多 媒 体 、 幻 灯

3、片 、 板 书教 学 过 程 学 问 和 智 慧 教 学 活 动 描 述教 学 活 动1一、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纸上谈兵”的图片。 (多媒体显示)(2)口述:(1) 学生说出图片显示的成语是什么,并说出其来历。(2) 教师提问:这个成语故事给你的启发是什么?(3) 赵括有一定学问,可缺少的是一种运用知识的能力。至于知识和能力之间是什么关系,有哪些联系和区别,一起来学习罗家伦的文章学问和智慧 。 (板书 课题、作者)Comment l2: 抓住重点,实施知识与技能的达成,训练学生找出或概括中心论点的能力。分析各种论证方法的作用。启发思维活动,突破难点。2教 学 活 动2二 、 进 入 第

4、一 模 块 的 学 习 : 理 解 课 文 1.预习检测(用幻灯片一投影字词): a、字音:譬如 (p) 犀(x )锐 晦塞 (s) 要塞 (si ) 瓶塞(si ) b、字形:寸积铢累 探骊得珠 蛛丝马迹 字字珠玑 融会贯通 举一反三 无关宏旨 鞭辟入里 通情达理 分庭抗礼 据理力争 知书达礼 物竞天择 千峰竞秀 劳而无功 不惜工本 浮光掠影 浮光跃金 湖光山色 一触即破 局促不安 推陈出新 新陈代谢 陈词滥调 相辅相成 c、字义:探骊得珠:比喻做文章能抓住关键。无关宏旨:不涉主旨。指意义不大或关系不大。鞭辟入里:深入剖析,进入最里层。形容能透彻说明问题,切中要害。浮光掠影:比喻印象不深刻。

5、融会贯通:参合多方面的道理而得到全面的透彻的领悟。寸积铢累:一点一滴地积累。 读破五车:形容读书很多。2.整体感知: 1) 1、解题,理清文章的思路。 讲清论点与论题的区别,论题是文章论述的对象,而论点是作者就论述的对象所阐明的观点、主张。本文题目是论题。(1) 、请同学们大声朗读此文,试着给每一段找出中心句。 (2) 、请同学们回答,老师用幻灯片二投影:第 1段:学问与智慧有显然的区别。 第 2段:其实有学问的人,何曾都有智慧?有智慧的人也不见得都有很好的学问。 第 3段;学问是不能离开智慧的;没有智慧的学问,便是死的 学问。 第 4段:世间不但有缺乏智慧的人,而且有缺乏智慧的书。读书也要智

6、慧。 第 5段: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 第 6段: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 (3) 、从中可见,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中心论点:“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3. 研读探究: 研读文章的第 1节思考: 1、既然学问与智慧有显然的区别,那么什么是学问,什么是智慧呢?两者谁更重要? (学问是知识的聚集,是反映人生、客观事物的工具。智慧是发现,是创造,是一种能力。智慧更重要。) Comment l3: 落实重点,品味本文语言特点,学会赏析语言的方法并会运用。加深对课文的理解。32、学问与智慧是两

7、个抽象深奥的概念,为了将这两个概念阐述得通俗易懂,易被接受,为了突出智慧比学问更重要,作者运用了哪一种修辞手法来阐述的,有什么作用? (作者作了一系列的精彩的比喻,将学问比作滋养人生的原料、铁,将智慧比作陶冶原料的熔炉、炼钢的电火。这些比喻生动形象贴切,能让人更准确了解学问与智慧的区别。) 研读文章的第 3段第 6段。 1、学问与智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两者之间又有着一定的联系,表现在什么地方呢?学问离不开智慧。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 2、为什么说“学问离不开智慧”? 有学问而无智慧者,找不到问题的中心,得不到任何的结果。有智慧者,探骊得珠,找到核心所在。 3、为了证明“有智慧者,探骊得珠,找

