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合理调整音频素材的音量,避免音量过大或过小?下面分总体音量调整和局部音量调整两部分来阐述。准备工作:本文以 乌兰巴托之夜_CD.wav 为例。音频参数为双声道、 44.1KHz、16bit。其中,乌兰巴托之夜_CD.wav 是从正版 CD 分离出来的,音量基本正常,合乎规范。只要是正规音像公司的出版物,一般不需要调整。乌兰巴托之夜_ 音量偏小.wav 是我为了配合实验特意制作的,故意把原版的音量调得很小;乌兰巴托之夜_ 音量偏大.wav 也是为了配合实验特意制作的,故意把原版的音量调得很大。如何观察音量电平?这是正常音量的电平。素材从头到尾播放一下,如果全是浅蓝色为主,偶尔会出现黄色,代表
2、素材的音量基本正常。如何观察音频素材的波形?这是正常音量的波形。将图片放大,仔细观察左右声道的波形,波形的波峰跟压限之间,保持了一定的距离,留有一定的余地,没有挨到压限,从波形上基本可以判断:音量是正常的。这是音量偏小的电平。素材从头到尾播放之后,从整体上来看,几乎所有电平,只有电平总长度的一半左右,说明总体音量偏低。注意:是指所有电平,不是某一个时间点、时间段的电平。 (某一个时间点的电平,如果是这样,那是正常的)这是音量偏小的波形。将图片放大,波峰跟压限之间,保持了较长的距离,留的空间过大。经过目测:波形的实际高度,大约只有波形最大范围的一半左右。从波形上基本可以判断:总体音量是偏低的。这
3、是音量偏大的电平。素材从头到尾播放之后,从整体上来看,大部分电平,或者说很多电平,都显示为红色,代表超过了压限,说明整体音量偏大。 (如果两条线,上面的电平线是浅蓝色,下面的电平线是红色,表示左声道音量正常,右声道音量偏大。 )这是音量偏大的波形。将图片放大,从整体上看,波峰跟压限之间,满满当当,几乎没留什么空隙。用肉眼不难发现:大部分波形已经挨到或超过了压限。最明显的特征:波形的上方,象割韭菜似的,割得整整齐齐,削得整齐划一。从波形上可以判断:这是典型的总体音量偏大。1、运行 Edius,根据素材的具体参数,创建一个相应的工程。开头讲过, 乌兰巴托之夜这首歌,音频参数为双声道、44.1KHz
4、、16bit。由于是立体声,A 轨道设置为 2,有两条音轨就够了(立体声不需要做通道映射,只有 5.1/7.1 才需要) 。2、导入测试素材乌兰巴托之夜 _音量偏小.wav 拖入时间线,按一下 ,在音频末端设置出点,按 ,再按 1A 前面的小三角 ,将波形完全显示出来。为了让波形以最大化方式显示,选中 1A 轨道,按右键,将轨道高度设置为 5(设到最大值)3、从头到尾对素材播放一遍,注意观察它的音量电平,仔细分析它的波形。前面已经讲过,这段素材,整体音量偏小。下面,进入特效面板,点击音频滤镜,找到“音量电位与均衡”这个滤镜,把它拖入素材中。这时,右下角的信息面板,会显示刚刚拖进去的滤镜名称。双
5、击4、右下方会出现音量电位与均衡的设置界面。5、既然素材音量偏小,那就要调大一些。调多大才合适呢?这个没有一定的标准可循,只能凭个人经验和感觉去调,调多了,自然就能摸着门道。比如:先调到 4.2,按,对音频进行输出。6、输出后的音频,临时取一个名,比如叫“音量调整_4.2” 。先按一下 ,切换为覆盖模式,将它导入第二条音轨(2A)7、把 1A 和 2A 的波形展开来,对比一下二者的波形,调整为 4.2 后,波形明显要高一些、粗一些,说明总体音量已经增大。再仔细观察它跟压限之间的距离,看看是否还有可调的空间,有多大的可调空间。8、找到 1A 音轨的喇叭图标 ,按一下,将第一条音轨的声音屏蔽(不让
6、它发声,轨道处于灰暗色)然后按播放键 ,对第二条音轨进行监听(意思是,只播放第二条音轨的声音)如果感觉 2A 音轨的音量还是不够理想,那么,还可以继续调整。先解除屏蔽,按一下 。9、选中 1A 音轨,将音量调到 5.0, ,将 1A 轨道的音频再次输出,取名为 “音量调整_5.0”10、将输出后的“音量调整_5.0” ,拖入第三条音轨。 (如果音轨不够,可以临时添加一条或数条音轨)11、将时间线窗口,单独拖出来(用移位、错位方式)12、由于剪辑窗口没有最大化按钮,建议用手工方式,把窗口调到最大。对比一下“调整为 4.2”这条音轨,很显然, “调整为 5.0”这一轨的波形,又加高了,显得更粗了,说明音量又增加了。再对“调整为 5.0”这一轨,监听一下(关掉 1A 和 2A 的小喇叭 ) ,看看它的音量电平是否正常;仔细观察它跟压限之间的距离,是否还有可调的空间,有多大的可调空间。