8、到核心所在”这个观点,作者还列举了哪三个人的事例,?有什么作用?a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b 达尔文创立进化论。c 爱因斯坦发明相对论。 进一步阐明学问离不开智慧这一道理,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4、学生在弄懂论证方法及作用后,自主学习第 5节和第 6节,思考论证方法及作用。老师总结归纳(见幻灯片三):第 3节论述“学问离不开智慧” ,运用了对比和举例论证的方法。先将没有智慧的人研究学问取得的效果和有智慧的人研究学问取得的效果进行对比,做对比论证;然后列举了孟德尔、达尔文、爱因斯坦因有智慧研究取得巨大成就的例子,做举例论证。对比鲜明,例证典型,有很强的说服力量。 ) 第 5节论述“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

9、 ,运用了对比和比喻论证的方法。先将无学问的智慧的浮光掠影,瞬起瞬灭和从学问中产生出来的智慧的最靠得住,最为清澈,最可宝贵进行对比,做对比论证;然后将无学问的智慧比喻成“浮光” 、 “肥皂泡” ,尽管外表五光十色,但瞬起瞬灭。又将从学问中产生出来的智慧比喻成“探照灯” 、 “珍珠泉的泉水” ,因为这是“有根底的智慧,才是最靠得住的,最为清澈,最为宝贵。 ”对比鲜明,比喻形象生动、贴切恰当,有很强的说服力量。第 6节把学问比喻为“建筑材料” ,把智慧比喻为“建筑师的匠心” ,运用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阐述了学问与智慧二者不可分割的关系。 教 学 活 动3三 、 进 入 第 二 模 块 的 学 习 :

10、 品 味 课 文 语 言这篇文章语言优美,富有哲理,在品读的过程中找出你认为最优美的一句加以赏析并背熟。例句:唯有从学问中锻炼出来的智慧,才不是瞬息幻灭的肥皂泡;永远像珍珠泉的泉水一般,一串串不断地从水底上涌。赏析: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阐述了“从学问中产生出来的智Comment l4: 在拓展升华中,学生形成对学问和智慧的正确认识,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学习有新的认识。Comment l5: 在总结中,巩固所学知识,及时渗透德育。4慧才是有根底的智慧,才能最靠得住”这一道理。积累:学生背诵优美语句。(点拨:语言赏析: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形式包括修辞、表达方式、描写等,内容联系作者的情感及文章所表

11、达的主旨回答。)句子 赏析 小结:本文语言富有智慧,或用精妙的比喻,或高度概括,精妙隽美。希望大家体会、学习、熟背。教 学 活 动4四 、 进 入 第 三 模 块 的 学 习 : 联 系 实 际 , 拓 展 延 伸1、同学们,德国诗人歌德曾经说过:“掌握知识对一个人来说是不够的,应当善于使知识灵活运用。 ”而在我们的身边存在这样一种人:平时考试独占鳌头,碰到实际问题却一筹莫展,束手无策。请结合你学的这篇文章,用你的论述让他转变观念,努力成为一个“高分高能”的人。要求:观点要有针对性,说理要有条理性,恰当运用文中的语句。 (100 字左右)学生各抒己见,教师组织交流。 (对有创意的见解表扬鼓励)

12、2、搜集学问和智慧的名言(见幻灯片五) 。人的智慧掌握着三把钥匙:一把开启教学,一把开启字母,一把开启音符。知识、思想、幻想就在其中。雨 果多诈的人渺视学问,愚鲁的人羡慕学问,聪明的人运用学问。 培 根掌握知识对一个人来说是不够的,应当善于使知识不断发展。 (德)歌德尽管我们靠了别人的知识成了一个博学之才,但要成一个智者则要靠自己的智慧。(法)蒙田同学们熟读以上名言,力争背熟。教学活动5 五、课堂总结: 本文作者罗家伦学识渊博,曾担任清华大学的校长。论述学问和智慧,例证典型,语言精练,也很形象。最后老师想送大家一句话“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书本知识固然要学好,但处理事情,解决问题的能力显得更为重要。正如作者所强调:“我们不但需要学问,更需要智慧。 ”六、布置作业。 摘抄文中优美精妙的语言,并熟背。5板书:区别 : 联系 : 中心论点:知识 学问 需要学问和能力 智慧 更需要智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